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展陰陽,做人謙鋒芒。
凡事陰陽手,機變混沌場。
前面那我們討論了陰陽存在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還討論了致勝、決勝和相待情況下的陰陽規(guī)律。現(xiàn)在,要把目光從云端降下來,把視野從個別轉(zhuǎn)到普通上來。在日常生活中,既有求勝的情形,也有不求勝的情形。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學習生活吃喝拉撒睡,還有上班工作日子如流水,日昇月恒,陰陽交替,在一幅洋洋灑灑的平常生活圖中,該如何把握陰陽呢?
寫文章是大多數(shù)人離不開的事情,不管專業(yè)研究的表達,還是工作需要的主筆,或是人生感悟思考,都需要寫好文章,讓更多人懂得你的想法。
寫文章,在某種程度上,展現(xiàn)的是你對于事物的理解把握。事物是陽,自己的理解是陰。把理解的思路分析清楚了,寫出了又變成了公開的陽。關鍵是自己的理解把握,其次是在理解基礎上寫出來的文章。自己沒有深入理解,就不能談深入,硬要說,空話套話就來了。開會發(fā)言中,人們常說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反映了大家不愿意聽廢話。聽到了廢話又不好意思駁人面子,那就客氣一下,要無話則短,背后的真實含義是無話就別說了??次恼峦瑯尤绱?,沒人愿意看到空話廢話,所以,要把前提搞扎實,把事物研究透。
萬事分陰陽,對立且互藏。文章的要義在于說清楚敘述對象的不同層次陰陽所在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說,要如庖丁解牛一樣,把大大小小、溝溝壑壑、前前后后都清晰利落地表現(xiàn)出來。這是對好文章的基本要求。往上一個層次,要把其中的重點說清楚,把影響事物發(fā)展的關鍵點說清楚,要呈現(xiàn)出關鍵部位加摘要圖的效果。再往上一個層次,不僅說清楚過去和現(xiàn)在,還要說清楚未來。最高的層次,應該是文字后面有自己的情感,盡管流露方式有所區(qū)別,但一定要深深感染讀者,讓讀者感同身受理解了你要說的,心中不隔,沒有距離感。
天下文章雖然有很多類型,但是大多可分為為公事服務的和為表達個人情感思想服務的兩大類,也就是公文和自己的。當然,公文中也會分通知、報告等種類,私人的文章有詩歌、小說、評論、哲學著作等。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公文種類都有一定的格式套路,要在固定的套路中展現(xiàn)事情的陰陽。這樣的做法,好處在于有套路可循比較方便,對不同人而言,套路就是共同的標準,有了標準就好溝通理解,但是也有不足,需要讓事物自身的特點來適應敘述的套路,有時難免會犧牲事物自身的特性。而自己的文章和著作,很容易表達自己的看法,盡管也受到創(chuàng)作規(guī)律、學術(shù)規(guī)范的約束,但是形式相對寬松。公文和私人類文章,無論哪種,都是建立在對于描述對象了解基礎上的。
道理和情感是文章的陰陽兩部分。每篇好文章中,兩者并存。但是因為文章格式不同,陰陽比例就有所區(qū)別。
在公文中,道理為陽,需要公開說明講透徹,情感為陰,表達相對含蓄不直接。公文主要靠道理說服人。為了說明道理,比較講究邏輯關系。常見的領導講話,或者工作方案計劃等公文,里面有個隱藏的公式框架: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這個最內(nèi)核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擴展開來就是,為什么要這樣,什么是這樣,如何實現(xiàn)這樣。第一個問題主要講原因,通過大局、中觀、微觀,或者客觀和主觀來分析,講明白主題的重要性,達到統(tǒng)一思想的目的。第二個問題,什么是這樣,往往從主題、內(nèi)涵,或者特殊性、普遍性要求等方面,說明主題的內(nèi)容,讓大家明白我的主張是什么要干什么。第三個問題如何實現(xiàn),會從領導重視、壓實責任、加強督察等方面講。領導重視了安排工作就有力度,責任分清了就知道怎么干,加強督察就是強化責任。有時也會強調(diào)一下方法論方面的要求,比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問題意識等。不要覺得這樣的格式機械化了,這是經(jīng)過多少工作才磨合出來的經(jīng)驗框架,背后具有相當?shù)暮侠硇?。