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雖然稱不上水鄉(xiāng)古鎮(zhèn),但是塘壩溝渠眾多,盛產(chǎn)魚蝦、螺螄、河蚌等。俗話說:清明螺,賽過鵝。由于營養(yǎng)價值高,再加上味美,燒螺螄深受眾人喜愛。小城鹵菜攤兒上,或是巷口老奶奶小爐上鋼筋鍋里燉的,一盆盆、一鍋鍋的香辣味道的螺螄,只需十多元,攤主就會舀上一大份兒給你,還送上牙簽?;氐郊依?,迫不及待者隨手把螺螄拿到嘴邊用力一嘬,螺肉“吱”一聲出殼,一小團(tuán)有嚼勁的螺肉和咸辣湯汁吞下。文雅些的,左手拿著螺螄,右手拿牙簽一挑,送入口中,一股八角、桂皮、辣椒拌在一起的鮮汁芬芳馥郁。明代有個狀元倫文敘,嗜愛炒田螺,并題詩:“炒螺奇香隔巷聞,羨煞神仙下凡塵。田園風(fēng)味一小菜,遠(yuǎn)勝珍饈滿席陳?!痹娋渲卑滓锥瑵鉂獾臒熁饸廛S然紙上。
劉禹錫詩云:“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庇讜r,在幫家里干農(nóng)活兒之余,我們一幫小孩子經(jīng)常下到大水塘里和長長的河渠里,在松軟的泥沙下、淤泥里,雙手一摸就可以摸到很多河蚌、螺螄。小伙伴們常把塑料盆放在水面上漂著,賣力地在水中摸索著,迅速地把俘獲品擲入盆中。如此反復(fù),不出個把小時就有豐盛的收獲。
回到家,孩子們把河蚌、螺螄放入大腳盆里,從塘中打來清水,撒少量鹽,放上一夜,讓它吐盡泥沙。第二天,耐心地用剪刀或老虎鉗把一個個螺螄的尖部剪斷,把蚌殼掰開取肉,讓大人煮河蚌,燒螺螄吃。河蚌湯味美,螺螄肉好吃,這是童年時代帶來的印象。燒螺螄時,炒鍋放油燒至哧啦啦響,撒些蔥姜、干紅辣椒熗出香辣味,倒入螺螄翻炒,等到螺口上的薄蓋快要脫落時,添加適量的黃酒、白糖、醬油、鹽等調(diào)料,再倒入開水,燜燒半小時左右即可出鍋。無論是少時還是如今,這種燒螺螄的做法變化不大,味道還似童年時代那般鮮美。
在鄉(xiāng)村,如果孩子們摸出的河蚌、螺螄吃不完,它們最后就成了雞鴨的美味。加上青草的滋養(yǎng),雞鴨下的蛋都勤些、大些,雞蛋鴨蛋當(dāng)然也成了美味,芬芳著鄉(xiāng)間的幸福生活。
螺螄做法較多,各有風(fēng)味。螺螄炒韭菜也是我喜歡的一道時令菜。夜雨剪春韭,田野里露天栽植的韭菜經(jīng)過春風(fēng)春雨的滋養(yǎng),頭刀韭味道鮮美都留自家享用的。家庭主婦常尋思著做些特色美食獎賞激勵孩子們,頭茬兒韭菜準(zhǔn)備割之前,就自己或讓孩子們下河摸一些螺螄,養(yǎng)上一兩天挑出肉來,把韭菜擇干凈,從院中拔下幾棵蔥蒜,從屋檐下拽下幾個干紅椒,切碎拌在一起,經(jīng)過爆炒,螺螄肉香味從廚房飄散。盤中的韭菜偎著螺螄,看著就引人食欲,吃著更覺有味。家人都對這道菜給予稱贊,更是對全家緊密協(xié)作共創(chuàng)溫馨和諧生活的肯定,辛苦操持全家生活的家庭主婦也是內(nèi)心歡喜。
離開鄉(xiāng)村,偶爾從攤兒上買一些螺螄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嘗,仿佛回到了記憶中那些溫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