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朝鮮王朝實錄》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

      2024-10-15 00:00:00孫中奇
      古代文明 2024年4期

      關鍵詞:朝鮮王朝;李舜臣;《朝鮮王朝實錄》;《懲毖錄》;歷史書寫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24.04.014

      李舜臣的民族英雄形象與相關史書的歷史建構有密切關系?!缎鎸嶄洝放c《宣祖修正實錄》是記載李舜臣史事最為重要的兩部官修史書,但這兩部文獻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目前學界已關注到《宣祖修正實錄》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1但尚未深入探討兩部實錄中李舜臣歷史形象記述的差異性。本文圍繞此問題,探討《宣祖實錄》與《宣祖修正實錄》對李舜臣歷史書寫的變化,以展現(xiàn)李舜臣形象是如何在實錄修正過程中被重塑的,并探討其背后的原因。

      一、《宣祖實錄》的編纂及其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

      《宣祖實錄》的編纂始于光海君元年(1609)七月。2由于壬辰戰(zhàn)爭前的多種文書檔案皆毀于戰(zhàn)火,《宣祖實錄》初纂時,實錄廳總裁官李恒福提出,史源選用應以亂后遺存的官方檔案為主,“京外各衙門可考文書、諸都監(jiān)謄錄、《承政院日記》全數(shù)、《承傳單抄冊》、各年疏札及觀象監(jiān)各年《歷年記》等”。1此外,李恒福還建議,應廣搜存于民間的朝報和日錄,“無論士庶,許令自納,另議論賞”。2各級官吏的私人記錄及私藏官方文件,如家藏日記和私人文集中有關時政的碑銘、疏札,以及“亂后兼春秋人員、吏曹批草、相考家藏日記”等皆被收用。3

      《宣祖實錄》的編纂過程坎坷,效率低下。一方面,光海君即位后,便與“大北派”合作加強王權,先后殺政敵、殺兄弟、廢嫡母、交后金,“小北派”與部分“西人”被排斥,導致政局不穩(wěn),史官們無法專心于編纂工作,4導致撰修進度止步不前。光海君屢次催促:“先王《實錄》修纂,一日為急,何可如是?亟令仕進本廳事,仍為分付。”5即便如此,依然有“檢閱權倜……終始以病不出……待教洪敬纘、檢閱申明淵等,亦連日累次牌招,皆不進”的情況。6另一方面,光海君與“大北派”也直接罷免史官。史官鄭百昌拒絕為光海君尋找廢母依據(jù),以致“李恒福被劾報至,遂各罷去……百昌辭職,史官未備,久未會考”。7史官嚴惺也因“停舉兇徒,得罪光海,史局一空”,8進而被光海君罷職。承政院為其求情,光海君大怒曰:“予為人主,一史官亦不得處置乎?政院勿為護黨之言!”9之后,李爾瞻“以大提學獨擅史,薦引入其黨尹圣任、吳汝檼等,史局因以淆亂”。10該年十月,藝文館云:“史局久曠,至于如此,誠前古所未有之變也。但史官俱遞,又無前日被薦者。”11《宣祖實錄》編纂再次陷入停滯。

      《宣祖實錄》的編纂看似用了7年,實則短時間內草草結束。光海君六年至七年(1614—1615),《宣祖實錄》的編纂依然進展緩慢,光海君接連催促:“《實錄》玩愒日甚,畢役無期。大臣另令嚴督,速為完了?!?2實錄廳也為此感到甚為無奈,“實錄廳之設,今已七年,一張尚未印出,事體未安,莫甚于此”。13光海君八年(1616)十一月,《宣祖實錄》終于得以完成,此時距“一張尚未印出”的1614年僅過了兩年。整體上看,《宣祖實錄》編纂過程較為混亂和匆忙。

      李舜臣并未卷入“大北派”重視的爭議史事,所以《宣祖實錄》未有針對李舜臣的明顯曲筆。14因《宣祖實錄》編纂匆忙,未對原始史料進行足夠程度的潤色和加工,所以較大程度地保留了宣祖朝時政記、《承政院日記》《備邊司謄錄》等史料的原貌,這使《宣祖實錄》對李舜臣的記載,有更為原始且多面性的體現(xiàn)。

