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瀘州市博物館藏高樹14件作品之管窺

      2024-09-23 00:00:00洪葉
      收藏與投資 2024年9期

      摘要:高樹是晚清官員、詩人、書法家、戲曲作家,工書擅文,名震京師。瀘州市博物館所藏高樹14件作品,題材主要有隨感雜談、思鄉(xiāng)懷親、唱和酬贈等內(nèi)容,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對于研究高樹生平、家族、家風家教、交游、學術(shù)思想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補充作用。

      關鍵詞:瀘州市博物館;高樹;作品;管窺

      高樹(1848—?),字蔚然,號珠巖(崖)山人,四川瀘州人,家中第七子,生五子,葬于縣南三里大山坪麓堰塘灣[1],與弟高枏是光緒己丑科同榜進士。后“分兵部主事累升郎中,充軍機章京,考選御史,簡放錦州府知府,調(diào)署奉天府事,久在樞要練習朝政,為御史時奏釋憲法源委以杜流弊,參劾不法官吏皆舉其大者,守錦州,有惠政,錦州故繁富,例應獲羨金數(shù)萬計,皆卻不受”[2]。高樹不僅善詩文,且工書擅畫,“暇則手揮毫素,日必盡多紙,然矜慎自貴,非其人不與也”[3]。他在八十多歲時所作蠅頭小楷依舊傳神,有詩贊曰:“清詩細楷尚能神,誰信珠巖宿草新?!盵4]

      高樹書法名重當時,其所著紀事詩集《金鑾瑣記》記載,高樹在任軍機章京時,南書房太監(jiān)常來求書扇,“言陸公鳳石為書三百柄, 似不及予書,可謂偏好矣”①。他認為陸潤庠狀元的字尚不及高樹,甚至出現(xiàn)眾太監(jiān)哄搶其書扇頁的場面?!皟A筐倒篋玉階心,見字如仇忿怒深。偏有群閹知愛惜,一時搶得似黃金?!雹?/p>

      高樹不但是書法家,而且是著名的詩人和戲劇家。其著作有《鸰原錄》《思子軒傳奇》《江陽山人詩草》《金鑾瑣記》等詩書文集,其中以《金鑾瑣記》最負盛名。

      除以上為人所熟知的詩文集外,高樹其他的詩作則是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體現(xiàn)。瀘州市博物館藏有高樹書法作品14件,為高樹55歲、72歲、84歲等年齡所作,高樹以書寫行楷見長,這14件作品婉約流麗,秀潤華滋,屬高樹創(chuàng)作黃金時期的上乘之作。據(jù)其書寫格式,可分為成扇、扇頁、對聯(lián)、書軸、中堂等,題材主要有隨感雜談、思鄉(xiāng)懷親、唱和酬贈等內(nèi)容。

      一、一雙春燕筵前報—唱和酬贈

      瀘州市博物館藏高樹《行書五言詩扇頁》(圖一),以端莊清秀的行楷書寫,釋文:“漁翁由洞入,一路達村莊。滿目桃花開,灼灼照朝陽。遙見柴門外,鳩杖相扶將。童子笑指客,似訝來何方。……漁翁竊欣喜,此為安樂鄉(xiāng)。焉知出洞門,回首煙蒼茫?!鳖}款:“辛酉四月,薦蘋先生鄉(xiāng)臺正,珠巖山人高樹七十三歲時書所作。”鈐白文印“蔚然書”。

      此扇面文為高樹自書其作,以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藍本,以五言詩體裁加以豐富與深化。與《桃花源記》相比較,兩者因體裁特征而表現(xiàn)手法不同,《桃花源記》為散文體裁,全文397字,重在敘事,富于舒緩優(yōu)美的畫面感和留白的想象;此五言詩380字,更重描繪和細節(jié)處的刻畫,富于韻律與節(jié)奏的美感。高樹信手改寫前人名篇,足見其掌握近體詩的深厚功力。

      瀘州市博物館藏高樹《楷書軸》(圖二),釋文“一雙春燕筵前報,二月初宴啟蟠桃”。此作品總體風格秀麗典雅,工整嚴謹,字體方圓相交,剛?cè)嵯酀?,行筆流暢,墨色均勻,從字跡中處處可見其筆墨精髓。書后題款:“此一篇全是歡娛之詞,雅俗共賞,可譜洞簫。壬戌二月初二晨書原稿,文淑小外孫誦之,如有不識,問乃父可也,七十四歲叟珠巖老人蔚然氏書于京城?!笨詈筲j印朱文方印“珠巖叟”。

