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甫“騎驢十三載”的經(jīng)濟依托:南陸渾莊

      2024-05-25 12:09:29周文翰
      文史知識 2024年4期
      關(guān)鍵詞:陸渾田莊洛陽

      周文翰

      天寶十載( 751)左右,杜甫在投給尚書左丞韋濟求助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哭窮,說自己“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此處的“十三載”應(yīng)該包括了開元末年天寶初年他在洛陽奔走的幾年生涯,即《贈李白》所云“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的那段時光。他在洛陽求仕無果,又來長安奔忙,幾年來遭了不少白眼,見了不少冷臉,同一時期他在進獻唐玄宗的《進三大禮賦表》中說自己“賣藥都市,寄食友朋”,把自己在京城求仕多年無果的窘?jīng)r寫得比較凄慘,希望能引起皇帝的憐憫。

      眾所周知,“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王定?!短妻浴肪砥撸鸥@樣的士人吃穿住行要花錢,還有些社交應(yīng)酬也要開支,他的經(jīng)濟依托是什么?靠賣草藥、親友接濟恐怕不頂事,一般都認為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在武后時期的“神都”洛陽多年為官,應(yīng)該在洛陽有產(chǎn)業(yè),之后他父親杜閑先后任縣尉、縣令、司馬等官職,他亡故時應(yīng)給杜甫和四個弟弟留下了些遺產(chǎn)。杜甫晚年寫的詩里曾約略提及有關(guān)的情況,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便下襄陽向洛陽”一句自注“余田園在東京”,在《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中說自己“兩京猶薄產(chǎn)”,可見他家在洛陽、長安都有產(chǎn)業(yè)。

      一 杜甫在長安、洛陽的四處產(chǎn)業(yè)

      根據(jù)杜甫的詩文透漏的信息,他在洛陽、長安比較確定的產(chǎn)業(yè)有四處:第一處是南陸渾的田莊。乾元二年( 759)初春,杜甫在華州司功參軍任

      上曾請假到洛陽探親,當時所寫《憶弟二首》下自注“時歸在南陸渾莊”,因三年前爆發(fā)安祿山叛亂,原本在此居住的弟弟杜穎等人逃到外地避難,他聽聞弟弟的消息后寫了一首《得舍弟消息》,其中說“汝書猶在壁,汝妾已辭房。舊犬知愁恨,垂頭傍我床”,可見此處是杜家兄弟的共同財產(chǎn)。這處田莊應(yīng)該有相當規(guī)模,大歷三年( 768)元旦杜甫追憶舊日兄弟相聚過元日的情景,說“舊時元日會,鄉(xiāng)黨羨吾廬”(《遠懷舍弟穎觀等》),不外是村民羨慕杜家子弟多、房子多之類。由此可以推測,這處田莊應(yīng)是杜家兄弟的主要產(chǎn)業(yè),包括可以住下五兄弟和仆從的房舍以及相當數(shù)量的田產(chǎn),估計至少有兩三百畝。這里出產(chǎn)的糧食、水果、藥材等可能是他們家中無官之人的基本經(jīng)濟來源。

      第二處是偃師的“土婁莊”。開元二十九年( 741)杜甫在《祭遠祖當陽君文》說 “小子筑室,首陽之下”,很可能是在他父親逝世后,在偃師縣首陽山下的杜家祖墳附近的尸鄉(xiāng)這個地方修建的一處房舍守孝兼讀書,此處應(yīng)該是帶菜畦之類的小院,比較清靜,周圍似乎并無特別的風景,否則以杜甫的性格,后來的詩文必然有所回憶和歌詠。

      第三處是長安郊區(qū)的“桑麻田”。他在《曲江三章章五句》中說“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說的可能是他的祖父、父親輩在長安獲得的永業(yè)田或者置辦的田產(chǎn),顯然數(shù)量不多,所以他后來租住在下杜時經(jīng)濟頗為緊湊,甚至難以維系一家人的衣食,只能把妻兒送到物價比較便宜的奉先縣居住。

      第四處是長安南部十五里處下杜的小院,天寶十三載他把妻兒接來安置在這里,此處位置較偏,物價比城內(nèi)便宜些,也不知道他是租還是買的這個小院,或許是把南陸渾田莊的一部分賣掉后轉(zhuǎn)而在京郊買了這處小院,第三處所言的“桑麻田”或許和這個小院靠近甚至是一體的。從此他自稱是“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從他這一時期的詩可以看出,他的庭院中有菜畦,還栽種了決明、甘菊等藥材,賣藥的確是他補貼家用的一個路子。

