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孝子樸庵史翁墓表》考釋

      2024-06-07 22:48:06曹昕運(yùn)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4期

      【摘 要】本文主要是通過對《孝子樸庵史翁墓表》的碑文進(jìn)行釋讀、考證,對孝子史阜的生平進(jìn)行解讀,并對溧陽史氏家族黃金山分支的世系變化考究,進(jìn)而延伸到對明朝進(jìn)士、著名書法家馬一龍書法價值的探討。

      【關(guān)鍵詞】史阜;史氏;黃金山分支;馬一龍

      【中圖分類號】K877.4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4—013—03

      溧陽市博物館明清部分的展廳中有一通明朝《孝子樸庵史翁墓表》碑刻及拓片。該碑2000年4月在今溧陽市別橋鎮(zhèn)黃金山村發(fā)現(xiàn),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為承事郎、孝子史阜所立。墓表青石質(zhì)。碑額陰刻篆書“孝子樸庵史翁墓表”。碑文是陰刻楷書,長1.56、寬0.67、厚0.2米,行文20行,滿行48字,全文688字,缺30字,字徑0.025米。墓主人史阜(1452—1546),字惟高,號樸庵,是漢溧陽候史崇的四十五世孫,官至承事郎(六品官)。墓志由繆希亮撰文,馬一龍書丹,史阜孫女婿張翰翔篆額。

      一、“孝子樸庵史翁墓表”碑文

      碑文無法識讀的以□代替,其中□為有文字的是根據(jù)上下文推測,全文如下。

      明故承事郎孝子樸庵史翁墓表

      世之言事親者率以刲股□□謂之□□□□□□之矣以余論之是孝心之□切者也烏可以輕議之哉曾子曰人未有

      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蓋親喪之時其哀□□功之至皆出於真情之不能已非作而致其情也若刲股之行亦所謂真情

      之不能已者而非有所強(qiáng)於心也由是心而□□□則動天地感鬼神不□外乎此而孝道異矣不察其心而徒謂其過中失

      正夫豈可?此余於樸庵翁所以特取其心而未□□□□□翁姓史氏諱阜字惟高樸庵其號也事親至孝母嘗病噎翁

      號泣於天請以身代潛刲股肉□羹以進(jìn)母嘗之病良愈母沒廬墓三年鄉(xiāng)人皆稱其孝縣令聞之嘗覈實(shí)聞於

      朝翁謝曰我非要譽(yù)者也焉用之事終寢尋以

      恩詔例授承事郎享年八十有九翁天性仁厚不事詭激自少讀書即了大義聞古人孝友事慨然慕之父沒竭力幹蠱家

      益饒?jiān)F缴鷺阊藕鸵兹朔钢嗖惠^好義舉修橋樑棄券債為之不厭歲祲則發(fā)粟以賑不計(jì)盈虛每語人曰寧人負(fù)我

      無我負(fù)人也鄉(xiāng)人多化之終不忍負(fù)翁者距生扵景泰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卒於嘉靖二十五年八月初九日以是年十二

      月二十八日葬於東崗之原翁漢溧陽侯崇之四十五代孫七世祖紹祖自埭□徙居黃金山其子子成元初奉

      勅提領(lǐng)集慶廬饒州等處曾祖諱彥深尚義輸粟祖諱禮以才畧興家父諱璋有長者之風(fēng)母繆孀居三十年稱為苦節(jié)配顏

      氏勤儉孝敬蓋賢內(nèi)助也繼室湯子男四長編

      益王府典膳娶許氏繼郝氏俱蚤世次綎筠連知縣娶袁氏次納娶孫氏次纓娶呂氏繼張氏女一適徐洮孫男九紀(jì)道邑

      庠生娶孫氏紀(jì)舜係吏部聽選官娶陸氏紀(jì)年邑庠生娶徐氏繼陸氏紀(jì)事邑庠生娶戴氏紀(jì)文邑庠生娶徐氏繼亦徐氏

      紀(jì)政娶王氏紀(jì)言娶楊氏紀(jì)行娶陸氏紀(jì)治娶徐氏繼歐氏孫女五一許生員馬琇死節(jié)一適陸廵一適馬震勲一適祁應(yīng)