      作品所寫內(nèi)容為高樹自撰七言詩,共417字,如作者所言,“此一篇全是歡娛之詞”,傳說與現(xiàn)實融合,典故和意象交織,全文情節(jié)鮮明,形象生動,讀來諧趣橫生,輕松愉快。韓愈認為“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②。高樹這首七言詩堪稱歡愉之辭的經(jīng)典。

      二、酒字欲作東坡書—隨感雜談

      高樹的書法作品還有一類是雜文,是將平日讀書練字時的感悟和經(jīng)驗記述為文,對書法習練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料。

      瀘州市博物館藏高樹《行書雜文軸》(圖三),其中記述了很多高樹關于書法的心得和寶貴經(jīng)驗,如“寫小行書最怕研膠墨,而風入戶,狼毫亦無可如何,此非七紫三羊不能清眉目。絹條與扇面又不同,不關眼光之明暗,視乎筆毫之能動否也。書非考驗工夫,直是考驗筆性與墨性”“酒字欲作東坡書,下筆太快,遂失跛圓之勢”“春字長日傍左亦忘,溫習傍左,非一二次遂能記憶,凡右皆誤左,此平日不分左右誤說之過”。此雜文書軸是高樹在七十四歲時所作,人書俱老的高樹依然在平日練習書法時保持著精益求精的嚴謹態(tài)度,實在令人欽敬不已。

      另一幅瀘州市博物館藏高樹《行書雜文軸》(圖四),文中高樹對虞世南大加推崇,認為“虞永興筆意端莊流麗,當日得其法者惟鐘紹京”“唐人得右軍蘭亭之法者,永興一人而已”“虞永興如丹鳳翀霄,此評不謬”,并嘆“習虞者少”“咸豐初年,海內(nèi)學者不乏,今何人耶?”值得注意的是,高樹在盛贊虞世南的同時,對史上一眾成就斐然的著名書家給予了無情的貶抑:歐柳“粗戾”,顏柳“流毒”;趙孟頫和董其昌人品和書法遠不如虞世南,“方知松雪之沓冗,香光之庸陋,皆人品不如永興太遠,書法亦然”。對于諸上評價,我認為應辯證觀之,但凡學書有成就者,往往經(jīng)歷三個階段,如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所言:“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③高樹是在七十四歲時書此作,此時的高樹已遍臨百家,覽帖無數(shù),轉(zhuǎn)益多師,博采眾長,其書風已轉(zhuǎn)為變古出新、擺脫各家束縛,成就自我風格的時期。因此,對于各派書法家自有自己的見解和甄選。古代文人往往性情真率,相互之間的調(diào)侃甚至懟罵比比皆是。史上曾有黃庭堅和蘇軾互相嘲笑對方的字如“樹梢掛蛇”“石壓蛤蟆”④。此二種說法皆出自王羲之所作《筆勢論十二章》:“字之形勢……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蛤蟆?!庇钟锈滓砹R王羲之的書法為“野雉”:“小兒輩賤家雞,皆學逸少書,須吾下當比之。”⑤米芾、近代的白蕉等等,都喜歡罵人,正如齊白石小品畫“人罵我我也罵人”?!盎チR”乃文化界一獨特現(xiàn)象,從某種意義上說,世上原不存在無瑕疵之作,對某種書風的批判,實是書家之間在探討中以求進步,比一片叫好之聲更為難能可貴。只是文人性情使然,言語往往犀利直率。

      三、群飛有雁友有鹿—思鄉(xiāng)懷親

      在高樹的作品中,還有一類是贊美家鄉(xiāng)鐘靈毓秀、寄托思鄉(xiāng)之情、兄弟友愛的。如行書十一言聯(lián)“地毓名賢里諺聞巴將蜀相,庭多勝侶此間有伏龍鳳雛”、行書七言聯(lián)“日映文章霞細麗,山張屏障綠參差”、楷書七言聯(lián)“新詩愛說瀘江好,舊雨猶聞清興多”等。

