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霞 向祚群
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接續(xù)奮斗中,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yè),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回望百余年歷史,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領導人民取得史無前例的光輝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在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
一、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理論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和民族繁榮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茖W理論一經群眾掌握,指導群眾的偉大實踐,將會實現從精神力量到物質力量的巨大飛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實踐的、人民的理論,但它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發(fā)展的。與時俱進是它重要的理論品質,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是其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的典范?!豆伯a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要標志,一個重大的政治文獻,不宜隨意改動,但實際情況又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為《宣言》在不同國家不同時間出版寫了七篇序言,以對《宣言》的內容做一些補充和完善,他們一再強調《宣言》中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為我們黨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方法論遵循。一百多年來,我們黨一直秉持這一方法論原則,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這一魂脈、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在這個基礎和前提下結合中國實際,有力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正如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所總結的,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拓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兩個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也是最大法寶。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就十分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運用與發(fā)展。他雖然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是“拯救世界的導星”,但同時也特別強調,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學說,萬萬不可照搬。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深邃的思想智慧,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就強調,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是抽象的、空洞的,這樣的馬克思主義在實際生活中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他提出要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賦予馬克思主義以“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1959年,毛澤東同志在同智利報社社長的談話中指出,中國并沒有背叛馬克思主義,因為“中國的黨一貫遵守馬列主義的原則,因為它是普遍的真理。這是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情況的統一的問題”。在他看來,結合中國特色和實際來談馬克思主義,恰恰是對馬克思主義更好的堅持,而不是背叛。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原則,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他強調要以民族的形式闡釋馬克思主義,倡導“古為今用”,繼承珍貴文化遺產,剔除糟粕,吸收精華,并推陳出新,“把這些遺產變成自己的東西”。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反對封建主義的殘余影響,抵制資本主義自由化思想的侵蝕。江澤民同志指出,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點絲毫不能動搖,與此同時,“必須根據新的實踐不斷進行新的探索,不斷為實踐提出新的理論指導”。2003年,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的同時,我們必須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一步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不能簡單套用一百七十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設想的模板,也不能走偏離馬克思主義的改弦易轍的邪路,需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他特別強調要“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ōu)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精華的有效貫通,才能為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奠定理論優(yōu)勢,以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黨的理論。
總的來說,一百多年來,馬克思主義以其強大的真理力量,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中國共產黨也以自己獨有的智慧,極大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牢牢把握住“兩個結合”這一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寶,打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空間,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運用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成果,從而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理論的指導。
二、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實踐之源: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
理論是對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其他理論相區(qū)別的顯著特征是它具有鮮明的實踐性。換言之,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就不是困于書齋里的學問,而是走向火熱生活,指導實踐和行動的理論,它產生于19世紀無產階級登上政治歷史舞臺、爭取自由與解放的實踐,也是在深入實踐、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得以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學者,更是革命家,他們始終站在工人運動斗爭的最前沿,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的實踐并不斷在實踐中修正理論。“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革命要求我們能說明中國的革命運動,說明這個運動的各個方面,說明它的內部聯系……并總結經驗,把它提高起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這深刻表明理論對實踐的依賴性,它是在實踐中產生,并在與實踐的雙向互動中不斷得以深化與提升的。理論要想有生命力,必須緊跟實踐發(fā)展的步伐。實踐是源頭活水,它的發(fā)展永無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就永無止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是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實踐之源。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嶄新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全面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積極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探索實踐中,毛澤東思想得到了進一步豐富與發(fā)展,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經歷過嚴重曲折,但在這一時期取得的創(chuàng)新性理論成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提供了寶貴借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在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的基礎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根據新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實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形成了科學發(fā)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們黨堅持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現實了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都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科學理論結晶。新的實踐必然需要新的理論指導。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一定能夠引導我們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三、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時代依據: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主動回應與努力探索