      瑞一適徐文炤曾孫男曾孫女俱?余與筠連君遊久辱在姻?知翁頗詳故不靳而為之表

      大明嘉靖二十五年歲次丙午冬十二月□春官進(jìn)士眷生南村繆希亮頓首拜撰

      順天戊子解元眷生孟河馬一龍書丹

      應(yīng)天丙午亞魁門下孫壻張翰翔篆額

      二、史阜生平事跡

      根據(jù)碑文記載,墓主是史阜,字惟高,號樸庵,侍奉母親繆氏十分孝順,遠(yuǎn)近聞名。母親生病時,他號泣于天,請求自己代替母親生病。他偷偷割股肉,煮成肉湯給母親進(jìn)食,很久才病愈。母親去世后,他在墳邊搭房守墓三年。鄉(xiāng)民都稱贊他的孝道。知縣把他的事跡上奏朝廷,史公辭謝說:“我不是貪圖名譽(yù)的人,用不著如此。”而后,還是按照慣例授予他承事郎的職位。他的壽命也很長,享年89歲。史阜天性仁厚,不事詭激,從小讀書就知道大義。聽說古代孝順友好的事跡,他慨然羨慕。自父親死后,他竭力治家,家庭日益富裕。史阜個性平和,別人冒犯他,也不計(jì)較;喜歡做善事,修橋梁,毀棄劵債這些好事是“為之不厭”。遇到年歲不好,他就將家里的糧食拿來賑災(zāi),不計(jì)較得失。他經(jīng)常對別人說:“寧可別人對不起我,我不會對不起別人?!奔亦l(xiāng)的人多為他的精神勸化,始終不忍做對不起他的事情。史阜的夫人顏氏,勤儉孝敬,是賢內(nèi)助。史阜的第二個夫人為湯氏。史阜的生卒年月,他生于明景泰三年(1452)六月二十八日,卒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八月初九日,在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于東崗之原。

      史阜的這段事跡在清嘉慶《溧陽縣志?孝行》有傳:“史阜,字惟高,事母繆,以孝聞,嘗刲股療疫,母歿,盧墓三年,哀毀骨立。天順間,知縣員賢疏其事於朝,授承事郎。阜居鄉(xiāng),亢直,取與不茍,有司嘗舉覈田土,服其無私”。這段記載與碑文記述基本一致。碑文還補(bǔ)充了史阜做其他善事的情況和生卒年月,使得他的性格和經(jīng)歷更為豐富全面。

      三、史阜家族世系解讀

      (一)史阜祖先

      碑文的后半部分,記述了史阜家族的情況?!拔?,漢溧陽候崇之四十五代孫”史阜是溧陽大族史氏的后裔,是溧陽侯史崇的第45世孫。史崇,東漢初年被光武帝劉秀封為溧陽侯,為溧陽史氏始祖。史崇(4—82),字伯勤,京兆杜陵(今西安)人。王莽末年,從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統(tǒng)治,建武二年(26)封東鄉(xiāng)侯,食邑3000戶,歷任右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建武中就國至侯邑(今溧陽埭頭)。溧陽的東鄉(xiāng),即今埭頭、別橋、上黃、溧城街道一帶。永平二年(59)漢明帝懷念開國功臣,恢復(fù)其縣侯封爵,將其進(jìn)封溧陽侯,食采增至萬戶。死后謚號:壯。東漢建初七年(82),史崇死后,葬于溧陽埭頭故宅后,后以其故宅改建成祠,以供祭祀。宋時封史崇為“靈公”,元時封為“靈濟(jì)王”,并敕題史侯祠為“靈惠祠”。根據(jù)清嘉慶《溧陽縣志》記載,侯廟遺址(史侯祠)始建于漢順帝永建年間(126—132),歷經(jīng)二千余年,屢毀屢建,歷代后裔祭祀不絕,現(xiàn)為溧陽市文物保護(hù)單位?,F(xiàn)遺址僅存靈雨坊、歇轎殿、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祖侯廟碑記》和“汲古泉”井等。

      碑文曰:“七世祖紹自埭頭徙居黃金山”。自史崇以軍功封為溧陽侯,定居溧陽埭頭。他的后代史顥、史茅、史恰、史澤相繼繼承爵位,子孫繁衍生息近二千年,其間代不乏人,族大枝茂。溧陽埭頭史氏成為全國史氏最大的散發(fā)中心。史崇后裔經(jīng)過分遷再分遷,已分居在全國各地及其他許多國家。從宗譜上記載,史崇的后裔已傳承了近70代,都奉史崇為一世祖。史阜的七世先祖史紹祖跟其他許多史氏分支一樣,也是從溧陽埭頭,遷至溧陽黃金山村。查閱《史氏宗譜》,溧陽史氏確有遷居黃金山的記載,“紹祖行四六遷黃金山”,但沒有發(fā)現(xiàn)該分支譜。在宜興東岸里譜上有黃金山分支部分世系:紹祖為惟安的次子,子成為紹祖的次子。遷居的時間,根據(jù)史紹祖的次子史子成擔(dān)任集慶路官職推測,大概為南宋末年元朝初年。