      二 從陸渾戎到宋之問的“陸渾山莊”

      對杜甫的“南陸渾莊”的位置前人大多僅僅是籠統(tǒng)稱在洛陽南部的陸渾縣或者陸渾山附近而已,對其位置并沒有詳細考證。其實,結(jié)合杜甫和唐代其他詩人的相關(guān)作品,可以大致推定南陸渾莊的位置。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的友人、著名詩人宋之問在詩中多次歌詠自己在洛陽南部的別業(yè)“陸渾山莊”,如《初到陸渾山莊》《陸渾山莊》《游陸渾南山自歇馬嶺到楓香林以詩代書答李舍人適》《寒食還陸渾別業(yè)》《憶嵩山陸渾舊宅》等詩都提及此處,根據(jù)《憶嵩山陸渾舊宅》所述,這應(yīng)該是他父親購置的產(chǎn)業(yè)。

      宋之問在詩題中強調(diào)他家的這處別業(yè)是“山莊”,應(yīng)在山腳某處或山谷中。問題是,在唐代陸渾山和陸渾縣是兩處地方,彼山并不屬此縣,區(qū)位明顯不同,他說的“陸渾山莊”到底指“陸渾山”邊上的田莊還是位于“陸渾縣 ”附近某個山邊的山莊?

      陸渾山、陸渾縣的得名都和陸渾戎在伊川活動的歷史有關(guān)。陸渾戎本是居住在西北瓜州(今敦煌一帶)的戎人部落,受到西進的秦國的威脅,在晉惠公勸誘下于周襄王十四年(前 638)遷徙到洛陽南部的伊水流域(包括今宜陽縣東部、伊川縣和嵩縣)生活,這里有伊水以及數(shù)條注入伊水的小河,是一處地勢平緩、水草豐美的地方,適合半農(nóng)耕半放牧,他們來到這里后定都今伊川縣徐陽村、南留古城遺址一帶,中原各國稱之為陸渾戎。周王、晉侯都拉攏他們作為征伐的同盟。周定王元年(前 606),楚莊王乘晉國內(nèi)亂,以攻伐陸渾戎的名義到達了今洛陽市伊川縣南部平等鄉(xiāng)東村、西村一帶,在那里他向周王派來的使者王孫滿詢問九鼎的輕重,后者則以著名的“在德不在鼎”的那段話應(yīng)對。昭公十七年(前 525),晉國不滿陸渾戎和楚國勾搭,以到三涂山祭祀為名派兵突襲,攻下陸渾戎的都城,隨后陸渾戎的民眾和土地被晉國和周王室瓜分。盡管陸渾戎的國亡了,可是他們活動過的地方仍然以陸渾為名。

      陸渾山的位置在唐人眼中相對清晰,中唐人編纂的《元和郡縣志》記載陸渾山屬伊闕縣,位于縣城西五十五里,唐代的伊闕縣城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古城村(北距洛陽七十里),向西約五十五里的顯著山嶺即今宜陽縣所屬的黑山附近。學者嚴輝《陸渾之戎地名地望通考》考證認為黑山即《水經(jīng)注》記載的“陸渾西山,即陸渾山者也”(嚴輝《陸渾之戎地名地望通考》,《洛陽考古》2015年第3期)。

