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橋司令”陳明義

      2024-10-16 00:00:00郭正新
      百年潮 2024年9期

      70年前的1954年,經(jīng)過筑路軍民近五年艱苦卓絕的奮戰(zhàn),川藏公路勝利竣工通車。這條公路把西藏與祖國內(nèi)地緊緊連接在一起,被西藏人民稱為通向北京、走向幸福的“金橋”。當年10萬筑路大軍的總指揮、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員陳明義,被人們譽為“金橋司令”,也被稱為西藏現(xiàn)代交通事業(yè)的開拓者。

      肩負進藏部隊后勤保障的重擔

      陳明義是從大別山走出來的老紅軍,河南省商城縣人,1930年參加共青團,1931年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參加了開辟鄂豫皖蘇區(qū)、堅持大別山革命根據(jù)地斗爭和四次反“圍剿”戰(zhàn)斗,經(jīng)歷了長征和西路軍西征??谷諔?zhàn)爭時期,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率部進行對石家莊、德州鐵路的破襲戰(zhàn)斗,領導冀南根據(jù)地軍民粉碎了日軍的“鐵壁合圍”。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了開辟豫皖蘇解放區(qū)和淮海、渡江、贛中、湘南、成都等戰(zhàn)役。

      1949年2月,根據(jù)軍委的命令,中原野戰(zhàn)軍改稱第二野戰(zhàn)軍,同時將豫皖蘇軍區(qū)所屬部隊和一縱二十旅合編組成十八軍,豫皖蘇軍區(qū)參謀長陳明義,被任命為十八軍參謀長。當時,他只有32歲,但早已是久經(jīng)戰(zhàn)火硝煙、艱險環(huán)境鍛煉和考驗的優(yōu)秀指揮員。

      1950年1月,十八軍受命擔負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艱巨任務。根據(jù)十八軍黨委分工,曾經(jīng)擔任過淮海戰(zhàn)役豫皖蘇支前委員會副主任的陳明義留守后方,負責糧食、彈藥、物資支前運輸和修筑公路等后勤工作。進軍西藏“補給重于戰(zhàn)斗”,陳明義挑的是一副重擔。

      新中國成立前的西藏沒有黨的組織和其他革命組織,黨對群眾的影響幾乎是空白。部隊進藏沿途的民族地區(qū)處于土司頭人和寺廟的統(tǒng)治之下,且人煙稀少、經(jīng)濟落后,糧食、物資嚴重匱乏,部隊根本無法就地解決吃的問題。當時西藏與祖國內(nèi)地不通公路,物資運輸全靠人背畜馱。一本國外出版的《西藏始末記》對西藏交通作過這樣的描述:“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tài)?!辈筷犘袆雍脱a給運輸之困難可想而知。因此,進軍西藏的最大困難莫過于補給,而解決補給的根本之舉又在于修通進藏公路。

      鑒于西藏的特殊情況,毛澤東提出了“進軍西藏,不吃地方”“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方針。修筑康藏公路,是進軍西藏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1950年2月,西南軍區(qū)成立了進軍西藏支援司令部(簡稱支司),統(tǒng)一組織支援進軍的后勤保障和公路修筑。初由十八軍副軍長昌炳桂兼任司令員、三兵團后勤部長胥光義兼任政委。1950年5月,支司與西南軍區(qū)工兵司令部合并,改由張國華、譚冠三等兼任司令員。下轄6個工兵團,2個輜重團,1個馱騾團,3個汽車團,4個辦事處,51個兵站以及倉庫、油庫、醫(yī)院等后勤部隊,加上十八軍大部兵力、西南交通部施工局和民工,共約6萬人,在川藏一線進行筑路和支援運輸補給,可謂是“一人進軍,五人支援”。陳明義作為十八軍后方部隊主要領導,帶領所部與支司一起做了大量工作。

      川藏公路包括成都至康定的川康公路,以及康定至拉薩的康藏公路,全長2400余公里。川康公路成都至雅安段132公里,1925年開始修建,1932年初步通車。雅安經(jīng)康定、甘孜至德格縣的馬尼干戈,在國民黨政府期間建有約700公里舊道,建設標準極低,因年久失修,路基、橋梁大都毀壞,汽車早已不能通行,基本上需要重建。從馬尼干戈至拉薩的1572公里,則屬于新建工程。

