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了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技法及其影響因素。在制作技法方面,主要關注板材的選擇、雕刻的技巧、油墨的調制以及印刷的過程。同時,分析了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最終版畫作品的質量和風格。研究結果表明,合適的板材、精湛的雕刻技藝、適當?shù)挠湍{配以及精確的印刷技巧都是制作高質量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關鍵。此外,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觀念和技藝水平也會對作品的藝術價值產(chǎn)生深遠影響。所以深入研究這些因素,有助于提升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水平,進一步推動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傳承與發(fā)展。
[關 鍵 詞]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制作技法;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J2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4-0009-03
文獻著錄格式:李紀偉.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技法與影響因素研究[J].天工,2024(14):9-11.
絕版套色木刻版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分支,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它不僅是傳統(tǒng)技藝的結晶,更是藝術家情感與審美的載體。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革新,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面臨著傳承與發(fā)展的雙重挑戰(zhàn)。因此,對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技法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還能為其傳承與發(fā)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希望通過深入研究,能夠揭示這一藝術形式背后的精髓技藝和審美追求,為當代藝術家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同時,也希望通過本研究,為相關藝術教育和培訓提供豐富的素材和案例,推動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在當代社會的廣泛傳播和持續(xù)發(fā)展。
一、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由來
絕版套色木刻版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其歷史可追溯到畫家畢加索的時代。在畢加索的藝術創(chuàng)作晚期,他對麻膠版畫的制作方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畢加索通過一邊刻一邊印的制作方法,領悟到了絕版套色木刻的制作特點,即在循序漸進的印制過程中自然毀版。相較于傳統(tǒng)的油套版畫,這種方法更為簡單和直接。然而,在畢加索之后,這一獨特的技術并未得到廣泛的傳承和發(fā)展。
直到20世紀80年代左右,我國云南地區(qū)幾位版畫家在偶然的印制中發(fā)現(xiàn)了絕版套色的方法。他們采用一種新的油印套色木刻技法,僅使用一塊板進行多次刻印、邊刻邊印。這一技法的核心在于,每一次套色前都必須刻去原版的一部分面積。隨著套色次數(shù)的增加,板的面積會逐步減少,直至作品完成時,僅留下最后一道顏色的版形。正是由于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過程,所以將這一技法命名為“絕版木刻”。絕版木刻的出現(xiàn),不僅為傳統(tǒng)多色套印木刻版畫的表現(xiàn)手法和印刷技法帶來了實質性的突破,更被譽為中國當代版畫技法的一場革命,其影響迅速從云南輻射至全國。這種技法以獨特的民族風、時代感以及多樣化的風格,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也為中國版畫藝術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聲譽。經(jīng)過多年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絕版套色木刻的技法逐漸成熟,表現(xiàn)手法也日趨豐富。如今,這種技法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院校以及版畫創(chuàng)作工作中,并獲得了高度評價。
二、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程序
絕版套色木刻,亦被稱為獨版多印法,是一種將傳統(tǒng)多版套色過程簡化為一個板完成的獨特技法。它分為起稿、制版、印刷等多個步驟,在一塊版上完成整個刻印過程,從而呈現(xiàn)出獨特的刻印效果。這種技法打破了傳統(tǒng)多版套色的枯燥與反復,極大地簡化了操作過程,使藝術家能夠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向。其制作程序主要如下。
(一)起稿
