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創(chuàng)造幸福的靜心校園。現(xiàn)如今,人們的工作節(jié)奏越來越快,追求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教師當然也不例外。教師職業(yè)是一項崇高的職業(yè),看著孩子們開心快樂,自己與孩子們一起成長,共享幸福的那一時刻,老師感覺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不過老師茶余飯后在聊天時也吐槽怎么苦、怎么累,壓力怎么大,也會看到朋友圈轉發(fā)的老師病倒了還不忘寫教案、批作業(yè)的畫面……構筑靜心校園,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激發(fā)教師活力,成就幸福教師,我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景靜是構筑靜心校園的屏障
當你走進一所學校,看到綠樹成陰、繁花似錦,聽到瑯瑯書聲,此起彼伏,這個校園必定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愉悅和諧的校園一定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棲息地。文化是學校的立根之本,立校之魂。各種景物又是構成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校園需要干凈舒適,也需要綠樹紅花襯托,更需要文化氣息的浸潤與熏陶,讓老師在踏入校園時感到舒適、有回家的感覺。我們的校園面積雖不大,但是所見之處皆小而精致,小而舒適。綠色的草坪,紅色的跑道,左右兩側各兩個花壇,花壇中間是“讀書長廊”,可供師生安靜讀書。花壇里面大樹小樹錯落有致,好像互相傾訴著成長的故事?;▔膺吀魇撬膲K櫥窗,櫥窗里面展示著老師們辛勤工作和教書育人的場景,舉手投足間彰顯出教師的精氣神。每當老師們經過花壇,看到蓬勃旺盛的大樹小樹,每一片葉子仿佛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看到這些,老師們會丟掉煩惱與疲憊,自由呼吸著清新的味道,美麗的景物讓老師頓覺精神倍增,拿著書本奔向理想教育,留下一串串漸行漸遠的腳印。
心靜是構筑靜心校園的源泉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城市的喧鬧,讓我們原本安靜的心躁動,盲目地羨慕一些我們遙不可及的事情,只有堅守初心,方能始終。我們畢業(yè)后懷揣滿腔熱情與教育夢想奔赴工作崗位,開啟人生新的征程。學校是教師成長的家園,教師一多半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理應為教師創(chuàng)設安靜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讓教師目之所及都是對知識的研究、對問題的探討,產生思想的共鳴,聽到的也是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讓老師們心平氣和、安安靜靜地讀書學習、教書育人、實踐反思、專業(yè)成長。心靜涌動向往,理念指導行動,情感催化智慧。把工作當成自己熱愛的事業(yè),把學生的生命質量放在自己生命的杠桿上去撬動,使教師更有真知灼見、生命質感、教育魅力。老師心靈豐富深刻、細膩靈動,自然就會釋放出個性獨特、富有見地的思想,思想會使教師朝著既定目標不斷攀登、不斷向前、不斷進步,充盈的內心必定是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塑造與改變,這一切都是心靈的安靜、美好所至。
人靜是構筑靜心校園的內核
立德樹人、以德施教是我們的使命與職責。面對可愛無邪的學生,我們沒有理由不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人靜則心無旁騖。在“雙減”背景下,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僅僅滿足于“今天我的課已經上完了”,而應該在課前精心研讀、課中大膽實踐、課后深度反思,要把深耕教學當成一種自覺的專業(yè)行為,最終達到“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的目標。在目標達成的同時,通過“日互研—周互研—月教研—課題式教研—項目式教研—共同體教研”,形成“學—思—行—理—用”的路徑,實現(xiàn)學思并進,學理貫通,學研融合,引領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才能全力以赴搞教育,把全部心思放到工作上,才能化壓力為動力,累并快樂著、幸福著。
