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tǒng)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倍增效應”??萍拣^作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陣地和展現科技文化成果的重要平臺,是科技與教育重要的橋梁紐帶。[1]新時代,如何提升科技館文化軟實力關乎科技館功能發(fā)揮和職能達成,關乎一個區(qū)域科技教育發(fā)展水平,是一個重大理論與實踐命題。
一、提升科技館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意義
(一)為服務經濟發(fā)展、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提升科技館文化軟實力,能夠更好地提供體現新質生產力的科普文化產品??萍拣^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創(chuàng)建“智慧科技館”、開設“線上科普實驗”“科普數字影院”等向社會大眾介紹前沿科技產業(yè),展示高科技產品,宣傳新科技知識,提高社會大眾對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的認識水平。二是提升科技館文化軟實力,能夠更好地塑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務文化??萍拣^通過智能導覽、電子地圖、720°全景游覽、展品微視頻拍攝等提供可視化、便捷化的服務,展示科技發(fā)展趨勢,使觀眾切身感受到新質生產力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三是提升科技館文化軟實力能夠更好地形成培育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搖籃”文化??萍拣^通過組織學生體驗科技產品,參與科普實驗,觀看科普影劇等開展科技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愛好,激發(fā)對科技知識的學習熱情,為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儲備。
(二)為服務科普教育、宣傳科學知識提供文化載體
一是科技館展出各種標本、實物、模型、體驗互動設施,結合聲光電效果,生成科技館展品文化載體和傳播媒介,宣傳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推進科普教育高質量發(fā)展。二是科技館充分發(fā)揮科普教育功能,通過科普研學、科普巡展、科普實驗、科普講座等活動,為全民參與社會化大科普提供多樣服務,豐富科普傳播載體和介質。三是搭建“科技館+”“線上+線下”互聯網平臺,拓寬科普渠道,延伸科普鏈條,挖掘科普資源,生成科技館創(chuàng)新文化載體,讓科普傳播變得更有趣、更有料、更智能。
(三)為服務科技發(fā)展、傳播先進文化營造文化氛圍
一是科技館在展品設計、陳列、宣講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通過科普教育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在全社會凝聚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氣神”。二是科技館在科普教育中,倡導科學精神,培養(yǎng)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思想,積極營造尋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學文化氛圍。三是科技館始終堅持寓服務于科普,遵循“人民滿意”的服務宗旨,培育熱情周到的服務精神,提高積極主動的服務意識,無微不至的服務行為,營造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文化氛圍,努力把科技館打造成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教育陣地。
二、提升科技館文化軟實力的對策建議
“科技館文化軟實力是其文化凝聚力、影響力、傳播力、生命力的綜合表現,具有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增強履職能力,提高社會影響力的重要功能”。[2]新時代,對標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提升科技館文化軟實力要圍繞新時代要求,緊跟經濟社會發(fā)展步伐,循序漸進、有序推進。
(一)圍繞新質生產力提升展館文化軟實力
新質生產力是當代經濟發(fā)展方向,展館是文化傳播的物質載體,二者結合能夠增強展館的文化感染力。一是把新質生產力與展品設計陳列相融合。科普展品是科普文化的載體,展品設計陳列要體現新產業(yè)、新技術、新知識。研發(fā)智能化、環(huán)保型、兼容性強的展品,借助數字化場景、功能演示、人機動態(tài)交互等技術和文化元素,營造科技文化氛圍,增強觀眾對新質生產力的感受,體會科學的魅力,讓參觀者得到科學與文化藝術共振的精神享受。二是把新質生產力與展品講解相融合。展品的宣傳講解過程就是科技與文化互動的過程,也是科學技術與文化內涵緊密結合的過程??萍拣^講解不要單純孤立地介紹展品知識,而要突出介紹展品的文化內涵、審美觀念和現實意義,力求把深奧的科學原理講得妙趣橫生,讓參觀者在不知不覺中感受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魅力。同時,講解還要突出展品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所蘊含的新質生產力屬性,增強觀眾科技與文化的共鳴,增進全社會對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的理解和支持。
(二)圍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科技館精神文化軟實力
精神文化是人們理想信念、價值觀念、道德修養(yǎng)、思想作風的集中表現,是構成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素。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職工頭腦,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筑牢員工的信仰之基。價值觀教育是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善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一思想意識,切實增強員工“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樹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觀念,忠誠于科普事業(yè),矢志不渝地為科普事業(yè)貢獻力量。二是培育奮發(fā)有為的精神風貌,展現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精神風貌的培育是精神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科技館軟實力的外在表現??萍拣^要培養(yǎng)員工的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勤勞勇敢精神和腳踏實地、克難攻堅、奮發(fā)爭先的行為風尚,彰顯科技館人良好的精神風貌。三是培育社會主義職業(yè)道德,建設高素質員工隊伍。職業(yè)道德是精神文化建設的落腳點,也是員工素質的首要標志。認真開展以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建設一支熱愛科普事業(yè),尊崇科普職業(yè),有信用、守誠信,遵守規(guī)章制度,恪守職業(yè)規(guī)范的員工隊伍。
(三)圍繞科普職能,提升科技館管理文化軟實力
科普教育是時代賦予科技館的職責任務,是提升管理文化軟實力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凝聚科普工作力量??萍拣^要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認知,培養(yǎng)針對性、人性化、細致周到的科普服務,著力塑造“近者悅、遠者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新優(yōu)勢,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溫暖和便捷的科普服務。二是創(chuàng)新管理思維,適應科普工作新要求??萍拣^要突破現有的思維定式,從管理的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思考科普工作存在的問題,尋找新的管理措施;從科普實踐的細節(jié)和可能性著手研究管理方法;觀察科普工作進展和效果,針對性增加管理內容;組織面對面交流座談,集思廣益獲得管理新思路,全面提高科普服務供給能力,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科普實事。
(四)圍繞“一流目標”,提升科技館品牌文化軟實力
科技館品牌文化是其社會形象、價值觀念、認同度、美譽度的集合,具有獨特的時代影響力、感召力。[3]科技館要緊隨時代腳步,充分挖掘基層優(yōu)質科普場館資源,助力科普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升科技館品牌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科技館各項服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是找準目標定位??萍拣^要瞄準“本地特色、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行業(yè)目標,拓展空間,提高質量,整合科普資源,創(chuàng)新運行模式,打造“共享科技館、數字科技館、智慧科技館、人民滿意科技館”的科技文化品牌。二是提煉品牌核心價值??萍拣^要深入發(fā)掘科技館品牌文化內涵,著眼開放型、研發(fā)型科技館建設,擴大對外交流分享國內國際科普成果,提升在文博行業(yè)中的話語權,積累行業(yè)影響力、感召力和社會美譽度。三是營造維護文化品牌的良好氛圍。品牌氛圍是品牌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科技館要著力講好品牌故事、弘揚品牌文化,營造尊重品牌、呵護品牌的氛圍。同時,科技館要重視環(huán)境氛圍和思想氛圍的營造,增強全體員工的品牌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科技館品牌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束為.現代科技館體系實踐與創(chuàng)新 [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2]王渝生.科技館研究文選(1998-2005) [M]. 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6.
[3]賈兵強.近年來我館科技文化研究綜述 [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15,(01):27-31+51.
作者單位:重慶科技館
責任編輯:張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