馬克思主義已經誕生170多年了,顯而易見,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和它誕生的時代相比,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馬克思主義能夠保持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并沒有固守它形成時所面對的時代課題,而是“不斷探索時代發(fā)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zhàn)”。它是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它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主動回答時代之問,積極回應現實關切。因此,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主動回應與努力探索,是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時代依據。
建黨以來,我們黨緊緊圍繞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边@兩大歷史性課題,根據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回應時代關切,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與創(chuàng)新。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時代蘊含的“中國革命向何處去”這個重大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及時總結革命的經驗和教訓,主張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革命的領導權,要建立自己的獨立武裝,并且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中國革命不能照搬俄國革命的老路,即在中心城市發(fā)動暴動,建立革命政權的道路,而必須走一條與俄國不同的、自己的新路,那就是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武裝奪取政權,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新中國成立后的近30年里,我們黨圍繞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個重大的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盡管經歷過重大挫折,但其中也有過很多成功的經驗。這些正確的經驗總結,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chuàng)新運用與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在新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階段,我們黨緊緊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推動實踐上的探索與理論上的解答,相繼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改革開放不同發(fā)展階段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系統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推進到新階段,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四、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和路線的斗爭中堅定前行
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從來不是直線和坦途,而是曲線,充滿荊棘,從它產生之日起,就是在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和路線的斗爭中,為自己開辟前行的道路。對此,列寧在1908年進行過全面總結和概括,他在《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文章中談到,從19世紀40年代起到19世紀90年代,馬克思主義先后清算了激進青年黑格爾派、蒲魯東主義、實證主義等。19世紀90年代,在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50年后,又開始了反對伯恩斯坦修正主義的斗爭,并且斗爭還將繼續(xù),等等。這生動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真理在斗爭中發(fā)展的規(guī)律。建黨以來,我們黨自覺地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這一內在規(guī)律,主動拿起批判的思想武器,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和路線展開爭鋒、交鋒、論戰(zhàn)與斗爭,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開辟了前行道路。
早在建黨之初,針對自由主義、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各種思潮,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李達充分利用《新青年》《共產黨》等黨的思想理論陣地,積極同這些錯誤思潮展開斗爭,闡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1929年,毛澤東同志對當時紅軍第四軍黨內存在的關于絕對平均主義、關于主觀主義等八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進行了有力批判,主張黨的領導機關要采取措施,與這些不正確的思想展開堅決斗爭。1930年,又對本本主義展開了斗爭。1936年,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同志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zhàn)爭中,先后同“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李立三‘左傾機會主義、1931年至1934年的王明‘左傾機會主義、1935年至1936年的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進行的斗爭。正是通過這些斗爭,我們的黨和我們的紅軍得到了有效鍛煉,思想上的認識得到了凈化與提升,這深刻表明:“正確的政治的和軍事的路線,不是自然地平安地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而是從斗爭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毖影矔r期,我們黨開展了對法西斯主義、封建主義和三民主義等思潮的分析與批判,有力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也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
20世紀80年代,針對一窩蜂地對西方社會思潮不加任何辨析、簡單盲從的態(tài)度,鄧小平同志多次提出過嚴正批評,并對這些西方社會思潮進行了深刻剖析,這一時期,我們黨先后進行了三次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斗爭。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改革路線的斗爭,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開放同資本主義的“改革開放”的斗爭,我們黨始終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
21世紀以來,我們黨高舉馬克思主義理論旗幟,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對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儒化中國”思潮、“新聞自由”論、“普世價值”等思潮展開了深入批判與堅決斗爭,通過深入剖析這些思潮的理論主張與訴求,深刻揭露了這些思潮的實質就是“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其目的是推翻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通過對這些思潮的批判與斗爭,我們黨在努力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
總之,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的輝煌歷史,就是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堅守馬克思主義這一魂脈,堅持“兩個結合”、扎根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回應時代重大關切、直面各種思潮挑戰(zhàn)、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歷史。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新征程中,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必將閃耀更加絢麗的真理光芒!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引領研究”(項目批準號:19A412)、2022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一般項目“‘問題導向+經典文本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批準號:22JDSZK071)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王飛霞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吉首大學基地副教授;作者向祚群系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余爽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