布置安排一項工作,大家的思想沒有認識到重要性,怎么能充滿干勁干好呢?所以第一部分往往要說重要性,以達到統(tǒng)一思想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具體說明,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你要干啥,你的主張是什么,所以要說清楚。第三部分是干的方法,領導都不重視,同志們怎么努力都無法形成合力。責任不壓實,常常會流于形式,形式上都干了,結(jié)果上又都沒有干。沒有督導,效率不高,結(jié)果也會走樣。當然,我們經(jīng)常也聽到要破除形式主義的要求,但是你仔細品品你領導的講話包括媒體上任何層級領導的講話,哪一個不是暗合了這個框架。為什么?我們要研究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這個框架就是領導布置工作思路一般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也是大眾容易接受的一種形式。當然,也有其他的形式,可以再去品味。反對形式主義是反對為了形式而形式,不是反對為了工作而采取的必要形式。公文要在套路格式中講道理,情感隱藏在套路格式中,直接表達的少。
相對于公文,個人寫的文學作品,更多側(cè)重于情感而不是道理。個人文章的表達上,說的是自己的理解感想,主觀色彩非常強烈,即便講道理也是通過故事裹挾著情感來說明。所以,此類文章中陰的方面多,講道理陽的方面少一些。即便在詩歌、詞、賦等形式要求嚴格的文體,也是情感取勝。如果情感不能共鳴,誰還去傳誦呢?而且,越是這樣的文章,個性化的情感越是鮮明。當然,如果作者在情感表達方面已經(jīng)有了成熟的表達方式,語言方面有了自己的風格,則是形式相對固定,有了自己的格式。寫作已經(jīng)格式化的作者,距離公式化也就不遠了,所以經(jīng)常面臨如何超越過去的問題,實在超越不了,只要讀者買你的賬就行。說到底,多數(shù)人不愿意花錢花時間聽人講道理,因為那會有被人訓的感覺,所以要把道理隱藏在最少的文字中,隱藏在故事的背后,以情節(jié)取勝。
個人風格的形成,需要長期的磨練,體現(xiàn)的是自己的認識思維水平,寫出來的文章能否讓他人明白和認可,更是對敘述水平的考驗。茶壺里煮餃子,描述的是肚子里有貨說不出來的憨態(tài)。洋洋灑灑一瀉千里卻不得要領的流水賬也是一種狀態(tài)。古今中外,凡是在文章方面有所成就的,都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唐人的詩作聞名于世,多為情感傾訴。宋人以詞聞名,但是詩作也有佳品,多為哲理詩。曹雪芹的《紅樓夢》傳頌已久,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也有大量的愛好者。好的作品,就是要展現(xiàn)出作者的看法,既有寥寥數(shù)語縱橫千里,也有細密針腳描寫細節(jié)。王安憶寫一個穿毛褲的動作,能用將近兩頁紙。金庸的小說常常將歷史的背景隱含其中,也是卷卷精彩。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用了自己最擅長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人的寫作風格也是分陰陽的,這是基于整體的判斷。正如對立且互藏的道理,每個人的風格中,都有自己相反的類型。所以,每個人在寫作中,應該把擅長的部分用于主要部分如框架等,在其他部分中適當運用其他風格,就會陰陽交替,相互支援。千篇一律,最終會被讀者拋棄。
無論是在框架內(nèi)的公文,還是自己做主的文體,雖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要傳播自己的想法。公文要穿著公認的“衣服”出現(xiàn),最大限度讓更多人看明白,所以要把道理說明白,個性化的情感不能太多,畢竟,你不知道看公文的人是怎么想的,知識背景是什么,情感更難以對上頻率,所以要用最普遍的套路。而個人的文章,從一開始就不是讓大多數(shù)人理解的,要的是說自己的思想情感,期望的是對和自己相同背景經(jīng)歷的人產(chǎn)生共鳴。盡管出發(fā)點不同,形式不同,但是看文章的人時間有限,耐心有限,不能去分析猜測。所以,好文章都應該展盡陰陽,不論何種形式,應字字見血,段段封喉,方顯風流,不能彎彎繞溫吞吞。