      1950年4月13日,筑路工程在雅安金雞關破土動工。西南軍區(qū)工兵司令員譚善和率六個工兵團陸續(xù)投入施工,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也組建兩個工程大隊負責搶修橋梁。經(jīng)兩個月的突擊奮戰(zhàn),6月5日將公路修至康定。預定7月通車甘孜,后續(xù)部隊即可向前開進。但時逢雨季,二郎山段公路大面積塌方,車輛行駛受阻。6月下旬,十八軍將在川西剿匪的五十四師一六二團調(diào)至二郎山搶修公路;將五十三師一五八團調(diào)至天全以西搶修兩路口至王家坪路段。北路先遣部隊五十二師一五四團主力和軍工兵營參加由甘孜向道孚修路。五十三師一五七團和軍偵察營,也投入到筑路中。

      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與康藏公路沿途的大山相比海拔不算高,但它在川西平原盡頭一片丘陵中拔地而起,內(nèi)陸氣候和高原氣候在這里融合交匯,形成了特殊的天氣,冬春季常被風雪籠罩,夏秋季又常淹沒在雨霧中??壳爸笓],是陳明義的一貫作風。他登上二郎山,環(huán)視一六二團的戰(zhàn)士說:“同志們,我們從豫皖蘇走來,縱橫八省,不知打了多少漂亮仗。今天毛主席命令咱們在青藏高原修一條路,在這個世界最高的筑路戰(zhàn)場上,我們一定要再打一個漂亮仗?!标惷髁x的講話,激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工地上掀起了火熱的施工浪潮。

      在陳明義和團領導的指揮下,一六二團在二郎山接連打了三場硬杖:一是清淤泥。雨水和山洪,使不少路段的淤泥沒膝或半人深。戰(zhàn)士們用鐵簸箕挑,用小推車運,工具不夠就用藤、竹編筐,奮戰(zhàn)了一個多月才把公路清理出來。一天忙下來,人人都穿上了“泥子服”,滿臉滿身都是泥漿。二是戰(zhàn)塌方。當時處理塌方?jīng)]有什么省力的辦法,都要靠人力把堆積在公路上的泥土和石頭一挑一挑地擔走,一塊一塊地抬走。一次,搶修一個塌方區(qū)時,施工連隊干了三個晝夜,完工后100多人的肩膀全被扁擔磨破了皮,穿上衣服傷口就和布粘在一起。連長宣布:今天上午著裝,一律不穿上衣。營長遠遠地看見了,大聲訓斥說:赤身裸體像什么隊伍?當他走近看見戰(zhàn)士們皮肉潰爛的肩膀時,眼眶濕了,猛一揮手說:走吧,就說是我批準的。戰(zhàn)士們赤裸著上身,又投入新的戰(zhàn)斗。三是拓路面。二郎山上巨石滿山崗,部隊用撬、搬、推、炸等辦法降伏“石老虎”。當年炸藥少,有的是在成都從國民黨軍隊的炮彈中取出的,按計劃定量供給的制度非常嚴格。一些地段沒有炸藥使用,困難面前戰(zhàn)士們豪邁地說:“好馬崖前不低頭,天大困難像個豆!”他們手握鋼釬、鐵錘,硬是把一塊塊巨石砸開?!岸矫炊缮?,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歌唱二郎山》,充分反映了筑路官兵的英雄氣概。打通二郎山后,部隊又繼續(xù)奮戰(zhàn)。8月26日,雅安至甘孜路段勝利通車,年底又趕修到德格縣的馬尼干戈。

      “進軍西藏,不吃地方”,所需物資全部由內(nèi)地供給運送。支司一面組織接收從西南各地,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征集和調(diào)補給入藏部隊的武器裝備、被服用具、糧食與必需的銀元等,一面組織向進藏和筑路部隊運送。千里迢迢,雪山重重,要把成千上萬噸物資運上去,任務極為艱巨。陳明義后來回憶,他和支司的領導同志反復調(diào)查研究,采用了三條渠道組織運輸:

