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驗式學習作為一種通過實際體驗和親身參與來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活動中感受和理解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運用水平。在語文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體驗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投入情感、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與實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體驗形式多樣化,充分發(fā)揮體驗式學習在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古詩詞教學和復習教學中的作用,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教學質量;語文素養(yǎng);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1-0089-04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體驗式學習應用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將積累的知識與生活經驗融入探究和體驗中,掌握語文學習的正確方式,提高學習效率。體驗式學習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對學生日后的自主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體驗式學習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體驗式學習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體驗”與“學習”。學生通過親自體驗認識事物和感知事物,能獲取知識、深化知識。體驗式學習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與進步。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基于實踐和親身體驗的教學方法,強調通過親身參與、主動探索和實踐操作構建知識。體驗式學習將學生置于真實的情境中,使學生能夠直接感受和體驗所學知識內容,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自主實踐來獲得知識;體驗式學習強調情感體驗,通過情感共鳴和情感反饋,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習的實用性和應用性,通過真實的情境和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體驗式學習,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1]。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學習作為一種注重學生實踐、參與和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實踐,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和實用性,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體驗式學習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學作品的情節(jié)和人物,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應用體驗式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體驗活動,可以培養(yǎng)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能增強團隊意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2]。
3.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通過實踐和體驗,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的應用場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體驗式學習鼓勵學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
1.缺乏趣味性與互動性
部分語文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課堂缺乏趣味性與互動性,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無法真正投入到課堂中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機會進行討論交流,很少有機會進行提問,很少有機會發(fā)表個人觀點和意見,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2.教師占據(jù)課堂主體地位
部分教師仍占據(jù)課堂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fā)揮。教師占據(jù)課堂主體地位,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語文學科內容的多樣性和綜合性,使得學生只注重記憶知識,而忽視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際運用。
3.過于重視應試技巧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追求高分而忽視語文學科的內在價值,導致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片面,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語文作為一門文化學科,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塑造。然而,個別教師過于重視教授學生應試技巧,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塑造,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缺乏對語文學科的理解和熱愛[3]。
1.創(chuàng)設豐富的體驗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在應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語文知識的應用,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具體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親身體驗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感受語文知識的實用性、生動性和重要性。創(chuàng)設豐富的體驗情境,除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外,還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語文知識、運用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在對《江南》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運用體驗式學習法,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營造濃厚的江南氛圍,讓學生感受江南的獨特魅力。通過欣賞音樂,學生可以感受江南的柔美與寧靜;通過觀賞美術作品,學生可以欣賞江南的獨特風光;通過表演舞蹈,學生可以體驗江南的韻致。應用體驗式學習,創(chuàng)設豐富的體驗情境,能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4]。
2.積極投入情感,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與實踐
在應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為此,教師應積極投入情感,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體驗式學習注重情感的投入與表達。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理解文本的情感,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例如,在對《姓氏歌》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應用體驗式學習,并積極投入個人情感,引導學生開展獨立實踐。《姓氏歌》是一首富有趣味和情感的兒童歌曲,通過歌曲的形式將中國姓氏及其文化傳遞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歌曲的欣賞和演唱,感受姓氏文化的獨特魅力。教師可先帶領學生聽一遍《姓氏歌》,讓學生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然后引導學生欣賞歌詞,學習與探究姓氏的起源與含義,讓學生了解姓氏的重要性和文化價值。教師也可鼓勵學生編寫姓氏歌,創(chuàng)作姓氏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運用能力[5]。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體驗形式多樣化
在應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其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潛能,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應用體驗式學習,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通過實際操作、實驗、觀察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掌握語文技能和運用方法。多樣化的體驗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對《曹沖稱象》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應用體驗式學習并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習過程更加多樣化和富有趣味性。教師可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有一個初步了解,然后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親身體驗故事情節(jié),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教師也可組織實地考察活動,帶領學生去動物園或游樂園,讓學生觀察大象,并與課文中的描述進行對比,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還可設計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設計一幅插圖,表達對曹沖稱象的理解和感受。
4.體驗式學習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在應用體驗式學習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加具體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和理解識字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書寫等方式,體驗漢字的結構和筆畫順序,深入理解字形和字義之間的關系。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對《日月明》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應用體驗式學習,通過游戲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比如,教師可設計一個“找詞游戲”,讓學生在圖片或故事中找出與“日月”相關的詞語,同時解釋其含義。這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也可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加以運用,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太陽和月亮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條件下的變化。在觀察和描述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對“日”和“月”進行運用。通過實際應用,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提高學習興趣、參與度和學習效果[6]。