如果說寫文章是要盡顯鋒芒,那么做人則基本相反,尤其是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中,在傳統(tǒng)文化熏陶下更是如此。文章的鋒芒盡出,會讓大家覺得有才氣,寫得好,痛快淋漓。不會有人喜歡油腔滑調(diào),在表達觀點和意思時還再三謙虛的文章。相反,做人鋒芒盡出,則讓人覺得太能耐,不合群,會因此招來不必要的負面評價。即便時間長了,大家都了解了你的為人,不認為你的方式是專門顯擺,但是為時已晚,因為你已經(jīng)在生活工作中得罪了很多人,給自己造成了不少障礙。因此,做人方面,還是收斂陰陽的好,要謙鋒芒。
謙虛的姿態(tài)首先讓周圍的人不覺得你是威脅,還會讓他人找到被尊重的感覺,從而對你更加友好。百川為何到東海,滾滾江河義無反顧奔向大海,就是因為大海的低姿態(tài)接納了大家。以其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說的是不樹敵,不強出頭,用自己的友好和能力贏得認可。用這種方式介紹自己盡管需要時間,但是最終能獲得勝利,而且這種勝利是心服口服的,很是難得。
謙鋒芒不是自剪羽翼,而是先用陰的一面創(chuàng)造認同,在不張揚的姿態(tài)中讓大家認可自己,等于把陽包裹在陰中,以陰顯陽,就是負陰包陽。好鋼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到處張揚。鋒芒外露不僅暴露實力,而且自身優(yōu)缺點都讓人看個一清二楚,如果要有針對性地對你進行安排,豈非送上去的目標?周易里講究兩個原則,一個是感應,不同爻位之間需要交通,感而隨同,同事之間朋友之間也需要交流,沒有交流怎么通?一個是當位。陰居陰位,陽居陽位,就是什么樣的才能放在什么崗位上。如果居非其位,更要收斂鋒芒,先干好本職工作,需要鋒芒的時機不到,就沒有必要展示,這也是謙。
內(nèi)在的本領是陽。內(nèi)在的陽有了,要構(gòu)成一個穩(wěn)定的太極,必然有相應的陰來配合。這就是謙虛的必然性所在。真正有本事的人很少有不謙虛的。為什么總有那么多的人不能謙虛?是因為總是高看自己。認為自己是很大的局長、處長、科長,自己認為自己是那么的了不起。當然,有人在吹喇叭抬轎子,也會讓這部分人迷迷糊糊真正以為自己了不起。在這樣的狀態(tài),不要說認不清楚自己,還往往會高估自己。而真正的謙虛,是在內(nèi)心放低自己的位置,認識清楚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以低姿態(tài)和大家打交道。
如果沒有真本領,就是沒有陽,即便有了謙虛的陰,也不能成就自己。陰陽相稱,互濟成功的道理告訴我們,首先你得有鋒芒,利刃在手,不假與人。沒有實力,謙虛的作用不能最大化。歷史上多少成就一番事業(yè)者,皆由多種因素助力才有可能,其中一身本事必不可少。這是成就功業(yè)的前提,是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有了謙虛,可以讓本領發(fā)揮更大作用。自己要有本事,同樣要謙虛,兩者的結(jié)合,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
看看我們祖先的智慧。周易六十四卦中,卦卦啟示人生智慧,道明為人處世的方向。無論乾卦還是坤卦,無論成功的既濟卦還是充滿未來期望的未濟卦,幾乎每卦都有一些缺憾,然而唯有一卦的每一爻都充滿吉祥,這就是謙卦。其中的道理,值得細細品味。
第一爻,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一個人才進入一個領域,或者是工作進入社會的開始階段,不懂不知道的很多,怎樣能盡快熟悉情況平順進入這個階段?做一個謙謙君子,放低姿態(tài),利于盡快度過漫長的過程。以后,無論是翻越千山萬水,還是經(jīng)過急難險阻,都可以順利度過。
第二爻,六二:鳴謙,貞吉。如果一個人柔順中正的謙虛美德聲明遠揚,具備了好的人望,僅從社會關系來說,就可以獲得好評得到大家支持,自然就是吉祥順利的。
第三爻,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在這個階段,一個人承擔了幾乎所有的工作,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不辭辛苦,既有功勞也有苦勞,又能不居功自傲,以謙虛的姿態(tài)對待他人,這樣最終會得到大家的承認,事業(yè)發(fā)展應該順利。反過來,身居要處,勞心勞力,上下關注,眾目睽睽,做得好了在一點一滴中積累聲望,做得差了,或者滿腹牢騷,暴露在大家的視野中就成了出力不討好。此種境地,敢不謙虛?