      第一條渠道,在已通公路的地方組織汽車運輸。西南軍區(qū)抽調(diào)來汽車團、輜重團,在川康線上用汽車接力運送。運輸中遇到的一大困難是,途中有流速達每秒5—7米的大渡河,車輛無法通行。于是組織工兵部隊用牛皮船、橡皮舟把物資運到對岸,爾后用牲畜向前方運輸。為了在河西通公路的地段進行汽車運輸,以加大運量,汽車兵開“諸葛亮會”,研究出“化整為零”的辦法,先將汽車拆解成駕駛室、發(fā)動機、車廂、車架、輪胎等部件,用牛皮船、橡皮舟運送到西岸,再組裝成車。經(jīng)過一個多月晝夜苦戰(zhàn),汽車十六團將300多臺卡車拆散渡往河西,裝好后晝夜向前搶運物資。至1950年底,汽車部隊出動車輛1.1萬多臺次,向甘孜等地運送物資3.5萬余噸。

      向前方運送大量物資,必須在大渡河上建起能通汽車的橋梁。陳明義等請來橋梁專家黃渭泉,黃渭泉提出架一座鋼索橋,不在水里打橋墩,建設速度快,能夠達到承載汽車的標準。雖然我國還不能生產(chǎn)鋼索,但可從上海、天津等地買不同規(guī)格的鋼繩代替。當時蘇聯(lián)專家認為這不可行。陳明義和支司的領導認真研究論證后,果斷地批準了這一架橋方案。黃渭泉帶領橋工隊不負眾望,于1951年五一勞動節(jié)前夕,成功地建起了瀘定鋼索大橋。朱德特地題寫了一副橋聯(lián):“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敵國侵。”此后,該橋經(jīng)受過兩次7級左右的地震,仍可照常通車,直到1970年雙車道新橋修建后才停止使用。

      第二條渠道,組織空運。軍委從華北調(diào)六架飛機,組成西南空運機構。1950年5月7日,飛行員王洪智、李嘉誼等駕駛C46-8003號運輸機,從天津機場起飛到四川。陳明義到機場向他們交代任務,空投兩噸大米、一大麻袋銀元給駐甘孜部隊。這是首次突破“空中禁區(qū)”的飛行,王洪智等人飛越高原天險到達甘孜上空,勝利完成了空投任務。在慶祝會上,陳明義動情地說:“過去,國民黨有飛機,但不敢飛康藏高原。今天,我們的人民空軍,突破了高原空中禁區(qū),這是個創(chuàng)舉!空投的東西雖不多,但對進藏部隊是很大的鼓勵。”1951年3月,西南軍區(qū)組建了空軍航空運輸?shù)谑龓?,有繳獲的國民黨軍美式運輸機37架,在康藏公路沿線及部隊駐地設置了七個空投場。進軍西藏期間,空軍多次組織飛行,空投物資980余噸到甘孜、昌都等地,為前線部隊救了急。

      第三條渠道,組織騾馬、牦牛運輸。馬尼干戈以西沒有公路,運輸完全靠畜力、人力。西藏噶廈政府拒絕和平談判,擴充軍備,在金沙江西岸布防,妄圖阻止我解放西藏。為以打促和,我軍進行昌都戰(zhàn)役,部隊日夜兼程向昌都挺進,運輸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陳明義等深入康區(qū)土司頭人的莊園、牧場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組織支援委員會。德格地區(qū)頭人夏格刀登曾在紅軍過甘孜時建立的博巴政府任委員,陳明義專門會見他說:“我們紅軍長征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你和藏族人民的幫助,我們是記得的。如今咱們要和平解放西藏,希望你作出新的貢獻?!毕母竦兜钱敿幢硎荆骸爱斈昙t軍過甘孜地區(qū),對我們藏人很好,我是清楚的?,F(xiàn)在要解放西藏,我一定盡力支援。”陳明義等還拜訪了德格土司降央伯姆,宣傳黨的政策,希望她派出牦牛支援運輸。昌都戰(zhàn)役前后,夏格刀登和降央伯姆承擔運糧33萬斤的任務。甘孜等縣的僧俗民眾組織牦牛運輸,一年出動牲畜15萬頭次,有力地支援了進藏部隊。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在總結(jié)1950年工作時曾經(jīng)說過:支前補給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成績。要說立功,首先是西南軍區(qū)支援司令部的領導,運輸部隊、筑路部隊是第一功,還有藏族人民的支援,然后才是進軍作戰(zhàn)部隊。