      《宣祖實錄》涉及記述李舜臣史事的內容非常豐富、詳細且龐雜,但也有一些關鍵史事為《宣祖實錄》所失載,如鳴梁海戰(zhàn)、露梁海戰(zhàn)的具體過程,李舜臣在停戰(zhàn)階段的練兵、屯田、煮鹽等。《宣祖實錄》記述李舜臣史事的內容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第一,各部門的啟文與宣祖的回復。司憲府與司諫院曾上報李舜臣“蒞歷極淺”,提拔過快會導致“官爵之猥濫”,1又因戰(zhàn)事不利而“互相掩覆,不以實聞,反肆張皇,妄報功狀”,2相關公文也“外封顯有拆見之痕,而內寫日月,有加畫之說”等事。3備邊司報告李舜臣作戰(zhàn)的具體情況,以及論功行賞的建議,如宣祖二十五年(1592)六七月間一次戰(zhàn)斗后,備邊司認為“全羅右道水使李億祺協(xié)同左水使李舜臣、慶尚右水使元均撞破賊船三十九只……億祺特加論賞”。4可見并非李舜臣一人之功。備邊司對李舜臣與元均的矛盾進行調和,“二人忠勞,俱足嘉尚”。5面對李、元二人的爭論,宣祖多持“舜臣之罪,甚于元均”的態(tài)度,6對李舜臣較為不滿。在截殺加藤清正失敗后,宣祖?zhèn)鹘逃诔姓?,欲置李舜臣于死地:“李舜臣欺罔朝廷,無君之罪也;縱賊不討,負國之罪也;至于奪人之功,陷人于罪,無非縱恣無忌憚之罪也。有此許多罪狀,在法罔赦,當按律誅之,人臣而欺罔者,必誅不赦”。7

      第二,眾臣狀啟。時人皆認為元均與李舜臣不和,但元均狀啟以描述如何與李舜臣合作為主,如“臣與李舜臣,相為約束,閑山等島結陣”之類。8李舜臣的狀啟多是作戰(zhàn)計劃、為自己辯白、報告明朝水師搶功的內容。其中,經(jīng)過對比,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李舜臣所指揮的玉浦、唐浦、栗浦至閑山大捷等歷次海戰(zhàn)的過程,也來自李舜臣的狀啟。如閑山一戰(zhàn)“舜臣與億祺會于露梁,元均修緝破船七艘,先來留泊”,點明幾人合作的性質,最終取得“乘銳崩之,箭丸交發(fā),焚賊船六十三艘,余賊四百余名,棄船登陸而走”的戰(zhàn)果。9

      第三,廷議,即君臣議事的對話。其內容主要包括如何化解李舜臣與元均的矛盾、如何給未能截殺加藤清正的李舜臣定罪的討論、如何對李舜臣等人進行歷史評價等。如討論李、元二人矛盾時,宣祖認為“舜臣初則力戰(zhàn),而厥后雖零賊,不勤捕捉,而且無揚兵討賊之舉,予每疑之矣”,金應南回答“將士以舜臣,從容適中云”。10李元翼認為“慶尚道諸將中,舜臣為最也”。11不同人的評價差異較大。截殺加藤清正失敗后,宣祖評價“人皆謂(李舜臣)詐矣”。12柳成龍(1542—1607)辯護,稱李舜臣“強毅不為人撓屈”。13李山海則翻舊賬,指出“均與舜臣相約,徐徐狀啟云,而舜臣潛夜獨為狀啟,以為己功”。14這些內容多數(shù)體現(xiàn)出宣祖對元均的偏愛與對李舜臣的猜忌,以及“西人”“北人”對李舜臣的攻擊與“南人”的辯護。