在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過程中,起稿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藝術家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向,精心構思構圖、造型以及色調色彩的配置。這一步驟不僅要考慮到整體的視覺效果,還要為后續(xù)的刀法組織變化和套印步驟打下堅實的基礎。起稿的精細程度直接影響最終作品的成功與否。此外,起稿時還需要考慮印刷中的套印步驟,確保各個顏色之間的銜接和過渡自然、流暢。
(二)制版
首先,要選擇符合要求的木板,將起好的稿用鉛筆繪制在木板上。先用淺色油墨在木板上均勻涂抹,等油墨干了之后再開始刻制??讨茣r,要按照畫稿的輪廓和線條,在木板上進行刻制。注意掌握刻刀的力度和角度,并運用不同的刀法來表現(xiàn)色彩和光影。絕版套色木刻是在傳統(tǒng)套色木刻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凸版技法。由于用這種方法刻印版畫的過程是自然毀版的過程,無法逆轉,所以作品完成后原版也無法再印出作品,因而通常被稱為絕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畫。
(三)印刷
首先,將刻制好的木板用油墨滾涂均勻,注意油墨要適量,不要過多或過少;其次,將涂好油墨的木板放置在印刷機上,固定好位置;再次,將紙張放置在木板的上方,調整好紙張的位置和緊密度;最后,開始印刷,通過印刷機的壓力將油墨從木板上轉移到紙張上。印刷完成后,將紙張取出,放置在一旁晾干。需要注意的是,在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印刷過程中,每一版的顏色都需要單獨刻制和印刷,而且每一版印刷完成后,都需要將已經(jīng)印刷的部分用刻刀鏟平,以便進行下一版的印刷。由于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印刷過程比較復雜,所以更需要耐心和細心??梢愿鶕?jù)需要多次印刷,每次印刷都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和色調。
(四)封版
首先將白乳膠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水稀釋,再用排筆將白乳膠直接涂在版面上,等待干燥。封板的目的是保護好版面上的畫稿在反復印刷的過程中不被損壞。一般常使用的方法為“涂膠法”和“烘蠟法”,這兩種方法都是保護版畫版面的常用方法,它們的原理都是通過在版面上形成一層隔離層,使油和水不相互滲透,從而保護版面上的畫稿在印刷過程中不被損壞。
(五)完成作品
當所有顏色都印刷完畢后,作品就算完成了。在印刷過程中,要隨時檢查印刷效果,確保每一版的顏色都準確無誤,沒有出現(xiàn)模糊、漏印等問題。如果有問題,需要及時調整印刷機或版面,再重新印刷。印刷完成后,需要將作品放置在通風干燥的地方,讓油墨充分干燥。所以不要急于將作品堆疊或卷曲,否則可能會導致作品變形或油墨脫落。完成的作品要妥善保護,避免受潮、日曬、摩擦等損害??梢詫⒆髌费b裱在畫框中,或者用專業(yè)的版畫紙張進行包裝,以延長作品的保存時間。完成作品后,要及時清理工具和材料,將印刷機等清洗干凈,以便下次使用。同時,要將剩余的材料妥善保存避免浪費和污染環(huán)境。最后可以對作品進行一些修飾和調整,使其更加完美。
三、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技法
第一種制作技法是第一版顏色先從深色往淺色過渡。這是因為在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制作過程中,深色油墨往往更容易覆蓋淺色油墨,而淺色油墨則很難覆蓋深色油墨。因此,為了確保色彩層次的清晰和豐富,通常先從深色開始印刷,并逐步過渡到淺色。這樣的印刷順序可以確保深色油墨在紙面上形成堅實的底色,而后續(xù)的淺色油墨則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疊加和混合,形成更加豐富、細膩的色彩效果。同時,由于深色油墨具有較強的覆蓋性,它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印刷過程中的一些微小瑕疵,使最終的畫面更加完美。需要注意的是,在從深色過渡到淺色的過程中,印刷者要仔細控制印刷力度和次數(shù),以確保每一版顏色都能夠均勻、準確地分布在紙面上。此外,隨著顏色的逐層疊加,印刷者還需要根據(jù)畫面的整體效果適時調整印刷策略,以達到最佳的色彩表現(xiàn)和藝術效果。
第二種制作技法與第一種方法相反,初版顏色從淺色開始印,由淺到深。這種方法需要先用淺色油墨進行印刷,然后再用較深的顏色去覆蓋上一版的淺色。這種制作技法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如色彩的漸變和層次感,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更多的表現(xiàn)手段和創(chuàng)作空間。然而,由于淺色覆蓋深色的難度較大,因此這種技法對印刷者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更加精細的操作和控制。
第三種制作技法是先從中間色調開始印,然后再依次從深色部分過渡到淺色部分,或者由淺色部分過渡到深色部分。這種技法在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制作中并不常見,但它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作空間。運用這種技法時,創(chuàng)作者可以根據(jù)畫面的需要和個人的審美偏好,先確定一個中間色調作為起始點,然后逐漸向深色或淺色過渡。這種過渡可以是逐漸加深或逐漸減淡,也可以是跳躍式的變化,具體取決于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和畫面的需要。
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制作技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技法會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選擇合適的技法,以創(chuàng)作出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
