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趙路路(1988.10-),女,漢族,江蘇宿遷人, 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外觀設計。
摘 要: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實用的工藝品,更是藝術與文化的結晶。在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繪畫裝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繪畫裝飾不僅提升了陶瓷的藝術價值,還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視覺享受和精神寄托。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審美的變遷,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也在不斷演變和創(chuàng)新。本文將深入探討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運用,以期為相關領域提供有益的啟示和思考。
關鍵詞:繪畫裝飾;陶瓷藝術;設計;運用
1 陶瓷藝術設計中的繪畫之構成要素
1.1線條
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線條是繪畫裝飾中至關重要的造型語言。這些線條需要展現(xiàn)出特定的特質,以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首先,線條需要有節(jié)奏感。這種節(jié)奏感可以給整個設計帶來動感和生命力。節(jié)奏感可以通過線條的排列、疏密和排列方式來表現(xiàn),由于陶瓷繪畫色料的特殊性,線條的干濕、深淺、濃淡等色度變化受到限制。然而,藝術家可以通過運用線條的方圓、粗細、長短、疏密、疾徐、轉折等元素,展現(xiàn)不同形態(tài)物體的特征和質感。這些元素可以有效地表現(xiàn)出物體的形態(tài)、紋理和細節(jié),使陶瓷藝術品更加逼真和生動。
在陶瓷繪畫中,線條主要有鐵線、流暢線、魚骨線,以及虛入虛出線等等,運用打料和打筆等技藝勾勒出理想的線條。線條既是塑造形體、傳遞情感的重要媒介,又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線條的流暢、放逸、穩(wěn)健或豪邁,以及它們在畫面上的排列、布局和相互交織,都賦予了作品意象美、節(jié)奏美、動感美和含蓄美等多種美感。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jīng)開始使用線條來裝飾陶器,這不僅僅增加了陶器表面的摩擦力,讓人們使用陶器更加方便,也便于人們區(qū)分各自的陶器,有著別開生面的藝術美感。在晚唐時期,青瓷的釉色已經(jīng)類似于青玉,而雕花圖案則在釉層之下,花卉紋樣題材也開始增加,例如牡丹、荷葉等等圖案也開始出現(xiàn)。到了五代時期,紋樣更加豐富,出現(xiàn)了蝶戀花、鯉魚跳龍門、雙龍戲珠等傳統(tǒng)題材,由于刻畫技藝逐漸成熟,以人物或者故事情節(jié)為主題的紋樣也開始出現(xiàn)。
1.2色彩
中國陶藝在發(fā)展過程中,色彩的運用一直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色彩不僅賦予了陶瓷藝術品獨特的視覺效果,還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首先,色彩在中國陶藝中的應用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先人們就開始用色彩來裝飾陶瓷,他們運用天然的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通過燒制技術將色彩融入陶瓷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中國陶藝家們逐漸掌握了運用色彩的技巧,他們能夠巧妙地運用色彩的對比、調和、搭配等手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魅力的陶瓷藝術品。例如,在《鸛魚石斧紋罐》中,通過白色和黑色的對比,突出了鸛鳥的形象;而棕色、白色、紅色和黑色的搭配則使得整個畫面顯得和諧統(tǒng)一。
1.3意境
在陶瓷繪畫中,意境的營造至關重要,它涉及形態(tài)輪廓、結構比例、細部描述以及材料與工藝等要素。通過運用形式美的原理,藝術家們精心挑選物象,合理運用空白與黑色,巧妙安排畫面位置,以實寫虛,虛實相生,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意象造型。這些陶瓷繪畫作品展現(xiàn)出“境生象外”“象外有象”的意境,將自然、人性與感性完美融合。它們在有限的空間內傳達出無限的意趣,營造出淡雅、靜謐、空靈、雋永、清新或高雅的氛圍。正是這種意境,使作品散發(fā)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令人著迷。觀者在欣賞這些作品時,能夠感受到藝術家們所表達的情感與思
想,從而與之產生共鳴。
2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2.1陶瓷繪畫與陶瓷造型設計
