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
[摘 要] 以白居易閑適詩在日本的接受與影響為研究對象,針對唐代文學“走出去”的問題,結合中日文學思潮、社會文化變遷等現(xiàn)狀進行分析。突破單純的文學范疇,白居易閑適詩對日本的文學、文化、思想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從跨文化闡釋下的域外接受角度,為國內白居易研究與唐代文學研究做出新的拓展,為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推進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歷史借鑒和觀察窗口。
[關 鍵 詞] 白居易;閑適詩;接受;影響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西安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編號:23YZ34);2023年度陜西省外語專項課題研究項目(編號:2023HZ0911);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編號:SGH22Q238)的研究成果。
長安文化是中國歷史鼎盛時期的盛世文化,以白居易詩詞文學為代表的漢唐文學在域外傳播中極具價值且影響深遠。白居易的詩歌涵蓋了多種類型,其中包括田園詩、詠物詩、閑適詩、題畫詩等。本文主要研究白居易閑適詩在日本的傳播歷史發(fā)展過程,以及對文學、文化、思想等領域的影響問題,嘗試深入細致地研究白居易文學在域外,尤其是在日本的接受與影響。
一、國內外白居易閑適詩研究現(xiàn)狀
以“白居易閑適詩”“日本”為關鍵詞,共搜索到學術論文30篇。目前國內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關于白居易閑適詩的創(chuàng)作分期研究。如:史素昭總結白居易前期閑適詩以做官之余的悠閑之樂與對官場險惡的憂心矛盾特點為主,后期以知足保和為主要特點。張金亮則將其閑適詩的創(chuàng)作劃分為:初入官場的“兼濟之志”與淡泊名利;為母服喪居于下邽遠離官場的解脫與傾心田園;貶至江州的安于“獨善”;外放杭州的閑適淡泊四個時期。第二,關于白居易閑適詩中蘊含的思想及人生觀研究。如:趙榮蔚認為白居易后期的閑適詩體現(xiàn)了詩人“游戲人生和沾沾自喜”以及“明哲保身”的心態(tài);徐芳認為白居易文學的漸變過程可分為:儒家思想的積累期、彰顯期、調適期、圓融期。第三,白居易閑適詩中體現(xiàn)的藝術特征研究。如:祝德純總結白居易的閑適詩具有詩意含蓄、自然之美的藝術風格。第四,白居易閑適詩的意義及其對后世的影響研究。如:朱宏恢認為白居易閑適詩立足社會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詩人淡泊名利、歸隱田園的志趣;李寅生認為閑適詩的創(chuàng)作基調是現(xiàn)實主義。第五,白居易閑適詩與日本文學的關系研究。劉潔認為白居易閑適詩是審視唐宋時期中國文學“跨文化”傳播、流變及對他族文化構建意義的典型案例,提出“不適之適”是日本平安朝時期文人接受白居易閑適文學的重要分流點。
1950年至1960年期間,日本學者對白居易的研究主要傾向于其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和諷喻意味。1980年以后,研究熱點逐漸開始轉為閑適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肯定“兼濟”,認可“獨善”,認為閑適詩不僅僅在窮境中創(chuàng)作。如:丸山茂將白居易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與閑適詩的創(chuàng)作相結合;川合康三從歷史、社會和個人的角度探討閑適詩的創(chuàng)作緣由。第二,認為白居易閑適詩的分期可劃分為三個時期。如:芳村弘道從“窮則獨善其身”的“窮境”出發(fā),研究白居易216首閑適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情感,將閑適詩劃分為“退居下邽”“江州、忠州時期”“杭州時期”三個時期。第三,總結白居易的世界觀基于儒家,人生觀基于老莊,生死觀基于佛家。如:花房英樹認為“儒釋道”三者對于白居易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第四,閑適詩并非單純書寫“閑適”,而是排遣內心的憂悶,體現(xiàn)著“不閑適”。如:下定雅弘認為白居易的思想一直在“獨善”與“兼濟”、“退隱”與“出仕”之間徘徊。
綜上所述,國內的白居易閑適詩研究,其范圍主要集中在創(chuàng)作思想、人生觀、藝術風格和意義等方面,忽視了人生經(jīng)歷和社會背景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偏重于宏觀審視,缺少依托文本分析的微觀研究。其中,從跨文化傳播角度審視白居易閑適詩在日本的接受與影響的學術論文僅有1篇,且局限于日本平安朝時期。日本對白居易閑適詩的研究較多關注社會背景、詩人性格以及對閑適詩的文本解讀,方法和視角著眼于微觀研究,相對缺乏對平安朝時期及后世文學的影響、文化及價值觀構建等宏觀角度的研究。
二、日本文學對白居易閑適詩的接受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白居易全集》中共收錄閑適詩216首?!爸S喻詩”體現(xiàn)其兼濟之志,“閑適詩”體現(xiàn)其獨善之義。白居易閑適詩在日本的接受過程可以分為古典和近現(xiàn)代兩個時期。
