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心臟康復治療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后患者心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金湖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0例需行PCI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心臟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指標、血脂指標[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Barthel指數評分、6 min步行試驗(6MWD)距離。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VC、HDL-C水平、Barthel指數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均減小,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6MWD距離均延長,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心臟康復治療可改善PCI后患者心肺功能,緩解臨床癥狀,增強日常生活能力,提升運動耐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心臟康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6.004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6.014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致使管腔狹窄或者阻塞,進而引發(fā)心肌缺血、缺氧乃至壞死的一種心臟病[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一種可用于對冠心病進行治療的微創(chuàng)手術,能迅速緩解患者心絞痛癥狀,改善心肌供血,但部分患者術后易發(fā)生再狹窄情況(尤其是在一些復雜病變中),且易出現(xiàn)出血、血管穿孔、急性心肌梗死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2]。因此, PCI術后康復是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復發(fā)的風險的關鍵過程。心臟康復治療通過運動訓練、營養(yǎng)咨詢、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心理健康[3]?;诖?,本研究將心臟康復治療對PCI后患者心功能的影響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金湖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0例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60.36±4.18)歲;病程1~17年,平均病程(9.35±3.47)年。
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46~75歲,
平均年齡(60.57±4.23)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24±3.4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金湖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冠心病診斷的標準[4],且經臨床診斷確診;⑵符合PCI手術指征[5],且初次行PCI治療者;⑶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⑴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⑵合并惡性腫瘤者;⑶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⑷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⑸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術后對患者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jiān)測,觀察是否發(fā)生心包壓塞情況,確保引流管通暢。囑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當患者體征平穩(wěn)后保持半臥位,并開展床上肢體被動、主動運動,同步進行肺部理療治療。經醫(yī)師評估后,可進行適當下床活動。
觀察組患者采用心臟康復治療:⑴術后1 d,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指導患者進行四肢被動活動,包括屈伸、內收、外旋等運動,自小關節(jié)至大關節(jié)開展。⑵術后2~3 d,患者各項體征保持平穩(wěn)。幫助患者調節(jié)自身體位為直立坐位或床頭抬高30 °~45 °,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開展主動運動,主要部位為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等,并囑其調節(jié)自身坐姿,適度進行抬臀、抓握等訓練。⑶術后4~5 d,患者各體征指標穩(wěn)定后,指導其下床活動。囑患者坐在床邊,雙手支撐在床上雙腳緩慢踩地,5~15 min/次、3~4次/d。每天最后1次下床訓練后開展步行訓練,輔助患者行走約60 m,5~15 min/次、2~3次/d。⑷術后6~7 d,患者狀態(tài)較好。輔助患者沿病區(qū)走廊進行步行訓練,對患者運動強度進行精準評估,運動時保持心率在100~130次/min。運動前指導患者開展熱身訓練,如適當的身體拉伸運動、借助小啞鈴和彈力帶進行抗阻運動,15~60 min/d。⑸術后8 d至出院前,患者狀態(tài)良好。步行訓練距離增至200~300 m,并囑患者開展上、下樓梯訓練,1~2層/次、3次/d。治療期間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飲食和作息的調整,并提供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⑴心肺功能指標。于治療前后,采用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心功能檢測儀(深圳依可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12071801,型號: YECO-A02)檢測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采用肺功能測試儀(青島雅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魯械注準20242070717,型號: T10)檢測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計算FEV1/FVC。⑵血脂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8 cm半徑)離心7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yōu)利特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桂械注準20172220142,型號: URIT-8021A)檢測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⑶Barthel指數評分與6 min步行試驗(6MWD)距離。于治療前后,采用Barthel指數[6]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關;評估患者6MWD距離[7]。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選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x)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 FVC、 FEV1/FVC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LVEDD均減小,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TC、 TG、 LDL-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HDL-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及6MWD距離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6MWD距離均延長,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 討論