      《宣祖實錄》的主要史源為官方資料,但因編纂過程匆忙,史官并未深度加工資料,在書中保留了相當程度的史料原貌。有關李舜臣的內容主要是檔案文書與君臣對話,對有關李舜臣的戰(zhàn)斗情況、戰(zhàn)略布局、君臣關系、人際關系、官職升降的記載均較為詳細,原始性強,史官未有意通過精練的敘事體現(xiàn)其形象。其中甚至包含一些對李舜臣的負面描寫。

      二、《宣祖修正實錄》的編纂及其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

      光海君十五年(1623)三月十三日,宣祖之孫李倧與西人發(fā)動了軍事政變,驅逐光海君,李倧即位,是為仁祖,史稱“仁祖反正”。從此朝鮮形成了“西人”為主和“南人”為輔的權力結構。1為加強合法性,仁祖與“西人”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重修宣祖朝的實錄。早在仁祖元年(1623)八月十八日,李晬光等最先提出要改修《宣祖實錄》,隨后,徐渻附議。2他們認為:“宣祖朝實錄,纂定于賊魁之手,羞辱甚矣,宜令改纂?!比首嬉舱J為這是“莫重之事,不可不速為之矣”。3修正的工作自仁祖十九年(1641)開始,至孝宗八年(1657)結束,歷時16年方才完成。

      仁祖十九年二月十五日,大提學李植上疏,正式開啟了修正《宣祖實錄》的帷幕。至遲在仁祖二十年(1642)五月,修正工作已經(jīng)開始,以領議政金瑬為總裁官,行大司憲李植等為堂上,但實際主持修正工作的還是李植。在修正的總體計劃中,李植認為應對《宣祖實錄》“遍加考閱,摽紀訛誤處,別成一冊,送于本館,以為修史時取考之地”,4而非重新編一部新史。李植將挑出的“訛誤”編為《宣廟實錄考抄》,并以此為基準進行修正。此外,“若干野史,亦得收聚”,5即利用各家私修史書,進行訂補。這種方法決定了《宣祖修正實錄》記事并不完整,其所有的內容,都是李植等認為有必要改寫或增刪的。

      總體來說,《宣祖修正實錄》的史源可分為兩部分。第一,少量的官方史料?!缎鎸嶄洝穼Α叭怂字?,皆錯換違悮”的部分,采取“首末源委及名臣奏疏,隨所有纂錄”的辦法。6至于《宣祖修正實錄》是否重新參考過《承政院日記》,則難以辨明,推測已經(jīng)很難具備相應條件。7經(jīng)過對比可以看出,《宣祖修正實錄》參考《承政院日記》的部分很少。第二,大量的私人文獻。選用的文獻皆載于李植《澤堂先生別稿刊余》的《修史綱領》中,它們多與壬辰戰(zhàn)爭有關,包括李元翼、李恒福等大臣的日記和年譜,以及柳成龍《懲毖錄》、趙慶男《趙家野史》(即《亂中雜錄》)、申欽《玄翁倭志》、安邦俊《抗義新編》等私人著述,同時還涵蓋宣祖時期重要人物的疏章、碑志與行狀。8這些私人著作大多沒有被《宣祖實錄》參考,或當時根本沒有問世。

      仁祖二十五年(1646)六月,李植卒,修正工作暫時被擱置。孝宗即位后,眾臣曾多次請求續(xù)行修正事宜。孝宗八年,孝宗“令大提學蔡后專管,而領敦寧府事金堉監(jiān)修”。9正月十二日,改“纂修廳”為“實錄修正廳”,重啟修正工作。10在修正方法上,仍沿用李植的思路,將剩余部分“速為中草,待其考來,而填補闕朔”,11而非另起爐灶。經(jīng)過9個月的編纂,即在當年的九月三十日,《宣祖修正實錄》洗草完畢,全書完成。12

      與221卷的《宣祖實錄》相比,《宣祖修正實錄》縮減至42卷,只有前者的約五分之一。這是因為“凡《實錄》所記,大事首末詳備及名臣啟札疏章皆載者,則于此書不載”。1吳恒寧認為,《宣祖修正實錄》具有“朱墨史”的性質,其意義在于“記事補完,史論修正”,需要與《宣祖實錄》對照,才能全面了解史事。2這導致《宣祖實錄》中有關李舜臣的大量狀啟、廷議均未出現(xiàn)在《宣祖修正實錄》中,僅讀《宣祖修正實錄》無法獲知李舜臣的全貌。