2.1.1從屬關系
在以功能為主導的陶瓷設計中,造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實現(xiàn)使用功能的關鍵,更因其獨特的美感,為陶瓷品增添了別樣的魅力。陶瓷造型的設計,既要滿足使用的舒適度,又要符合人類的生理功能,如此,造型與功能便和諧地融為一體。而在陶瓷繪畫方面,盡管繪畫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它更多地扮演著輔助的角色。繪畫的巧妙運用,不僅能夠增強陶瓷的美感,為其賦予統(tǒng)一的風格,更能提升其精神內涵和文化品位。它為陶瓷產品注入了更多的視覺沖擊力,使其更易于被消費者所接受。
日用陶瓷的繪畫裝飾是在其使用功能和造型結構的限制下展開的,強調了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統(tǒng)一。繪畫圖式應簡約,以點、面、色塊裝飾為主,避免過于復雜,以免適得其反。例如醴陵的釉下彩瓷(見圖1),在潔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瓷面上,繪有紅月季、紅芙蓉、紅秋菊、紅臘梅等寓意紅火、吉祥的圖案。繪畫形象簡約、色彩單純,與器皿大小相宜,凸顯了器皿干凈雅致的質地美,使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
在處理造型和繪畫的關系時,應該遵循的原則是:造型為主,繪畫為輔,繪畫服從造型。這是因為造型是作品的基礎,它決定了作品的風格。繪畫作為裝飾手段,應該與造型相協(xié)調,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而不是破壞或干擾造型的美感。例如清代青釉萊菔尊,可以看出這種關系,這件作品的造型簡潔而優(yōu)雅,青釉的質地和色澤也極為精美。如果在這個基礎上添加繪畫裝飾,可能會打破這種和諧,不僅不能提升作品的美感,反而會破壞其獨特的神韻。因此,在創(chuàng)作或裝飾過程中,要重視繪畫和造型的從屬關系,確保兩者之間的和諧一致。
2.1.2大小適度
陶瓷繪畫在藝術表現(xiàn)中需要遵循適度原則,無論是繪畫的題材選取、圖式尺度,還是色彩的運用,都需要與陶瓷器物的尺度和風格相協(xié)調。陶瓷作為藝術品,其形式結構和表現(xiàn)形象都應追求大小適度。繪畫的大小要與陶瓷器物相稱,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整體的美感。在陶藝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根據(jù)陶瓷器物的尺寸和用途來選擇繪畫的題材和圖式尺度。對于大型陶瓷器物,需要選取適當?shù)念}材和圖式,以保持整體效果的和諧統(tǒng)一;而對于小型陶瓷器物,則應注重繪畫的精巧細致,體現(xiàn)工藝美。
2.1.3位置合理
在陶藝繪畫中,選擇哪些部位進行繪畫以傳達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是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陶瓷繪畫通常在瓶、罐、壺、豆、卣、觚等3D立體陶瓷器型上進行,這些器物在視覺上具有前后、上下、內表面外表面、看得見和看不見等透視變化。因此,欣賞立體造型的陶器上的繪畫時,需要繞著或者旋轉著觀察,以使欣賞者能夠由表及里地產生視覺的遷移和延伸,從而形成一種“曲徑通幽處”的美學想象。陶瓷繪畫還需要適應陶瓷造型各部分的變化,合理選取適當?shù)奈恢?。例如,將軍罐的造型包括紐、蓋、口、頸、肩、腹、底等部分,其造型既有立面,又有平面,還有粗細、凹凸等多種立體形態(tài)交錯的復雜變化。因此,要做到“飾以應物”,即繪畫要適應器物的造型和功能要求。從總體構圖和布局來看,繪畫形象要主次分明、虛實相生、疏密有序、層次分明,以增強畫面的整體效果。
2.1.4風格統(tǒng)一
陶藝創(chuàng)作中的風格并不僅僅是指器型的外觀,還包括與之相匹配的繪畫風格,這種綜合性的考慮使得陶藝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也使得器型和繪畫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這種整體性的考慮和設計理念,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非常重要的原則之一。例如,柔和秀逸、含蓄內斂的器型適合筆墨清逸、色調淡雅的繪畫;古樸雅拙、敦厚獨特的器型適合形象抽象、色調沉穩(wěn)的繪畫;而曲直、剛健挺拔的器型則適合筆墨張揚、色彩鮮明的繪畫。這種結合方式不僅突出了器型的形態(tài)特征,也突出了繪畫的風格,從而在整體設計中實現(xiàn)了藝術風格的和諧統(tǒng)一。例如鐘俊杰的《藍白韻律》(見圖表2),它以不規(guī)則的造型、稚拙的繪畫線條、中性的藍色和沉穩(wěn)的褐色相結合,展現(xiàn)出原始、古樸的藝術風格。這種和諧統(tǒng)一的風格,既凸顯了器型的形態(tài)特征,也凸顯了繪畫的風格,從而實現(xiàn)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整體和諧。
2.2陶瓷繪畫與陶瓷色彩設計
在陶瓷色彩設計中,陶瓷繪畫和整體色彩設計是緊密相連的。陶瓷繪畫作為色彩傳達的媒介,其色彩關系直接影響到陶瓷作品的整體美感。在進行陶瓷色彩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陶瓷繪畫的特點和要求,確保二者之間的協(xié)調一致。這種協(xié)調主要表現(xiàn)在色調的統(tǒng)一和情感的表達上。