5.體驗式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經歷,增強對閱讀材料的感知。體驗式學習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與真實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這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成長為有創(chuàng)意、有思想的思考者[7]。
例如,在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應用體驗式學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小女孩的心情、思想和感受。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內容,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和不幸,從而更好地領悟文章的主題。教師也可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模擬故事中的場景和環(huán)境,讓學生扮演小女孩,展現(xiàn)她所經歷的一切。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增強對文章情節(jié)的記憶,能提升對文章主題的認知。
6.體驗式學習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親自參與和體驗寫作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寫作的樂趣,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寫作活動,不斷提升寫作水平。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通過開展實際寫作活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總結,寫作思路會更加清晰,寫作視野會更加開闊,寫作方法的運用會更加得當,寫出來的文章會更有感染力。體驗式學習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寫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例如,在習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應用體驗式學習,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感受進行寫作,以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是體驗式學習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展示一些有趣的植物圖片或帶領學生實地觀察,激發(fā)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好奇心。比如,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校園花壇進行觀察,也可帶領學生到植物園進行參觀,讓學生親自觀察植物,了解植物,與植物交朋友。教師還可積極設計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種植植物,讓學生親自實踐,并記錄下整個過程。學生在親身體驗植物生長過程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記錄和觀察,收集更多寫作素材,嘗試不同的寫作方式[8]。
7.體驗式學習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體驗式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體會古詩詞意境和內涵。教師可通過介紹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深入理解古詩詞豐富的內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式學習活動,能更好地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體驗式學習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與古詩詞產生情感共鳴,能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詞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提升他們的情感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提高古詩詞學習效果。
例如,在對《題西林壁》這首古詩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應用體驗式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古詩的內涵和情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古詩意境的美。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和描述古詩所描寫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西林壁前,感受詩的意境,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通過該體驗過程,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和情感。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音樂、圖片等營造西林壁的真實場景,讓學生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8.體驗式學習在語文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在語文復習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體驗式學習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學過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體驗式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在語文復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往往需要進行閱讀和寫作等活動,通過體驗式學習,學生可以參與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復習活動,使語文復習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效,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提升,從而增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后,教師在復習教學中可應用體驗式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進行情感表達。教師可將課文《慈母情深》作為出發(fā)點,運用課文中使用的修辭手法與技巧,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母親或者其他親人的感激之情及愛意。通過寫作,學生能感受文字的力量,并將課文中的情感轉化為自己的體驗和表達。教師也可組織學生進行情感填詞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情感線索填寫相應的詞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語文學科教學方向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廣大語文教師也在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力求在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教學應用體驗式學習,能夠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學生取得綜合性的發(fā)展與進步。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和應用體驗式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靳蕾,繆大林.體驗式學習:基于兒童立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21(27):78-79.
[2]胡娣.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J].江西教育,2021(27):44.
[3]陳錫銀.語文體驗式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意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1(03):53-54.
[4]王曉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探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22):25-26.
[5]陳春.“體驗語文”觀視野下的語文實踐[J].天津教育,2020(02): 94-95.
[6]趙志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語文[J].江蘇教育,2019(89):59-60.
[7]左春艷.體驗式學習在閱讀課堂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8(36):48.
[8]張泉.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探究[J].陜西教育,2018(03):35.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Li Hui
(Nanguan Primary School,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Experiential learning, a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promotes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participation, emphasizes the subje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enabling them to feel and understand Chinese knowledge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literacy and application lev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reate rich experiential context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ctively engage in emotions,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nd practice independently, use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diversify experiential forms, fully leverage the rol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and review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language;experientiallearning;teachingquality; Chinese languageliteracy;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