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見過庫淑蘭,近距離接觸她的剪貼畫,也是近年在咸陽市民文化中心的“非遺館”。
我被極具沖突性的色彩深深震撼。
滿墻的剪紙人物、生命樹、鹿頭花、大牡丹、五毒動物、太陽妹妹、月亮哥哥,牡丹花枝上長出了大燈泡,燈泡里又生出了花兒的心,花叢中盤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庫淑蘭。這是一幅巨大的剪貼畫,紅綠黃藍黑白灰,世間所有的色彩都在畫里集中呈現(xiàn)。我腦子里閃現(xiàn)出很多詞語:繁復、濃艷、對稱、飽滿、庸俗、夸張、透視等等,任憑怎樣拒絕濃烈,這色彩鋪陳的圖畫像一潭旋轉(zhuǎn)的水窩滌蕩心靈,刷新著我僅有的一點兒藝術認知。
陳列室一角,有尊庫淑蘭雕塑像,她端坐炕頭,一手拿剪刀,一手托起彩紙,眼睛盯著手里的活兒,嘴巴微微張開,像平日剪紙時那般念念有詞。我不知道怎樣的力量支撐著這個瘦小的老太太,深重苦難刻在臉上的皺紋,與明艷畫面形成強烈反差,每一個看到畫的人都想知道,她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她想表達什么,她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什么?
庫淑蘭剪紙,恰是剪出了生命的吉祥美滿,剪出了人情的多彩多姿,剪出了一個幸福世界,剪出了紙的靈魂,而這一切背后,是她充滿磨難痛苦的人生,藝術與人生恰是反照,人生的痛苦成了凈化、升華心靈的過程。
十七歲那年,庫淑蘭坐著迎親驢車,在大雪的冬天走進陌生的王村,她并不知道,這一生的坎坷、磨難和痛苦就此開始。貧困使這個小腳女人干起和男人一樣的活計,她下地背谷草、扛麻包,回家操持家務,累和苦并沒有壓倒這個瘦小的女人,男人兇狠的打罵、傷害,她也熬過來了。磨難與痛苦沒有抹去庫淑蘭身上的人性光彩,她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剪紙,她剪小狗、小貓,剪馬,剪女子,剪后生,剪神祇,剪天上飛的鳥,剪星星、月亮,一個熱烈真切的生命總是對身旁的事物充滿愛和關注。她為了生計常到崖畔采草藥,有一次不慎摔下兩丈深的川溝,在炕上昏睡不醒,四十多天后頑強地活了過來,說了一句話:“你們閃開,我是剪花娘子!”
從此,無數(shù)震撼的剪紙作品,源源不斷地從剪刀下流淌而出,匯成了一條波光粼粼的大河。我寧愿相信是在漫長的養(yǎng)病時間里,她受靈感之光召喚,自創(chuàng)了一套彩色剪紙新方法,而不像她說的那樣神靈附身。這種剪貼畫,分層粘貼,先將各色彩紙剪出造型,再一點一點粘貼紙上,最終形成一張整畫,技巧高妙,獨具一格。每幅剪紙都是細筆勾描,隨手剪來,拉開層層紙花往墻上一貼,就是濃眉大眼的紅暈姑娘??此坪唵蔚倪^程,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很多,剪、鏤、貼、繡、布堆、絲編等等,多種民間工藝技巧都巧妙地穿梭其中,線條煩瑣,色彩飽滿,她一定要具備整體排布的能力:她在心里有完整構圖,只要把那些人物、動物、情景裁剪下來,拼貼就好,猶如接受了神旨,奉命而行。我想,她需要這樣的光芒籠罩自己,免受現(xiàn)實生活的侵害。
庫淑蘭剪紙藝術的造型紋樣,都是出自傳統(tǒng)剪紙的造型或由此而來的變體,民間傳統(tǒng)剪紙中的鹿頭花、抓髻娃娃、魚、蓮、蛇、蝎、蛙、燕、花瓶、團花等等,大量的傳統(tǒng)紋樣都是庫淑蘭反復運用的剪紙語言,反映出她深厚的傳統(tǒng)功底。但把傳統(tǒng)技藝如此自由、豐富、升華地使用,以及多彩套貼剪紙的藝術手法,卻是庫淑蘭獨特而又必然的創(chuàng)造。水滿自溢,庫淑蘭比她的同代很多人有文化,她善于把豐富多彩的情感和理想,轉(zhuǎn)換成美好的創(chuàng)作,從庫淑蘭的剪紙中,我們不但看到個體生命的光彩,也深深領悟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庫淑蘭說不清楚自己的剪紙有什么藝術,在她濃重的方言歌腔里和剪紙上,太陽光芒四射,小鳥輕盈欲飛,枝葉迎風搖擺,幼崽在母獸肚子里清晰可見,所有東西,有生命的植物動物,無生命的情景與夢,在她的剪子下都栩栩如生,氣息可觸。她一生與封閉落后的小鄉(xiāng)村緊緊鎖在一起,人生路只有從娘家到婆家的幾十里,比起追求自由的藝術家,她是禁錮的。但這并不妨礙她創(chuàng)作出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她把對美好的追求和想象,如過命一樣賦予了剪紙技藝。我們在藝術中尋找藝術,突破藝術,超越藝術,從來沒有想過超越生活,比起她,這種尋找未免矯情:誰肯為專注的事情獻身,誰肯舍棄名與利的誘惑,以一種原始的心態(tài)投進自然。
她的剪紙構圖,通常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三種境界,三個關系,天人合一,宛如黃土地上盛放的山丹花,是五行色彩觀極致的表現(xiàn),也是深藏在國人心里對浩渺宇宙和生命的價值觀,作品整體感、節(jié)律感極強,透過這些浪漫、樂觀、虛構的畫面,我們能看到作者純真善良的心靈和驚為天人的藝術心智。
她把苦難剪成美好。
剪紙的世界越豐滿,她的生活越荒涼。她要給這荒涼種進繁稠,讓瘠薄心空開滿花香,讓空空樹木結(jié)出甘甜果子。我想,當一個人心懷理想或信念的時候是堅韌的,不會計較眼前得失,不會在無所謂的事情上浪費口舌與時間。庫淑蘭就是這樣的人,她超脫了現(xiàn)實,生活在自我的國度、藝術的國度、理想的國度,不被人間煙火熏染的凈地。她以服從隱忍,頑固地保衛(wèi)心中凈土,不容侵犯的自由世界。在這個世界,她是女王,不受奴役,不受干擾地剪紙,把經(jīng)歷的苦難與屈辱,一刀一剪地刻在紙上,仿佛轉(zhuǎn)禍,如同消業(yè),她要騰出一片凈空,安放高貴的自己。
關于庫淑蘭生平的版本很多,皆源自苦難不堪的經(jīng)歷。徒弟很多,誰真正走進了她內(nèi)心,觸到了靈魂本質(zhì),誰肯為藝術拋開私心雜念,做個單純的人,純粹的人是時代珍寶,意味著犧牲,意味著受傷害,或許還意味著背叛。她端坐鸞轎,著鳳冠霞帔,臉上的紅暈是少女時代的嬌羞,那喪失的初次體驗,那并不美好的疼痛,從此伴隨終生。她極力留下的是不曾擁有的夢境,她奮力爭取的是已經(jīng)淪喪的感觸。
我看庫淑蘭的剪紙作品里,飽含著我們共同的希望,中華傳統(tǒng)技藝與時空交融的超越,人類對美好思想的共振和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