(一)日本古典文學的接受
日本《和漢朗詠集》共選錄唐詩234首,其中白居易的作品多達139首。《和漢朗詠集》中收入大江維時編的《千載佳句》,其中共收錄《題新館》《對鏡》《偶吟》等白居易閑適詩12首;日本平安文學代表《源氏物語》《枕草子》中也有大量引用白居易閑適詩的痕跡。近世時期,尤其是江戶時期古文辭學派的興起,白居易詩歌的接受度降低,這一時期日本詩壇對白居易詩的接受不再局限于閑適詩,范圍擴大至感傷詩和諷喻詩。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日本平安朝漢詩中多被沿用,例如:島田忠臣的《閑適》、菅原道真的《田家閑適》《閑適》以及藤原周光的《夏日禪房言志》中均引用了白居易的閑適詩。島田忠臣54歲時寫下《閑適》漢詩:“無心未必鎮(zhèn)彈琴,有眼何因久封林。安臥息心兼合眼,興來時與竹風吟?!痹诖藵h詩中,“無心”“未必”“有眼”等詞都是在《白居易文集》以前詩歌中就存在的,閑適這一主題和想法都是仿效自白居易的閑適詩。
菅原道真是日本平安時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被譽為“和朝諸公大臣”和“詩仙”。他直接引用“閑適”二字的詩歌共2首。第一首是《田家閑適(屏風畫)》,菅原道真48歲作于京都,此漢詩前六句描繪的是屏風畫中的風景,后兩句描述悠然自得、受兒孫愛戴的閑適之人將此屏風畫掛于書房中的景象。第二首是《閑適》,菅原道真55歲作于京都,此漢詩描述在官場中身心俱疲的自我從官場隱退后逍遙自在的生活。詩句中的“行路難”取自白居易樂府詩之名,主要詠誦離別官場的無可奈何。以上兩首漢詩,都是受到白居易閑適詩的影響,以此為模板,結合屏風畫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主題圍繞白居易的“閑適”展開,因此在平安朝時期,主要體現(xiàn)在屏風畫的主題中。
藤原周光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貴族和文人,在文學圈中以優(yōu)美的詩歌和散文著稱,被譽為“才華橫溢的文學家”。藤原周光的詩歌中也有以“閑適”為主題的詩句,如《夏日禪房言志》,此漢詩是藤原周光自己追求“閑適”所作詩歌,其中“閑適”“午茶”“半酣”“琴酒”都是只有白居易詩歌中使用過的詩詞,由此可見其詩歌受到白居易閑適詩的影響。
(二)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的接受
日本近現(xiàn)代時期是白居易閑適詩余韻延續(xù)的接受過程。石川啄木是日本近代詩人,素有“短歌之父”的美譽,他喜愛中國古典文學,尤其喜愛漢詩。迄今為止諸多的先行研究曾多次指出,他的日記和書信中均記載了他熟讀《三國志》《水滸傳》以及白居易、杜甫的漢詩及《唐詩選》《三體詩》《宋元明詩選》等作品。另外,他的主要著作《一握之沙》中的許多短歌曾受到唐詩的影響。
石川啄木與白居易在文學上有一定的共鳴。首先,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石川啄木和白居易的詩作都顯示出質樸自然的風格,表現(xiàn)出詩人對自然景物、情感和生活的真摯關懷。其次,石川啄木和白居易在詩歌中對情感的真摯表達和對人情世故的關懷方面都有著共通之處。同時,在對世俗紛擾和生命價值的反思過程中,石川啄木和白居易都追求超脫塵世、淡泊清雅的生活態(tài)度。石川啄木在其詩作中表現(xiàn)出對生死、人生境遇和情感志趣的思考,他的詩作充滿了對生命價值和時間流逝的掙扎和思索,以及對存在與離別的深刻感悟。白居易的詩作也常常表現(xiàn)出對于生老病死、世俗紛擾的冷眼觀察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他在詩作中體現(xiàn)了淡泊清雅、心靈超脫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
三、白居易閑適詩的影響
(一)文化影響
白居易的詩歌對日本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了獨特的一筆。白居易的閑適詩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tài)度抒發(fā)于日?,嵤轮?,表達著對世間繁華和安樂的思考和感慨。
1.白居易閑適詩對茶道藝術的影響。白居易閑適詩中不乏以茶和茶道為主題的詩作。這些詩作不僅賦予了茶香以生活情趣,更將茶的品飲過程融入一種深邃的精神體驗,貫穿了他對自然、人生和虛靜的哲思。日本茶道注重的是茶道中的宇宙。茶與自然結合的深度,是人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親和力,更是文化信念和自然崇拜的體現(xiàn)。白居易的閑適詩通過深遠的藝術感知和對生活的思考,表達了一種寧靜淡定、崇尚簡樸、注重內心體驗的生活態(tài)度,與日本茶道所倡導的“和敬清寂”理念不謀而合。
2.白居易閑適詩對日本園林建筑的影響。白居易閑適詩中包含了大量關于自然景色、閑適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描寫,這些作品對日本的園林建筑風格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日本的園林建筑強調通過景觀、建筑和植物的布局來營造一種寧靜、恬淡的氛圍,注重表現(xiàn)自然之美,這與白居易詩作中所體現(xiàn)的自然美和寧靜生活理念是相契合的。
