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林
摘 要 英語情緒類繪本具有提升認知、表達情感、療愈心靈、控制自我等方面的獨特育人價值,教師可采取情緒辨識、理解、表達、管理的教學策略。具體而言,應選擇適切的主題、圖文,培養(yǎng)情緒認知的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領會細節(jié),培養(yǎng)情緒分享能力;創(chuàng)作、續(xù)編、續(xù)畫,培養(yǎng)情緒調節(jié)能力;模擬情景、參與角色,提升情緒溝通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 鍵? 詞 情緒類繪本;英語教學;情緒認知;情緒分享;情緒調節(jié);情緒溝通
情緒指的是不斷被個體所喚起和體驗的一種狀態(tài)。情緒的產(chǎn)生有時伴隨著意識,有時是在無意識中產(chǎn)生的。情緒有時能與周圍環(huán)境的要求一致,但有時候也會與生活環(huán)境或社會情境的要求發(fā)生沖突,這時就需要個體經(jīng)常進行情緒調節(jié)以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環(huán)境[1]。對于青少年來說,能否有效調節(jié)青春期出現(xiàn)的各種情緒問題對其心理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引導和培養(yǎng)青少年兒童積極向上的情緒和掌握調節(jié)情緒的策略對學生今后的穩(wěn)定發(fā)展至關重要。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情感管理策略有助于學生調控學習情緒,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遇到困難或取得進步時能有效調整自己的情緒”[2]。可見,情感管理策略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策略。新課標還強調,要提升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簡單的感情,主動參與各種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繪本作為一種以青少年兒童全面發(fā)展為本的、具有圖像性(繪)、傳達性(會)、啟智性(慧)和綜合實踐性(匯)等特點和功能、“四‘會一本(以人為本)”的教育資源[3],其涵蓋了豐富多樣的題材。其中,情緒類繪本是最為普遍、廣泛且具有育人價值的繪本類型,情緒類繪本通過呈現(xiàn)不同的情感故事,幫助青少年兒童認識不同類型的情緒及其表達,提升青少年兒童的情緒管理—情緒調節(jié)能力[4]。情緒類繪本能夠引導青少年兒童正確地表達自我情緒和應對他人情緒,幫助青少年兒童提升情緒認知與調節(jié)能力,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一、英語情緒類繪本的育人價值
國內有學者將情緒類繪本定位為通過某種有關情緒狀態(tài)的故事,幫助讀者認識和理解常見的情緒,引導讀者學會表達和抒發(fā)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進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增長情緒知識,提升情緒能力[5]。日本學者認為情緒類繪本對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提出,情緒類繪本可以帶給讀者豐富的語言體驗和審美提升,激發(fā)青少年兒童的學習興趣,增加認知學習,促進個性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6][7]。研究表明,英語情緒類繪本對提升認知、表達、調節(jié)等情緒管理能力、提升情緒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其兼具語言學習價值和療愈價值[8]。
1.辨識情緒,提升認知
認知決定個體的情緒體驗。位于大腦前半部位的大腦杏仁核是產(chǎn)生、識別、調節(jié)、控制及表達情緒的大腦邊緣系統(tǒng),這就是人體因疾病或者自身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會產(chǎn)生難過、氣憤等不良情緒的神經(jīng)中樞。因此,通過閱讀認知情緒類繪本學習情感知識,不僅可以向青少年兒童傳遞正確解決情緒問題的方法,還可以促進情緒智力發(fā)展[9]。在視覺和知覺作用下,繪本所包含的信息不僅是其客觀狀態(tài)、形式特征,更包括了隨之而產(chǎn)生的隱喻、象征意義。因此,借助“感覺、知覺和表象”,實現(xiàn)視覺引導下最終預期的情緒反應即通過觀察、體會繪本中的人物情感、故事背景、插圖的細節(jié)、文字表達的思想等,喚起學生的聯(lián)想和感知,從而找到解決情緒問題的突破口。如Today I Feel Silly & Other Moods That Make My Day(《今天我覺得傻乎乎——那些讓我的日子多姿多彩的情緒》)這本繪本展示了各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如開心、難過、生氣、驚訝等,讀后讓人明白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The Way I Feel(《我的感覺》)描述了各種情緒及特征,讓學生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并找到應對方法。The River (《河流》)把情緒比喻成不斷流動的河流,任何一種情緒不會一直都在,它終究會過去的。I Am Quiet: A Story for the Introvert in All of Us(《我很安靜:給我們所有內向者的故事》)傳達了安靜也是一種力量,內向或外向,沒有優(yōu)劣之分。情緒認知類繪本以其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辨別情緒,理解情緒,提升認知水平,促進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品格。
2.理解情緒,表達情感
