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云
作文在高考語文卷面分值中占比高達4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縱觀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現狀,筆者發(fā)現,仍有許多學生存在詞匯量貧乏、口語化嚴重、層次不清、情感表達不明等問題。正所謂“生活有源,下筆有言”,作文其實和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生活就像作文的生命線一般,學生只有把握兩者間的關系,并將寫作與生活充分相融,方能提升作文水平。鑒于此,筆者分享寫好高中作文的小妙招,以供參考。
一、寫作與生活的關聯(lián)
無論是寫作素材,還是寫作思路,均源于日常生活。美國著名教育家懷特提出:“生活的外延等同于語文的外延,而作文是對生活的映照和再現。”很多同學作文常見的問題是感染力欠佳、情感表達不充分,究其原因,是沒有生活化思維。生活和寫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兩者的有效結合有著重要意義。如何才能找到生活源頭,打開寫作開關,是同學們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二、結合生活提升寫作能力的小妙招
1.主動觀察生活
(1)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
寫作是生活的延伸,并不是點綴或裝飾,而是生活本身。很多學生抱怨高中生活緊張,日常就是兩點一線,沒有任何特殊的事發(fā)生,所以搜集不到寫作素材。其實不然,只要主動觀察生活,關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透過事物外在去看本質,便可以為作文注入活力。
例如某節(jié)課后,老師發(fā)現小李同學桌子上放著一瓶九制陳皮的果干,便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這個果干是什么顏色?味道如何?有什么作用?”該同學立刻回答:“這瓶果干是朋友送的,就是普通的小零食,顏色是黃白相間的,味道是酸酸的,它的作用在于可以化痰、減少暈車感?!彪S后學生感嘆,透過生活中這一個小小的事物,能挖掘出許多內容,同樣,在寫作時也要全方位思考事情的起因、本質、經過等,從不同維度觀察細節(jié),也能為作文增色添彩。
同學們要走出象牙塔,主動走進生活,感受生活。比如在寫抒情類的游記時,要以“我”的視角寫作,從生活中的人、事、物寫起,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場雨、一個微笑等都可以。留意身邊的細節(jié),便可以更好地體會第一人稱在文章中的作用,對生活的感知更加真切,也能獲得更豐富的寫作素材。
(2)激發(fā)生活中的真情實感
同學們面對不同事物會出現喜、怒、哀、樂等不同情緒,但多數經歷過后就淡忘了,未曾想到可以將其融入寫作中,充實作文內容。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回憶生活中剛發(fā)生的事情及自己的情緒感受,并以此為素材完成寫作任務。
比如有學生提到:“周末,父母帶我和弟弟去了水上公園。水上公園里有直徑寬達2米、可載人的水上氣球,我與弟弟玩得不亦樂乎,疲憊的同時又非常開心,暫時忘記了學習的煩惱。”有學生提到令自己感慨的一件事:“上周我坐公交車去姥姥家,公交車前有一輛婚禮攝像車,行駛得非常緩慢。司機說我們在為別人的幸福讓道,也是件幸福的事?!贝送?,還有學生提到令自己憤怒和惋惜的事:“前段時間,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了解了祖國文化史上的巨大損失,感到無比憤怒和惋惜?!敝T如此類的生活事件,都能讓學生有不同的情緒和感受。那么,如何將其轉變成寫作素材,記錄和延伸生活事件,值得學生認真思考。要重視自己的情感,分析這些情感產生的源頭,帶給自己的啟示是什么,隨后結合自己的情感寫日記、散文、雜文等。這不僅便于同學們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還能提升寫作能力。
2.重視周記寫作,累積寫作素材
(1)重視周記寫作
很多學生一見到作文題目便感到厭煩,覺得無內容可寫,導致作文出現“假、大、空”“失真”等問題。為了提升寫作能力,可寫周記記錄真實生活,這樣能搭建和教師溝通的心靈橋梁,產生寫作積極性,提升自我認同感。比如,可在春節(jié)、教師節(jié)、父親節(jié)等節(jié)日,借助周記這一載體記錄思想動態(tài)。
顧名思義,周記就是一周一記,不限制作文內容、體裁和篇幅,只要結合生活實際,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即可。無論陽光雨露、花草樹木,還是學校內、家庭中發(fā)生的大事小情,抑或個人的心情起伏變化、看到某個熟悉場景、成功的喜悅、心靈的感悟,甚至對教師教學的建議等,都可以作為寫作主題。從內心重視周記寫作,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結合教師提出的意見,在文體、題材上放開手腳,就能暢所欲言;另外,還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從寫作的語言、結構等方面進行鍛煉,為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2)培養(yǎng)書寫習慣
具備良好的書寫習慣,往往能積累更多的素材。培養(yǎng)良好書寫習慣的方法很多,下面列舉幾種。
第一,寫隨筆。隨筆就是將當下真實的感受書寫下來,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且形成優(yōu)良文風。
第二,勤查字詞典等資料。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為了更好地掌握其正確讀音、辨析字形、理解詞義、領悟用法,將其自然地融入寫作中,就要及時查閱相關資料并記錄,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寫以“父母辛勞”為主題的作文時,就有同學引入了《詩經》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寫以“高尚品行”為主題的作文時,有同學則引入了《尚書》中的“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以及《孟子》中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多加積累,將這樣的點睛金句放在作文中,往往能為作文錦上添花。
