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燕
摘 要:閱讀是學習語言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隨著課改的深入,“閱讀策略”作為語文教材中的獨有單元,在教學研究和實踐方面也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和文本細讀作為兩種卓有成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了高度關注和歡迎。本文特基于閱讀教學實踐,就群文閱讀背景下的文本細讀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通過兩者的結合構建智慧課堂,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
關鍵詞:群文閱讀;文本;細讀
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新課改下,借助群文閱讀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也成為語文教學努力的新方向。不過,許多人在群文閱讀中,都存在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的現(xiàn)象。因此,基于群文閱讀,加強文本細讀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群文閱讀背景下文本細讀的意義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以單篇閱讀為主。在閱讀課上,師生圍繞一篇選文精講細讀,反復琢磨,是最常見的現(xiàn)象。單篇閱讀雖然有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結構圖示和內(nèi)涵,但是它卻給學生的視野、思考和理解設了限,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群文閱讀是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群文閱讀是一種基于多文本集合之上的多文本閱讀法,是對單篇閱讀的補充。群文閱讀的重點是圍繞一些問題整合學習資源、學習方法、學習情境,科學設計學習活動,統(tǒng)籌安排學習項目,讓學生基于閱讀與討論,了解文本內(nèi)容和各種文體,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歸納、對比能力[1]。高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少概多,一文帶多單元”的原則,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群文閱讀的廣泛應用,是在學習任務群體系建構和意義研究之后,是對新課程的積極回應,踐行了“運用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新課改下,群文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推廣開來,并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
不過,在素質教育下,閱讀教學的重點不只是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材,讓學生從文本中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但是,結合實際來看,在群文閱讀中,許多人都存在這樣的偏見或誤解:群文閱讀就是要拋開文本細讀,讓學生大量閱讀,快速閱讀。為此,在實踐中,許多人都主張一味增加閱讀量,拓展知識面。這樣一來,許多學生雖然在群文閱讀中浪費了許多時間,但是由于是走馬觀花,收獲甚微,群文閱讀也陷入了“熱鬧有余,效果不佳”的境地,進入了形式主義的誤區(qū)。文本細讀是一種源于西方語義學的文學批評方法。文本細讀也是一項集解讀、實證、接受于一體,兼具多元性、指向性、兼容性、共享性的綜合活動。文本細讀不僅可以讓讀者獲得豐富的經(jīng)驗、多變的情緒和良好的體驗,還可以讓其深刻領悟文本的意義、內(nèi)涵。要想解決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等問題,需要將群文閱讀與文本細讀結合起來,以文本細讀為破局的關鍵,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使語文教學和學生健康發(fā)展。
二、群文閱讀背景下的文本細讀策略
(一)創(chuàng)新閱讀模式,讓閱讀充滿趣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于這一點,儒家至圣先師孔子是這樣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閱讀教學要想達到預期目的,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不過,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學習壓力,許多人對閱讀都不感興趣,更別提需要耗費一定時間的群文閱讀了。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置于首位。同樣,群文閱讀背景下的文本細讀,也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預設。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之所以對群文閱讀和文本細讀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閱讀教學方法簡單,他們對單向灌輸?shù)慕虒W模式非常反感。鑒于此,激發(fā)學生興趣,需要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為重點[2]。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探索有趣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為學生細讀文本做好鋪墊。如:在學習《祝?!芬晃臅r,教師可以基于文本研讀、主題提煉,實施趣味教學法,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以“魯迅先生筆下的小人物”為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你都讀過/學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哪些作品中塑造了令你印象深刻的小人物?魯迅先生筆下的小人物有何特點?并讓學生概括魯迅先生對小人物復雜的情感。這樣以問題為引路石,直接開門見山,為課文、《藥》《故鄉(xiāng)》《孔乙己》等魯迅作品群文閱讀做鋪墊,可以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境中來。當然,教師可以“小說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為主題,播放電影《祝?!?、電視劇《水滸傳》中林沖火燒山神廟、電視劇《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讓學生分析不同的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并要求學生認真閱讀《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黛玉進賈府》等文本,看影視作品是否真正體現(xiàn)了文本的精彩與亮點。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文本細讀充滿熱情。