      而唐代的陸渾縣治所位于今嵩縣陸渾鎮(zhèn)陸渾村。陸渾縣最早是西漢初在伊川地域設(shè)立的,治所最初可能在今河南省伊川縣徐陽村、張村一帶,西晉泰始七年( 271)此處縣城遭大雨毀壞,官府就在其南部三十里處修建了一座新縣城(今嵩縣田湖鎮(zhèn)古城村)。北魏晚期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記載涓水源自陸渾山(今宜陽縣所屬的黑山),分成兩個支流,其中一條向北然后向東流淌,沿途有候澗水匯入,之后涓水繼續(xù)又東流淌,經(jīng)“陸渾縣故城”(今伊川縣徐陽村、張村一帶)北部后轉(zhuǎn)而向東南流,右合南水,左會北水后注于伊水。后人推測此處“涓水”應(yīng)指源于黑山腳下宜陽縣董王莊鄉(xiāng)的順陽河,流經(jīng)宜陽縣的三里坡、東莊和伊川縣的沿村、徐陽、張村、孫村、業(yè)寨、舊寨等村,在鳴皋東入伊水。東魏武定二年( 544)朝廷在焦?jié)竞訁R入伊水處修建了一座伏流城(今嵩縣陸渾鎮(zhèn)陸渾村),在此設(shè)立“南陸渾縣”,與陸渾縣(治所在今嵩縣田湖鎮(zhèn)古城村)并立,兩者相距僅二十里。如此,則東魏時有了“北陸渾”“南陸渾”的分別和說法。隋朝開皇三年( 583)朝廷把北陸渾縣并入南陸渾縣并改名為伏流縣,治所依舊在今嵩縣陸渾鎮(zhèn)陸渾村,隋煬帝大業(yè)初年伏流縣又復名“陸渾縣”,一直延續(xù)到唐代。

      確定了唐代陸渾山、陸渾縣兩處地點的具體區(qū)位,再研讀宋之問寫的有關(guān)詩作,可以推測出他的田莊的具體位置。宋之問在《寒食還陸渾別業(yè)》記述他早晨從洛水上的河橋即“天津橋”出發(fā),傍晚就抵達伊川的陸渾山居欣賞桃李的花朵,即所謂“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fā)。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可見他的別業(yè)是在陸渾山腳下某處,是山居,又在伊川,至于他的交通工具,根據(jù)《初到陸渾山莊》詩中“策馬凌伊關(guān)”的記載,是從洛陽城中騎馬到伊闕即龍門這里,從龍門開始可以乘船或者沿陸路騎行到他家的田莊。

      由他的日程推測,宋之問的山莊可能的地點有兩處,一處是唐人所說伊闕縣城西側(cè)和陸渾山東側(cè)之間某處有水的山谷,伊闕縣城距離洛陽城七十里左右,估計其山莊距離縣城最多一二十里,則他的山莊距離洛陽約八九十里,唐朝廷規(guī)定的郵驛快馬的行程是每天一百八十里,民間旅人不必那樣趕路,那宋之問大半天騎行八九十里應(yīng)該是比較輕松的,早發(fā)洛陽,夕到山莊賞花完全可能,此處可能性最大;另一處可能的地方是黑山東南麓發(fā)源的順陽河流經(jīng)的今宜陽縣三里坡、東莊和今伊川縣的沿村、徐陽、張村、孫村、業(yè)寨、舊寨、鳴皋某處河邊,也就是東魏“北陸渾”廢縣城附近某處,這里距離洛陽城約一百至一百二十里,行路的話要比上一處地方多花些時間,但抓緊趕路朝發(fā)夕至也是有可能的,再往南的話估計就需要像郵差一樣快馬急奔,沒有他詩中記述的那樣輕松風雅了。

      三 杜甫的“南陸渾莊”應(yīng)在陸渾縣近郊

      杜甫明確說他家的田莊是“南陸渾莊”,即在南陸渾縣境內(nèi)。北陸渾縣、南陸渾縣是東魏的設(shè)置,四十年后被隋朝合并為一縣,但是隋唐時本地人或許仍然以北陸渾、南陸渾這種通俗的叫法分別稱呼位于今嵩縣田湖鎮(zhèn)古城村、陸渾鎮(zhèn)陸渾村的兩處城池,其中“南陸渾”就是指唐朝的陸渾縣城。

      杜家的“南陸渾莊”既然在唐代的陸渾縣縣城周圍,而且,杜甫在詩中并沒有歌詠過此處的風光,估計并不靠山、臨河,沒有可堪觀賞的風景,很大可能位于縣城近郊某處比較平坦的村落里,交通比較方便,風景則平平。可惜, 1965年當?shù)卦陉憸喆甯浇ǔ闪岁憸喫畮?,淹沒了許多地方,或許杜甫家的田莊就位于水庫淹沒的某處地方吧。