      碑文曰:“其子子成,元初奉勅提領(lǐng)集慶廬饒州等處”。史阜的六世祖史子成曾擔(dān)任提領(lǐng)集慶、廬、饒州等處的官職。提領(lǐng),是官名,元代設(shè)置,為正七品或從七品官。集慶路即今南京,元朝在1329至1356年間曾改稱集慶路。廬州大致相當(dāng)于今日安徽省合肥市及巢湖市部分地區(qū),元朝時為廬州路。元至正十四年(1277),升饒州為饒州路,即今江西省鄱陽縣。根據(jù)宜興東岸里譜的記載,其中有“子成,元至正年間奉敕提領(lǐng)集慶、廬饒等處”,與碑文能夠印證。

      此后,據(jù)碑文記載,史阜的祖先譜系為:曾祖史彥深,尚義輸粟。祖父史禮,以才略興家;父親史璋有長者之風(fēng)。史璋大約是早逝,碑文記載,史阜的母親繆氏孀居三十年,稱為苦節(jié)。宜興東岸里譜上也有黃金山分支部分世系,碑文中史紹祖以后的其他后裔的記載,可彌補(bǔ)家譜記載的不足,為溧陽史氏的黃金山分支的世系提供了明確的參考。

      史阜的高祖史子成曾在元朝初年任職,但從曾祖史彥深開始一直沒有出仕。這與縣志和家譜的記載相符。據(jù)清嘉慶《溧陽縣志》記載,元朝末年,溧陽埭頭的史敬武等動員族人組織義兵,抵抗紅巾軍。他還曾經(jīng)寫信給元朝皇太子,提出選用人才、改革弊政等建議,長達(dá)千余言。后來紅巾軍打來,因?yàn)橹С衷?quán),溧陽埭頭的史氏家族大多遷徙而逃。進(jìn)入明朝后,史敬武就隱居在鄉(xiāng)里,不愿出仕。史阜的祖先很可能出于同樣的原因,于黃金山村一帶隱居數(shù)代,直到史阜才以孝行出任承事郎。

      (二)史阜后代

      根據(jù)碑文,史阜后代有4子1女。長子史編,為益王府典膳,早逝;二子史綎,曾擔(dān)任筠連知縣;三子史納;四子史纓。其他9個孫子為紀(jì)道,邑庠生;紀(jì)舜,吏部聽選官;紀(jì)年,邑庠生;紀(jì)事,邑庠生;紀(jì)文,邑庠生;紀(jì)政;紀(jì)言;紀(jì)行;紀(jì)治。5個孫女為一許生員馬琇,死節(jié);一許陸巡;一許馬震勛;一許祁應(yīng)瑞;一許徐文炤。曾孫、增孫女都年幼。

      碑文曰:“次綎筠連知縣”,即史阜的二子史綎,曾擔(dān)任筠連知縣。據(jù)清嘉慶《溧陽縣志·卷十·選舉志·例貢監(jiān)》:“史綎,字朝章,仙居縣丞,升筠連知縣?!北呐c縣志記載相符。

      據(jù)清光緒《仙居志·職官》:“明弘治十年(1497)丁巳,縣丞史烶,高淳人,監(jiān)生?!笔窡P的任職時間是明弘治十年(1497)到正德三年(1508)。這位縣丞史烶,跟史綎名字非常相似。從時間來看,也非常符合,此年距史阜出生的景泰三年(1452)剛好45年。監(jiān)生也是例貢監(jiān)的范圍。但不知為何記載是高淳人。

      據(jù)民國《筠連縣志·職官》,明代筠連縣共記載十四任知縣,按史阜生卒年月推測,明嘉靖二十五年之前的僅有三任,分別是明成化年間的翁冕、正德年間歐陽蒸、嘉靖年間欽徵,其中并無史綎任知縣的記載。再按史綎仙居縣任職縣丞的時間推算,他擔(dān)任筠連知縣只能在明正德三年至嘉靖二十五年間(1508—1456)。筠連縣,位于今四川省宜賓市。元初置筠連州。明朝洪武四年(1371)首次置筠連縣。洪武十年(1377)撤銷筠連縣,并入高縣。洪武十三年(1380)又恢復(fù)筠連縣。史綎的任職記載,可補(bǔ)《筠連縣志·職官》部分記載的缺憾,對于筠連縣早期建置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四、其他

      史阜墓表的撰寫人是“春官進(jìn)士、眷生、南村繆希亮”,書丹者是“順天戊子解元眷生孟河馬一龍”,篆額者是“應(yīng)天丙午亞魁門下孫壻張翰翔”??姟ⅠR、張三人均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文化人。

      繆希亮(1479—1553),字思忠,溧陽市別橋鎮(zhèn)虞繆村人,御史繆橒的兒子。明嘉靖四年(1525)中舉,嘉靖八年(1529)登進(jìn)士第。但他無意為官,不參加廷對就回鄉(xiāng)。他侍奉母親十分孝順。馬一龍私謚為“貞孝先生”,尚書劉麟在他墓碑上題刻“皇明第一高士”來歌頌他。祀于鄉(xiāng)賢祠。

