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琦
孔子觀周廟,見傾斜之器,它空著的時候就歪斜,裝滿了就翻倒,裝得適當就立得端正。這個傾斜之器就是“宥坐之器”,它時刻給人以鞭策,讓你不能躺平無所事事;它又時刻催人警醒,讓你在取得成績時不驕傲自滿,永葆謙遜之態(tài)。這一“神器”告誡人們:奮斗充實自我,自警行穩(wěn)致遠。
生而為人,就不能甘于處在“虛空”的人生狀態(tài)中,要學會不懈奮斗,充實自己,在不斷充實自我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是充盈而美好的。孫中山先生說:“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便要奮斗?!钡拇_,竹子奮發(fā)向上,終成參天之勢;雄鷹展翅高飛,終能翱翔藍天。感動中國女孩江夢南,從小因藥物導致失聰,但她并未因此躺平,她靠著唇語學會聽和說,堅持奮斗,完成了小學、中學直至大學學業(yè)。然而她并未止步,不為人生設限,最終考取清華大學博士,實現(xiàn)了更高的人生目標。正因為江夢南沒有屈從命運的安排,讓自己陷入“虛空”,而是踔厲奮發(fā),充實自我,用汗水澆灌夢想,最終如愿以償,讓人生亮麗出彩!
當人生充盈,達到一定高度時,謹記戒驕戒躁,行穩(wěn)致遠。往事越千年,人們怎會忘記,后唐莊宗李存勖接過父親留下的三支箭,謹遵遺囑,銳意進取,讓國家欣欣向榮。但是,眼前的大好局面讓他迷失了自我,躊躇滿志,沉溺伶人,醉心享樂,最終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倘若他能保持虛心,時刻警醒自我,怎么會落得如此下場!再看唐太宗李世民,縱使天下大治,依然傾聽魏征的逆耳忠言,慎終承始,終有“貞觀之治”,百姓安居樂業(yè),他也千古流芳。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也曾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待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古往今來,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唯有戒驕戒躁,方能行穩(wěn)致遠。
《禮記》云:“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比绻患訌娮月?,不時時充實自己的頭腦,我們就會像空虛的“宥坐之器”,永遠“傾斜”;如果自強不息,發(fā)奮努力,不斷豐盈自己,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會端正無邪;如果不能自警自勵、戒驕戒躁,那么我們遲早會因自滿而“栽跟頭”,悔恨終生。
愿我們長擁“宥坐之器”,長思己之言行,謹記奮斗方能充實自我,自警才能行穩(wěn)致遠!
點評
作者緊扣材料,觀點明確,思路清晰。文章以“奮斗充實自我,自警行穩(wěn)致遠”為標題,論述了不懈奮斗、戒驕戒躁在實現(xiàn)人生價值、治國理政方面的重要性。在論證過程中,靈話運用古詩文名句,既能顯示作者扎實的語文素養(yǎng),又能充實文章內容;既有豐富的道理論證,又有大量的事實論據(jù),既有對當代人物的觀照,又有對歷史人物的思考,體現(xiàn)出作者關注歷史、觀照現(xiàn)實的心胸格局。此外,文章結尾照應標題,重申觀點,結構完整,干凈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