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共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不能單純地依靠學校的學科教學,還要將學生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營造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擺在每一個一線教師眼前的問題。本文旨在探討家校共育環(huán)境下的讀寫誦一體化實踐,分析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為家校共育的語文教育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 家校共育 讀寫誦一體化 實踐策略
語文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石之一,其在家校共育中的地位尤為重要。讀寫誦一體化作為一種新的語文教育方法,強調讀、寫、誦三者的有機結合,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然而,如何在家校共育的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讀寫誦一體化,使其真正發(fā)揮作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家校共育的研究與思考
(一)家校共育的內涵和特點
家校共育是指學校與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目標一致、資源共享、合作互助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強調學校與家庭在教育過程中的雙向互動,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于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這種合作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資源共享,還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共識與互補。家校共育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模式,它強調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緊密合作和雙向溝通。這種合作不僅基于雙方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共同關心與追求,也體現(xiàn)在教育資源的共享和目標的一致性上。學校與家庭被鼓勵共享各種教育資源,如教材、教育技術和教育活動等,從而最大化利用教育資源。
(二)家校共育的背景和發(fā)展
家校共育的理念并非現(xiàn)代才有。在古代,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教育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校教育逐漸成為主流,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未減弱。
學界對于家校共育背景下的讀寫誦研究提出了家校共育的使命和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以合作為手段。一些發(fā)達國家對于家校協(xié)同下的讀寫誦實踐研究,各有側重和特點。例如,美國的“家庭—學?!鐓^(qū)伙伴關系”項目,旨在通過建立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之間的合作關系,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和誦讀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感。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家校共育的理念得到了廣泛的推行與應用。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家校共育展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動向。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推動,家校之間的溝通變得更為便捷。家校溝通通過在線互動平臺即可完成高效的連接。同時,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家庭和學30371f6fe79755cee82158dec89630b6校都被鼓勵要為學生制訂符合其特點的教育計劃。因此,只有將家庭教育融入學校教育中,孩子的個性化學習才有真正落地的可能。
(三)家校共育的關聯(lián)和分析
家校共育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學生在家庭與學校兩個主要的成長環(huán)境中,得到了一致的教育引導與關心,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家校共育的實施,使學生在家庭與學校之間形成了一個連續(xù)的學習與成長的空間,這有助于他們形成連續(xù)、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與態(tài)度。同時,家校共育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與機會,如家庭作業(yè)、家校合作項目、家長志愿者活動等,這些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從長遠來看,家校共育不僅是一種教育模式,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他們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確保他們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四)家校共育的探索和作用
讀寫誦一體化是近年來語文教育領域新的探索,它強調將閱讀、寫作和朗誦三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這種方法即為,閱讀、寫作和朗誦是語文學習的三大核心活動,它們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lián)系,只有將它們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讀寫誦一體化的實施需要家庭與學校緊密合作。鼓勵學生在家中與家長共同閱讀,形成一個互動的閱讀環(huán)境,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在家中進行寫作實踐,如寫日記、寫家庭作業(yè)等,并邀請家長參與評論與指導,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組織家庭朗誦活動,鼓勵學生與家長共同朗誦,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家庭的文化氛圍。利用現(xiàn)代技術,如電子書、在線閱讀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同時家長與學生共同使用,形成一個技術輔助的學習環(huán)境。
讀寫誦一體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是獲取知識的基礎,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家庭與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寫作是表達思想的手段,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家庭與學??梢詾閷W生提供多種寫作實踐的機會,如寫日記、寫家庭作業(yè)等,幫助他們提高寫作能力。朗誦是語言的藝術表現(xiàn),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韻律感、語言表達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家庭與學??梢越M織各種朗誦活動,如家庭朗誦會、學校朗誦比賽等,幫助學生提高朗誦能力。
由此可見,讀寫誦一體化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和基本要求,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家校共育背景下讀寫誦一體化的實踐探索”已經受到國內相關理論研究者和一線語文教師的關注,著力于師生的“教”與“學”,以協(xié)同育人為切入點,探索讀寫誦一體化實踐,可以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優(yōu)勢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增強讀寫誦一體化實踐的效果,并進行教學效果的反饋和評價。
二、推動讀寫誦活動的課堂組織策略
(一)推動讀整本書分享活動
“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也是讀寫誦活動的重要策略。整本書的閱讀貫穿整個中小學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一方面落實了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為此,清華附中合肥學校初一年級,為了落實讀寫誦活動,采用了化整為零的讀書方案。每周一節(jié)閱讀分享課,雷打不動。教師將全班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然后進行抽簽決定小組分享順序,其中兩個輪空的小組,根據(jù)確定好的評價維度,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價,然后選出最佳分享小組。將分享的物料等張貼在走廊的軟板上。同時在學期結束的時候,學校還會進行三天半的集中閱讀活動,其中以七年級的《西游記》整本書閱讀分享活動最具有代表性。