人的情感不僅是一種內心的體驗,而且還是一種積極的力量[10]。理解情緒類繪本能夠生動地表達情感,具有很強的情感感染功能。閱讀這一類繪本是喚醒學生積極情感的有效手段。如The Feelings Book(《情緒之書》)通過明亮的插圖和簡單的文字,向讀者展示了各種情緒的表達方式,鼓勵讀者大膽接受并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幫助讀者了解他人的情緒。又如繪本The Little Things(《小事》)中說的“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tter.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count.Its not the biggest or the best or the largest amount.”重要的是小事,而非最大、最好的事。故事讓人明白:人與人情感之所以能夠建立起深刻的連結,來自于彼此之間許多重要小事的積累,人生許許多多的美好,都來自重要的小事。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他人的光,是他從來不吝惜透過重要的小事向周遭傳達情意,像是對陌生人微笑、對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愿意停下腳步等待落后的伙伴等。Bibi(《比比》)是一本關于一群紅鶴遷徙的故事。遷徙的過程中,彼此相互支持陪伴,不僅對年幼弱小、跟不上的紅鶴不離不棄,等待其長出力量。對衰老的紅鶴亦抱持同樣的心情,大伙兒守護著它,等它足夠強壯了,再一同前行。這類繪本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青少年兒童能夠在其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中產(chǎn)生深刻的情感體驗,進而探索和表達自我情緒,促進精神的內在成長。
3.表達情緒,療愈心靈
在教育領域,教師常常利用閱讀來幫助學生提升情緒調節(jié)能力。表達情緒類繪本作為情緒療愈閱讀素材,一方面,淺顯易懂的圖像往往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在短時間內抓住讀者的眼球;另一方面,繪本中豐富的形象和色彩使之具備了獨特的情緒療愈效用,適應了不同年齡層次群體的情緒療愈需求[11]。在藝術治療領域也有“療愈繪本”的概念出現(xiàn),與情緒類繪本的含義較為接近,認為繪本所產(chǎn)生的情緒反應能夠對受眾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tài)起到積極作用[12]。如Anxious Little Monsters: A Gentle Mental Health Companion for Anxiety and Stress(《焦慮的小怪獸們:應對焦慮和壓力的溫柔心理健康伴侶》),讓我們不要相信悲傷時大腦向我們傳達的訊息,內容溫暖,帶來撫慰和力量。You Are Your Best Friend(《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告訴我們:活在過去,你會憂郁;活在未來,你會焦慮,此時此刻,才是喜悅所在。Catffirmations(《貓咪肯定句》)讓我們向貓咪學習面對生命的智慧:“I don't have to chase anything to be happy.Stress is not in my vocabulary.To live is to play.Life's obstacles are an adventure.All roads lead to relaxing.”不必追逐任何東西就能快樂。壓力不在人生的詞匯表里?;钪鸵娴瞄_心。生活中的障礙就是一次冒險。所有的道路都通向放松。Everything Changes: And That's OK(《一切都會變:這沒關系》)說透了“一切都在變動、流動的狀態(tài),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這一道理,傳遞“無?!蹦耸篱g真理,正向看待無常的思想。Beyond the Burrow(《超越地洞》)、The Wishing Balloons(《愿望氣球》)、Sometimes All I Need Is Me(《有時我只需要自己》)等治愈心靈的情緒類繪本潛移默化地影響并幫助學生走出悲傷、憂郁等不良情緒,培養(yǎng)他們對生命熱愛,學會自我調節(ji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4.管理情緒,控制自我
繪本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通過圖像敘事的方式可以與讀者進行心理的交互,具有引導讀者分辨、理解、表達、管理情緒的作用[13]。Cool Down and Work Through Anger(《冷靜下來,化解憤怒》)通過故事和練習,讓讀者學會處理憤怒和冷靜下來的技巧,提供幫助青少年兒童控制管理自身情緒的建議、處理挫折和沖突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積極關系的策略。幫助青少年兒童分辨情緒、理解情緒、表達情緒、調節(jié)情緒的作品有很多,例如美國的莫麗·卞所創(chuàng)作的When Sophie Gets Angry(《菲菲生氣了》)、英國的瑞貝卡·帕特森所創(chuàng)作的My Big Shout Day(《我大喊大叫的一天》)以及西班牙的安娜·耶納斯所創(chuàng)作的The Color Monster(《我的情緒小怪獸》)等,教會讀者面對該情緒應如何排解與處理。在國內,由何文楠寫文,文東繪圖的系列情緒繪本,如《我有辦法讓自己不嫉妒》《我有辦法讓自己不難過》《我有辦法讓自己不害羞》《我有辦法讓自己不害怕》《有些時候,我很快樂》等也展現(xiàn)了面對一些復雜負面的情緒時,該如何控制、疏導自己。情緒類繪本旨在幫助讀者意識到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和逃避。同時給予解決方案,指導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緒。
二、英語情緒類繪本的教學策略
