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林
許多年來,心里一直放不下一棵樹。
這棵叫普陀鵝耳櫪的樹,是地球上目前唯一存世的野生原株,其珍稀程度超過動物界中的大熊貓。
認識這棵樹是從《中國名勝詞典》上,彼時沒錢也沒時間游山玩水,只能在詞典上過癮,偶然間看到了鵝耳櫪,從此心中種下了這棵“草”。
這棵樹其實離我很近,就在普陀山,直線距離最多300公里。但我此前三次到普陀山,都陰錯陽差地與它失之交臂。
第一次在寧波開會,與同行的工會主席老沈順道游普陀山。鵝耳櫪在普陀山主峰佛頂山,說是主峰,其實海拔僅291米,還不如杭州北高峰。普陀山很小,那時游客少,也沒有代步的交通工具。游過幾個景點,當我提議從法雨寺登佛頂山時,當時年近花甲的老沈腿腳不便不想爬山了,我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陪同他打道回府。
第二次是單位搞團建,我兼領隊。雜務纏身,再次無緣佛頂山。第三次,朋友安排我與老伴參加普陀山一日游,行程上卻沒有佛頂山。我本打算中途離團,自行上山,但幾位老同學相約在寧波等我聚餐,我只得再次遙望鵝耳櫪而嘆。
前不久幾名老同事相約自駕游普陀山,我終于有了一償夙愿的機會。
從法雨寺后側有上佛頂山的索道,但排隊至少超過半小時,大家決定徒步登山。海拔雖不高,但平時缺乏登高鍛煉,不到三分之一路程,就已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在當地朋友指引下,我終于在慧濟寺側峭壁旁,找到了心儀多年的鵝耳櫪。
如果事先沒做功課,也不注意樹邊的說明牌,沒人會注意這棵被譽為“全球獨子”的野生原株。
因為在一般人看來,它的外貌與其他樹木沒有什么大差別。但1932年我國林學家鄭萬鈞發(fā)現它時,曾是植物界石破天驚的大新聞。如今,以它為母本的萬千棵鵝耳櫪已經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我也終于看到了這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