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語用信息”(pragmatic information)在學習詞典的編纂和理論探討中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新課題,也是漢語辭書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詞典學視角看,語用信息是詞語層面中較為穩(wěn)定的、規(guī)約化的語用意義,是學習詞典的一項重要信息。
20世紀70-80年代,隨著語用學獲得獨立,“語用信息”這個概念逐漸進入詞典學領域。此概念首次出現(xiàn)在由Leech和Thomas博士撰寫的《朗文當代英語詞典》(1987)前言“語用學與詞典”中。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東信行(1981)、Sidney I. Landau(1984)、Leech(1987)、Hartmann(2000)等國外詞典學家較早認識到了語用信息對于二語習得以及詞典編纂的重要性。國內關于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的研究相對較晚,但學者們已經認識到“語用信息”是詞條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呂叔湘(1980),黃建華等(2001),章宜華等(2007),楊文秀、張柏然(2005),榮月婷(2012),于屏方(2010;2016),金沛沛(2020)等。
比較國內外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國外語用信息研究起步早,并且在語用學理論指導下對詞語、句子、語篇層面的語用信息進行了深入研究,但語用信息類型目前尚未統(tǒng)一;我國漢語學習詞典起步較晚,針對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的理論研討和編纂實踐尚不深入,沒有建立起一套語用信息系統(tǒng)。國外英語學習詞典收錄的含有語用信息的詞語比較多樣,而漢語在這方面則顯得比較謹慎,存在詞條缺失、語用信息缺失和不足等問題。國外學習詞典往往通過多維度對語用信息加以呈現(xiàn),而我國漢語學習詞典主要通過微觀系統(tǒng)加以體現(xiàn),多數尚未在宏觀系統(tǒng)和中觀參見系統(tǒng)呈現(xiàn)有效的語用信息。
本課題以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中的語用信息為研究對象,結合語用學等相關理論,將語用信息分為語言語境中的語用信息、社會文化語境中的語用信息和交際語境中的語用信息,綜合使用橫向比較法、語料庫法、調查法與訪談法,重點選擇漢語稱謂語、表達問候的方法、模糊限制語、助動詞、言語行為動詞、漢民族的禁忌和忌諱表達等內容,重點探討詞語在語境中較為穩(wěn)定的、規(guī)約化的語用信息,并從宏觀結構、中觀結構和微觀結構角度討論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建構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系統(tǒng)。
本項目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充實和完善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釋義理論,建構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體系;應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完善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標注法,建立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數據庫,助力對外漢語詞匯語義-語法-語用三維教學。從國家戰(zhàn)略角度來看,辭書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文化向外輸出的重要媒介。努力提升我國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質量,是我們走向辭書強國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文化強國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