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后能否得到及時救助,與摔倒老人自己是否善于求助,有很重要的關(guān)系。那么,摔倒老人可以采取哪些求助的心理策略呢?
1.向身邊的人主動求助
人際互動的過程,在初始階段總要有一方為主動者,主動發(fā)出互動的信號,才能促進人際交往的互動過程。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主動原則。遇到老人摔倒的情形,在現(xiàn)場的人當(dāng)然應(yīng)該盡可能地主動施助。但是,在沒有被求助的情形下,人們未必都能做到主動施助。反過來,在被求助的情形下,往往就比較容易做到伸出援手。因此,老人摔倒后,只要身心狀態(tài)允許,一定要主動求助,盡最大可能向他人發(fā)出求助的信號。
2.向某個具體的人求助
心理學(xué)研究告訴我們,在人多的活動中有個社會惰化效應(yīng)。一是因為評價焦慮減弱。由于人多,個人不用顧及被單獨進行評價,行為的動力就降低了,因而也就不愿付出更多努力了。二是因為活動責(zé)任分散。由于人多,責(zé)任由大家來分擔(dān),個人的努力會淹沒在群體中,因而也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了。正因此,有時候摔倒老人身邊的人越多,卻往往越?jīng)]有人出頭施助。因此,摔倒老人不要向眾人呼救,而要向具體的某一個人求助。比如,直接向最近的一個小伙子求助:“請你幫忙拉我起來好嗎?”
3.向有相似性的人求助
心理學(xué)有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人更愿意幫助與自己相似的人,相似程度越大,越愿意伸出援手。這告訴我們,老人摔倒后求助,最好找相似性大的人。比如,找性別相同的人,找似曾相識的人,找住在附近的人,找年齡相仿的人,還可以找衣著打扮相近的人,這樣往往更容易及時獲得有效的救助。
4.從提小要求開始求助
心理學(xué)上有個登門檻策略,說的是,先提一個小的要求,對方答應(yīng)后,再提一個比較大的要求,對方也比較容易答應(yīng)。這好比推銷員總是想先登進門檻,等進了門檻再推銷就容易成功。所以,心理學(xué)上把這種現(xiàn)象叫作“登門檻策略”。這是因為,人們都有保持自我形象一致的傾向,一旦接受了小的要求,表現(xiàn)出合作的言行,就容易付諸更多的合作。因此,老人摔倒后也可以采取這個策略,從提小要求開始求助。比如,對離自己最近的年輕人說:“請幫我給家里人打個電話好嗎?”“請幫我把手機掏出來撥通‘120’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