      指揮10萬大軍艱難奮戰(zhàn)筑“天路”

      昌都戰(zhàn)役的勝利,加速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進程。隨著部隊向西前進,運輸線拉長,筑路和支前運輸任務也更加緊迫和艱巨。1951年1月,西南軍區(qū)決定把支援司令部和十八軍在川區(qū)的機關、部隊合并,組成十八軍后方部隊司令部(簡稱后司),以加強對筑路和支前運輸?shù)慕y(tǒng)一領導。陳明義任司令員兼政委。隨后,又建立了康藏公路工程委員會,亦稱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陳明義任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副部長穰明德兼任政委。

      昌都戰(zhàn)役結(jié)束后,十八軍將全軍分為兩大部分,張國華、譚冠三率西藏工委機關、軍前指、五十二師師部及一五四、一五五團約1.07萬人,進軍拉薩、日喀則、江孜等邊防要地;陳明義率領大部分兵力:五十二師一五六團、五十三師(含工兵第八團)、五十四師(含工兵第五團)等,進至甘孜及以西地區(qū),修建康藏公路和甘孜機場。

      當時正處于國民經(jīng)濟恢復和抗美援朝時期,原來支司的幾個工兵團調(diào)走了大半,繼續(xù)修路的勞動力不足,尤其是機械器材困難,解決勞動力和器材需要大量經(jīng)費。陳明義等把情況反映到西南軍區(qū)。西南軍區(qū)和西南局財委向中央發(fā)電,建議一面抓緊施工,一面速撥所需經(jīng)費。1951年4月8日,中央主管財政工作的陳云副總理批示:“入藏軍事緊迫,公路經(jīng)費不能按常規(guī)手續(xù)辦理,同意先撥款后報告的意見?!彪S即迅速解決了玉隆至昌都段500億元(舊人民幣)工程經(jīng)費。為加強筑路力量,國家在全國范圍抽調(diào)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600余人,先后到康藏公路工作。還從四川大學、云南大學、貴州大學等院校,選拔了部分畢業(yè)生分配到公路建設前線。十八軍筑路部隊,西南公路工程局第一、第二施工局,加上由四川等地組織的上萬民工和為施工服務的運輸隊伍等,組成了10萬筑路大軍。

      修筑康藏公路,首要任務是勘測與設計。1950年,西南軍區(qū)組織全國1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踏勘和測量了1萬多公里康藏公路初選路線,取得大量數(shù)據(jù)。但測設無統(tǒng)一標準,多憑工程技術人員的個人經(jīng)驗,能參考的僅是抗戰(zhàn)時期滇緬公路的修建標準。當時,由于時間緊迫,大都采取邊勘測邊施工的辦法。1952年8月,蘇聯(lián)專家別露·包羅多夫幫助起草制定了《入藏公路工程設計補充規(guī)定》,規(guī)范了康藏公路勘測設計工作,此后絕大部分路段進行了詳測,并編制了設計文件。

      馬尼干戈至昌都的線路經(jīng)較快勘測和確定后,于1951年5月28日開工。與此同時,后司派出六支勘測隊,擔負昌都至拉薩段的勘測選線工作。陳明義深知勘探路線的重要性,每次勘測隊出發(fā)前,都要親自動員。

      工程師余炯帶領一個勘測小分隊,一頭扎進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為開路者開路”。他們歷時一年零四個月,勘測出3200多公里的比較線,來回走了6700公里。由于山高、路險、林密,又沒有通信工具,余炯帶領的隊伍和修建司令部失去聯(lián)絡四個月。當他們回到部隊時,一個個衣衫破爛,滿頭長發(fā),滿腮胡須,面黃肌瘦,宛如野人。陳明義這位南征北戰(zhàn)的將領,在收下他們的踏勘報告時,忍不住流下熱淚。