第四爻,六四:無不利,撝謙。一個勤勞有功勞又謙虛的人,到了事業(yè)的關鍵階段,自己不主動爭位置爭功勞,把機會留給能干的人。有了這樣的定位,遇到了出頭露臉的機會,自己能適當保持距離,讓其他有功勞者出彩。如此,能讓別人高興,還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空間,就會無往而不利。
第五爻,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此時,這個人已經(jīng)身居決策者的位置,自身也并不比其他人實力強大,除了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示范,再沒有更多的懷柔拉攏手段。如果遇到了不服從管理挑三揀四的部下或者虎視眈眈的同事,謙虛和柔順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就該考慮運用紀律或者其他手段來解決問題。陰陽相成的道理告訴我們,謙虛不是對所有人都有用,不能識得好意的,不必縱容為患,警告懲戒等方式要及時跟上。當然,此時需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準確判斷,所做之事不是為了私利,所謀之利不是為己,是中正客觀的,對待部下和同事也是滿懷仁德,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方可圖收服其他。
第六爻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即使自己具有了謙虛的美德,良好的聲名也被廣為傳頌,但是,如果得不到部下和周圍人的真心支持,僅僅只能管好自己范圍內(nèi)的事情,難以擴展領域開辟新的事業(yè)。所以,繼續(xù)保持謙虛的美德,在具體事實和時機中體現(xiàn),而不是炫耀功德。還應該繼續(xù)保持當初旺盛的事業(yè)心,團結(jié)帶領你的團隊開辟新的事業(yè)領域,努力下去,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謙卦,把人生適應現(xiàn)實環(huán)境發(fā)展的過程,以及面對新群體新情況時的情形分為六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重點有所不同。第一階段在謙,才出道,謙是武器,也是立身之本。第二階段在鳴,群眾評價好就是鳴。要靠自然積累而不是形式主義的塑造,自己的謙要成為后續(xù)發(fā)展的持續(xù)動力。第三階段在勞,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資格勞,應該珍惜機會,在勞的過程中獲得認可,懷著干不好就失敗的敬畏之心,才可以做好。第四階段在撝,把自己放在陰的位置,避免物壯則老。和有功者保持一定距離,不和其他有功者爭鋒。第五階段在侵伐,道德不是萬能的,必要時需要紀律,需要其他手段。第六階段在利用,有了良好的聲望,還要一如既往,干好本職工作,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到擴展職能,再立新功。我們的祖先在用這樣的智慧啟示我們,為人處世,謙虛會讓自己的環(huán)境和諧,給自己帶來好的機會。具體的情形,遠遠不是謙虛兩個字可以說完的,不妨再回味一下謙卦中的具體描述,雖非精準的操作手冊,但說明了幾種具體情況的處理原則,運用之妙,在乎一心,全憑個人悟性。
人們總愿意準備好迎接成功的到來,很少有人主動會做好迎接不成功的安排。事情的發(fā)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如果每個人想的都成實現(xiàn),這個世界就太美好了。所以,很多時候,人們不得不做出應對不成功的安排。從某種意義上說,能主動做出不成功安排的,往往能成功;即便遇到極個別不成功的時刻,也不至于匆忙。這是因為,他們考慮到了事物的陰和陽兩個方面。心中有陰,結(jié)果可得陽。