“雙減”政策的深入推進,要實現(xiàn)減負提質增效的教學效果,其實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學校應給教師更多的情感關注,讓教師學會輕松應對。開展教師團建活動,讓教師在緊張忙碌中也能適當放松調節(jié),走出去看世界,登山賞景,呼吸自然,聆聽鳥聲,心情愉悅,看見什么都是美的;開展趣味運動會,注重健康第一的觀念,讓教師們也運動起來,在運動中強身健體,在運動中增長友誼,增加情感;開展心理健康微課堂,教師做客,搭建老師、學生、家長交流對話平臺,融入學生健康成長的事例、與家長科學藝術溝通的案例,促使師生陽光成長;開辟成長平臺,教師開展微講座,講授典型案例,分享育人智慧,讓老師看得見自己的成長。
事靜是構筑靜心校園的力量
康德早就提出:“能夠對人提出的最大、最難的問題就是教育。”教育,是點化生命的人間大事,但總有些事情接踵而來,尤其是老師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最容易出事,也許是自己偷懶了草草備課,沒想到教務主任來聽課,結果上得一團糟;也許是自己忙于工作疏忽了學生,班級學生在玩耍中不小心把腿蹭破了皮,家長放不下;也許是上報的班級學生信息統(tǒng)計沒有弄清楚,結果出現(xiàn)錯誤……我們應該這樣引導老師,高效工作,輕松應對。
優(yōu)化思維,大道至簡。每天大小煩心事很多,我們要教老師學會優(yōu)化思維,把事情理清理順理出頭緒,堅持“想比做重要,正確的想比正確的做更重要”的原則,想清楚怎么做再開始動手干,避免走彎路,效果會更好。所有工作布置化繁為簡,不加重教師負擔,不給教師加碼,尤其是抄寫類、重復類的工作可以輪換、交替進行,減輕教師一半工作量。針對學困生,老師需要做到兩個字“精準”,精準摸排,精準施策,精準教育,建立“一生一檔”,形成校長—中層—班主任—科任老師的四級管理模式,采用家訪、談心、激勵機制,促使學困生的思想行為轉化,優(yōu)化思維,精準發(fā)力,效果會更好。
智慧思考,安靜成長。如何讓老師搞好常規(guī)工作,又能踏上專業(yè)化成長的快車道,我們需要引領教師“重讀書學習、重思考計劃、重實踐行動、重梳理構建”,形成“學—思—踐—理”的成長路徑,促使教師養(yǎng)成四種習慣,即持久的讀書學習習慣、深度的教育思考習慣、自覺的教育實踐習慣、突出的專業(yè)思維習慣。在教學研究中學會智慧思考,安靜成長。學校推出“集體備課展示+教學大練兵”活動,人人參與,個個登臺。集體備課采用“主講+建議+點評”的模式,展示研究成果,力促集體備課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形式走向內容,從有效走向有質;教學大練兵活動,旨在幫助教師在研讀教材上下功夫,在設計理念上下功夫,在研究學情上下功夫,在思維培養(yǎng)上下功夫,在學法指導上下功夫,在作業(yè)設計上下功夫,相信教師“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堅持不懈,增強力量。只有站在教師的立場,為教師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讓教師對學校有高度認同感與歸屬感,教師方能增強力量,釋放能量。學會欣賞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發(fā)現(xiàn)教師的閃光點,讓教師感覺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價值;學會體諒教師,勞逸結合,給教師不同時布置滿滿當當?shù)墓ぷ魅蝿?,不把工作任務壓在一個教師身上,不一個勁兒地“使用”一個教師,即使這個教師很優(yōu)秀,也要學會均衡安排;學會關心教師,教師生病、家中有事,倡導溫暖關懷,電話、微信問候教師,溫暖教師心田。為教師慶祝生日、組織教師晨練、利用“三八”節(jié)、教師節(jié)、元旦等節(jié)日,策劃活動,適時為教師減壓,賦予節(jié)日儀式感。當教師找尋到工作的樂趣,不再為工作苦惱,教師的能力與潛力就會被挖掘出來,一旦工作熱情被激發(fā),就會產生更多的智慧。
做“幸福教師”是我們的追求,讓我們攜手美好,一起奔赴前方!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