      《宣祖修正實錄》記載李舜臣戰(zhàn)前事跡5段,為第三人稱視角的敘述性文字,沒有使用檔案。其中記載:監(jiān)司李洸“奇其才,奏為本道助防將”;柳成龍“與舜臣鄰居,察其行檢,待之以賓友,由是知名”;3不久“舜臣聲名始著,論薦相繼。自井邑移拜珍島郡守,未赴任,除加里浦僉使,未幾擢拜水使”。4戰(zhàn)爭爆發(fā)前,李舜臣主張“水陸戰(zhàn)守,不可偏廢”,使“湖南舟師獨全”。5

      戰(zhàn)中事跡主要分為3類,共13段。第一類為戰(zhàn)斗細節(jié)。所有戰(zhàn)役敘事模式基本相同,先交代戰(zhàn)斗背景,再展示李舜臣如何天才地設計出御敵方案,然后描寫戰(zhàn)斗細節(jié),體現(xiàn)朝鮮軍的英勇,最后說明戰(zhàn)役影響及李舜臣獲得的獎賞。在敘述中,常用元均的笨拙與冒進來突出李舜臣的英勇智慧,這以對閑山大捷的記載為典型。李舜臣出擊攔截日本水軍,“遇賊于見乃梁,賊船蔽海而來”,此時元均“狃于前勝,直欲沖擊”,李舜臣展示謀略,對元均說:“此處海港隘淺,不足以用武,當誘出于大海而擊之?!痹宦牐钏闯荚u價元均:“公不知兵乃如此?!比哲姽蝗プ费鹧b敗退的朝鮮水軍,李舜臣“還軍促戰(zhàn),炮焰沸海,鏖盡賊船七十余艘,腥血漲?!薄R灾氯毡緜餮浴俺r閑山之戰(zhàn),倭兵死者九千人”。戰(zhàn)后,宣祖“賞階正憲,下書褒美”。6第二類為李舜臣入獄與復出。此處依然從元均講起,元均因屈居李舜臣之下而與李舜臣不和,面對調查“益肆憤罵,言皆丑惡”,進而“赴鎮(zhèn)近京,交結權幸,日流言毀舜臣。舜臣孤介亢厲,朝中多嫉舜臣而譽均,名實倒置矣”。7這將《宣祖實錄》中宣祖主導的對李舜臣的打壓全部歸咎于元均。然后,《宣祖修正實錄》虛構了日軍的反間計,“密行詐諜于我國,去李舜臣……實與清正表里所為”。8元均取代李舜臣后,“眾皆離心”,9進而戰(zhàn)敗。李舜臣復出后,方才收拾殘局。這樣的敘述,著重說明李舜臣因元均與日軍而蒙冤,其他一概不提,元均成為替罪羊。第三類為李舜臣與明軍的合作。陳璘率明朝水軍與李舜臣合作,敵軍來襲時,“舜臣自領水軍,突入賊中”,10展現(xiàn)了李舜臣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李舜臣死后,“璘使人于舜臣謝救己,始聞其死,從椅上自投于地,撫膺大慟”,11以此說明李舜臣在明軍中也有很高的人望。

      《宣祖修正實錄》的編纂有較強的政治目的,其史源選擇方面未盡援引檔案與廷議等官方資料,而是大量參考了私人著述,行文多用凝練、生動、文學化的文字描繪事件脈絡,文辭中處處臧否人物,褒貶的意味十分鮮明。其中,對李舜臣的記述和評論,著意用可讀性較高的故事突出其個人魅力,在行文之初就奠定其正面形象的基調,為此不惜將元均塑造為負面形象,以對比的形式彰顯李舜臣的忠誠與智慧。