四、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影響因素
(一)紙張的采用
首先,紙張的吸墨性是一個關鍵因素。不同的紙張對油墨的吸收程度不同,這會直接影響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的飽和度。如果選用吸墨性較強的紙張,油墨會更容易滲透進紙張纖維,使印刷出的畫面色彩更加飽滿、深邃。而吸墨性較弱的紙張則可能導致油墨浮于紙面,色彩顯得較為淺淡。其次,紙張的紋理也會對印刷效果產(chǎn)生影響。粗糙的紙張表面可以產(chǎn)生更加豐富的肌理效果,使畫面更具層次感和質感。而光滑的紙張表面則可能使印刷出來的畫面顯得較為平整,缺乏層次感。
(二)板材的選擇
在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制作過程中,板材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板材質地、紋理和吸墨性都會對最終的印刷效果產(chǎn)生顯著影響。一般會傾向于使用木紋細密、木質勻凈、板面光潔的木材,例如椴木和樺木制成的三合板、五合板、七合板的效果尤為出色。而水曲柳制的多合板,因其木紋變化多端,也能在水印版畫中取得特殊的藝術效果。
在選擇板材時,還需要考慮刻制和拓印的方便性。因此,使用前一般會用木砂紙磨板,使木板表面平整光滑。但是對于某些副版來說,質地稍粗糙并帶有木紋痕跡的板材可能更合適,因為它們能印出各種天然趣味,達到水印版畫的“木味”效果。
(三)油墨的厚薄
油墨的厚薄程度會直接影響印刷品的色彩效果、層次感和視覺效果。具體來說,當油墨過厚時,容易造成油墨偏濃、擴散不良等不良的印刷現(xiàn)象,使印刷顏色過于鮮艷,甚至導致油墨滯留,不利于干燥。而當油墨厚度過薄時,則很容易出現(xiàn)顏色淺淡、圖像不飽和、網(wǎng)點不銳利等印刷質量問題,影響印刷品的視覺效果和品質。因此,在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制作過程中,對油墨的厚薄程度進行精細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通過調整油墨的黏度、選擇適合的絲網(wǎng)、調整絲網(wǎng)距離等方法來實現(xiàn)。同時,創(chuàng)作者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創(chuàng)作需求和審美偏好,以及紙張、板材等因素,來綜合考慮油墨的厚薄程度,以達到最佳的印刷效果。
(四)印刷力度的強弱以及印刷次數(shù)
首先,印刷力度的強弱會影響油墨的轉移和分布。如果印刷力度過強,可能會導致油墨過度轉移,使印刷品色彩過于濃重,甚至出現(xiàn)糊版現(xiàn)象;如果印刷力度過弱,則可能導致油墨轉移不足,使印刷品色彩淺淡,缺乏層次感。因此,需要根據(jù)印刷材料、油墨性質以及印刷機的性能等因素,合理調整印刷力度,以確保印刷品色彩的準確性和層次感。其次,印刷次數(shù)也會對印刷品的效果產(chǎn)生影響。一般來說,印刷次數(shù)越多,印刷品上的油墨層越厚,色彩也越飽滿。但是,過多的印刷次數(shù)也可能導致油墨過度堆積,產(chǎn)生糊版或墨層龜裂等問題。
(五)畫面的修整
畫面的修整是絕版套色木刻版畫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主要是對印刷品的瑕疵進行修正和完善。在畫面快要完成時,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有污漬或沒有印上顏色的情況,這時就需要使用橡皮、刀片和海綿等工具進行處理。對于沒有印上顏色的地方,可以用海綿沾取相同的油墨顏色輕輕沾點到畫紙上,以補救畫面。對于畫面上的細小污漬,則可以用橡皮輕輕擦拭或用刀片在不破壞整體畫面的情況下清除污點,使畫面外框和整體協(xié)調、整潔。此外,在畫面的修整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對印刷品的保護,避免因為過度修整而損壞畫面。同時,創(chuàng)作者也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和自己的審美偏好,靈活運用不同的修整方法,以達到最佳的印刷效果。
五、結論
絕版套色木刻版畫作為傳統(tǒng)版畫藝術的一種形式,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魅力與工藝價值。在對其制作技法進行深入研究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對材料和技術的簡單運用,更是對創(chuàng)作者審美情感、藝術修養(yǎng)和技藝水平的全面體現(xiàn)。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技法與影響因素是一個復雜而豐富的研究領域。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我們可以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技藝水平,進一步推動絕版套色木刻版畫藝術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同時,也希望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為傳統(tǒng)版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芳,李健.傳統(tǒng)壁畫與絕版木刻創(chuàng)作的實驗教學探索:以永樂宮壁畫局部為例[J].藝術科技,2019,32(6):70.
[2]劉雨菡.絕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畫的印痕美探析[J].美術文獻,2018(10):46-47.
[3]嚴海軍.絕版套色木刻版畫藝術表現(xiàn)的獨特性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學,2018.
[4]段保國.絕版套色木刻在版畫史上的意義[J].美術研究,2010(4):98-99.
(編輯: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