現(xiàn)代社會對閱讀治療的定義分為臨床治療性和發(fā)展預防性兩種觀點。發(fā)展預防性常見于教育領域。相對于治療性閱讀療法的受眾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預防發(fā)展性閱讀療法的應用對象擴大至所有人,是一種能夠提高目標人群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提升認知發(fā)展,推動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心理療育手段[14]。聚焦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成長和心理健康疏導等問題,將情緒類繪本與校本課程、班會課、學科教學融合,通過“辨識-理解-表達-管理”等策略為青少年兒童提供情緒問題解決方案,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1.選擇適切的主題、圖文,培養(yǎng)情緒認知的能力
情緒類繪本最大的特點就是故事中包含著大量的有關情緒的內容,能夠支持讀者對情緒的感知和理解。閱讀情緒類繪本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兒童辨識情緒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情緒的認知與調節(jié)。但需要注意的是,年齡、經(jīng)驗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不同導致讀者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有所差異,因此,在設計提高辨識興趣的教學策略時,應該注意讀者年齡、情緒發(fā)展階段、讀者興趣和經(jīng)驗以及當代問題和社會話題等因素。
(1)選擇適合的主題。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對情緒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有所不同,選擇相適應的情緒主題,可以更好地引導讀者理解和表達情緒,并促進其情緒發(fā)展和情緒認知能力的提升。在選擇繪本時,應注意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符合學生情感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的繪本。例如,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處于情緒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應選擇情節(jié)簡單、表達直接的繪本,如I Feel Scared (《我感到害怕》)、I Feel Lonely(《我感到孤獨》)等系列情緒認知類繪本,涵蓋各種不同的情緒,如喜悅、傷心、生氣、害怕這些基礎情緒。Funny Face(《滑稽面孔》)有趣的表情包系列兒童情緒表達和管理英文繪本,簡單易懂,畫面呈現(xiàn)直接,適合低幼認知啟蒙;而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涉及一些復雜的情緒主題,如羞愧、嫉妒和失望,Lost in the Clouds(《迷失在云端》)、I'm OK on My Own(《我可以獨立》)等情感啟蒙認知繪本,增加了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引導孩子情緒輸出及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2)使用適切的圖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引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實現(xiàn)繪本、教師、學生的三方互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能力[15]。因此,無論是正式閱讀前的導讀工作,還是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都是帶領學生認識情緒、理解情緒的重要步驟。例如在開始閱讀前,教師可以展示繪本封面,引導學生從封面中獲取信息,猜測繪本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教師可以就學生回答中提到的各種情緒做簡短的介紹,如每種情緒的基本特點以及可能的表達方式等。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繪本中的插圖和文字,與學生一起分析主角的面部表情、姿勢、動作等,猜測確認主角當下的情緒,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不同情緒的特征和表現(xiàn)形式。例如在閱讀繪本時,教師可以選擇特定情緒的頁面,例如happy的頁面。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插圖中主角的笑容、高舉的手臂等細節(jié),引導學生認識happy這種情緒的特征,并與學生一起討論happy的可能起因。
2.創(chuàng)設情境、領會細節(jié),培養(yǎng)情緒的分享能力
情緒繪本中生動、有趣、色彩豐富的插圖和真實表達情緒的文字,能夠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緒變化,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情緒和情緒管理的概念。通過情境化的視覺呈現(xiàn),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認知和理解情緒的表達方式,從而產(chǎn)生情緒共鳴。
(1)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緒氛圍。在閱讀導讀部分,教師可以預先創(chuàng)設與故事相關的情境和氛圍,例如,《小兔子流眼淚》講述了小兔子因為比賽輸了而流眼淚的故事。在開始組織學生閱讀時可以先讓學生想象自己也是一只要參加比賽的小動物,描述自己的心情,推己及人,思考故事的主角小兔的心情。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故事中,覺察和理解主角的情緒以及情緒波動的原因。同時,通過插圖的背景、色彩、視角等元素以及文字的描述,為讀者打造出與情緒主題相符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但繪本作為書面材料,缺乏語音上的刺激和提示。因此,教師除了選擇讓學生自己閱讀繪本外,還可以親自朗讀繪本。朗讀時應該加上夸張的語氣和肢體動作,讓學生身臨其境。例如,在選擇害怕的情緒主題的繪本時,教師應該表現(xiàn)出角色害怕的表情、顫抖的身體、驚恐的語氣,這樣的表達方式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害怕的情緒。
