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
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曾經指出,學生學習成績落后的原因縱然是復雜的,但普遍的特點之一,就是觀察力薄弱
“要求寶寶主動”是培養(yǎng)寶寶觀察力的第一要領。寶寶主動提問,說明有好奇心和學習動機,而被動地回答問題,很容易讓寶寶厭煩
心理學對觀察力的定義是:人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
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是學前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寶寶學習知識的過程,都是從觀察開始的,培養(yǎng)觀察力對于寶寶的認知、語言、思維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如果寶寶的觀察力不夠強,會對未來的發(fā)展產生什么影響?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曾經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成績落后的原因縱然是復雜的,但普遍的特點之一是觀察力薄弱。
有些家長十分重視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但操之過急,效果適得其反。
比如,一個兩三歲的寶寶,給他一個草莓,他會觀察很久,翻來覆去地看,好像在研究什么。接著,寶寶會嘗一小口,品嘗草莓的味道,如果感覺不錯,會把整個草莓塞進嘴里,盡情享受。
如果家長認為這個過程效率不高,甚至認為寶寶磨蹭,就會給寶寶講解草莓的形狀、顏色、口感,甚至營養(yǎng)成分??雌饋砑议L是在幫寶寶,實際上是干擾寶寶的觀察,妨礙寶寶觀察力的發(fā)展,即便寶寶點頭答應,也只是表示他聽到了而已,家長講解的內容對寶寶來說無異于天書。
當然,寶寶觀察力的發(fā)展離不開家長的引導,但家長不必著急,寶寶在觀察中遇到困難,會主動求教家長,這才是家長發(fā)揮作用的時機。
“要求寶寶主動”是培養(yǎng)寶寶觀察力的第一要領。寶寶主動提問,說明有好奇心和學習動機,而被動地回答問題,很容易讓寶寶厭煩。
家長計劃帶寶寶體驗某種新事物,不妨事先做做功課,讓寶寶有一些理性認識,帶著好奇、探究的心情去觀察,效果會更好
研究顯示,觀察力的強弱與視野是否開闊有關,孤陋寡聞的寶寶,缺少實踐的機會,觀察力會受到影響??吹酵瑯右环N現象,有的寶寶能觀察到許多細節(jié),有的寶寶過目即忘,這與知識儲備有關。知識學得扎實,道理融會貫通,觀察起來就比較深刻??梢哉f,觀察力基于知識和經驗,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又會反過來促進觀察力的發(fā)展。
怎樣開闊寶寶的視野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斷給寶寶刺激和挑戰(zhàn),即根據寶寶的年齡和興趣,提供不同類型的觀察對象。
吃水果時,家長可以引導寶寶用眼看、用手摸、品嘗,從而感知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可以帶寶寶到大自然中,看看破土而出的禾苗和小草,聽聽優(yōu)美動聽的蟬鳴鳥叫,摸摸飽滿的谷穗,嘗嘗涼爽的雪花冰塊,從而認識春夏秋冬四季,體驗大自然,鍛煉觀察力。
家長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要注重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結合。
比如,家長給寶寶講的故事中經常出現大海、沙灘,但寶寶對大海、沙灘沒有感官體驗,不知道那是什么。此時,家長可以帶寶寶去海邊,讓寶寶身臨其境地感受,在沙灘上與海水親密接觸,這樣,故事中的大海、沙灘等間接經驗就與親身接觸的直接經驗結合起來了。家長會發(fā)現,寶寶觀察沙粒、海水時特別興奮,注意力特別集中,因為他終于見到了渴望已久的事物。
同理,家長計劃帶寶寶體驗某種新事物,不妨事先做做功課,讓寶寶有一些理性認識,帶著好奇、探究的心情去觀察,效果會更好。
陪伴寶寶鍛煉觀察力,有時需要繪聲繪色地調動寶寶的好奇心。比如:“寶貝,你想知道螞蟻怎么送快遞嗎?爸爸帶你去看!”這樣做,是讓寶寶事先明確觀察對象,讓寶寶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避免東張西望走過場,最后一無所獲。
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還可以從興趣出發(fā),投其所好,借題發(fā)揮。
研究顯示,寶寶的觀察興趣大致有以下特點——
●喜歡觀察活的、動的東西,如小雞吃米、小貓玩球、小狗打架、小金魚游泳等,不喜歡觀察靜的東西。
●喜歡觀察顏色鮮艷的東西,如孔雀開屏、花園里的鮮花等,不喜歡看顏色單調的水墨畫。
●喜歡看大而清晰的物體圖像,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東西。
●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如墻上掛的、桌上擺的、床上放的、身上穿的,位置不明顯的容易被忽略。
●差別大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出來,差別小的物體往往觀察不到。
在培養(yǎng)寶寶觀察力的過程中,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家長陪伴寶寶觀察事物時,要做好保護工作,選擇安全、無害的觀察對象,避免對寶寶造成傷害。同時,家長應該引導寶寶正確使用觀察工具,如望遠鏡、放大鏡等,確保使用安全。
家長必須明白,當寶寶提問題時,不是在胡鬧,而是在求知
寶寶有自主觀察的愿望和初始能力,但因為認知能力有限,觀察不可能獨立完成,表現形式便是不停地問家長“為什么”——
“天冷了水為什么會結冰?”
“花朵為什么有不一樣的顏色?”
“天上下雨,雨水是從哪里來的?”
“為什么媽媽的頭發(fā)比爸爸的長?”
有些家長習慣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對寶寶缺乏耐心,認為寶寶的問題不值得回答,或迫不及待地把標準答案塞給寶寶,都是不可取的。
更有甚者,如果寶寶問“狗狗拉屎為什么不擦屁股”之類的問題,家長多以嘲笑回答:“你是不是傻?”或不屑一顧:“去去去,哪來的那么多為什么!”殊不知,這樣的態(tài)度會嚴重打擊寶寶的觀察興趣。
家長必須明白,當寶寶提問題時,不是在胡鬧,而是在求知。鼓勵寶寶提問題,認真回答寶寶的問題,就是在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和思考力。
當寶寶提問題時,家長不必直接解答,而應該引導寶寶繼續(xù)觀察,更細致、更深入地觀察能幫助寶寶逐漸揭開事物的面紗,滿足好奇心。家長最好鼓勵寶寶講述,或者用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增強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需要付出精力和耐心。作為回報,隨著觀察力不斷增強,寶寶會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快樂。等到寶寶入學,敏銳的觀察力會給學習提供強勁動力。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