      三、《宣廟實錄考抄》點明的李舜臣敘事前后變化

      前文曾提到,李植將《宣祖實錄》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抄出,編成《宣廟實錄考抄》。《宣廟實錄考抄》可精確定位有意修改的部分,這為進一步對比兩部《實錄》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提供了更富確定性的條件。該書涉及李舜臣的共8處。除一處保留原意,僅刪減字數(shù)外,其余7處均改動較大。下文表一對7處改動的具體情況及其修正作用與史源依據(jù)進行整理。

      除表中修改之外,《宣祖修正實錄》還有多處對《宣祖實錄》的李舜臣敘事進行補充、修改與刪減。凡是補充之處,均是李舜臣建功立業(yè)的事跡。修改之處,重點體現(xiàn)元均的無能與對李舜臣的針對性惡意。刪減之處,涉及李舜臣的負面行為與元均的戰(zhàn)功,以及宣祖對李舜臣的打壓。

      《宣祖實錄》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呈現(xiàn)出復雜化的特點,既有對其戰(zhàn)功的詳細敘述,也描寫了一些李舜臣的負面行動。他并非如后世所認為一般完美,元均也非如此無能?!缎鎸嶄洝吠怀鲶w現(xiàn)了宣祖對李舜臣的打壓,李舜臣與元均之間的爭斗及李舜臣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與其他人之間的不同意見。由于《宣祖實錄》編纂匆忙,史官們并未對李舜臣有特定書寫傾向,也沒有精心設計他的形象,僅有的幾句史論,相互之間也充滿矛盾。1上述特征都是通過對一手資料的剪裁體現(xiàn)出來的,正因如此,《宣祖實錄》中有關李舜臣的片段更接近歷史的真實。總體來說,《宣祖實錄》書寫了一個在嚴酷政治環(huán)境下屢被打擊、樹敵眾多、謹慎小心,又頗有謀略、指揮有方的李舜臣。

      《宣祖修正實錄》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集中且精練,借助與元均的對比,展現(xiàn)了李舜臣自始至終的高尚品格、超凡卓越的指揮能力、感天動地的耿耿忠心,這與《宣祖實錄》有較大差異?!缎嫘拚龑嶄洝酚嗅槍π缘貙Α缎鎸嶄洝愤M行修改,有關李舜臣的內容也一樣,所以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要將李舜臣塑造為一個有勇有謀的武將,成為壬辰戰(zhàn)爭中朝鮮將領的代表,以供后世紀念。《宣祖修正實錄》對李舜臣的記載本身就是一種史論,褒揚李舜臣是進行修改的主要目的。

      四、《宣祖修正實錄》重塑李舜臣形象的原因及其影響

      《宣祖修正實錄》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并非原創(chuàng),而是來自其史源,所以要首先考察主要史源褒揚李舜臣的原因。從表一中可以看出,《宣祖修正實錄》對李舜臣的記載絕大多數(shù)來自柳成龍的《懲毖錄》,保留了《懲毖錄》的敘事邏輯與結構,也就繼承了《懲毖錄》對李舜臣的歷史書寫。

      柳成龍在戰(zhàn)前先后任右議政、左議政,并兼任吏曹判書,在任上舉薦了李舜臣與權栗。戰(zhàn)爭爆發(fā)后,柳成龍扈從宣祖北逃。明軍收復平壤后,柳成龍被升為領議政,又兼任四道都體察使,可深刻影響朝中決策。在這期間,他主要負責朝鮮的軍制改革、武器制造、為援朝的明軍籌措軍糧等后勤事宜。宣祖三十一年(1598),柳成龍因丁應泰事件被免職,戰(zhàn)后被封為二等扈圣功臣。《懲毖錄》是柳成龍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所編寫的一部類似紀事本末體的壬辰戰(zhàn)爭史。根據(jù)韓國學者金京洙的推斷,《懲毖錄》完成于宣祖三十二年至宣祖三十七年(1599—1604)間。1鄭誠推斷其刊刻的最早時間為仁祖二十年(1642)。2