(2)理解細節(jié)領會情緒變化。插圖和文字都能夠真實地表達出情緒的細微變化,以引起讀者的情緒共鳴。情緒類繪本中的角色的面部表情、姿勢、身體語言等可以傳遞情緒信息,而文字則簡潔生動地描述情緒的變化。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繪本時,應提醒學生或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注意到繪本角色的細節(jié)變化,例如提問學生繪本人物此時的表情和身體動作,“他在做什么?”“他現(xiàn)在的表情怎么樣?”等。通過角色在環(huán)境中的變化,了解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和各種情緒產(chǎn)生時的表現(xiàn)。將具體情緒和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相掛鉤,例如生氣時會眉頭皺起,雙手叉腰,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理情緒、理解情緒,并產(chǎn)生共鳴。
3.創(chuàng)作、續(xù)編、續(xù)畫,培養(yǎng)情緒調節(jié)的能力
創(chuàng)作、續(xù)編、續(xù)畫不但能夠提高學生情緒理解和識別的能力,還能調動學生情緒表達的積極性,由此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適當?shù)幕顒樱o予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情緒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提升情緒的調節(jié)能力。
(1)創(chuàng)作同主題作品。每個學生都有情緒表達的需求,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閱讀量后,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現(xiàn)實的能力發(fā)展情況鼓勵學生進行符合自己情感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創(chuàng)作[16]。例如,幼兒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處在發(fā)育中,比較適合利用簡單直接的繪畫創(chuàng)作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繪畫是幼兒表達情緒的重要載體,是成人了解兒童、讀懂兒童的重要途徑[17]。教師可以在閱讀活動結束后,以閱讀過的繪本中的情緒為主題,向兒童提出相關的情緒問題。例如在閱讀繪本Its Christmas,David ?。ā洞笮l(wèi),圣誕節(jié)到啦》)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大衛(wèi)夢見自己沒有圣誕禮物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你最近有因為什么事感到害怕嗎?害怕的時候你的表情、動作是什么樣的?以此引導兒童表達情緒。針對小學生或者中學生,可以采用繪畫、講述等形式,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認知能力,如中學生可以采用寫作、音樂甚至是自制短視頻的形式表達情緒。
(2)續(xù)編續(xù)畫故事。續(xù)編繪本指的是學生在理解故事及角色的情緒特點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和經(jīng)驗,用續(xù)編續(xù)畫等的方式對故事進行延展[18]。例如,在閱讀Augustin and the Hot Air Balloon(《奧古斯丁與熱氣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假設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孩子共同乘坐熱氣球可能會遇到的生存挑戰(zhàn)以及他們的情緒變化。鼓勵學生想象故事結束后還會發(fā)生什么?他們會遇到什么新的挑戰(zhàn)?他們的心情如何?討論角色在新情節(jié)中可能經(jīng)歷的情感和情緒變化,并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文字,并配上插圖。續(xù)編續(xù)畫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繪本中的內容,還能夠加強學生在情緒理解方面的認知,并為他們將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類似情境時提供應對策略,能夠運用恰當?shù)姆绞絹肀磉_自己的情緒,形成良好的積極的情緒習慣。
4.模擬情景、參與角色,提升情緒溝通的能力
繪本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如何用繪本中的情緒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還可以模仿繪本中的相關角色在遇到相似經(jīng)歷時有效表達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管理能力[19]。
(1)模擬角色情景體驗情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分角色朗讀或角色表演繪本,你比我猜、劇本殺等活動,讓學生切身體驗繪本所表達的情緒,更好地辨別情緒。例如,Listening to My Body: A Guide to Helping Kids Underst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ir Sensations and Feelings(《傾聽我的身體:幫助孩子理解感覺和情緒之間聯(lián)系的指南》)這本繪本描繪不同的身體感覺和情緒,并提供了一系列練習和提示,教師可以選擇繪本中的情緒場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繹,模擬和表達不同情緒的場景。鼓勵他們從多方面表達情緒——表情、聲音和肢體語言,并通過英文句子來描述角色的情緒狀態(tài)。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情緒游戲,例如你比我猜。學生不靠語言,只靠肢體和表情讓同組組員猜出想要表達的情緒。在游戲娛樂中讓學生體驗、感知、分辨情緒,引導學生通過認知和情緒調節(jié)技巧來管理自己的情緒。
