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文
于我而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如一面鏡子,讓我時刻對照反思自己過時的教育行為。讀這本書,就如和蘇霍姆林斯基對話,進而探討教育的本質,汲取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能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前人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過去那種“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在“把課上得有趣”上下功夫。怎樣把課上得有趣?我認為得研究學生,研究規(guī)律,我們不妨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審視自己的課堂,心中有光,眼中有生,操作得法,教學才會有趣。
從教學到教育,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中,他總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和孩子們同歡樂共憂愁。他說,和孩子的親昵感乃是教育者的一大幸福。他常同孩子們一起勞動,或到家鄉(xiāng)各地區(qū)去遠足。他認為,如果跟孩子們沒有共鳴,通向孩子心靈的通道將會永遠堵死。所以,無論是教學還是教育,要想有趣,師生得有共鳴。
好的教育亦是有意思的教育,悅己惠人,相輔相成。我常想,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扎實的學識,還得有趣,把自己變成學生心頭的一束陽光。
我們不妨把自己看成快樂的擺渡人,奮力搖槳,載一群人,朝著太陽乘風破浪。途中,一定會有跌跌撞撞,一定會有狂風惡浪,但只要信念堅定,攜手攙扶,一定會成就善意的、有價值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偉大的理想——要使所有的學生都熱愛學習、熱愛學校,使學生熱愛書籍,把精神富裕當作最重要的理想。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不難看出,可貴的健康、難得的善良、有趣的靈魂、頑強的意志,才是精神富裕的要素。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改變“分數(shù)至上”的狹隘思想。我想有趣的教育應該是:當學生走出學校時,眼里滿是眷戀;當學生重溫過去時,心頭藏滿了回味。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qū)寶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