      杜家的這座田莊很可能是他祖父杜審言置辦的,杜審言在洛陽為官將近十年,最有條件購置這處產(chǎn)業(yè)。杜審言的原配薛氏生有三子(其中二子杜并為父報仇被殺),繼妻盧氏生有一子,所以杜審言的這處南陸渾田莊原來規(guī)??赡芟喈敶?,后來分給三個兒子,長子杜閑逝世后又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傳給杜甫等五個兒子。杜甫兄弟的田莊邊上應(yīng)該就是他們從兄弟的田莊,如他的一個從侄杜佐就在附近擁有田莊,岑參曾寫過一首《送杜佐下第歸陸渾別業(yè)》,后來這個從侄為了躲避安史之亂逃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可能就是他的來信促使杜甫決定也去秦州的。

      陸渾縣城距離洛陽城約一百三十里,假設(shè)杜家的田莊距離縣城十里左右,則杜家田莊距離洛陽城約一百四十里。騎馬的話,一天走一百四十里趕到洛陽是可能的,只不過如果離家稍晚或者路上貪圖風景走得稍慢,可能走到龍門時就日暮了,洛陽的城門就關(guān)了,所以有時候他只能先在龍門的旅社、佛寺休息一晚,等第二天早上洛陽城門開放的時候再進城。

      杜甫寫過兩首有關(guān)洛陽龍門的詩《游龍門奉先寺》和《龍門》,前者寫他順便游覽龍門石窟并借宿奉先寺,而后者云“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往還時屢改,川水日悠哉。相閱征途上,生涯盡幾回”,明顯是“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時期的詩作,說的是為了去洛陽城投獻詩文求高官引薦,他多次途經(jīng)龍門,眺望兩岸奉先寺、香山寺的華麗殿堂,春夏秋冬季候在輪替,而伊水悠悠流淌,似乎從無改變,也不知道自己要在這條路上走多少回才能尋得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從具體的路線而言,杜甫要從陸渾縣近郊的田莊去洛陽城的話,會經(jīng)過幾處顯著的驛館。他需要一大早就從家中騎馬、騎驢沿著伊水岸邊的道路走七八十里,到繁華的“水寨驛”這里差不多就中午了,可以在驛站附近喝點熱粥什么的,這是個三岔路口,往北是通往洛陽的大道,往東南是去汝州的大道,往西南就是通向陸渾縣的伊水和岸邊的陸路。水寨是伊河與其三條支流交匯之處,有山有水,湖泊眾多,以出產(chǎn)稻米、魚鮮著稱,七八十年前唐高宗從嵩山回洛陽的途中,見水寨這里山川秀美,便對隨行大臣說:“江左風景不過如是。 ”水寨驛在伊水東岸,與之隔水相望的就是伊闕縣城。從水寨驛繼續(xù)向北二十五里就是一處叫彭婆的鄉(xiāng)鎮(zhèn),設(shè)有彭婆驛,傳說這里是彭祖故里,從這里沿著伊河東岸往北再走二十里就是龍門,設(shè)有龍門驛,此處伊水東西兩岸有香山、鐘山(伊闕山)對峙,猶如天然的門闕,故名“伊闕”“龍門”,從龍門再向北走二十五里就到洛陽城的南門。從洛陽南門、伊闕通向彭婆、水寨、白沙、汝州的這條繁華驛道叫“伊闕道”,是中原通往南方地區(qū)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它在汝州的廣城驛與洛陽通過南陽的“大谷道”合軌,南下可直抵南陽、襄陽等處。

      有南陸渾的田莊這處產(chǎn)業(yè),如果風調(diào)雨順、國家安定的話,杜甫一家過比較緊湊的士人生活應(yīng)該不成問題,可他太倒霉了,首先遭遇了“天災(zāi)”。天寶十三載夏秋長安下了上百天的連綿雨,米價狂升,洛陽也遭了水災(zāi),南陸渾的田莊收入想必大為減少,讓他難以支撐在京城下杜地方的家用,十月份時他又沒有通過吏部銓選考試,無法去當官也就沒有俸祿,無奈只好把妻兒送到奉先縣居住,自己獨自回到長安繼續(xù)求仕。

      等到天寶十四載十月。他終于通過吏部銓選,當了從八品下的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有了俸祿,緊接著他就去奉先縣接妻兒,打算一起回長安。杜甫本以為可以接回妻兒過幾年安樂日子,不料到奉先縣后連受打擊,先是一進家門就聽說幼子已然餓死,幾日后就又遭遇天翻地覆的大變局,十一月九日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南下進攻洛陽,河南成為叛軍和官軍反復爭奪的戰(zhàn)區(qū),他的弟弟都逃離南陸渾田莊去外地避難,只留下仆人看守田莊,之后那里可能又遭到多次搶掠,能否獲得收入都成問題。

