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紫瓊
(無錫市第九人民醫(yī)院(無錫市骨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影響著世界各地數(shù)百萬女性的健康。腹腔鏡手術已成為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方法之一,因其創(chuàng)傷小﹑康復快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青睞。為了提高術后護理的質(zhì)量,不斷有新的護理模式和方法被提出,其中包括層次護理。層次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全面和連續(xù)的護理模式,強調(diào)個性化的照顧和關懷[1]。盡管層次護理在許多領域已經(jīng)取得了成功,但其在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和效果尚未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評估層次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術后滿意度的影響。目標是深入了解層次護理是否可以提高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的術后滿意度,并進一步探討其對疼痛管理﹑康復速度和住院時間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將為改進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的護理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jù),有望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以提高患者的護理體驗和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研究選取從2021年9月1日—2023年9月1日期間,選擇了50名在無錫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颊弑浑S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名。實驗組(層次護理組)的基線特征:平均年齡為(42.3±3.7)歲,已婚(n=20)﹑未婚(n=3)﹑離異(n=2),平均體重為(68.3±0.9)kg,體重指數(shù)(BMI)為(26.1±1.5) kg/m2,子宮肌瘤大小范圍3.2 ~ 8.7 cm,孕次(2.5±0.9)次,手術前疼痛評分(VAS,0 ~ 10分)(7.8±0.6),手術前已診斷高血壓(6例)﹑糖尿病(4例)﹑心血管疾?。?例)。對照組(傳統(tǒng)護理組)的基線特征:平均年齡為(41.8±4.2)歲,已婚(n=19)﹑未婚(n=4)﹑離異(n=2),平均體重為(69.7±0.5)kg,BMI為(25.8±1.7) kg/m2,子宮肌瘤大小范圍3.1 ~ 9.2 cm,孕次(2.7±0.8)次,手術前疼痛評分(VAS,0 ~ 10分)(7.6±0.7),手術前已診斷高血壓(5例)﹑糖尿?。?例)﹑心血管疾?。?例)。
納入標準:① 年齡在18 ~ 65歲之間的女性;② 臨床確診為腹腔鏡手術適應證的子宮肌瘤患者;③ 能夠理解和遵守研究要求,具有書面知情同意的能力;④ 具有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不存在認知或精神障礙;⑤ 沒有明顯的手術禁忌證,如嚴重心血管疾病﹑出血傾向﹑感染等。
排除標準:① 有已知的過敏反應,無法耐受層次護理或傳統(tǒng)護理所使用的藥物或護理措施;② 已經(jīng)參與其他干預性研究或臨床試驗,可能會影響本研究結(jié)果的解釋;③ 有嚴重的慢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可能影響手術和康復的結(jié)果;④ 無法按照研究要求進行術后隨訪或無法提供必要的研究數(shù)據(jù)。
(1)實驗組的層次護理。① 術前準備:醫(yī)護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評估并記錄基線疼痛評分和合并疾病情況。為患者提供手術前的心理支持和教育。② 手術期間:在手術室內(nèi),醫(yī)護人員定期檢查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手術過程的平穩(wěn)進行。采用無菌技術操作。③ 術后護理:術后,患者接受定期的疼痛評估,并根據(jù)需要給予鎮(zhèn)痛藥物。進行術后并發(fā)癥的早期識別和處理。提供定期的術后康復指導和護理。
(2)對照組的傳統(tǒng)護理。① 術前準備: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術前評估,包括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提供手術前的一般性教育;② 手術期間:在手術室內(nèi),醫(yī)護人員確保手術程序正常進行,但沒有特別的層次護理干預;③ 術后護理:術后,患者接受傳統(tǒng)護理,包括疼痛評估和鎮(zhèn)痛藥物的給予,術后并發(fā)癥的處理遵循標準護理指南。
研究的主要觀察指標是患者的術后滿意度﹑疼痛感以及住院時間。滿意度以0 ~ 10分的評分來衡量,其中0表示完全不滿意,10表示非常滿意。滿意度調(diào)查于術后第7 d和第30 d進行,分別用于評估術后早期和中期滿意度。疼痛評分基于VAS量表進行統(tǒng)計判斷,分別在手術后7 d與手術后30 d時進行統(tǒng)計評價,分數(shù)越高證明疼痛感越強。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對于連續(xù)性數(shù)據(jù)(如年齡﹑體重﹑疼痛評分等),采用均值和標準差來描述。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進行滿意度評分的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術后第7 d滿意度評分對比