山不一定高,水不一定深,一定的事情往往不一定,這樣的場景不少見。為什么?就是因為只想到了好的一面,自己希望的一面,沒有準備相反方向的預案。當事情起了變化,不是自己希望的時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變化嘆息。為什么會這樣?太極圖中的陰和陽,本身都含有對方,這就啟示我們,不能只看到和準備一個方面。兩種情形都要有所準備,唯其如此,才是符合事物的陰陽之道。
戰(zhàn)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戰(zhàn)斗的結(jié)果決定著無數(shù)人的性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因此戰(zhàn)場上的決策能充分說明必須陰陽兼?zhèn)溥@一問題。古往今來的戰(zhàn)爭,既有打算定戰(zhàn)的,有隨機應變的,也有被迫應戰(zhàn)的。凡是勝利的,都把各種情況預料在先,有兩手甚至更多的準備。諸葛亮在謀劃街亭之戰(zhàn)時派出馬謖,事后看可謂敗筆,然而,當時誰能知道。他還派出細心的王平來輔佐馬謖,除此之外,還派了高翔駐守列柳城防止萬一街亭出現(xiàn)危機時救援。這些布置可謂周全,但是諸葛亮就是諸葛亮,他想到萬一這些人都不能抵擋張頜,街亭還是危機重重,于是派出大將魏延駐街亭后面。魏延一開始對此不理解,諸葛亮告訴他,此番重任表面上是接應街亭,實質(zhì)是總守漢中咽喉,責任非常重要。這些話語,雖有調(diào)動魏延積極性的成分,但也反映了諸葛亮從陰陽兩方面思維的深謀遠慮。難能可貴的是,諸葛亮的這樣安排不是單一的一層陰陽,而是包含了三個層面。第一層是馬謖和王平,兩人分屬陰陽搭配。第二層是高翔對應馬謖、王平,高翔屬于陰,馬謖、王平在明處屬于陽,兩個部分相互支援。第三層是魏延對應高翔、馬謖、王平,魏延屬于陰發(fā)揮接應作用,高翔、馬謖、王平這三人屬于陽,這對陰陽的搭配格局更大,關系到漢中的安危,進而影響蜀國。
一開始,馬謖要在山上扎寨,這種書呆子的做法遭到了王平的反對。作為軍事統(tǒng)帥,馬謖發(fā)布命令,必須按照他的安排布置兵力,妥協(xié)的結(jié)果成了王平領兵五千在山下,馬謖帶領大部分人馬在山上。等到司馬懿的兵馬團團圍住山,截斷水源,馬謖根本不能帶領蜀軍沖開包圍。最后,山上缺水,不少蜀軍投降,馬謖也不得不下山向西逃走。王平的兵馬看到山上被圍,前來救援,卻根本不是張頜的對手,只能退回。張頜在追馬謖的途中,魏延挺身而出大戰(zhàn)張頜。張頜遇到魏延馬上退回,魏延一直追張頜要再次奪回街亭。等到魏延追了五十里,司馬懿父子出來把魏延團團圍住,讓他難以脫身。危急時刻,王平又發(fā)揮了作用,趕到接應魏延。兩人合兵一處,來投列柳城的高翔。此時,諸葛亮預先的安排都出現(xiàn)了,三重陰陽都發(fā)揮了作用。最終,三人商量晚上劫營,奪回街亭。在劫營的過程中,魏延和高翔在前,陷入重圍。正在無計可施時,后面的王平帶人馬沖進來。三人合兵一處沖出重圍。原來,王平在進軍途中,突然擔憂魏延和高翔萬一中計勢單力薄,三人都會被滅掉,就帶人從側(cè)面進攻。此時又形成了新的陰陽,方才救下了深陷重圍的魏延和高翔。三人合兵一處,方才突出重圍。魏延從守漢中門戶到救馬謖,再到接應企圖拿下街亭,再到王平臨時從側(cè)面進攻最后救出魏延和高翔,這些都暗合了陰陽的搭配,才有后來的機變。如果沒有陰陽力量的儲備,沒有臨時戰(zhàn)術(shù)意圖的改變,就不會阻止因為街亭失敗帶來的快速敗退。拋開這一仗中的馬謖不談,諸葛亮對于這一事件的謀劃,以及王平、魏延、高翔的機變配合,都證明了凡是如果沒有陰陽兩手準備,往往會難以應對變化。
但是,為什么街亭還是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我認為街亭的失敗屬于不可預見力量的結(jié)果。我們在此重點關注的是諸葛亮這三對陰陽的安排怎樣步步挽回失敗頹勢,最終為避免兵敗如山倒贏得了機會,沒有讓一個街亭之敗禍延全局,而非為什么安排了馬謖。街亭失敗產(chǎn)生的連鎖反應。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三層陰陽手配合,才實現(xiàn)了點到面的阻斷,更說明陰陽配合的必要性。