      據(jù)時任西南軍區(qū)測量隊長兼政委的杜冰回憶,勘察隊提出了三個方案:一是走北線,從昌都經(jīng)丁青、索縣等地到拉薩。沿線多為牧區(qū),大部分線路比較平坦,工程量比南路小,但地勢高寒,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缺乏木料和燃料。二是走南線,從昌都經(jīng)邦達、波密、林芝、太昭至拉薩。海拔較低,氣候較好,沿線多為農(nóng)區(qū),有波密、色霽拉等森林地帶,但地形復雜,沿途雪山重重,大江激流,還有冰川、泥石流等險阻,工程十分艱巨。三是走中線,從昌都西行,沿傳統(tǒng)的騾馬道路經(jīng)邊壩、嘉黎、太昭至拉薩。

      究竟走哪條線?陳明義和穰明德認為,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西藏邊防的鞏固,應該是選擇線路的立足點。南線雖然山高谷深、工程難度大,但這里是農(nóng)區(qū),人口相對稠密,又靠近邊境,無論是從西藏的長遠建設還是從鞏固國防來看,在南線筑路更有意義。他們傾向走南線,但為慎重選擇,一道前往重慶向西南局和西南軍區(qū)匯報請示。

      賀龍司令員一邊聽,一邊看地圖,詢問著,思考著,最后果斷地說:公路走南線。第一,南線氣候溫和,海拔高度低,在西藏高原這是用黃金也買不到的優(yōu)點。第二,南線經(jīng)過森林、農(nóng)業(yè)區(qū)、草原、湖泊、山地,物產(chǎn)比北線豐富,不僅修路用的木材、石料可以就地取材,還有青稞、牛羊、水果、燃料等,生活也方便。更重要的是,將來開發(fā)西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里有豐富的資源和極大的經(jīng)濟價值,有廣闊的前途。公路走南線,更符合西藏人民的長遠利益。

      1952年12月29日,西南軍區(qū)上報了《關于康藏公路定線的報告》,提出“以采用南線為好”的意見。1953年1月1日,毛澤東批示:“同意此項意見?!绷碓趪啦块L彭德懷呈送的有關報告上批示:“采取南線為適宜?!?/p>

      修筑康藏公路,要翻越1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險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等洶涌湍急的江河,橫穿龍門山、青尼洞、瀾滄江、通麥等八條大斷裂帶,征服冰川、沼澤、密林、泥石流等無數(shù)障礙,施工極為艱難。

      由于機械設備少,僅有的機械在許多高原復雜地形施展不開,筑路部隊憑著鐵錘、鋼釬、鎬、鍬、鐵簸箕等簡易工具,在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高山上施工,同大自然進行頑強搏斗。白天,山上寒風凜冽,戰(zhàn)士們的手上常常裂開一道道口子,勞動時裂口因震動出血,傷口愈合了又裂開疼得鉆心。夜晚,大家睡在簡陋的帳篷里,漏雨飄雪,衣被常濕透,難以入眠。冬天氣溫常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山上凍土深度有一米多,挖凍土比開石方還難。大家找來柴火,不分晝夜地用大火把凍土烤化,再一點一點挖掉。由于運輸困難,有時主副食供應不上,戰(zhàn)士們只能吃清得照見人影的“四眼稀飯”,挖地鼠、吃野菜充饑。長年在高原進行強體力勞動和營養(yǎng)不良,不少同志患了高血壓、心臟病、夜盲癥,但他們?nèi)詧猿謶?zhàn)斗在工地上。

      在艱苦卓絕的奮戰(zhàn)中,筑路官兵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這一口號后來得到毛澤東的贊成和倡導,廣泛傳播,成為我軍戰(zhàn)斗精神的象征。正是憑著“兩不怕”精神,筑路軍民打通二郎山、雀兒山,突破怒江天險,劈開然烏溝石峽,奮戰(zhàn)波密泥石流,譜寫了一曲曲英雄壯歌。