3.白居易閑適詩對日本書畫藝術的影響。在書法與繪畫藝術中,白居易的詩作多反映寧靜、恬淡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自然的贊美,日本書畫藝術也強調內心的寧靜、柔美和自然之美。例如,在繪畫作品中,表現(xiàn)自然景色、花鳥、山水的意境,常常體現(xiàn)出對自然之美的追求,這與白居易詩作中所展現(xiàn)的自然美和寧靜生活理念是相契合的。
總之,白居易的閑適詩對日本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在日本文學中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還滲透到日本的審美觀念和思想中,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文學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之路。白居易的閑適詩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思想影響
1.白居易閑適詩體現(xiàn)了儒家的人文思想。儒家強調人的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注重和諧相處和禮義之道。白居易的閑適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現(xiàn)了對人生的淡泊和對隱逸的追求,呼應了儒家強調修身養(yǎng)性的理念。這種對自然的追求和內心世界的凈化,在日本思想中得到了認可和發(fā)展,影響了日本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
2.白居易閑適詩還體現(xiàn)了佛教的出世思想。佛教強調超脫世俗,追求心靈的清凈和解脫。白居易的閑適詩反映了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和對出世的向往,表現(xiàn)了一種超脫物質世界的心態(tài)。這種出世思想對于日本的禪宗思想有很大的影響,禪宗在日本的發(fā)展中受到了白居易閑適詩的啟發(fā),形成了獨特的宗教和哲學體系。
3.白居易閑適詩還體現(xiàn)了道家的隱逸思想。道家強調順應自然,追求自然之道,主張?zhí)撿o無為、隱逸追道。白居易的閑適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淡泊和對自然的崇敬,體現(xiàn)了道家的隱逸思想。這種隱逸思想對日本的文人墨客和文人格調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之,白居易閑適詩對于日本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對儒家、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傳播和影響上。他的閑適詩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的精華,對于日本國民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結束語
本文突破單純文學比較分析,窺察白居易閑適詩傳入日本的流變與影響,跨學科、跨地域地深入研究文學、園林等文化影響問題,深化唐代文學跨文化研究的學理性,為陜西地域文化傳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義。從傳播學、文學、譯介學等角度探索其詩學思想在外域的傳播與影響,進一步具化白居易閑適詩中知足保和的人生觀、閑靜適世的志趣觀,詮釋其文學的當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潔.日本平安文壇對白居易閑適詩的新型接受與民族文化構建借勢[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6):137-148,203-204.
[2]池田功.石川啄木與中國古典文學[J].明治大學教養(yǎng)論集,1994(1).
[3]趙林芝.日本學者埋田重夫對白居易閑適詩的研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33):87-91.
[4]埋田重夫.白居易研究:閑適的詩想[M].王旭東,譯.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9.
[5]毛妍君.白居易閑適詩中的佛教意境[J].中國宗教,2006(6):36-37.
[6]殷海衛(wèi).白居易居洛閑適詩探析[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138-142.
[7]胡唯哲,楊衍亮.20世紀以來日本學者的白居易詩歌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49-57.
[8]下定雅弘,李寅生.解讀《長恨歌》:兼述日本現(xiàn)階段《長恨歌》研究概況[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72-81.
[9]王玉華,趙海濤.二十年來中國菅原道真漢詩研究綜述[J].安康學院學報,2017(6):42-50.
[10]韋立新,彭英.菅原道真與佛教淵源考[J].日本問題研究,2014(5):10-17.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亞歐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