      瀘州市博物館藏高樹《行書七言聯(lián)》“啜茗閑談京國事,登船多遇故鄉(xiāng)人”。上聯(lián)右側(cè)題款,一行十字,楷書“永年賢外孫飾壁瞻玩”,下聯(lián)兩側(cè)題款,兩行二十六字,楷書“癸酉仲春月上浣書于養(yǎng)頤堂,珠巖老人蔚然八十五歲回瀘書此”。上聯(lián)款后鈐印白文方印“如南山之壽”,朱文方印“喬木參天是姓名”。可知此聯(lián)為高樹八十五歲時回故鄉(xiāng)瀘州所作,墨色飽滿、清麗娟秀,真實描述了高樹久寓京城,一朝返鄉(xiāng)的所見所感。

      民國《瀘縣志》載高樹:“入民國則一寄意于詩,時有故國之念,嘗作《金鑾瑣記》絕句百首,皆此意也。又有《鸰原錄》敘述弟兄友愛之雅,并刊行于世?!雹?/p>

      瀘州市博物館藏《蔚然行楷七言冊頁》(圖五),全文為七言詩,共510字,表達了高樹對其胞弟高枏深深的懷念之情?!叭猴w有雁友有鹿,何況兄弟同胞屬,六十年間如轉(zhuǎn)燭,追憶一一在心曲”,作者開篇以起興手法引出兄弟情深,接著高樹開始回憶胞弟高枏出生時的情景“我剛?cè)龤q弟誕育,呱呱抱向盆中浴,八姊呼我醒揩目,謂母孿生玉雙玨”,及至童年時期,兄弟倆親密無間,一同嬉戲的各種樂事:“弟舞獅子昂頭矚,城弟作尾鞠躬伏,兄為印度大頭佛,左右偵伺行躑躅,弟演關公長髯拂,城弟張飛舞矛槊,兄乃中坐作皇叔,左右顧盼意和睦。”高樹作為兄長,對兩位孿生弟弟極為關愛袒護:“有時風箏放魚蝠,蜈蚣脊稜三十六,兄為兩弟理線索……阿爺途迢怒氣勃,兩弟免責兄鞭撲?!辈涣巷w來橫禍,高枏從城墻上摔下,“紙鳶線絆譙樓角,城弟墜城殭復活”。此一事件在高樹《鸰原錄》中有詳細記載:“咸豐庚申年正月二十四日,城南弟時才八歲,在城上放紙鳶,被風吹落城外,弟登堞俯窺,忽墮城下,暈死半日,至夜間乃甦?!鼻腋邩鋵Υ颂岢隽祟H有價值的建議:“城下路側(cè)應刊一碑曰:高給諫八歲墮城處,既以警戒城上小兒,又以咨鄉(xiāng)人之考據(jù)?!备邧弶嫵菈κ录蟆皬拇搜訋焽兰s束”。高樹《鸰原錄》記載:“庚申正月八弟墮城,幸而安全,聘江安楊敬生先生為師,教書于家中,不令兒童出門就學。”

      后文“南皮張公使年屆成童漸知讀”疑為筆誤,按整首詩為七言押入聲韻,兩句應為14字,此兩句共12字,顯然少了兩字,句中“南皮張公”指晚清重臣張之洞,是否張之洞曾擔任過親授高樹弟兄的老師呢?史料記載,張之洞自同治十二年(1873年)奉旨簡放四川學政,至光緒二年(1876年)任滿。此間,曾巡視眉州、敘州、瀘州、重慶各地。他“獎掖積學能文、才華卓犖之士,并創(chuàng)建尊經(jīng)書院”[5]。高樹于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調(diào)入尊經(jīng)書院肄業(yè),“十三年甲戌五月歲考,樹、楷詩古皆次取,枏詩古上取。?一等二名補廩,樹一等一名,楷一等九名,枏入學第一名,云先同入學。提學即癸酉考官張公之洞,發(fā)落日進?弟兄而教之,獎賜許氏《說文》各一部,自書詩聯(lián)各一對,調(diào)樹入尊經(jīng)書院肄業(yè),是為成都設立尊經(jīng)書院之始。張公,字香濤,改字孝達,癸亥探花,現(xiàn)官湖廣總督,署兩江總督。”⑦高枏與孿生弟高楷為光緒二年丙子(1876年)同榜舉人,同調(diào)入尊經(jīng)書院肄業(yè)[6]?!凹皬埼南澹◤堉矗┒綄W擢童軍第一入泮,調(diào)尊經(jīng)書院。”[7]“二年丙子五月科考,楷詩古,上取一名;枏,上取二名,?、枏、楷皆一等?!瓥?、楷同調(diào)入尊經(jīng)書院,肄業(yè)?!釋W仍張公之洞?!雹藓笪摹澳掀は壬刮魇瘢倪x子史日翻閱,考場一一名高掇,當堂呼來面獎擢,問知弟兄意驚愕,謂當云路追鵰鶚”,對這一事實加以描述:張之洞在巡試西蜀時翻閱考生試卷當面獎擢,得知兩人竟然是弟兄而“意驚愕”,并對兄弟二人大加贊譽,認為其前途無量“云路追鵰鶚”??上б蚣矣嫺F蹙,弟兄三人從此宦途分飛:“一官遠判淶陽牘”(弟高楷光緒十五年任淶水知縣),“兩兄京宦閑如鶴”(高樹與弟高枏在京任職),后來弟兄聚少離多,直至“遼陽遠迎成虛約,歸舟坐攬巴山綠”。