戰(zhàn)場尚如此,其他亦然,任何事情都應該考慮到陰陽兩面,有所準備才能有所成就,這就是凡事陰陽手的含義。
陰陽手并不是說目標上有兩個,而是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能有多套方案,可以應對各種情況,以此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在方案中,也有多種配合力量。一種力量,一個方向,往往難以奏效。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分清了陰陽,就知道了事情發(fā)展中的動力和阻力,從而制定出應對的方案。
負陰抱陽,用在思路上,本身就隱含著兩個意思。一個是陰的思路,一個是陽的思路。兩者的配合十分重要。其中,既有同一個方案中,陰陽兩種力量的配合,也有同一個目標下,不同方案中,陰陽的配合。
凡事陰陽手,難就難在人往往會一個思路走到底,在需要客觀看待事物發(fā)展的可能性時,會從期望的角度出發(fā)判斷,再加上情緒的影響,形成不了準確的結(jié)論。所以,基本上難以安排兩手,更談不上實現(xiàn)陰陽手的配合。在現(xiàn)在的語境,我們常講要有底線思維,就是一種陰陽思維的體現(xiàn)?,F(xiàn)代社會的運行涉及眾多系統(tǒng),再高明的管理者,也不能預見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突發(fā)事件。所以,要有底線思維,設想所處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最壞的情況,該如何應對?以此做出恰當?shù)陌才?。當問題真正出現(xiàn)時,就可以從容應對。這也是陰陽手的體現(xiàn)。我們常說的問題意識,更多是來自領導層的想法,要求匯報工作不講或者少講成績,多講問題,講清楚問題。這樣要求的背后,反映了領導的思維在不自覺具有了陰陽思維,他是想了解問題在哪里,好讓大家有所準備。
陰陽相互吸引又排斥,各自量的多少在變,但存在一直保持不變,兩者共同組成的一種場,就是混沌。這種混沌是陰陽的基本狀態(tài),也可以稱之為太極。每個事物都有太極,每種方式中也有太極。各種應變的方案中,最為主要的是組成自己的太極,讓需要的時候能發(fā)揮出來。
能否具有隨機應變的太極,關鍵在于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決定性質(zhì)。陰陽的比例,往往決定事物的性質(zhì),決定太極的質(zhì)量。
簡單地說,只要不是獨陰或者孤陽,就可以成為太極。但是里面的比例,也就是陰幾分、陽幾分卻大有不同。河圖洛書中,無論哪個方向,幾個數(shù)字相加都是15,保證了力量的一致,把陰陽平衡到了恰到好處,實現(xiàn)了陰陽的平衡,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講的中和。實現(xiàn)中和,本質(zhì)上是按照道的原則行事,胸有標準,機智權(quán)變。
機變來自混沌?;煦缡菣C變未實現(xiàn)前蓄勢待發(fā)的狀態(tài)?;煦绮⒉皇且粓F亂麻,而是保持一種狀態(tài),能隨時進行最佳的應急反應。大的原則上,陰陽配合,可以在最佳角度最佳方向調(diào)動起力量。小的方面,能調(diào)動每個因素參與進來,圍繞目標共同努力。陰陽如何搭配?最好的境界是變化自如。這種自如是陰陽形態(tài)迅速轉(zhuǎn)化,如同前面講過的五分陽五分陰,五陽五陰的狀態(tài)就是最佳混沌狀態(tài)。