2.2.1色調統(tǒng)一
在陶瓷的色彩設計中,為了達到和諧的視覺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色彩規(guī)律,將繪畫色彩與陶瓷設計完美結合,形成一個色調的統(tǒng)一色彩空間,色調統(tǒng)一可以通過“和中求統(tǒng)一”或“變中求統(tǒng)一”的方法來實現(xiàn)。簡而言之,就是在保持整體和諧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色彩的搭配和運用,以達到統(tǒng)一而不單調的效果。其次是基調是整體色彩設計的基石,它決定了作品的主色調。因此,在選擇基調時,需要充分考慮陶瓷作品的用途、功能和風格,以及預期的裝飾效果。
2.2.2情感一致
色彩在陶瓷作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種裝飾元素,更是能夠傳達陶瓷作品的內在特性和情感。色彩能夠通過特定的色相、明度、純度等屬性,賦予陶瓷作品獨特的品格和性質,使觀者能夠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不僅如此,色彩還具有心理和情感上的意義,不同的色彩能夠引發(fā)人們不同的聯(lián)想和情感反應,從而實現(xiàn)陶瓷作品的情感功能。例如,紅色通常代表熱情、活力和愛情,而藍色則常常象征著寧靜、平和和深沉。通過巧妙地運用色彩,陶瓷作品能夠傳達出更加豐富和深刻的情感內涵。色彩對人的情感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它可以描繪出人類的各種心理感受,如歡樂、悲傷、平靜等。同時,色彩還能喚醒人們的內心情緒體驗,使觀者產生共鳴和情感上的交流。
在繪畫裝飾中,色彩情感表達更是自由和多樣。繪畫作品可以通過不同的題材、形象特征和精神內涵來展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情感面貌。例如,風景畫可以表達出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而人物畫則能夠表現(xiàn)出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通過繪畫中的色彩運用,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從而產生更加深刻的藝術體驗。
2.3繪畫裝飾與陶瓷風格設計
風格是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陶瓷的造型、裝飾、材質和工藝等多個方面,共同呈現(xiàn)出了陶瓷作品的整體風貌。在不同的時代,由于技術、文化和審美的差異,陶瓷作品的風格也各具特色。以宋朝的汝瓷和青瓷為例,它們以淡青高雅的釉色、勻稱簡單的造型、挺拔秀麗的器形為特點,展現(xiàn)出一種簡單樸素、超逸優(yōu)雅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宋朝時期,理學思想盛行,文人崇尚自然簡約,追求內心修養(yǎng),這種審美傾向也反映在了汝瓷和青瓷的制作上。而到了清朝時期,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工藝水平的提高,陶瓷的風格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清朝的陶瓷以繁瑣華縟、堆砌羅列為主要特點,通過剔劃、繪畫、開光、色釉、堆雕、描金等多種工藝的運用,將整個瓷器裝飾得美輪美奐。這種奢華、富麗的設計風格,與清朝時期的社會風尚和審美觀念相契合,也反映了當時工藝技術的卓越成就。
3 結論
綜上所述,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表達創(chuàng)作者思想情感、傳遞文化內涵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陶瓷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關鍵因素。面對時代的挑戰(zhàn)和機遇,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和實踐,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以推動陶瓷藝術的繁榮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怡然. 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品鑒, 202
3(15):73-76.
[2]付平,盧明星. 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有效運用[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3,57(05):24-25.
[3]陳夢瑤.繪畫裝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佛山陶瓷, 2022,32(10):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