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法條
《民法典》第1191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律師評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員工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情況比較常見。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但工作人員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后,可向實際侵權職工追償。這種責任也在理論上被稱為替代責任,即由他人對行為人的行為承擔責任。由于工作人員是為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可以從工作人員的工作中獲取一定的利益,因此,工作人員因工作所產(chǎn)生的風險,需要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與工作人員相比,一般經(jīng)濟能力較強。讓用人單位承擔責任有利于更好地保護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可促進用人單位在選任工作人員時盡到相當?shù)闹斏骱妥⒁饬x務,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和管理。
我國對于用人單位采取的是無過錯責任,只要工作人員在上班期間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損害,用人單位就要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不能通過證明自己在選任或者監(jiān)督方面盡到了相應的義務來免除自己的責任。但需要指出的是,用人單位承擔責任的前提是工作人員的行為構成了侵權。也就是說,只有工作人員的行為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用人單位才對該侵權行為對外承擔無過錯責任。
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另一重要前提是工作人員的行為與“執(zhí)行工作任務”有關。工作人員應當按照用人單位的授權或者指示進行工作。與工作無關的行為,即使發(fā)生在工作時間內,用人單位也不承擔侵權責任,該責任由工作人員自己承擔。例如,一職工在上班時間因私事將一朋友打傷,受害人就應當直接找該職工要求賠償。
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后,只有職工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其才可向實際侵權職工追償。一般認為,有重大過失的行為人欠缺一般人所應有的最起碼的注意,其漠不關心的冷漠態(tài)度已達到極致,從而與故意的心理狀態(tài)在法律和道德上的應受譴責程度已相差無幾,其與故意幾乎應等同對待。如果行為人僅是缺乏具有一般知識、智力和經(jīng)驗的人誠實處理事務所應有的注意,僅構成一般過失,不構成重大過失,用人單位不可以向其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