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露
人生如海,世相千變萬化。近來,一位女士以節(jié)省費用和留下無益之言為由,在留下來照顧患癌父親和出國旅游之間選擇了后者,引發(fā)熱議。掩卷覃思,盡孝之道在陪伴,我們唯有修己身方能立于世。
靜觀之,烏鴉反哺,是天性道德使然,豈能以金錢來衡量親情?
我國五千年歷史,積淀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百善孝為先”凸顯了孝道在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地位。盡孝之道重在陪伴,為父母提供充足的情緒養(yǎng)分,即便有時沒有任何“實際上”的幫助。更何況父母往往需要的,也只是兒女的陪伴。該女士認為自己留下來無用,甚至會浪費錢財,反映了當今社會孝道喪失,功利主義、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盛行的現(xiàn)狀。古有李密為老祖母送終而拒絕做官,今人卻圖自我享樂不顧父親手術而遠游。青年當以此為鑒,以孝道立人,盡反哺之義。
慎思之,物欲橫流的時代,應沉淀內心,以盡孝獲得精神之滋養(yǎng)。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不少人如該女士一般,以經濟利益作為衡量事情價值的標準,忙賺錢、忙事業(yè),忽略了對父母的陪伴與照顧。當他們醒悟時可能已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落得個形影相吊、追悔莫及的下場。刺破平靜水面的冰峰往往只露出一角。該女士作為獨生女,如果真因旅游而從此和父親生死相隔,那么等待她的,將是一生的悔恨!為此,我們應盡孝于當下,讓父母感受到兒女承歡膝下的快樂,讓父母體會到被重視的感受,讓我們在日益老齡化的社會中多一些溫情,少一些功利。
篤行之,作為青年,我們當踐行并弘揚新時代的孝道觀。
“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愚孝行為雖不可取,但在傳統(tǒng)孝道轉變的現(xiàn)在,我們誠應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在父母需要陪伴的時候給予足夠的關懷,讓父母能頤養(yǎng)天年,即便遠離父母,也要多以視頻等方式與父母交流,努力踐行新時代孝道觀。
金錢誠可貴,享樂價更高,若為盡孝故,兩者皆可拋。
【山東微山一中】
◆點評
作文從應當盡孝、不能盡孝是受金錢至上論的影響和青年應踐行新時代孝道觀三個層面深入剖析,發(fā)出把握盡孝在當下,共筑溫情的和諧社會的號召,使得作文極具啟發(fā)性。同時,作文語言表達也比較得體,極富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