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安參加聚會歸來,路上淅淅瀝瀝地下起了春雨。我對開車的廣軍說,走,到立松家喝杯茶,醒醒酒!
廣軍聞聲將車頭一拐,順著瓦西干渠往保義街后一條僻靜小道一扭,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赝T诹肆⑺杉议T口。
保義街道地處壽縣中部,“壽六”公路穿街而過,立松的家就在小街西側(cè)。下得車來,立松已在門外迎候。
立松姓陳。陳姓在保義應算小戶。保義的大戶是黃、夏、張、洪、常,五大戶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都要舞龍,現(xiàn)在已被列入省級非遺。立松所屬的陳姓不在其列,但立松是保義舞龍發(fā)揚光大的重要推手。
立松家的茶室寬敞,中間擺放著一臺木案,同時也做書畫裝裱室。立松聰明,在縣城工作期間耳濡目染學會了裝裱字畫,不成想這手藝歪打正著現(xiàn)在反成了他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
一杯茶喝完,小雨間歇。我們走出茶室,參觀立松的庭園。兩進房屋的檐下,放著一排大大小小的花盆,形狀各異,里面分別栽植梅、楓、梔子等。走到房屋后面,豁然開朗,偌大的后園一分兩半,南面栽滿了花花草草,蘭、菊、菖蒲,紫藤、丹桂、杜鵑,高低錯落,琳瑯滿目,鳥語花香;北面布置為菜園,小蔥大蒜,芫荽薺菜,綠茵滿畦,時令菜蔬一應俱全。立松介紹,街外還有十來畝麥地,麥稻二季,衣食無慮。我們都夸立松現(xiàn)在是“一半詩意,一半煙火”,過上了地主老財?shù)纳?。立松說,人呵,就是要與生活握手言和,既能活著,還必須快樂。
立松這輩子經(jīng)歷足夠豐富,村委會當過官,鄉(xiāng)鎮(zhèn)政府應過差,記者站跑過稿,檔案館里寫過縣志,上半生顛沛流離,闖蕩江湖,走過陽光大道,也遛過獨木小橋;有時候光風霽月,有時候又陰霾蔽天。有過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也有過四處碰壁五內(nèi)俱焚。是不是因“儒冠多誤身”?到頭來,人生軌跡畫了個圓,哪里來又回到了哪里。前些年,因老母年事已高,離不開人,立松從城里回鄉(xiāng)定居,過起了半耕半讀的田園生活。從此以后,立松在抖音上,口口聲聲自稱為“一介布衣”。
存在決定意識,一輩子與田間地頭老農(nóng)幼童、街角巷口販夫走卒打交道,決定著立松為人為文都以平民視角,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悲憫情懷。他的系列散文《“曬網(wǎng)灘”夜話》,文筆犀利,短小精悍,針砭時弊,對發(fā)生在身邊的民生時事夾敘夾議,敢講真話。每篇一經(jīng)推出,都會在朋友圈內(nèi)引起騷動。也有人說立松是在效法東晉陶淵明過“逃祿而歸耕”的生活,我卻覺得,立松與五柳先生不一樣。陶淵明號稱“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其實歸隱時帶著多少家人隨從,什么臟活兒累活兒需要他動手?籬下采菊作作秀,玩玩閑情逸致浪漫一把可以,真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親自去割麥收稻,肯定少了許多詩情畫意。而立松必須為衣食謀,以“事稼穡,豐五谷”來養(yǎng)家糊口,以立性命。所以說,陶夫子沒有立松的感觀與認識,他做不了立松的詩。當然,立松也做不了他的夢。外表看來,立松隨意隨性,嘻哈稀拉。其實,這是一個感情特別細敏、內(nèi)心特別豐富的人,且疾惡如仇,眼睛里不容沙子,愛打抱不平。這樣的人,不可能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遇到有話要說、有聲要發(fā)時,文字就會像滔滔江水般噴涌而出連綿不絕,直抒胸臆,擲地有聲。
立松的茶室還有一項功能,就是兼做書房。靠壁的書架上,散亂堆放著各種各樣的書刊報紙。我翻了翻,發(fā)現(xiàn)底下藏著清光緒《壽州志》、王國維《人間詞話》等典籍。抽出來翻,上面被勾畫得密密麻麻。我說,立松,都土埋半截子了,還這么用功?立松略窘,手撓后腦勺兒說,俺是個笨人,看書已成為習慣,欲罷不能,總覺得有什么力量在鞭策自己,不敢偷懶。
我肅然起敬,沒有言語,向立松豎起大拇指。
我從八公山調(diào)到新聞單位工作后,編輯報紙副刊時,經(jīng)常可以看到立松大篇幅的文史考證類文章,比如《誓與芍陂共一生》,比如《壽陽八景》《壽州的橋》。這些文章,有古典,有今事,很復雜,表面上看來只是泛泛的、煩瑣的考證,人名、地名、書名,或者是事件與日期??甲C是無懈可擊的,但考證里面有情感,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寄托在里面,核心卻是愛家鄉(xiāng)、愛文化。試想一下,白天要在田地里播種,晚上還要在燈下耕耘,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如果不是刻在骨子里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誰能這樣青燈黃卷,焚膏繼晷,兀兀窮年?從立松的這些文章里,我看到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寫文章、做學問,我們絕對不是為寫而寫、為考證而考證,而是要把自己對家鄉(xiāng)、對文化的情懷,都融在里面。
立松辛勞奔波半生,錢沒掙到,卻結(jié)交了遍天下的朋友。我們喜歡他,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是立松的文章好。這就像演員演了好電影,必然會被粉絲追星一樣。老天爺是公平的,讓立松“東方不亮西方亮”。古人說“詩必窮而后工”“文章憎命達”,命運好的人,他的文章往往就寫不好。立松文章寫得好,是老天爺對他的補償。二是立松與人為善,心地善良。不可否認,立松講骨氣,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從他文章里對禰衡、章太炎、劉文典等人的推崇,就能夠看出端倪。但立松也是一個很講面子的人,俠肝義膽,古道熱腸,遇事總是先替別人考慮,不管別人曾如何待他,只要找上門來,都能呼保義宋江般的有求必應。這些年,保義二月二舞龍,立松都是忙前忙后,家里成了遠近朋友理所當然的飯店。
這不,現(xiàn)在我也找上門來。喝茶只是朋友雅集的前奏,等一會兒,他還不去買菜打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