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近年來,筆者深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一線,就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小學思政課堂教學的路徑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一、精心設計,著力打造學生喜歡的思政課堂
課堂是育人主陣地。小學思政課更應該將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
(一)豐富課程資源
當前我們的課程內容主要依托教材,即《道德與法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及江西省地方課程教材《紅色文化》。首先,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三本教材,進行課程的有機整合,如在教授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紅色文化》中“閃閃的黨員徽章”一節(jié)作為拓展素材。其次,在用好現(xiàn)行教材的同時,要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本土教材,重視情境素材的校本化以及本土化。最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還可以充分利用當?shù)氐膱D書館、網(wǎng)絡教學平臺、實踐基地等,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
(二)豐富課程類型
傳統(tǒng)的思政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感較低,說教式、灌輸式的課堂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需要提高課堂效率,從環(huán)節(jié)設置、學生參與度、價值引領等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巧妙的環(huán)節(jié)設置,讓課堂更有效。一個高效的課堂,一定是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而要讓學生更好更有效地參與,可以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一定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先有初步認識,再通過活動或者其他形式模擬情景加深印象,最后再升華主題。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小學思政課教學的路徑研究與實踐可以從生活化、趣味性、實踐性、針對性四個方面下功夫。如教師在教授“映山紅”一課時可以將其分為趣導入、賞歌美、憶情深、學精神、踐行動五個環(huán)節(jié)。二是學生的廣泛參與,讓課堂更有趣。眾所周知,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增強參與感、獲得感??墒?,據(jù)日常的聽評課情況來看,當前我們的課堂,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在一些公開課上,選取的匯報代表基本是課前設定好的。此外,教師還容易忽視角落里的一些孩子,不能關注到整個學生群體。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三是恰當?shù)膬r值提升,讓課堂更有情。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落實是堅持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因此,一堂課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三)豐富課程活動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要積極探索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促進感悟與構建。筆者認為,思政課堂教學要豐富課程活動,可以通過情景劇展演、課堂游戲或實驗、課堂小辯論、小組探究與展示、課堂調查等方式進行。如我們常用的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實地走訪等形式,無一不是很巧妙地將教材知識融入具體的生活情境或者學生活動中,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感。
二、精心培養(yǎng),著力提升教師的思政水平
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先行者,要率先垂范,努力提升自身的執(zhí)教水平,在鉆研教材、組織活動、學習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鉆研教材。教材是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組織綱領,作為思政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找到課程對應的教材,進行學習和研究,尤其是教師使用新教材的時候,先要自己研讀教材,做到心中有數(shù)。我們的教材,經(jīng)過了嚴格的審定,把牢了政治方向,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載體,所以教師要立足教材,精心鉆研。
組織活動。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課程的實施者。由前文可知,活動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線教師,要充分利用活動對學生的影響,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如要“借力”發(fā)揮,借助黨支部、共青團、少先隊、學生社團等,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黨組織、團日、主題班會、班隊會及各類教育活動中。具體來說,就是要用好教育基地,重視教育節(jié)點。例如,把每年的十月定為愛國主義教育月,平時學校以“日認一人”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以“每日一記”的形式將活動情況記錄下來。正是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逐漸萌發(fā)并加深對學校、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習提升。學習是教師的立身之本,尤其是思政教師要緊跟時代發(fā)展。一方面,教師要主動學習,提升專業(yè)技能,通過鉆研教材、學習他人先進經(jīng)驗,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把事實講清,把道理講實,把理論講活,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A硪环矫?,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校本研修活動,如集體備課、外出學習、網(wǎng)絡研修,主動承擔思政公開課、競賽課,在各項活動中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
三、精心統(tǒng)籌,著力改善學校育人的思政氛圍
學校要精心統(tǒng)籌,在“實”字上下功夫,從隊伍建設、活動開展、課堂實施等方面著力,切實深化思政課程改革,提升學校育人的思政氛圍。
(一)統(tǒng)籌隊伍建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充分調動教師育人的積極性,落實教師“一崗雙責”的職能。其次,要按照標準,打造好一支高素質思政隊伍。在教職工崗位聘任方面,優(yōu)先將政治強、情懷深、人格正、技能強的教師放在思政課崗位上。最后,要培養(yǎng)好思政隊伍,優(yōu)中培優(yōu),讓一部分教師成為標桿,做好結對幫扶工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統(tǒng)籌活動開展
開展好學校層面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進行。教師層面,要推進思政教、學、研一體化建設。圍繞這一目標,學校要建章立制,讓教研活動規(guī)范化;組建備課組,重視好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開展“青藍工程”結對幫扶,專職思政教師要帶好兼職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思政課題專項研究,及時總結經(jīng)驗,共享資源。學生層面,學校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校內,把思政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如通過學校文化長廊、廣播站、校園室外墻報、室內黑板報、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等,將思政教育內化于心。校外,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鞏固和檢驗思政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師生到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舊址、紅色街區(qū)等地現(xiàn)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將思想教育外化于行。
(三)統(tǒng)籌課堂實施
課堂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學校要在確保正常有序開展課程的基礎上提質增效。一方面,強化內部管理與評價,常態(tài)化落實教學常規(guī)活動,如書記、校長聽評課活動,常規(guī)月檢制度等,以規(guī)章制度保障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另一方面,通過活動提高課堂效率,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教學展示機制、教學評一體化大教研活動,如舉辦全校性思政教師優(yōu)質課競賽,開展共同體學?!巴n異構”教研活動,圍繞共同主題“同上一節(jié)思政課”,加強思政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交流研討中,匯聚不同的教學智慧,共同破解教學難題,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讓愛國主義教育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