PCI后患者因自身因素(如合并基礎疾病、年齡過大、血管條件差等)、藥物因素(如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對比劑等)、術后管理不當(如過早活動等)等,易引發(fā)術后并發(fā)癥(如出血、血管穿孔或破裂、急性血管閉塞、再狹窄、心律失常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8]。因此,術后需及時開展康復治療,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預后。心臟康復治療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方案,可增強患者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肺耐力,預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9]。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F、FVC、FEV1/FVC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的這三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LVEDD均減小,且觀察組的LVEDD 小于對照組。這提示心臟康復治療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肺通氣功能,有效改善PCI后患者心肺功能。分析原因為,心臟康復治療通過規(guī)律的運動,可促進心肌細胞的有氧代謝加快,從而增強心肌收縮力;通過呼吸訓練和全身性運動,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肺通氣功能[10-11]。
TC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當TC水平升高時,膽固醇在血管壁內積累,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狹窄,影響血液流動。TG水平升高可導致血液黏度增加,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進一步加重心血管負擔。LDL-C水平升高易將膽固醇運輸到血管壁內,促進斑塊的形成和進展,且LDL-C顆粒小、密度高,易致動脈粥樣硬化。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的這三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HDL-C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心臟康復治療可有效調節(jié)血脂水平。分析原因為,心臟康復治療通過增加患者能量消耗,促進體內脂肪的分解和代謝,減少脂肪堆積,從而降低血脂水平,且運動訓練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12-13]。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皆有所升高,且觀察組的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6MWD距離均延長,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這提示心臟康復治療可有效提升PCI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強其運動耐力。分析原因為,心臟康復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運動計劃,從低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使患者心肺系統(tǒng)逐漸適應并得到鍛煉,從而提高氧氣供應和利用能力,增強運動耐力,進而逐步增強心肺功能[14]。同時,心臟康復治療予以針對性的力量訓練,可增強患者肢體和核心肌群的力量,從而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
綜上所述,心臟康復治療可改善PCI后患者心肺功能,緩解臨床癥狀,增強日常生活能力,提升運動耐量,值得臨床應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如受到時間限制,納入樣本量較少,后續(xù)研究中將需要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的研究繼續(xù)深入探討心臟康復治療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吳曉靜,聶鵬坤,陳霞.心臟康復治療對冠脈支架術后患者心臟功能的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9, 30(5): 701-704.
余一平. PCI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的治療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24, 22(14): 181-184.
趙冬婧,湯瑋,胡碩強.康復運動治療對冠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冠脈血栓形成及脂質代謝紊亂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3): 420-422.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網絡版)編輯委員會.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J/CD].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網絡版), 2022, 5(1): 1-1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科醫(y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yè)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6, 44(5): 382-400.
李苗苗,代永靜. Barthel指數評分量表在康復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 2018, 33(6): 508-510.
中華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分會.老年患者6分鐘步行試驗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2020, 39(11): 1241-1250.
裴利敏,劉桂蘭,黎玉榮.早期個性化有氧運動心臟康復訓練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及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yī)刊, 2024, 59(7): 784-789.
谷世奎,朱丹丹,劉虹秀,等.分階段心臟康復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4, 22(9): 1651-1654.
付涵,田文文,褚振宇.心臟康復治療對冠狀動脈支架術后患者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 2024, 14(7): 195-198.
陶林,易秋艷,苗柳.Ⅱ期和Ⅲ期心臟康復治療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預后的影響[J].臨床內科雜志, 2022, 39(3): 162-166.
田云,牛迪,鄧平基,等.基于運動手環(huán)的家庭遠程心臟康復對PCI術后患者運動耐力,心理及疾病負擔的影響[J].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報, 2022, 41(4): 414-419.
裴利敏,劉桂蘭,黎玉榮. 早期個性化有氧運動心臟康復訓練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及運動能力的影響[J]. 中國醫(yī)刊,2024,59(7):784-789.
谷世奎,朱丹丹,劉虹秀,等. 心臟康復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心肌微循環(huán)、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24,16(4):42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