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在線學習與生活”模塊中的“在線學習”單元為基礎,通過“今天我做小導游”項目主題構筑任務主線開展單元教學,引導學生將生活中掌握的在線溝通和交流能力遷移到學習中,從而感悟在線學習的便利與創(chuàng)新性,體驗信息對解決問題的幫助,逐步適應在線社會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項目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在線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4)17-0000-04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階段信息科技教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其中,“在線學習與生活”模塊作為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注學生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中的生活體驗,更強調在線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通過系統(tǒng)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生適應并有效利用在線資源,提升自主學習和協作交流的能力。
然而,如何有效利用在線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交流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是當前小學教育階段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結合項目“今天我做小導游”具體闡述基于項目主題的單元教學設計如何落實核心素養(yǎng)中關于“在線學習”的要求。
單元教學設計之“魂”:基于課程標準的單元目標確立
1.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定內容
新課標中關于在線學習的描述如下:“(3)對比實際案例,將生活中掌握的在線溝通與交流能力遷移到學習中,通過線上平臺與他人開展協作學習活動,討論學習規(guī)劃,分享學習資源,感悟在線學習的便利與創(chuàng)新性。(4)根據學習、生活中的任務情境,使用恰當的在線平臺獲取文字、圖片、音頻與視頻等資源,設計、創(chuàng)作簡單作品?!备鶕抡n標的要求,筆者梳理了在線學習單元所包含的內容框架,如圖1所示。
2.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設目標
筆者根據新課標要求、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以及學情特點,承接“在線生活”單元的第一個項目“跟我一起‘云旅游’”,確定了本單元的項目主題——“今天我做小導游”,同時,制訂了如下單元學習目標:
①基于問題解決需要,將生活中掌握的在線溝通、交流能力遷移到在線學習中,利用在線交流、協作平臺與他人協作學習完成項目規(guī)劃、任務分工、作品探討等任務。(計算思維)
②能根據任務情境分析任務,并分解可以協同解決的小任務,通過表格、文字等方式描述任務及分工。(計算思維)
③根據前期規(guī)劃,選擇合適的在線平臺通過關鍵詞等方式獲取資源,篩選資源,共享資源,感受在線獲取資源的便捷。(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
④能辨析信息的來源與價值,選擇有用信息資源,負責任地使用資源,關注信息安全與版權使用等要求。(信息意識、信息社會責任)
⑤通過選用合適的數字設備和在線數字工具,創(chuàng)作簡單作品,學會使用簡單數字化工具。(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
單元教學設計之“策”:把握科學原理指導的實踐運用
1.項目統(tǒng)整——以問題解決為單元設計思路
(1)內容結構
圍繞新課標“在線學習與生活”模塊的內容要求(3)(4),本項目按照問題解決的一般模式進行教學。整bfbde5ca382c59a6475af092993021b5個項目分為“確定景點(主題)—項目規(guī)劃—素材收集—創(chuàng)作作品—展示分享”五個環(huán)節(jié)(如圖2),通過完成五個環(huán)節(jié)中不同的具體事項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在線協作學習與交流、在線獲取資源、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處理與輸出等能力。
(2)課時及內容安排(如下表)
2.教學過程——以科學原理指導教學實踐
項目“今天我做小導游”是在上個單元“云旅游”基礎上的延續(xù)。
(1)激發(fā)認知沖突——情境引入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順利運用在線交流平臺,教師課前會發(fā)布以下任務:請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申請微信和QQ,并提供線上的指導。
在項目開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云旅游”的基礎上,提出任務情境:四川旅游局正在招聘小導游,希望你們來應聘。學生遷移已有的在線生活、交流經驗,對任務進行思考、討論,分析完成本單元任務的要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發(fā)現已有知識、經驗不足以完成本單元任務,由此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求知欲,為本單元新知的學習奠定基礎。
(2)尋求解決策略——任務分析
為了完成單元任務,學生需要根據教師引導,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出方案初稿,并通過WPS在線文檔、騰訊文檔等在線文檔進行記錄,便于課后進一步修改優(yōu)化。由于課后需要交流討論、協作學習,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通過QQ、微信、釘釘等在線交流平臺實現遠程互通。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任務完成方式進一步明確。
(3)建構知識結構——新知學習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根據規(guī)劃方案,學生需要利用在線資源平臺下載相關的素材,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作簡單作品”打下基礎。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知識經驗,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學習微課,或利用網盤提供下載鏈接。同時,資源下載后如何保存、共享也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要面臨的問題,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索在線交流軟件的另一大功能:資源共享。
(4)應用知識技能——問題解決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需要運用數字化工具創(chuàng)作簡單作品。由于學習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對作品的精美度與質量不做過高要求,只需要檢驗學生是否有意識地按照學習規(guī)劃來完成作品的創(chuàng)作、是否能夠為自己應聘小導游演講做多媒體支持即可。
在本項目中,教師為學生介紹客戶端(如H5)、在線剪輯工具、AI創(chuàng)作工具等數字化工具,引導學生思考采用何種工具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并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作品的簡單制作。
(5)重塑認知結構——反思優(yōu)化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小組成員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正式的演講,學生變身應聘者,在多媒體作品的支撐下,對景點進行介紹,教師變身評委,根據評分標準對小組進行考評,評選出優(yōu)秀的小導游。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本課例進行總結、反思、優(yōu)化。
單元教學設計之“評”:落實評價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
1.技術賦能,巧用數字評價工具
(1)班級優(yōu)化大師的應用
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教師可以即時、高效地記錄并反饋小組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情況。通過正向激勵機制(如加分、頒發(fā)電子勛章等),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可根據數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2)問卷星在線評價
課后,通過問卷星平臺設計針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在線問卷,可以快速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學習感受。這種評價方式不僅節(jié)省時間,還能幫助教師從多個維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后續(xù)的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3)在線平臺作品展示與點評
鼓勵學生將學習成果上傳至在線平臺,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還促進了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
2.素養(yǎng)導向,落實“教-學-評”一致性
(1)過程性評價的強化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采用口頭、書面、觀察、記錄、反饋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進步和成就,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反思和總結,從而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2)目標與過程的并重
確保教學目標與評價方式的高度一致性,即評價內容應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結語
本文通過“今天我做小導游”案例,探索了基于項目主題的單元教學設計實施。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在線獲取資源、開展協助學習、設計簡單作品的技能與方法,還能在實踐中體驗到在線學習的便利與創(chuàng)新性,這些都為學生逐步形成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數字勝任力、成為合格的數字公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黃榮懷,熊璋.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李維明.信息科技課程中素養(yǎng)導向的多元化評價基本原則及實施路徑[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4(06):13-15.
[4]李鋒.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2022年版) 初中信息科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