      雀兒山是橫在甘孜和昌都之間海拔最高、地形最復雜的一座大山。當?shù)孛裰{唱道:登上雀兒山,伸手能摸天!一步三喘氣,風雪迷漫漫。深溝峻嶺多,斷巖峭壁連。要想過山去,真是難、難、難!陳明義頂風冒雪,多次登上雀兒山,現(xiàn)場部署任務,指揮施工攻關,組織工程民主和技術創(chuàng)新,宣揚先進模范激勵士氣。

      在雀兒山埡口施工中,五十三師一五九團班長張福林,用心鉆研爆破技術,使用改進裝藥的“放大炮法”,使全班平均工效提高26倍,成了遠近聞名的“大炮手”。雀兒山道路即將打通之時,張福林在一次爆破中不幸被巨石砸中。同志們流著淚呼喚他的名字,張福林蘇醒過來后,吃力地對指導員說:“我不能再為黨工作了,我的衣袋里還有45000元(舊人民幣,合現(xiàn)在4.5元),請你代我交最后一次黨費吧!”同志們在清理張福林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5包菜種。這是他離開四川時,拿津貼購買的。他曾對戰(zhàn)友說,一定要把它帶到西藏,撒在高原上,讓菜種在藏胞中傳播,生根開花。張福林犧牲的第二天,陳明義主持十八軍后方部隊黨委會作出決定,報請西南軍區(qū)批準給張福林追記一等功,授予“模范共產(chǎn)黨員”稱號,并命名張福林生前所在班為“張福林班”。陳明義說,我們要號召10萬筑路大軍向張福林學習,學習他英勇頑強、忘我勞動、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學習他把幸福種子撒遍西藏的遠大理想,打通雀兒山,向1952年元旦獻禮!

      在陳明義等率領下,筑路大軍在1951年底打通了雀兒山,又一鼓作氣,英勇奮戰(zhàn),連續(xù)打通了海拔4000多米的矮拉、甲皮拉和達馬拉等六七座雪山,跨過了金沙江、瀾滄江、雅礱江等湍急的江河,于1952年11月20日提前40天完成了通車昌都的任務?!度嗣袢請蟆钒l(fā)表毛澤東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朱德也題了詞。西南軍政領導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發(fā)來賀電。陳明義和筑路部隊深受鼓舞。

      施工部隊過昌都后到達怒江。此時,怒江峽谷江水暴漲,流速每秒八九米,水最深處近30米,兩岸是抬頭望不見頂?shù)纳椒澹卟钸_1900米。當?shù)夭匕f這是“猴子難攀緣,野羊也不敢下山喝水”的天險。部隊的任務是在滾滾激流上,架起一座鋼鐵大橋。官兵們強渡波濤洶涌的怒江,幾經(jīng)失敗,終于成功。他們發(fā)揮聰明才智,用木筏載鋼繩等建材,穿越激流險灘,借用巨大漩渦的力量運送到西岸;他們冒著粉身碎骨的危險,從陡峭的懸崖下滑200多米到江邊,探尋線路和架橋位置。在克服重重困難中,涌現(xiàn)出“渡江英雄”李文炎、“勞動模范”張?zhí)煜?、“探險英雄”崔錫明等先進人物。1953年11月1日,一座長87米、高40多米的鋼架橋建成。西藏軍區(qū)政委譚冠三為大橋題寫對聯(lián):“深山峽谷顯好漢,怒江兩岸出英雄。”架橋的同時,部隊在怒江峽谷開山修路,炮聲隆隆,岸畔懸崖上開出了寬闊的公路。

