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中教育體系的深化改革,基于新課標的高考語文命題向情境化趨勢發(fā)展,試題與教材的勾連與匹配性更加緊密,突顯了教考一致的原則?;诖?,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從教材中獲取信息,設計情境化習題,助力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文章從教考一致原則出發(fā),以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文《齊桓晉文之事》為例,探討高中語文情境化習題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考一致;情境化;習題設計
作者簡介:秦義濱(1986—),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邕寧高級中學。
傳統語文教學方式更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技能,導致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相對欠缺。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考一致原則應運而生,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視角和路徑。教考一致原則強調教學與考試應相互呼應、緊密相連。課后習題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可基于教考一致原則,迎合高考語文命題趨勢,通過設計情境化習題,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基于教考一致原則的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明確指出,測評與考試是語文課程評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須切實反映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并精準識別其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其成因[1]。鑒于此,語文習題的設計應緊密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展開,將情境任務作為習題的核心架構,讓學生在個人經歷、社會生活實踐以及學科理解等多重情境中,完成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從而全面、準確地反映其語文素養(yǎng)水平。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內容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其中,《齊桓晉文之事》這篇課文通過記敘孟子對齊宣王的游說,詳細闡述了孟子放棄霸道、實行王道的理念,反映了孟子的仁政主張。在該篇課文中,孟子論事說理的精湛技巧和獨特的表達風格對學生而言具有較高的學習借鑒價值。結合該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下文將探討聯系現實生活情境設計情境化習題,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二、基于教考一致原則的情境化習題設計與實踐
分析近年來的高考語文試卷,筆者發(fā)現,情境化習題是一種基于真實情境設計的問題或任務,以“情境材料+問題或任務”的形式呈現,學生必須結合情境材料中的信息,利用情境材料提供的條件來分析和解決問題[2]。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時常會面臨提出的訴求未獲他人認同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會局限于自我立場,難以站在他人角度理解對方的觀點,更難以用合適的說辭說服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齊桓晉文之事》這篇古文中,孟子所展現的論辯技巧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生活智慧和啟示。在課堂上,師生總結了孟子的幾種論辯方法,如“深入了解對方,細致觀察其言行舉止”“肯定對方善意,建立信任基礎”“巧妙運用比喻,使論述更生動”“順應對方思路,措辭委婉而不失力度”。然而,要想在實際生活中熟練運用這些技巧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學生還需要開展針對性的練習。
在高考中,對這類論辯技巧的考查通常體現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學生有必要通過不斷練習來提高自己的論辯能力,以便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情境。
(一)習題設計
筆者設計了一道情境化習題:你想和同學一起報名參加外出3天的研學活動,但是你的父母對此有所擔心,不同意你報名。請你借鑒《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的論辯技巧,寫一段話說服父母。要求言辭妥帖、思路清晰、說服力強。
(二)設題分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到:“學生要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文明得體,儀態(tài)大方,善于傾聽,敏捷應對。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鼻榫郴}型在每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中都有所展現,其根本目的是考查學生的共情能力、邏輯思維以及知識運用能力[3]。筆者設計的這道題目屬于語言文字運用板塊中的議論小寫作類型,對學生的回答有著嚴格的要求。學生需要靈活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論辯技巧完成寫作表達。
在設計題目的情境時,筆者根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你想與同學一起報名參加一個為期3天的研學活動?!边@樣的情境設計,不僅緊貼當前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研學”,還包含“與同學一起”“外出3天”等具體的情境信息,目的是檢驗學生能否細致閱讀題目,并準確捕捉到關鍵信息,從而找到合理的論辯思路。
此外,題目中的情境信息“你的父母對此有所擔心,不同意你報名”包含了“父母”和“擔心”兩個元素。這就要求學生在進行論辯時,必須充分考慮對話對象的身份,并結合生活實際揣摩對方的心理,做出既得體又有說服力的回應。同時,題目中的寫作提示指出“借鑒《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的論辯技巧”,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時,至少要模仿并運用課文中的一種論辯技巧。另外,題目還有具體的寫作要求—“言辭妥帖、思路清晰、說服力強”,這是為了幫助學生明確他們需要達到的寫作效果。
(三)問題作答分析
學生習作一:你可以周周風雨無阻地送我去學校,卻連研學都不同意?你可以看清我成績的小數點,卻對我去研學的請求視而不見?不同意我去研學是因為你視而不見,你不是不能同意而是不想同意吧?
分析評價:忽視論辯對象的身份,語氣和言辭咄咄逼人,不夠委婉。
學生習作二:首先,我已經是高中生了,應該掌握獨自在外生活的技能了,不然以后進入社會,我還要靠你們整天幫我嗎?其次,我是和同學一起去研學的,全程都有老師看管,同學之間也會相互照顧,不會發(fā)生什么意外的。這是一次鍛煉自己的好機會,你們就讓我去吧!