      在《懲毖錄》的序中,柳成龍表達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動機:“記亂后事也……《詩》曰:‘予其懲而毖后患?!恕稇捅唁洝匪宰饕??!?為了讓后世不再出現(xiàn)類似的慘劇,有必要寫一部史書總結國防經(jīng)驗。不過,當時有不少人對柳成龍頗有微詞,《宣祖實錄》的史官曾評價他:“壬辰、丁酉之間……(柳成龍)謀猷不競,國是靡定,力主和議,通信求媚,使忘仇忍恥之罪,貽羞恨于千古。由是,義士憤惋,言者藉口?!?柳成龍與后人談及戰(zhàn)事時曾感嘆:“若使一言半句有所遷就粉飾,則神明必殛之矣。當時之事,不獨他人有所不知,汝輩亦不知……獨此頑命猶不殞絕,以累人世,若不一言以暴當日心事,則死不瞑目,遺恨無窮?!?所以,柳成龍有必要去爭奪壬辰戰(zhàn)爭的歷史解釋權,留下史書,以便讓后人判斷,不至于聽信一面之詞,這是柳成龍創(chuàng)作《懲毖錄》的根本原因。由于柳成龍與李舜臣始終是政治盟友,在《懲毖錄》中美化李舜臣,也可以抬高柳成龍自己。

      除《懲毖錄》外,另一重要史源是李芬(1566—1619)的《行錄》。在李植的《修史綱領》“碑志行狀”部分也有“李舜臣(本狀)”的記載,1此狀是李植于仁祖二十一年(1643)所作《統(tǒng)制使贈左議政李公謚狀》。根據(jù)尹晶的研究,李植《謚狀》正是在李芬《行錄》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2《宣祖修正實錄》中明顯借鑒李芬《行錄》文字之處較多,如李舜臣早年任造山萬戶時被李鎰陷害未果之事,3以及李舜臣任三道水軍統(tǒng)制使之事等等。4

      李芬乃李舜臣之侄。他于宣祖四十一年(1608)文科及第,早年歷任刑曹佐郎、兵曹正郎等職。戰(zhàn)時,李芬在李舜臣麾下從軍,主要負責文書工作,5因而他可以獲取大量一手資料。此外,李芬與李舜臣有相當長的共事經(jīng)歷,又是李舜臣近親中的唯一文官,對于李舜臣所面臨嚴酷的黨爭與緊張的君臣關系,當有深刻認識。據(jù)《宣祖實錄》的附錄記載,李芬參與過《宣祖實錄》的編纂,6對其中有關李舜臣的評述并不滿意。為此,他創(chuàng)作了一部李舜臣的傳記來重述自己叔父李舜臣的歷史,以期光大家門,流傳后世。

      由于時代不遠,李植等參與《宣祖修正實錄》編纂的史官們理應清楚《懲毖錄》與《行錄》褒揚李舜臣的原因,為何他們要使用這些帶有明顯傾向性的史書重塑李舜臣?這就涉及到《宣祖修正實錄》的編者們選擇上述史源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

      第一,加強仁祖合法性與維護西人的需要。仁祖的政治合法性來自明朝的承認與對宣祖的繼承,故需要對宣祖進行美化。后世稱宣祖時期為“穆陵盛世”,言其人才輩出,國家中興,正是從仁祖時期的《實錄》修正開始的。仁祖曾言:“曾在宣祖朝,相臣盧守慎薦權栗、李舜臣為將,此亦可謂知人矣?!?言語充滿了模仿宣祖廣納人才的意味。所以,《宣祖實錄》中宣祖主導打壓李舜臣與推動李舜臣下獄的相關記載,污損了宣祖的圣君形象,而“西人”對此的推動也在修正過程中被順帶隱去。在《宣祖實錄》中,截殺加藤清正失敗后,宣祖始終持“李舜臣不可饒貸,武將何以生心輕蔑朝廷”的態(tài)度。西人尹斗壽說:“李舜臣不用朝廷命令,厭于臨戰(zhàn)?!?進而主張“舜臣似可遞矣”。9但在《宣祖修正實錄》中,類似內容被簡化為“朝廷猶以不遵朝命,下舜臣于獄栲訊之”,10用“朝廷”二字模糊概括宣祖與“西人”對李舜臣的打壓,且這種決策也是因日本反間計得以令“我國信之”而形成,11這樣就撇清了宣祖與“西人”打壓李舜臣的責任。于是,宣祖正面形象得以維持,仁祖統(tǒng)治合法性得到加強,而“西人”的歷史污點也被掩蓋。