      1953年冬,部隊會戰(zhàn)海拔3900余米、山高溝深的然烏溝。從上清卡沿河而下到然烏長8公里,兩岸石壁陡峭,懸崖高達幾十米到上百米,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天”。筑路工程要在峭壁半腰的懸崖上,鑿出一條石道。官兵們在絕壁上掛滿了繩索,編織起了繩梯,在山巖上打進鋼釬作支架,搭木板修棧道,像葡萄似的,一串一串地吊在懸崖上,懸空掄鐵錘打炮眼。大家群策群力,發(fā)明了“自來水打炮眼”“底層爆破法”“臺階式爆破法”“利用天然洞穴放大炮”等多種爆破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那段時間,每天黃昏時分集體放炮。陳明義和師、團領導就站在溝口,直到所有人報平安了才肯吃飯。大家都鉚足了勁兒:“不打通然烏溝就不過1954年元旦!”經(jīng)過三個多月攻堅克難,終于按期打通上清卡,把公路修到了然烏湖畔。

      1954年3月,部隊在波密地區(qū)的帕隆藏布江邊擺開了筑路戰(zhàn)場。當時正值春天,氣候好,施工地域海拔又低,官兵干勁十足,到4月下旬大多路段已開出路基,有的已開始鋪設路面。然而,進入夏天后,雨季比往年來得早,降雨量又特別大,江水猛漲。隨著氣溫升高,線路上最大的“鴿”冰川突然暴發(fā),攜帶的巨大泥石流堵塞江道,抬高水位。泥石流和洪水鋪天蓋地涌來,沖毀和淹沒了剛建好的31.5公里路基,許多沿江修建的擋土墻和橋涵被一掃而光,即將竣工的通麥大橋被沖垮。一時間,埋怨情緒紛起。不少人責怪設計線路離江岸太近,勘測技術人員也覺得有口難辯。

      為穩(wěn)定部隊和工程技術人員情緒,重振士氣,陳明義及時召開修建司令部會議,明確指出:施工地區(qū)千百年無人煙無資料記載,我們對水文、冰川、泥石流、地質(zhì)地形等自然情況認識不足,加上任務緊迫,降低了路基線位,結(jié)果欲速則不達。這次水毀工程,責任在領導,由我們承擔。希望全體人員認真吸取教訓,繼續(xù)努力,確保年底通車拉薩。陳明義主動承擔責任,關心和愛護技術人員,使大家深為感動。

      會后,陳明義派工程師齊樹春前往冰川活動地區(qū)勘測,提出解決方案。穰明德帶測量組冒雨改線,提高線位。官兵們再次斗志昂揚地投入到施工中。五十三師指戰(zhàn)員面對巨大困難,喊出了“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口號。師《戰(zhàn)旗》油印報立即發(fā)表評論文章,這一氣壯山河的口號迅速叫響。后來,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說這句話很好。從此,這一口號傳遍了全國。

      官兵們斗志昂揚,日夜奮戰(zhàn),努力把被洪水吞噬的寶貴時間搶回來。帕隆藏布江終于讓路了,公路向西延伸。

      率領軍民甘灑熱血鑄就川藏線

      1954年11月27日,東線筑路大軍與西線筑路部隊會師巴河橋頭。12月25日,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毛澤東再次揮毫題詞:“慶賀康藏、青藏兩公路的通車,鞏固各民族人民的團結(jié),建設祖國!”

      有人說,川藏公路是一條“血路”,是解放軍和漢藏民工用生命筑成的路。這毫不夸張。塌方、泥石流、飛石、懸崖墜落、爆破事故和高原肺水腫、心臟病等,嚴重威脅筑路官兵和民工的生命,幾乎每推進一里,都要發(fā)生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施工的第一年,就有千名官兵和工人、民工獻出生命。據(jù)統(tǒng)計,有一段時間,犧牲人數(shù)最少的一天是5人。施工過程中,僅在雀兒山就犧牲了約300人。

      搶修康藏公路道孚縣一座橋梁時,官兵們不顧個人安危,英勇?lián)溥M河中,站在漂浮的木料上,用長鉤、撬棍拆散順江漂流運過來的木垛。不料,木垛突然散開,一根根巨大的原木伴著激流沖壓下來,11名戰(zhàn)士當場犧牲。此后,這座橋被命名為“忠烈橋”,橋頭建起紀念碑亭,鐫刻著英雄事跡。

