狂人不狂:一個清醒的勇士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話文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小說,于1918年5月15日首發(fā)在《新青年》月刊。
這部小說的影響是深遠而長久的。小說中的狂人,不僅具有質疑反抗精神,而且具有自我反省意識。“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狂人為自己以前的生活感到愧疚。狂人或許比誰都清醒,他看透了封建社會的各種不合理現(xiàn)象,并為自己曾是其中的一員而愧疚,從而進行自我反省?!皼]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體現(xiàn)了狂人對當下社會的擔憂和思考。
小說的結尾,“救救孩子”的呼聲振聾發(fā)聵。孩子是未來之希望,拯救孩子就是拯救人們的未來。小說中傳達的思想是深刻而觸目驚心的。魯迅通過狂人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對民族進步的阻礙。他希望激起民眾的覺醒,擺脫束縛,勇敢地反抗封建制度的壓迫,共同追求真正的民主與自由。
狂人是那個時代最早一批的勇士的代表,哪怕被當成瘋子,仍要奮力一搏。而魯迅本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沒有國花,但我們有“十大名花”
目前,中國尚沒有法定的國花,或許是中國地域廣闊,物產豐富,五千年的歷史中誕生了燦爛多樣的文化,使得“國花”的評選格外困難——可選擇的太多了。不過,早在1987年5月,我們就評選出了“十大名花”。
這次評選活動是由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上海電視臺、上海文化出版社聯(lián)合舉辦的,共收到約14.9萬張選票。由114名花卉專家組成的評委會最后裁定,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山茶、荷花、桂花、水仙花為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而凌寒而開、斗雪吐艷的梅花,象征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所得票數(shù)最高,為當之無愧的“十大名花”之首。
除了梅花,“十大名花”中還有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的牡丹,它是中華民族興旺發(fā)達、美好幸福的象征;有晉陶淵明獨愛的菊花,淡泊從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流傳千古;有被譽為“花中君子”的蘭花,“千古忠貞是此花”,最得士人青睞;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不蔓不枝,清雅高潔,絕不隨波逐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十大名花”彰顯了中國不同層面的精神文化底蘊,有著深厚而濃重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