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文無定法”,同一體裁的文章在謀篇布局上有著共性特點,但也不是固定的、呆板的。一篇記敘文成功的關鍵在于布局精巧、結構縝密、情感真摯,精巧的構思是記敘文的骨架,也是表情達意的基礎。在記敘文寫作中,我們往往采用常見的結構方式,缺少獨特性。為了突破這一瓶頸,我們需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盡可能地在“精巧”上做文章。
一、彩線串珠式,線索分明
何為“彩線串珠”?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彩色的線將素材巧妙地連接起來,寫成生動的故事。其中,“線”是線索,“珠”是素材。在記敘文寫作中,我們采用“彩線串珠”的方式,可以讓文章敘事的線索更加明晰,結構更加緊湊。
對于小學生來說,物象是記敘文寫作的線索。在寫作中,我們可以緊扣某一個物象,聯(lián)通人、事,連綴材料,進而彰顯文章主旨,體現寫作意圖。
比如,統(tǒng)編教材小學六年級(上)中的《燈光》,以“燈光”為線索,形成了“現在—回憶—現實”的結構。具體為:(1)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2)書本上插圖中的燈光;(3)戰(zhàn)場上微弱的火光。文章多次運用“多好啊”,串聯(lián)成線,表達了不同的情感,進而將“燈光”升華為“新時代幸福的生活”。我們在平時的記敘文寫作中也可以巧妙運用這種方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架設橋梁。
以《和解》為例,某同學以“藥材”為物象,串起祖父的人生經歷,刻畫其豐滿的形象。具體為:(1)古巷里飄來“藥香”;(2)憶起小時候在爺爺藥房里的故事;(3)大熱天,爺爺用藥材做酸梅湯;(4)爺爺的酸梅湯得到巷里人的認可;(5)爺爺利用網絡,將養(yǎng)生的中藥方分享給大家。
由此,“彩線串珠式”的結構模式為:(1)開頭引入“物象”;(2)正文由物象引出具體敘述;(3)結尾回扣線索,點明中心。
二、片段組合式,疏密有致
所謂的“片段組合式”是指將體現文章主旨的幾個鏡頭組合起來,各個鏡頭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彼此勾連的整體。在記敘文寫作中,巧用片段組合,選取典型的人物、場景、事件,依托時間和空間等,將材料串聯(lián)起來,組合成文,疏密有致。
比如,圍繞上面“和解”的文題,我們可以運用“時間串聯(lián)法”,將文章主體分成“童年”“青年”“老年”時期的爺爺,以時間段為間隔,剪輯成段。我們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空間地點安排材料,將其按照由回憶到現實、由主到次、由實到虛的順序來組織材料,以便讓其更好地服務于中心。具體為:
片段1:
爺爺是老中醫(yī),小時候的我最喜歡跑到爺爺的藥房,看著排得整整齊齊的藥柜中擺滿各式各樣的藥材,聞著清幽的藥香,聽著爺爺給我講述各種中藥——當歸、半夏、白芷……并給我唱著古老的歌謠:“八月菌際四月蒿,五月欲來當柴燒,春秋挖根夏采草,漿果初熟花含苞?!?/p>
爺爺總對我說,時間賦予了藥材以千變萬化,指引著我們休養(yǎng)生息。現在看來,時間恰恰見證了人們對中藥的態(tài)度。
隨著西醫(yī)的不斷發(fā)展,中醫(yī)逐漸為人們所摒棄。人們總會將中醫(yī)與“封建”“偏方”這些詞聯(lián)系在一起。身邊的藥香味仿佛越來越淡,爺爺的那把藥壺也落滿了灰塵。
片段2:
氤氳的藥香又重新飄蕩在古巷口。我來到爺爺的藥房,只見爺爺拿起秤,從藥柜中取出烏梅、山楂、玫瑰花、冰糖、桂花,并將這些藥材整齊地放在牛皮紙上,打開藥壺,放入藥材,將水煮開,藥材在壺里翻滾、旋轉、升騰、跳躍,最后沉入壺底,水的顏色漸漸變?yōu)闈庥舻暮稚幭阋鐫M了屋子。爺爺將酸梅湯倒出,盛入瓷瓶中,蓋好蓋子,放入水中。再打撈上來時,瓷瓶四周已經布滿了一層層密密的水珠,撒上一把桂花,花味與藥香齊齊涌出,沁人心脾,小嘬一口,入口即是微微的苦澀,再是烏梅、山楂的酸味,最后是玫瑰與桂花的清甜,似林澗的涓涓細流,拂走了人心的燥熱,讓喧囂的生活重新歸于寧靜。鄰居們嘗了之后,贊美之聲不絕于耳,許多人都改變了對中藥刻板的印象,成功地與中藥達成和解。
以上兩個片段巧妙地將不同時代爺爺的生活串聯(lián)在一起,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一致,共同服務于“和解”這一主題。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片段組合法”常見的模式:(1)時間串聯(lián)法;(2)空間串聯(lián)法;(3)情感串聯(lián)法;(4)詩詞串聯(lián)法。
三、倒敘懸念式,先聲奪人
相對于順序法而言,“倒敘式”是將故事的結局或者故事中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講述,進而制造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在記敘文寫作中,我們?yōu)榱吮苊馕恼缕戒佒睌?,可以巧妙運用“倒敘式”,這樣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升華文章的主題。具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1)結局提前法
開頭寥寥幾筆,從事件的結局引入話題。然后再回過頭陳述事件的發(fā)生過程及其原因,進而體現出文章的變化。比如,統(tǒng)編教材小學六年級(下)中《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從“1927年4月28日”那天“父親被害”開始引入對父親被害過程的敘述,自然巧妙。具體為: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16年了。
(2)精彩前置法
開頭直接把某個精彩的場面或者事情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提前,進而讓文章光彩照人,先聲奪人。比如,以“那一刻”為題,我們不妨描寫一個精彩的場景,進而自然引入故事。具體為:
客廳里,窗簾掛上,我癱坐在沙發(fā)上,手里捏著一張紙,屋里死一般的沉寂。
“吱呀”一聲,門開了,進來一位瘦瘦高高的老頭,他留著一小撮胡子,腦門上還有幾根稀疏的頭發(fā)?!澳憧紤]好了嗎?”老頭背著手,黑暗里看不見他的臉?!霸偃G一次臉嗎?市圍棋賽入圍三次,落選三次,沒有比我更讓你丟臉的學生了。”我把嗓子壓得低低的。
(3)回憶引發(fā)式
開頭追憶往事,由眼前的事情,引發(fā)對過去的回憶。簡而言之,“回憶引發(fā)式”也可以稱為“聯(lián)想式”,通過一段抒情或者議論的文字,導入對往事的追述。接著再按照上面提到的“時間串聯(lián)”或者“空間串聯(lián)”兩種方法,完整地敘述故事,最后再以議論或抒情的方式,呼應開頭,總結全文。比如,統(tǒng)編教材小學六年級(上)《燈光》的開頭為:
我愛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尤其是晚上。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周圍的宏偉建筑,讓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清明節(jié)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我心頭微微一震,是什么時候聽到過這句話來著?噢,對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