(2)參與角色練習管理情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繪本角色中,通過提出問題、表達觀點或者完成繪本中的情緒活動和練習,來加強學生對情緒管理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例如My Emotional Monster(《深呼吸小怪獸》)、Anger Does Not Keep Company with You(《憤怒不與你作伴》)等繪本通過一個個角色指導如何通過深呼吸和放松來處理焦慮和緊張情緒,通過練習深呼吸、舒展肌肉或尋求安慰來平靜下來,傳遞積極的解決憤怒情緒的方法。教師可以在閱讀繪本后提問學生除了在繪本描述的情況下,還有哪些情況可以使用這些控制情緒的方法,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情緒,通過提問鞏固已學到的方法,設想各種適用場面,泛化方法的使用,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辦法,并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另外,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緒反思,提問學生“What emotions did you feel during the activity?”(在活動中你有過哪些情緒?)并讓學生分享他們的情緒體驗和學習收獲,引導鼓勵學生提出對繪本中情緒的深入思考,并提出如何應對不同情緒的建議。
英語情緒類繪本聚焦青少年兒童的情緒治療領域,閱讀情緒類繪本的過程,既是幫助學生了解和辨識自己各種情緒的過程,也是青少年兒童驗證自己情緒經(jīng)驗的過程。英語情緒類繪本不僅能夠引導青少年兒童正確表達情感、理解他人情緒,還能夠培養(yǎng)情緒認知和調節(jié)能力。通過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提供了處理情緒的有效途徑。因此,英語情緒類繪本不僅僅是教學資源,更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智慧和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工具。將情緒類繪本引入學校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融入課堂教學,是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引領,實現(xiàn)課程育人、探索新時期思政教育的一種創(chuàng)新途徑,為育人價值落實提出新思路,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種新實踐,為英語學科課程思政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振宏.Gross情緒調節(jié)過程與策略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06):629-63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04):2.
[3] 趙亮.繪本教學如何推動全人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21-03-31(009).
[4] 吳秀鳳.小學英語“情緒”主題的繪本的選擇與教學策略[J].小學教育研究,2023(19):74-75+78.
[5] 劉婷.情緒主題繪本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發(fā)展的行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6] 松居直.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M].北京: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3:22-24.
[7] 增田梨花.繪本的魔力——走進兒童的心理世界[M].鄭平陽,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5.
[8] 劉云艷.運用情緒主題繪本開展幼兒情緒教育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11(08):37-42.
[9] 夏金榮.淺談情緒主題繪本在教學中的運用[J].家教世界,2015(12):44-45.
[10] 林錦秀.小學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34.
[11] 艾雨青.“讀書身健方為福”——情緒療愈繪本解題書目及其對學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的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1,39(04):87-92+128.
[12][13] 王一丹.情緒類繪本的視覺表達設計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jīng)貿大學,2023.
[14][15] 魏雨倩.利用繪本教學提升幼兒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行動研究[D].長春:吉林外國語大學,2023.
[16][18][19] 陳華麗.情緒主題繪本的教育功能及教學建議[J].教育觀察,2022(27):28-31.
[17] 陳睿.幼兒繪畫敘事的個案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06):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