(二)開辦常規(guī)寫作期刊活動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焙⒆觽兊纳钍秦S富多彩的,爬山、挖野菜、釣魚、捉蝴蝶、做家務……都是習作的好素材。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事,說一說,寫一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比如清華附中合肥學校初一年級就帶領備課組成員,針對讀寫誦活動開展了《苔花小集》寫作???。每周末學生都會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主題,進行短文創(chuàng)作。然后教師進行擇優(yōu)選擇,選中的篇目將會被選入《苔花小集》?!短ㄐ〖防锩娴奈恼?,每周末將被發(fā)送到家長群,供其他同學學習借鑒。另外優(yōu)秀的篇目,還將會在校廣播站進行播送,這將大大地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三)開展常規(guī)經典誦讀活動
語文學習,不僅是對文字的學習,還是對語言聲律的感知學習。一是誦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例如,古代文學中提出“因聲求氣”,即是指通過感受詩文語言的節(jié)奏來把握作品的精神。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寫道:“(讀書)爛熟后,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jié)都在我喉吻間,合我喉吻者,便是與古人神氣音節(jié)相似處,久之自然鏗鏘發(fā)金石聲?!睆倪@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反復吟誦可以使讀者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髓,進而使自己的心靈飛翔于文學作品那充滿靈性的世界里,達到文我同一的境界。
二是誦讀可以涵養(yǎng)人的性情,通過誦讀文章,可以讓自己的精神愉悅。曾國藩說:“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這是人生的第三樂,或許只有朗誦的愛好者,才能真正體會到讀出聲音的美感,對自己的情感進行滋養(yǎng)與療愈。清華附中合肥學校初一年級就開展了常規(guī)化的詩歌誦讀活動“一起讀詩吧”,其中精選了一些現(xiàn)代詩歌,并進行注解,每天上課前都一起朗誦,每周背誦一篇文章。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四)分學段落實讀寫誦活動
第三學段(5~6年級)提高學生習作速度和習作數(shù)量。根據(jù)開展讀書活動的實際需要,合理推薦和利用適宜的學習資源,如拓展閱讀的書目、參考資料,以及相關音頻、視頻作品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閱讀體驗,拓寬閱讀視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供寫作、展示、研討和交流的平臺。第四學段(7~9年級)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方法進行指導。開展多樣的讀書、演講活動,善于發(fā)現(xiàn)、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獨到見解。借助多種媒介講述、推薦自己喜歡的作品,說明推薦理由;嘗試改編作品中的精彩片段;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嘗試撰寫文學鑒賞文章。
(五)定期開展家長教育講座
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提高家長對讀寫誦教育的認識和參與度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家長的認識,學校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家長教育活動,如家長講座、家長培訓班等。這些活動可以邀請教育專家和實踐者,為家長介紹讀寫誦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幫助家長深入了解讀寫誦教育的重要性和實際操作方式。例如,某小學組織了一個“家長讀寫誦教育講座”,邀請了語文教育專家為家長介紹讀寫誦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引發(fā)了家長的熱烈反響。
為了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學??梢耘c家長共同制訂讀寫誦教育的計劃和目標,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讀寫誦的學習活動。學校還可以為家長提供各種支持,如提供教材、教育技術,組織教育活動等,幫助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孩子的讀寫誦教育中來。例如,某中學推出了一個“家長—孩子共讀計劃”,為家長提供了一系列的閱讀材料和指導方法,鼓勵家長與孩子每周共同閱讀、討論,形成家庭閱讀的良好習慣。
三、推動讀寫誦活動的家庭組織策略
(一)組織親子共讀活動——家庭閱讀計劃
學校可以與家長共同發(fā)起一個“家庭閱讀項目”,鼓勵學生與家長選擇一個主題,如“我的家鄉(xiāng)”,進行深入的閱讀、寫作和朗誦,最后在學校組織的展示會上,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展示成果。這種項目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誦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
例如,每月組織一次“家長—孩子共讀會”,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選擇一本書進行閱讀、討論,最后在學校組織的分享會上,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分享閱讀體驗和心得。這種活動不僅加強了家校的互動,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家長共同學習的機會。例如,某中學與家長共同發(fā)起了一個“家庭閱讀計劃”,鼓勵學生與家長每周共同選擇一本書進行閱讀,并在學校組織的分享會上,讓學生和家長分享閱讀體驗和心得。這種活動不僅加強了家校的合作,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家長共同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誦能力。
(二)組織親子共寫活動——親子書信計劃
《傅雷家書》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這部作品不是依靠華麗的辭藻打動數(shù)以萬計的讀者的,而是文字中蘊含著的親子之愛。在日常的親子溝通中,多數(shù)家長采用的是說教的方式。這種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同時收效甚微。然而如果家長采用書信溝通的方式,或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華附中合肥學校某班就利用讀寫誦的活動,開展了“親子書信計劃”活動。孩子在與父母進行書信溝通的過程中,親子之間形成了文字溝通這一新方式。
(三)組織親子共誦活動——異口同聲計劃
家庭作業(yè)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延續(xù),它可以為讀寫誦教育提供一個日常的實踐平臺。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與誦讀相關的家庭作業(yè),如朗誦課文并錄音等。這種家庭作業(y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孩子進行誦讀打卡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一起進行分角色、分段落的誦讀,有條件的還可以對朗讀的文章進行朗讀腳本設計。通過這個異口同聲計劃,孩子們的誦讀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且書香家庭的氛圍變得更加濃厚和溫馨。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融合起來。中小學的讀寫誦一體化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核心,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家校共育與讀寫誦一體化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更為完整和深入的學習體驗。家庭與學校的緊密合作,確保了學生在家與校兩個主要的學習場所都能得到系統(tǒng)、連貫的讀寫誦教育。
本文基于家校共育的路徑,推動讀寫誦活動開展,是十分有價值的一次嘗試和探索。在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來的關于家校共育的幾個策略,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彭杰,姚宏偉.“雙減”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的新生態(tài)、新要求、困境及破解之道[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3,42(9):111114.
[2]胡嘉康,田莉.家校共育中的家長責任:內涵、現(xiàn)實樣態(tài)與實現(xiàn)條件[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33(3):3539.
[3]喬昕.“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校課后服務與家校共育有效銜接的思考[J].理論觀察,2023(4):157160.
[4]鄧慧淳.語文綜合性學習下中華經典誦寫講[J].文學教育(下),2022(12):168171.
[5]馮濤.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中學語文讀寫一體發(fā)展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2,24(2):171172.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