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在教學中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將評價貫穿于數(shù)學教學課堂,實現(xiàn)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效果的及時評價與反饋,充分發(fā)揮評價育人導向功能.文章基于新課標背景,探討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教—學—評”一體化的落實策略,旨在落實新課標要求同時,為我國義務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參考價值,推動新課標在我國義務教育中的實施,使學生在接受教育后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提出的新時代要求.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初中數(shù)學;一元一次方程;評價指標體系
“教—學—評”一體化是一種將教學與評價融為一體的教育模式,其優(yōu)勢在于能實時監(jiān)測學生學習狀態(tài),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適時調整,同時支持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這一模式通過形成性評價強化學習過程的關注,不僅評價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因此,基于新課標探討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路徑,是推動當下初中數(shù)學教育水平直線上升,推動課堂教學與評價深度融合從而滿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高價值研究行為.
一、新課標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提出的要求
隨社會對人才發(fā)展的要求不斷提升,國家對于青少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教學重視程度亦在隨之提升.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國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初中數(shù)學教育提出了全面的改革要求,這一改革,其核心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個維度進行革新,以實現(xiàn)新時代下義務教育效果的全面促進,如圖1.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新課標》要求初中數(shù)學教學階段需要夯實基礎,確保每一名學生達到必要的數(shù)學知識水平,同時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拓展和深化空間,從而讓教學工作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需求.
其次,在教學方法維度,《新課標》強調教學模式必須從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模式.這一過程教師角色需要轉變?yōu)橐龑д摺⒋龠M者,學生需要通過合作、討論、問題探究、問題解決,讓自身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再次,站在評價角度,《新課標》倡導多元化和過程性評價,讓教、學、評價工作不再各自為營.課堂參與、日常作業(yè)、項目研究等多種方式應被一并納入面向學生的評價體系中,旨在全面反映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同時高度注重評價過程中的反饋、指導作用.
在課堂實踐教學中,《新課標》推薦使用生活化的語境引入全新教育概念,強調數(shù)學語言的邏輯性以及表達準確性.同時,應用型、綜合型的習題需要加入課后練習和考核中,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明確面向學生展示數(shù)學的思考過程,如演繹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等,促使學生建立系統(tǒng)化的數(shù)學認識,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邏輯推力能力.
二、新課標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數(shù)學中的應用策略
為客觀掌握“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文章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的課程為例,探討具體應用路徑.
(一)案例課程———一元一次方程
1.課程內容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帶領學生閱讀“方程”的歷史,同時學習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合并同類項與移項、去括號與去分母等具體操作.隨后,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通過課堂活動實現(xiàn)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知識的鞏固.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一元一次方程課程教學知識目標有三,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②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和求解方法.③學習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學習一元一次方程課程后,學生應實現(xiàn)五個能力目標.①能夠在實際問題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②掌握將一元次方程化為標準形式的方法.③能夠利用移項、化簡等基本方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④能夠在不等式中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問題.⑤能夠在實際問題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一元一次方程.
(3)情感目標
面向學生一元一次方程課程教學情感目標,其一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和學習動機,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思維.其二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其三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四在于培養(yǎng)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和歸納總結能力,增強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過程設計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強調了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有效傳遞、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及評價的連續(xù)性和全面性.下面文章將以初中數(shù)學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這種一體化的教學策略.
1.介紹一元一次方程
這里,h1代表第一個同學的身高.通過這樣的實際情境,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等式的基本結構及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此外,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如“如果已知第1位同學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第10位同學的身高是多少?”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等式概念,還能加深他們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2.去括號與去分母教學
3.教學活動設計
為了鞏固學生對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有趣的教學活動.
活動1:方程之謎
設計一些謎題卡片,每個卡片上包含一個方程或一個實際問題.例如,卡片上可能寫著“2x+3=9”或者“你和你的朋友一共花了70元買電影票,每張票20元,你們買了幾張票?”這樣的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種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方程的解法,還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活動2:實際問題解方程
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實際問題,并嘗試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一位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明每天騎自行車上學,如果他提前5分鐘出發(fā),結果卻遲到了3分鐘,那么他通常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到達學校?”其他學生則可以通過設置變量和建立方程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例如,設小明正常需要的時間為t分鐘,則方程可以表示為:(t+5)-3=t,通過解這個方程,學生可以得出小明通常需要的時間.
(三)教學評價設計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課程中,評價對象應集中于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其對于一元一次方程知識掌握程度.教師可通過測評、作業(yè)、小組討論、課堂記錄等多方式獲得評價依據(jù).具體評價指標設計,應涉及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動機評價、學生情感評價、日常作業(yè)評價、課堂表現(xiàn)評價,秉持多元化角度建立多維度評價指標體系,從而實現(xiàn)學生數(shù)學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分析.
知識掌握程度是評價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基本指標.有關一元一次方程,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概念理解、技能運用和問題解決方面的能力.書面測試是主要評價手段,需要設計題目以衡量學生對方程基本性質和解法的掌握,以及能力將知識應用于實際情景的能力.此外,教師應注意題目難易度的梯度分布,確保評價工具能覆蓋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要求.問題設置要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動機評價旨在了解和促進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內在動力.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日常學習態(tài)度和參與情況,以判斷其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和自評報告,在評價基期間可作為教師收集學生個人感受和態(tài)度的主要工具.評價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樹立積極學習心態(tài),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并提供正向反饋以增強其學習動力.
學生情感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此類評價應通過日常觀察、學生日記、反思報告、小組討論等方式實現(xiàn)情感數(shù)據(jù)的收集.實踐階段,教師應監(jiān)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變化,注意學習挫折、焦慮和自信心等影響因素,同時應將情感評價結果作為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經(jīng)驗決策依據(jù).
日常作業(yè)評價是數(shù)學學習過程的自然延伸,可為教師提供學生課后練習情況直接證據(jù).評價階段,教師需檢查、統(tǒng)計學生有關一元一次方程作業(yè)完成的及時性、完整性、正確性,并通過作業(yè)反饋及時指導學生.此外,通過分析作業(yè)錯誤類型和頻率,教師應進一步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進一步的教學提供線索.
課堂表現(xiàn)評價,旨在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互動、參與度、注意力、提問回答、小組合作情況.實踐期間,教師可利用記錄表、視頻觀察、同伴評價等方法收集信息.對于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應多元化,不僅評價學生的口頭表現(xiàn),還應當注意學生對他人的傾聽與反饋,以及其在小組合作中的貢獻.
此外,在基于上述指標進行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評價階段,教師需充分考量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存在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的支持與幫助,評價的結果需要及時面向學生反饋.與此同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評、互評能力的培養(yǎng),推動落實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實現(xiàn)學生批判思維、反思能力的培育.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體化旨在通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教育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有效改變現(xiàn)實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質量.初中數(shù)學教師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開展多元化、多層次評價.此外,評價階段,教師應注重對各種評價方式、工具使用的針對性與合理性,同時加強指標的篩選與過濾,最終確保指標高度匹配數(shù)學教學中不同知識、不同教學目標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實新課標要求,實現(xiàn)高質量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培育.
【參考文獻】
[1]羅愛華.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圖形與變換習題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學園,2024,17(3):43-45.
[2]徐志強,徐萍.初中語文“教、學、評一體化”的思與行[J].教育藝術,2023(11):8.
[3]戴君.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勞動課逆向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23(32):22-24.
[4]吳秋影,趙秋燕,高翔.三環(huán)·三步: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以“云量和雨量”一課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39(1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