      從后來杜甫的幾個弟弟先后在齊州(今濟南)、陽翟縣、藍田縣、江陵乃至在江東依托佛寺生活而沒有回洛陽的狀況判斷,他家在南陸渾的田莊先是荒廢了一段時間,后來似乎被全部賣掉或賣掉了一部分,在兵荒馬亂的情況下,估計所獲極為有限,對后來杜甫遠行秦州、同谷、成都沒有什么幫助。他出遠門依靠的是當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期間積攢下的俸祿,一路上有出無進,手里的錢用一天少一天,難怪到了同谷窘迫萬分,乃至去山谷中刨開雪地挖“黃獨”充饑。

      四 陸渾縣郊區(qū)是唐代中低級官僚的別墅區(qū)

      陸渾縣城近郊除了有杜甫家的產(chǎn)業(yè),還有其他官僚、文士的別業(yè)、田莊。

      陸渾縣城附近的伊水岸邊有一處“陸渾水亭”,曾出現(xiàn)在宋之問和王維的好友祖詠的筆下。祖詠的《陸渾水亭》記述了這里的如畫風景:“晝眺伊川曲,巖間霽色明。淺沙平有路,流水漫無聲。浴鳥沿波聚,潛魚觸釣驚。更憐春岸綠,幽意滿前楹?!?/p>

      祖詠到陸渾,很可能是因為王維的六舅在這里有田莊,他是隨王維一起來游覽的,王維當小官的六舅任滿后回陸渾,他寫過《奉送六舅歸陸渾》,詩中并沒有特別歌詠這處田莊的山水景觀,估計他舅舅家的田莊如杜家的一樣位于縣城近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風景。開元年間曾任魯山令的元德秀歸隱之處也在陸渾,從他的詩作《歸隱》推測或許他的田莊也在陸渾縣郊區(qū)。

      岑參家族也在這里有別業(yè),他寫過《巴南舟中思陸渾別業(yè)》,在另一首贈詩《送陳子歸陸渾別業(yè)》中說“故園伊川上,夜夢方山花”,方山根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即“孤山”,“其山介立豐上,單秀孤峙,故世謂之方山,即劉中書澄之所謂縣有孤山者也”。今人懷疑即今田湖鎮(zhèn)西的西巖山(羅飛《嵩縣古山水地名考》,嵩縣在線),此山在一片平地中昂然突起,頗符合“單秀孤峙”的特點,估計岑家的別業(yè)就在縣城西郊的方山附近。

      岑參的家族出過三位宰相,父親當過刺史,家底厚,產(chǎn)業(yè)多,他詩中提及的別業(yè)就有王屋山青蘿齋、嵩陽別業(yè)、緱氏西峰草堂及陸渾別業(yè)四處,所以岑參不像杜甫那么愛哭窮,一直心氣頗高,志在青云。

      或許因洛陽近郊風光絕佳之處多為高門權(quán)貴所占,所以距離洛陽比較遠的陸渾縣就成了在洛陽為官、定居的中低級官僚置辦別業(yè)、田莊的選擇。這里有山有水,頗符文人雅士的口味。中唐時,入仕不久的元稹一度也想過在此處置辦別業(yè),多次寫詩談及此事。

      猜你喜歡
      陸渾田莊洛陽
      水車
      老年人(2023年12期)2023-12-20 15:44:39
      洛陽正大劇院
      陸渾水庫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洛陽自古繁華
      海峽影藝(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8
      陸渾水庫
      陸渾之歌
      安徽靈璧小田莊大運河遺址
      大眾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08
      冬季捕魚季 生態(tài)魚滿艙
      沙田区| 昆明市| 漯河市| 南木林县| 新安县| 磐安县| 襄汾县| 镇雄县| 阜南县| 嘉祥县| 芷江| 全南县| 札达县| 花垣县| 教育| 上饶市| 松潘县| 阿图什市| 芜湖市| 临泽县| 静乐县| 安庆市| 宜章县| 镇安县| 赞皇县| 阿尔山市| 惠安县| 平塘县| 延寿县| 德清县| 五大连池市| 梓潼县| 永清县| 阳泉市| 论坛| 静安区| 泾川县| 昌平区| 德格县| 清镇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