(二)多元細讀活動,加深文本揣摩
首先,在語文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文本細讀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入多變的細讀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文本細讀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文本細讀,提高文本閱讀教學效率。如:在走進魯迅主題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進行細讀,鼓勵學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文章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出來,之后,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題與情感。其次,注重學生對文本的反復品味與揣摩,每篇文章是由句子構成,句子則是由字詞組成,優(yōu)秀的文章中,其字詞有著深刻的含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品味,有效落實細讀活動,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如:《散步》的文本細讀中,雖然文章語言比較通俗易懂,但是其內(nèi)容則需要深入品味,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找出其中喜歡的段落或者句子,開展深入分析活動,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作答,了解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文章中“整個世界”的理解,通過文本細讀,提高學生閱讀效果。最后,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文本朗讀與誦讀,利用朗讀的形式,引導學生瀏覽課文,提高學生文本感知能力。如:《觀滄?!返娜何拈喿x活動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教師可以推薦曹操其他的詩歌,如《短歌行》《龜雖壽》《苦寒行》《度關山》等,組織學生開展有情感的朗讀活動,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朗讀、齊讀或者小組朗讀等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古風音樂片段,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音樂,結合詩歌進行朗誦,使得朗讀活動更加有趣,調動學生朗讀興趣,保證文本細讀活動有效開展,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涵與情感,體會朗誦的樂趣,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3]。
(三)綜合對比,讓學生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群文閱讀雖然是一種多文本閱讀模式,但是它關注的并不是閱讀的量,它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接受、思考和發(fā)現(xiàn)。因此,進一步來說,群文閱讀其實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現(xiàn)的過程。文本細讀更是主張讓學生在閱讀中消化、吸收、解讀、理解、評判他人觀點,有自己的見解。因此,群文閱讀背景下的文本細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和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多文本閱讀模式,它所選擇的文本是多樣的。我們知道,創(chuàng)作是作者基于生活經(jīng)驗之上的一種藝術行為,這種行為深受時間、情感、環(huán)境影響。即便是同一作者的作品,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特點。在群文閱讀中,讓學生縱向、橫向進行文本對比,并圍繞著對比、分析去收集材料,整合資源,讓學生見微知著,可以拓展學生思考和閱讀的深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對比,讓學生細讀文本,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如在學習杜甫的《登岳陽樓》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將杜甫年少讀書與壯游時創(chuàng)作的《望岳》,困守長安十年時創(chuàng)作的《兵車行》,遭遇戰(zhàn)亂時創(chuàng)作的《月夜》,晚年漂泊西南時創(chuàng)作的《蜀相》與課文一起,以“吞吐山河錦繡,俯仰家國情懷”為主題,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在群文閱讀中對比不同時期杜甫詩作的風格、特點,走進作者內(nèi)心,感知詩歌內(nèi)涵,概述作者對家園和祖國山河的熱愛。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涵。
(四)在問題驅動下,拓展閱讀的深度