      馬一龍(1499—1571),字負(fù)圖(又作應(yīng)圖),號孟河,溧陽市別橋鎮(zhèn)馬家村人。其父馬性魯、其叔馬從謙均為進(jìn)士出身。明嘉靖七年(1528)解元,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jìn)士,因文學(xué)書法優(yōu)等,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后來又選授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正六品官。他喜詩能文,明代著名書法家,著有《農(nóng)經(jīng)》和《玉華子游藝集》。書丹時馬一龍尚未考取進(jìn)士,故以解元自稱。

      張翰翔(生卒年不詳),溧陽市別橋鎮(zhèn)玉華山村委木庫村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jìn)士,嘉靖三十九年(1560)授浙江秀水縣知縣,嘉靖四十五年(1566)擢戶部主事,后升廣東按察使司兵備僉事、奉政大夫。亞魁,是指張翰翔曾為鄉(xiāng)試第六名,篆額時他尚未考取進(jìn)士。

      繆希亮、馬一龍和張翰翔都先后考中進(jìn)士,為明代高級官吏。他們之所以能為史阜撰、書墓表,除了和史阜均為同鄉(xiāng)之外,還有姻親關(guān)系??娤A翞槭犯返摹熬焐?,即姻親晚輩。張翰翔則關(guān)系更近,為“門下孫婿”,即為史阜的孫女婿。更重要的是史阜為名門之后,有孝行之譽(yù),品格頗受人尊敬。綜合這些因素,繆、馬、張為史阜撰寫這通珍貴的墓表,便成了水到渠成之舉。

      五、書法價值

      《孝子樸庵史翁墓表》的書寫者馬一龍,是明朝一位較為著名的書法家。在明朝中后期,出現(xiàn)了不少狂草作品,并出現(xiàn)了“南安體”和“南路體”,代表人物有張弼、楊珂等。馬一龍也是這書法潮流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以草書聞名,時人稱之為“龍蛇體”或“梅花體”。馬一龍以自己的草書狂草造詣自詡“懷素以后一人”,《續(xù)書史會要》中記載他書法創(chuàng)作時“作字懸腕運(yùn)肘,落管如飛,頃刻滿幅……為書法一大變”。馬一龍創(chuàng)造的梅花體,是指草書往往用一個大字覆蓋幾個小字,左擁右抱前后穿插,行如花朵。馬氏草書重情輕法,用筆迅速繚繞,結(jié)體大小攢合,不落俗套。今溧陽市馬家村、胥渚村、東皇侖村、原南門街小學(xué)等地均留有馬一龍的草書碑刻,其中以《重修廣惠庵碑記》石刻為最佳。

      《孝子樸庵史翁墓表》為首次發(fā)現(xiàn)的馬一龍楷書手跡。他的楷書藝術(shù)顯現(xiàn)“顏體”筆韻,端莊修理,氣勢開張,凌然如其品格,對于研究馬一龍的書法具有重要價值。此外,根據(jù)學(xué)者研究,馬一龍還曾在泰山題寫“四奇”楷書石刻。但是,馬一龍的楷書作品就其重要性還是代表性,都以《孝子樸庵史翁墓表》為代表,可見此碑的書法價值。

      總之,明代《孝子樸庵史翁墓表》,不僅記述了一位孝子史阜的生平事跡,還揭示了溧陽史氏家族黃金山分支的世系變化乃至四川省筠連縣的建置變遷,更難得保存了明朝進(jìn)士、著名書法家馬一龍的楷書作品,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xiàn):

      [1](明)馬一龍.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08集部·明別集類·玉華子游藝集[M].北京: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5.

      [2](清)李景嶧,陳鴻壽,修.嘉慶《溧陽縣志》[M].史炳,等,纂.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2.

      [3](民國)祝世德,纂修.筠連縣志[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曹昕運(yùn),溧陽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兼副館長,文博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yàn)殇嚓柕貐^(qū)的文物保護(hù)和考古。

      长子县| 尉犁县| 鲁甸县| 黔南| 郯城县| 嘉义市| 靖安县| 靖江市| 旺苍县| 呼图壁县| 夏津县| 富蕴县| 绥芬河市| 儋州市| 新绛县| 抚顺市| 达拉特旗| 平果县| 丰台区| 伊通| 永德县| 怀远县| 阳山县| 青田县| 合川市| 城口县| 涟源市| 西青区| 镇康县| 隆德县| 佳木斯市| 都昌县| 新龙县| 淮滨县| 司法| 九龙坡区| 古田县| 新蔡县| 泰州市| 张家港市|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