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忠
東漢時期,陳重與雷義是被人們交口稱贊的兩位君子,他們品德高尚,均能舍己為人。兩人之間的友情極為深厚,后人稱他們是“陳雷膠漆,至死不離”。
陳重年輕時與雷義結(jié)為至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春秋》成為飽學之士。當時,太守張云素聞陳重的名氣,也十分贊賞他的品德才學,就舉薦他為孝廉,但陳重卻認為自己遠不如雷義,多次請求把自己的功名給雷義,但未獲張云的批準。陳重不愿因自己的功名,一人獨去而留下好友,就一直沒去應職。直到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前去應職。
后來,陳重和雷義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一樁案子代人受過,陳重聞聽之后,毅然進京為雷義辯說情由,并愿意為雷義承擔罪責。雷義被罷免官職后,陳重深為朋友的遭遇而感到不平,就堅稱自己有病也辭去了官職,和雷義一同返回了故里。
雷義回鄉(xiāng)后沒多久,又被舉薦為秀才,同樣的事也在雷義身上發(fā)生了,雷義也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上司不予批準,雷義就假裝發(fā)狂,披頭散發(fā)地在街上奔走,四處為陳重呼吁而不去就職。此事遍傳鄉(xiāng)里,為人傳頌,人們稱贊他們說:“膠與漆相融一體,堅不可摧,但不如陳重與雷義兩人之間的榮辱與共、生死相依。”他倆之間的友情佳話被朝廷得知后,再次同時征召二人為官。
陳雷之交,可謂同榮辱、共進退的典范,他們把朋友之誼置于最高的位置,不移、不離、不棄,成了他們共同的堅守。也正因此才能為朋友棄功名,為朋友分罪擔責,伸屈赴難。
后人稱贊他們:“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弊阋娝麄冎g友誼的深厚與感人。
選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