      第二,史官對《懲毖錄》的偏愛?!稇捅唁洝房泻?,后人褒貶不一。李宜顯云其“則當時事功,明有其主人者,率多攬為己事”。12樸弼周評價其“欺心欺人”。13但這不妨礙修正《宣祖實錄》的史官對《懲毖錄》的偏愛。仁祖“反正”后,“西人”納“南人”為盟友。得知朝廷決定修正《宣祖實錄》,柳成龍友人的后人嚴鼎耇為了恢復柳成龍名譽,決定立即刊行《懲毖錄》。據(jù)推測,主持修正《宣祖實錄》的李植直接獲得了此書。1《懲毖錄》有不少內容符合“西人”修正《實錄》的需要,史官需要借《懲毖錄》來體現(xiàn)雙方共同立場,所以非常重視《懲毖錄》的價值,引用頗多。2其中有關李舜臣的內容也剛好符合李植等“西人”的需要,故而大量進入《宣祖修正實錄》中。

      第三,17世紀中期朝鮮的反清觀念與對人才的渴望。仁祖和孝宗時期,朝鮮處于清朝(后金)巨大的軍事壓力之下,尊周攘夷的思想強烈。尤其是孝宗時期,“北伐論”流行,孝宗本人也具有強烈的復仇心態(tài)。3對壬辰戰(zhàn)爭中朝鮮將領的褒揚與美化可以凝聚人心,為增強軍隊士氣提供歷史資源,正所謂“朝廷方施崇獎節(jié)義之典,我國忠臣表著可稱者,無如故統(tǒng)制使李舜臣”。4當時的朝鮮面臨缺少良將的困境,群臣常以李舜臣為例,主張從底層選拔人才,“至于李舜臣,本是微末……茍不逢時,老死下職,則人莫知其抱不世之才,而至今泯滅久矣”。5孝宗也認為:“今之世亦豈獨無人乎?如李舜臣,亦為柳成龍所薦拔,卒成大功?!?正是特定時代背景下對武將的需求,促成了官方對李舜臣的褒揚與紀念活動,并出現(xiàn)多篇贊揚李舜臣的傳記類文章,7《宣祖修正實錄》編纂于這樣的社會思潮中,本身也是這種潮流的體現(xiàn)。

      第四,李植家族與李舜臣家族的私交。主導《宣祖修正實錄》編纂的李植與李舜臣都是德水李氏,是為本家,兩家頗有交情。李舜臣之侄李芬著有《家禮剝解》一書,李植曾為其作序,序言中稱李芬為“宗丈默軒公”,自稱為“宗人”,8可見兩家關系之緊密。李植既負責《實錄》的修正工作,自然參用李芬所作《行錄》。借此抬高李舜臣的歷史地位,既可以提高德水李氏的聲望,又有利于提高其后人的社會地位。李植家族與李舜臣家族的交往在顯宗和肅宗年間繼續(xù)加深,此是后話。