分析評價:缺乏稱謂,語氣和言辭欠妥。
學生習作三:爸媽,你們擔心我的安全是出于對我的愛??!我感激不盡,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井底之蛙再怎么想象也無法了解外面的世界;蝸居的老鷹翅膀再有力也終究得不到獵物;風平浪靜的海面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水手。為了證明我自己,爸爸媽媽,我會克服種種困難,照顧好自己,請你們放心!
分析評價:注意了稱謂,能夠換位思考理解對方,并進行了比喻說理,但說服力不夠強。
學生習作四:爸爸媽媽,研學是當下較為流行的一種學習方式。研學不拘于教室,將學習融入了生活中。研學不僅可以拓寬知識面,還能讓我們融會貫通,以不同的方式學習,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就讓我去體驗這次的研學活動吧。
分析評價:從研學活動的意義出發(fā)展開論述,但是缺乏對安全問題的解釋。
學生習作五:爸爸媽媽,不去研學是幸福的,我能如溫室的花朵一樣整日依偎在你們的懷抱里,不受外界的誆騙欺詐,不讓同伴的雜言亂語擾耳。但是你們希望我因為今日無為地幸福,而在將來被社會所拋棄嗎?安全固然需要保障,但讓我通過研學鍛煉自身也很重要。當我研學歸來,相信你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我。
分析評價:用了“故作認可,迂回曲折”的技巧,但語氣、態(tài)度欠委婉,且觀點不明確。
(四)優(yōu)秀作答分析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非常希望能夠參加學校組織的三天研學活動。這不僅是因為其他同學都將參加,我不希望缺席;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次活動對我個人的學習和成長極為關鍵。
老師介紹,在本次研學活動中,我們將有機會直接接觸和學習新知識,這是在課堂學習中難以實現的。此外,我們將有機會去之前未曾去過的地方,這將拓寬我的視野,豐富我的知識面。我理解你們可能擔心我的安全。首先,學校制訂了詳盡的安全計劃和應急預案。其次,我將攜帶通信工具,以確??梢耘c你們保持聯系。最后,我會遵循活動規(guī)則和老師安排。
我不再是一個需要時刻監(jiān)護的孩子。我渴望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像小鳥學會飛翔、花朵經歷風雨一樣。我相信,這次研學活動將是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我真誠地請求你們同意我參加這次的研學活動。
首先,這篇優(yōu)秀作答范例開篇就明確表達了個人的觀點立場—渴望參與研學活動;其次,作者在表達過程中使用了得體的稱謂和語氣,展現出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夠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深入剖析問題,思路清晰;最后,作者深入闡述了研學的價值和意義,運用舉例和比喻的手法,使論述更具說服力,能夠產生良好的溝通效果。
三、情境化習題設計策略總結
首先,情境化習題的設計前提是對教學目標的精準界定。這其中包括對教學目標范疇的詳細劃分和對教學內容的精確定位。在習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保證習題設計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且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高度契合。其次,教師需要將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作為重要的設計原則之一,使學生既能在解題的過程中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升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在情境化習題的設計中,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尤為重要。教師應創(chuàng)設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真實感較強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最后,教師還需要高度關注高考命題的最新趨勢和要求,確保習題設計與高考要求保持一致,幫助學生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更好地應對高考。
總的來說,情境化習題的設計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教學目標、學生需求和實際應用場景的復雜過程,其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要注重提升他們的能力,確保習題設計能夠真正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結合以上分析,筆者歸納了基于教考一致原則的情境化習題設題策略流程圖(見圖1)。
四、教學反思
在以學習任務為架構的語文課堂中,情境成為學生與學習任務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成為拉近學生與真實社會距離,踐行語文課程實踐性、工具性特點的重要抓手[4]。但在實際操作中,筆者發(fā)現情境化習題設計存下以下問題。
首先,有些習題的情境設計過于簡單,缺乏足夠的挑戰(zhàn)性和深度,學生無須深入思考即可得出答案;反之,有些習題的情境設計過于復雜,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從而阻礙他們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其次,情境化習題側重于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全面評估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情況。然而,有時習題設計過于偏重知識的考查,而忽視了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評估。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但卻無法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最后,基于教考一致的原則,情境化習題的設計應緊緊圍繞高考題型來設計。然而,有的教師由于對高考命題趨勢的關注度不足或理解不透徹,導致習題設計與高考要求存在偏差,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教考一致原則的高中語文情境化習題設計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它要求教師依據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選擇恰當的情境材料,設計合理的問題或任務,使情境和問題充分融合,確保習題設計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陳希平.高中語文作業(yè)中情境式習題的設計與指導[J].江蘇教育研究,2023(15):135-138.
[3]林靜.新高考試題情境化背景下高中語文單元作業(yè)設計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7):110-112.
[4]吳丹寧.高中語文課堂學習任務的情境化設計現狀與優(yōu)化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