第三,勤做讀書筆記。遇到精美的片段,或在校園中發(fā)現名人名言時,都可及時將其摘錄下來制作成讀書筆記,而后形成豐富的寫作素材庫。
第四,勤于反思。良好的書寫習慣養(yǎng)成并非一蹴而就,學生要有堅強的毅力和決心,一點點改造自我,反思在作文中常出現的問題并記錄下來,查漏補缺,揚長避短。
3.閱讀經典名著,增加文學底蘊
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閱讀能幫助人們獲取知識,拓寬視野,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與世界。寫作則是將思想、感悟、理解用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的過程。依托寫作,人們能理清思路,發(fā)現問題,發(fā)掘潛力。高中生多多閱讀,并靈活運用閱讀過的內容,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作文水平。經典具有永恒的魅力,例如《論語》《歌德談話錄》等名著,都能培養(yǎng)學生的詩意情懷。學生在閱讀名著時,要細心領悟中外名著的寫作方法和要領,以增加自身的文學底蘊和修養(yǎng),從而在寫作時靈活運用,讓作文更具說服力和創(chuàng)新力。
同學們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多閱讀古今中外有較高成就的文學作品,如中國古典名著(儒家經典《周易》《尚書》《周禮》,史書傳記《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諸子百家《老子》《墨子》《淮南子》)、歐美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著作(《紅與黑》《人間喜劇》《死魂靈》《卡拉馬佐夫兄弟》《湯姆叔叔的小屋》《霧都孤兒》)等。
此外,為了更高效地掌握寫作技巧,還可閱讀《修辭學》(亞里士多德著)、《寫作之路》(朱偉著)、《做自己的編輯》(Steve Shipside著)、《為什么這么寫》(William Zinsser著)等作品。
以《修辭學》為例,它是關于語言及其運用的經典作品,閱讀這本書后能學到如何科學地使用修辭手法,提升語言運用的精準性。又如《為什么這么寫》主要是關于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南,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并在寫作中表達思想。同學們可抽出課后時間閱讀一些文學名著、散文,每天堅持20-25分鐘,以利于夯實文學功底,為寫作扎穩(wěn)根基。
4.發(fā)揮想象力,融入生活感悟
作文并非流水線上的標準件,而是個性化表達。因此,寫作時,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融入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樣寫出的作文才具有生活味、人情味和感染力。
例如,江蘇高考中有一道命題作文為“憂與愛”,有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選擇了“母親”這一核心要素,不僅描寫了生活中母親的日常操勞,還有自己離家后的想象。比如母親如何思念自己,自己又如何感受到母親那潤物細無聲的愛。這樣的作文不僅有形象生動的例子,還能引人深思,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參考這樣的例子,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比如看到校園里的花草、天上的云卷云舒時,內心的思緒如何。融入想象,能讓作文更有靈性;隨后再結合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進行創(chuàng)新,突出作文的個性。為了加深理解,還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莫言作品中的寫作方法,比如運用比喻修辭,“草地的中央,有一片草長得分外茂盛,像一個孤獨的浪頭,也像平靜海面上的一塊沐著光輝的礁石力。
5.參加作文活動,分享寫作經驗
(1)積極參加作文活動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參與和寫作有關的實踐活動,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寫作熱情,挖掘創(chuàng)新的潛力,還能加深對自我和他人的認知,也能提供一個展示學生才華的舞臺,豐富校園生活。為了切實提高寫作能力,要積極參與到學校或班級組織的作文活動中。
例如,我校組織了以“親近自然,領略風光,體驗勝境,激發(fā)熱情”為主題的作文實踐活動,并邀請高一學生參加。該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觀察夏天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放松身心的同時產生寫作動力?;顒咏Y束,讓學生總結,談談收獲和體會,寫出來并評比。
(2)分享寫作經驗
為了提升寫作能力,學生要積極分享寫作經驗。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后,都可以與其他同學溝通,深入交流相似的寫作主題。在以往組織的“寫作經驗分享班會”上,就有數名同學結合實際總結了寫作經驗。
例如某同學分享:“之前寫了一篇作文《我崇拜的人》,教師指導我在描述這個人優(yōu)秀品德的同時,要結合實際的案例,比如他具體為別人做過什么,當大家遇到困難時他有怎樣的行為。這樣寫會讓作文貼合生活實際,更有血有肉,扣人心弦?!边€有同學分享:“要正確審題,弄清作文題目的含義、范圍和要求。”學生還可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先主動將自己的作文或日常隨筆等拿出來,讓其他同學品評,其他同學從不同視角進行客觀評價。小組內可積極投票,選出大家公認的優(yōu)秀作文作為范文,隨后張貼在班級宣傳欄上,邀請同學鑒賞和學習,實現共同進步。
總之,教師只有架設寫作和生活的橋梁,才能讓學生文思如泉涌,寫出令人驚艷且富有真情實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