      《朝鮮王朝實錄》在當時不可隨意查閱,因而難以直接產(chǎn)生社會影響,它主要通過兩方面影響后世。第一,通過《宣廟寶鑒》?!缎麖R寶鑒》是朝鮮編年體史書《國朝寶鑒》的一種,其體例仿照中國的“寶訓”“圣訓”類史書,“專載歷朝國王圣德言行,揄揚先朝烈事,可供后繼之君隨時參閱,用以奉謨先王和學習鑒戒”,9它傳播廣,影響大?!缎麖R寶鑒》的編纂工作原本在仁祖時期已經(jīng)開展,負責人也是李植,與《宣祖修正實錄》同時進行,但隨著李植下獄與仁祖去世而中斷。李植之子李端夏續(xù)修《宣廟寶鑒》,在肅宗十年(1684)完成。10歷代《國朝寶鑒》的基本參考資料都是《實錄》,經(jīng)對比可知,《宣廟寶鑒》中有關李舜臣的內容完全抄自《宣祖修正實錄》,未有《宣祖實錄》或其他史書的痕跡。11《宣廟寶鑒》僅依據(jù)《宣祖修正實錄》編成,違背了《宣祖修正實錄》要與《宣祖實錄》聯(lián)合參考的初衷,事實上將《宣祖修正實錄》中的片面李舜臣記事傳播開來。第二,通過《懲毖錄》等其他私家記載。《懲毖錄》是后世李舜臣歷史敘事形成的源頭,經(jīng)《宣祖修正實錄》而官方化與典范化,使《懲毖錄》具有合法的流通空間,進而廣泛傳播,成為朝鮮后期士人了解壬辰戰(zhàn)爭的基本史書。1總之,在《懲毖錄》與《宣廟寶鑒》的廣泛傳播下,《宣祖修正實錄》中的李舜臣歷史敘事成為模板敘事,影響了后世朝鮮人的歷史認識。

      通過這兩種渠道的影響,《宣祖修正實錄》以官方名義確立的李舜臣歷史敘事,奠定了李舜臣在壬辰戰(zhàn)爭中第一朝鮮將領的歷史地位。后世記載壬辰戰(zhàn)爭的官私史書對李舜臣的描寫、士人雜著與言談中對李舜臣事跡的認識,雖然有各種直接來源,但這些來源無不以《宣祖修正實錄》確定的書寫范式為藍本,且文學作品中的李舜臣形象也頗受其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覆蓋了兩班階層,也影響了普通大眾,跨越數(shù)百年,延續(xù)至今。

      五、結語

      美籍韓裔學者金滋炫(JaHyun Kim Haboush)認為,壬辰戰(zhàn)爭對韓國民族國家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朝鮮王朝對李舜臣的美化與紀念活動成為這一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這個過程始自官方對歷史的改寫。正如法國學者諾拉(Pierre Nora)所認為的,重大事件之所以得以成為“記憶之場”,要么來自“后來的人們在回溯時賦予它起源的光榮”,要么是因為“這類事件向前發(fā)展時,人們過早地賦予其紀念意義”。3從《宣祖實錄》來看,李舜臣在當時是眾多優(yōu)秀的朝鮮將領之一,李舜臣并非完美,圍繞他有相當多的爭議。隨著仁祖“反正”、與后金(清)的兩次戰(zhàn)爭與明清易代,朝鮮面臨的內政外交形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思想層面給朝鮮士大夫以極大的震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宣祖修正實錄》主要采信《懲毖錄》等史書,刪除《宣祖實錄》中有關李舜臣的負面記述,創(chuàng)造出查無實據(jù)的君臣惺惺相惜的記憶,把李舜臣塑造成為一個品格完美、忠君愛國的典范人物。

      在朝鮮王朝的壬辰戰(zhàn)爭敘事中,朝鮮將領,特別是李舜臣指揮的戰(zhàn)役作用不斷被提升。近代之后,朝鮮面臨生存危機,《宣祖修正實錄》所書寫的李舜臣逐漸成為朝鮮民族獨立、自主、愛國的化身。

      [作者孫中奇(1995年—),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5日]

      (責任編輯:劉波)

      京山县| 沙河市| 白河县| 温泉县| 丰县| 庐江县| 沂水县| 汾阳市| 广西| 天镇县| 涟源市| 长海县| 锡林郭勒盟| 玉山县| 会泽县| 平邑县| 黄浦区| 华宁县| 察哈| 西和县| 鹤峰县| 紫阳县| 长岭县| 咸宁市| 仁布县| 台东市| 荔波县| 安乡县| 册亨县| 淅川县| 昌都县| 平陆县| 富裕县| 通州市| 松阳县| 阿拉善左旗| 日土县| 新闻| 错那县| 图木舒克市|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