      整冊字體娟秀,章法嚴謹,行筆流暢,字跡有連綿不斷之氣勢,此作工謹嚴整之余,飄逸著一股風雅氣息,起筆與落筆之間無不考究,筆筆都寄寓了書家的深深情懷。

      書后題款,一行四十字,行楷“此壬子在上海作,尚有二百余字未錄竟因濮同年在瀘遇九弟托濮寄言平安二字而作,尉叟壬戌書”,款后鈐印朱文方印“樹”。

      四、結(jié)語

      綜觀高樹書法作品,多為其晚年為親友后輩所書,如“式軒二哥”“亭雨姻兄”“外曾孫文圭”“永年外孫”“鳳璋外曾孫”“文淑小外孫”等。其書宗歐虞,法度嚴謹,點畫安詳,溫和醇雅,書卷之氣溢于行間[8]。在書法精熟老道、詩歌文采奕奕的同時,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對學問的一絲不茍,對生活的滿腔熱愛,對親友的思念牽掛,尤其是與胞弟高枏的昆季情深,在字里行間汩汩流出。文獻資料記載關于高樹的評價,他“性格恬靜、矜慎自貴”的個性,他“例應獲羨金數(shù)萬計,皆卻不受”的氣節(jié),他“清詩細楷尚能神,誰信珠巖宿草新”的書法才華,都在這些書法作品中得到了印證。我們僅從高樹的14件書法作品中,就能窺知其童年及晚年日常生活學習中不可多得的細節(jié),對于研究高樹的生平、家族、家風家教、交游、學術(shù)思想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補充作用。

      作者簡介

      洪葉,女,四川瀘州人,文博館員,研究方向為文物與博物館學。

      參考文獻

      [1]王祿昌,高覲光.瀘縣志(八卷)[M].影印民國二十七年版.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2]王祿昌,高覲光.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瀘縣志第六卷[M].成都:巴蜀書社,1992.

      [3]王祿昌,裴綱.瀘縣志卷六.民國二十七年(1938)久康鉛石印刷社鉛印本.

      [4]曹經(jīng)沅.借槐廬詩集[M].王仲鏞,編校.成都:巴蜀書社,1997.

      [5]張之洞.張之洞詩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

      [6]劉路路.高枏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20.

      [7]高枏著.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147冊[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527.

      [8]瀘州市博物館編,胡瑤主編.江陽高致:瀘州三百年名人翰墨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60.

      注釋

      ①(清)高樹:《金鑾瑣記》,1925年石印本,絳云草堂藏。

      ②陳霞村,閻鳳梧:《唐宋八大家文選》上冊,三晉出版社,2008年第50-52頁。

      ③龐華美:《孫過庭〈書譜〉》,《少兒國學》,2023年第21期第50頁。

      ④(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⑤《太平御覽·卷九一八》引《晉書》。

      ⑥王祿昌,裴綱:《瀘縣志·卷六》,久康鉛石印刷社鉛印本,1938年。

      ⑦瀘州南門高氏族譜卷三。

      时尚| 禄丰县| 开阳县| 彭泽县| 旬邑县| 临澧县| 贡山| 长垣县| 祁连县| 台南市| 同江市| 安阳市| 新津县| 天水市| 砚山县| 罗山县| 米林县| 科技| 青州市| 安阳市| 尉犁县| 高台县| 阜城县| 鄂托克前旗| 唐河县| 商水县| 正安县| 久治县| 普格县| 四川省| 汕头市| 罗田县| 黎川县| 额尔古纳市| 砀山县| 化隆| 新邵县| 义乌市| 莱芜市| 浦东新区|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