      因為高山嚴寒空氣稀薄缺氧,有的干部、戰(zhàn)士幾分鐘前還在揮錘舉鎬,推著小車運砂石,眨眼之間就暈倒在地,再也沒有站起來。在雀兒山工程中勞動強度最大的工兵八團,施工開頭幾天,就有12人因高山反應并發(fā)高原疾病,永遠倒在雪地上。工兵五團二連五班因天氣驟變,冰雹突降,雪峰崩裂,全班11人被埋在雪谷里。一批年輕的女兵到雀兒山筑路部隊慰問演出,途中遭遇險情發(fā)生車禍,有9人犧牲在雀兒山上,她們的年齡大都只有十五六歲。

      打通然烏溝8公里石峽,部隊投入了3個團兵力,僅一五九團就犧牲了30多人。有一個班的戰(zhàn)士系麻繩懸掛在半山腰打炮眼。因連續(xù)作業(yè)時間太長繩子磨斷,整個班掉進了怒江里。

      迫龍溝突發(fā)泥石流,在“老虎嘴”施工的一五七團六連二排,也隨著路基的突然塌陷墜入江中,9名戰(zhàn)士被滔滔洪水吞噬,另有8人負傷。在泥石流、洪水、塌方、飛石襲擊下,筑路部隊共犧牲54人,重傷38人。

      官兵和民工們用鮮血和生命,劈山鑿石,鋪路架橋,真可謂“一寸公路一寸血,漫漫天路三千魂”。

      1954年12月25日,康藏、青藏公路通車典禮在拉薩、雅安、西寧三地隆重舉行。陳明義等率1000多位筑路英雄和先進模范,乘坐300輛卡車參加拉薩的慶典??ㄜ嚭坪剖幨庍M入拉薩,轟動了整個古城。典禮開始后,大會為修筑康藏、青藏公路的烈士默哀。陳明義眼前又浮現(xiàn)出那一幅幅悲壯的場面,他含淚低下頭,滿懷深情地向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表達沉痛的悼念,寄托無限的哀思??挡毓返慕ǔ?,結(jié)束了西藏沒有現(xiàn)代公路的歷史。不少公路專家感慨地說:這創(chuàng)造了中國筑路史上“最高、最險、最長、工程量最大、建設速度最快五大奇跡”。

      公路通車后,陳明義擔任過西藏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qū)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其間,繼指揮修筑西藏第一條現(xiàn)代公路川藏線之后,由他擔任指揮長,又組織修建了西藏第一個機場—當雄機場、第一條國際公路—中尼公路、第一個現(xiàn)代航空港—貢嘎機場,架起了西藏通往祖國內(nèi)地的“空中金橋”和連接中尼兩國友誼的“金橋”。

      2002年5月,陳明義因病去世,享年85歲。斯人已逝,但由陳明義等開創(chuàng)的西藏現(xiàn)代交通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國家多次對川藏公路進行提質(zhì)改造,全線面貌煥然一新。截至2023年底,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2.32萬公里,已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wǎng)絡。航空事業(yè)同樣得到大發(fā)展。貢嘎機場進行了大規(guī)模改造擴建,第二條跑道建成投入運營。全區(qū)形成以貢嘎國際機場為區(qū)內(nèi)樞紐,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阿里昆莎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為節(jié)點的機場網(wǎng)絡布局,并啟動了新建多個通用機場的工作。繼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后,川藏、滇藏鐵路正在建設中。這樣的景象,正是陳明義當年所期盼的,也是對陳明義這位西藏現(xiàn)代交通事業(yè)的開拓者在天之靈的最好告慰。(責任編輯 王兵)

      作者:原成都軍區(qū)宣傳部長,正軍職退役少將

      澳门| 仁寿县| 塘沽区| 田林县| 辽宁省| 清水县| 汾阳市| 吉木萨尔县| 上高县| 浙江省| 碌曲县| 宁德市| 西充县| 元阳县| 建水县| 渭源县| 张家口市| 象山县| 衡东县| 洪洞县| 时尚| 永和县| 湖口县| 阳泉市| 油尖旺区| 从化市| 揭阳市| 大石桥市| 都昌县| 南澳县| 渭南市| 莱州市| 体育| 固阳县| 定南县| 白银市| 中江县| 邵阳市| 且末县| 九龙城区|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