在術后第7 d,實驗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術后第7 d滿意度評分對比
(2)術后第30 d滿意度評分對比
在術后第30 d,實驗組的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術后第30 d滿意度評分對比
實驗組的患者在術后的疼痛評分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術后疼痛評分對比
實驗組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見表4。
表4 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表明在術后第7 d和第30 d,接受層次護理的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傳統(tǒng)護理的對照組患者。這些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小于0.001。這表明,在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后,實驗組的患者對護理和治療結(jié)果的表示滿意。結(jié)果與過去的研究支持一致,即層次護理在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層次護理強調(diào)了對患者的個性化和全面性關懷,包括對其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的關注。這種關懷和支持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手術過程中的不適和恢復期間的挑戰(zhàn)。在術后第7 d的滿意度評分中,實驗組的平均評分高達8.6分,而對照組的評分僅為7.2分。這表明,在術后早期,實驗組的患者更滿意于他們接受的護理和疼痛管理。術后第30 d的滿意度評分差異更為顯著,實驗組的平均評分為9.2分,而對照組的評分為7.6分。這表明,層次護理不僅在術后早期,而且在中期仍然產(chǎn)生了積極的滿意度效應。
研究還評估了術后疼痛評分,以了解2組患者在術后疼痛管理方面的差異。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的患者在術后第7 d和第30 d的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些差異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001和小于0.001。這些疼痛評分的差異可能是因為層次護理在術后疼痛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層次護理強調(diào)對患者的個性化評估和疼痛管理計劃的制定。包括定期的疼痛評估,以確保及時調(diào)整鎮(zhèn)痛藥物的劑量和類型。實驗組患者在術后第7 d的平均疼痛評分僅為3.2分,而對照組的評分為4.5分,反映了實驗組在術后早期的疼痛管理效果。術后第30 d,實驗組的平均評分進一步降至2.1分,而對照組為3.5分,說明實驗組在術后中期依然能夠維持較低的疼痛水平。疼痛管理是手術患者護理中的一個關鍵方面,不僅減輕患者的不適,還促進更快的康復。低疼痛評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復身體功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風險。因此,實驗組的低疼痛評分反映了層次護理在術后疼痛管理方面的優(yōu)勢。
實驗組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結(jié)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為0.009。住院時間的縮短可能是由于實驗組患者的更快康復﹑較低的疼痛水平以及更高的滿意度所導致的。層次護理的個性化關懷和早期康復指導可能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減少了住院的必要性。
研究結(jié)果表明,層次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中具有顯著的潛力。與傳統(tǒng)護理相比,實驗組接受層次護理的患者在術后滿意度﹑疼痛評分和住院時間方面表現(xiàn)出明顯的改善[2]。研究結(jié)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層次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通過提供更全面﹑個性化的護理,可以滿足患者的期望,增強他們對醫(yī)療服務的信任,并提高患者滿意度?;颊吒俳?jīng)歷劇烈的疼痛,有助于他們更快地康復和返回正常生活[3-4]。減少了住院的必要性,提高了醫(y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總之,研究結(jié)果為醫(yī)療機構(gòu)和臨床護理團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即層次護理可能是提高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護理質(zhì)量的有效方法。通過個性化的關懷﹑疼痛管理和滿意度評估,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療體驗,并有望在廣泛的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這些結(jié)果,并探討層次護理在不同患者群體中的適用性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