布盧姆(當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將記憶、理解和應用、都視為低階思維,認為只有分析、綜合和評價才是高階思維。確實,系統(tǒng)分析評價方法研究也充分證明,分析、綜合、評價確實是高階思維的表現(xiàn)。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個體只有試著去分析、綜合、評價,才更有可能朝高階思維發(fā)展。問題是思考的開端,問題也是促使個體去分析、綜合、評價的動力[4]。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高中生雖然有著共同的年齡特點,但是在群文閱讀和文本細讀中,個人體驗、發(fā)現(xiàn)會有所不同。以問題為工具,讓學生深度思考,分析評價,積極互動,有助于強化閱讀效果,使學生達成共識,與文本、作者、同伴產(chǎn)生情感共鳴。因此,群文閱讀背景下的文本細讀要重視問題設置,發(fā)揮問題的驅動作用,讓學生深刻感知文本內(nèi)容,深化文本細讀。如:在學習《荷花淀》時,教師可以從孫犁的短篇小說中選取幾部經(jīng)典之作——《采蒲臺》《戰(zhàn)士》《蘆花蕩》,將之與課文歸整到一起,以“戰(zhàn)爭硝煙下的詩意人生”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在閱讀前,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以問題為引擎,讓學生走入文本,品讀解疑:在許多人看來,戰(zhàn)爭與詩是最不協(xié)調的兩個元素,但是在孫犁的作品中,兩者卻融為一體。那么,孫犁是如何將這兩個元素融合統(tǒng)一起來的呢?在孫犁的作品中,他很少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景,為什么?他的這幾篇小說,開頭都節(jié)奏舒緩,其目的是什么?小說中的人物都具有什么特點?在孫犁的小說中,經(jīng)常有多處自然景物描寫,自然景物有何作用和特點?然后,讓學生品讀小說,爭取在感受小說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形象美、語言美的同時,能體會小說的言外之意、畫外之音。
(五)多方位互動,通過探索有所發(fā)現(xiàn)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不僅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而且提出了“任務群”的概念,主張在任務驅動下,通過學習項目促進學生發(fā)展。群文閱讀不僅具有任務性、綜合性和實踐性,還在語言素養(yǎng)、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品質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不過,群文閱讀要想發(fā)揮應有作用,不能是拿來主義的借用,而是要在文學批評、任務驅動下,以作品研究的形式活用。而活用主要指學習方式的靈活。確切來說,群文閱讀背景下的文本細讀教學,要掙脫“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種教學模式的束縛,關注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多方位互動,讓課堂燃起來,動起來。如:在學習《邊城》一文時,可以讓學生圍繞“小城故事”的議題,閱讀課文,以及《春桃》(許地山)、《小城三月》(蕭紅)、《受戒》(汪曾祺),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感受“優(yōu)美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讓學生基于閱讀,先找到幾篇文章的關聯(lián)點,再以小組的形式點評文中人物對愛與溫暖的憧憬與追求,討論問題“為什么文中的人那么善良,但是他們的故事卻充滿悲劇色彩?”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關注,給予指導,讓討論深入發(fā)展。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使細讀更有意義和內(nèi)涵。
(六)自主閱讀,探究關鍵信息
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中,需要明確議題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了解文本內(nèi)容,并且形成自己的想法。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需要改變課堂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課堂主體作用,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細讀和探究,完成群文閱讀任務,通過細讀,找出文本信息。如:《智取生辰綱》和《范進中舉》的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將課堂交給學生,由于學生喜歡小說類的文學作品,可能會沉溺于故事情節(jié),難以在有限時間對文本主旨進行總結,教師需要做好課堂引導,幫助學生思考,找出文本中隱含的深意。如在兩篇文本中,主角分別是誰?《智取生辰綱》中,“智”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原因是什么?在《范進中舉》中,胡老爹對范進的態(tài)度發(fā)生過幾次變化?出現(xiàn)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了解范進中舉前后,其生活、語言以及神態(tài)的變化,體會人物的可悲。在群文閱讀中,組織學生開展細讀活動,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課堂引導,為學生細讀指明方向,讓學生主動投入細讀活動中,通過思考和探究,找出文本中的關鍵信息,完成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文本閱讀活動,提高文本細讀效果,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開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能最大限度發(fā)掘學生潛力,使閱讀效果最大化。因此,文本細讀應該是閱讀應有的姿態(tài)。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實施合理的文本細讀策略,借助新穎有趣的閱讀方式、多元細讀活動、綜合對比、問題驅動和多方位互動讓學生快樂閱讀,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金海.“群文閱讀”與“文本細讀”相結合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
[2]趙福樓.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的現(xiàn)實選擇:構建單篇閱讀與群文閱讀復合教學模式[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20(1):8-13.
[3]崔鳳琦,晉彪.群文閱讀:“閱讀策略”教學新路徑[J].語文建設,2020(14):8-13.
[4]趙紅娟.探究初中群文閱讀教學怎樣進行文本細讀[J].文學少年,20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