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騰
近日一次廈門之旅,令人難忘。
當時,在廈門北火車站檢票口,我隨著人流魚貫而入,見車站候車室里人群熙攘,又見電梯口有“廈門文化展廳”的指引牌。咦!火車站里還有文化展廳?見所乘動車檢票時間還早,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進入文化展廳,但見一座白鷺造型的大型標志牌。竟然還有解說員笑語迎客,那架勢一點兒也不比一些專業(yè)博物館遜色。她介紹說,展廳設(shè)有“特色之旅”“紅色之旅”“文教之旅”“民俗之旅”“鐵路之旅”“文創(chuàng)品展示”等六個展區(qū)。漫步其間,濃濃的廈門元素呈現(xiàn)其間。
在展廳的中心位置,我見到一口大缸,里面還有六顆大號的骰子。這是啥物件?展廳講解員介紹:這是放大版的“博餅”實物。仔細看介紹,博餅是廈門及閩南地區(qū)傳統(tǒng)的中秋習(xí)俗,300多年前由民族英雄鄭成功發(fā)明,參與者輪流擲六個骰子,根據(jù)骰子的點數(shù)決定獎項,獎項分為“狀元”“進士”“舉人”“秀才”四個等級……聽完講解,有觀眾躍躍欲試,拿起骰子擲入大缸。骰子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漸漸地舞步停歇,恢復(fù)平靜。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骰子,“哇,‘狀元!真是好彩頭”,一時間喝彩之聲回蕩在展廳之中。但見“狀元郎”開心滿懷地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口中蹦出:“呦,車要放客了!”遂疾步走向候車大廳而去……
我聽解說員道:“中秋博餅習(xí)俗源于福建廈門,盛行于漳州的龍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門縣等地,清代康乾時期的《臺灣府志》曾有過相關(guān)記載?!苯衲晔青嵆晒φQ生400周年。我看媒體報道,“6月23日上午,在廈門鴻山頂上的延平郡王祠舉行了2024海峽兩岸紀念鄭成功頌典儀式”。今年8月,臨近中秋的時候,將是鄭成功生辰之日。我想,到時候廈門應(yīng)該到處都有博餅游戲,我也來參與一回,或者就到廈門北站“廈門文化展廳”玩上一把放大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