有沒有一種明顯的形態(tài)可以形象的展示混沌?俗話說,字如其人。就以字為例來說陰陽配合的結(jié)構(gòu)。毛澤東前期的字體很有功力,可見歐柳但拘于章法,到了后期顯示出一種混沌的狀態(tài),特別是指揮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字體,外表看來揮灑自如隨意為之,精彩處卻有驚天地泣鬼神的生動,線條的陰陽對比強烈,又內(nèi)在呼應渾然一體。只有內(nèi)在的美或者魂,也就是思維藝術(shù)具備了陰陽各半的狀態(tài),才能展現(xiàn)出來這種混沌。這大概可以歸因于,他政治軍事生涯對于性格情緒的成就,讓他的思維方式和其他人區(qū)別很大,外化到字上,就呈現(xiàn)出融豪邁俊逸風雷激蕩于一體的特點,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天地大美純真美好詩意境界的感受。對比郭沫若的字體,中鋒磅礴,參差錯落,跌宕起伏,也屬于明顯的陰陽分開,雖足以成為一代大師,但是權(quán)變不足,缺少內(nèi)心的雄渾大氣。一個是內(nèi)心的雄渾大氣,藏都藏不住。一個是要在形式上做足問文章才能有大氣。字反映的是人內(nèi)在的個性,和性格修養(yǎng)高度匹配,毛澤東的字和郭沫若的字就能反映兩人的特點。兩種字的特點都是由于兩人不同的性格和從事的事情不同,在此不論高下,只談藝術(shù)層面的欣賞。但毛澤東字中的混沌之形,陰陽各半之組合形成的力量,以及展示的美,卻可見可品,啟示我們混沌之形中的陰陽該如何安排。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機變混沌的狀態(tài),往往隱藏著應對事物發(fā)展而變化的能力。物來順應,去則不留。這句話,描述的是無論外界的狀態(tài)無論怎樣變化,都能不起波瀾于心,認真應對。實際在生活中,很多人被事情的變化驚擾的思緒紛紛,要么暴跳如雷,要么灰心喪氣;而情緒的變化往往會影響到人的判斷力,影響對于事情的處理。大多時候,人干事情,都不是干得很累,而是心累,因為事情變化而帶來心情的變化是最耗費心力的部分。心累就無力干事,也干不好事。需要讓心靜下來,不受外界變化過多的干擾。完全不干擾不可能,但是可以做到把干擾減到最低程度。
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兵力遠勝過東吳,認為自己必然勝利,這是從一開始沒有建立好心中的太極。心里只有勝,沒有敗失去了陰陽平衡,這怎么可能實現(xiàn)呢?曹操沒有聽賈詡的意見,沒有識別出黃蓋的陰謀,最終導致失敗,并不是賈詡的謀略不高明,也不是黃蓋的詐降之計偽裝的多么巧妙。因為曹操的心中有了前面的勝仗,產(chǎn)生了怠慢,不能冷靜地分析。對于要成功的事情,應該始終懷著一種敬意來做。怠慢有了,敬意少了,難以看清形勢,更談不上機變混沌了。干事情,需要的是敬慎。用恭敬的態(tài)度考慮事情,謹慎的態(tài)度謀劃處理,才能敬慎不敗。換句話講,有了憂患意識,才能謹慎戒懼,才能有后面的勝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是此意。
外界的變化是絕對的,也往往和我們期望的不同。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不能不變。變化總是要來的,無論怎么變,都要能很快有應對之策,圓滿得體處理好事情。實現(xiàn)這種境界,需要把自己看作一粒宇宙的塵埃,自覺服從小的要跟著大的轉(zhuǎn)的道理。此時,自己和外界構(gòu)成了一對陰陽關系。以我為陽,外界為陰。陰變,陽亦跟隨而變才能保持太極,不讓自己失去在太極中的地位;如果陰不變,陽亦應保持和陰之間的張力,維持太極這個共同體。關注到這一層面,方能調(diào)養(yǎng)心機,做出各種變化的應對之策。
機變混沌,意味著陰陽的變化迅速準確。要實現(xiàn)這一點,陰陽結(jié)構(gòu)平時應該處于中正的位置,把陰陽搭配在合理的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出來就是中和。在需要的時候,迅速變換,調(diào)動每一部分,形成最佳合力。太極拳的發(fā)力,每一招每一勢,都講陰陽配合,但是要出來最佳結(jié)果,還是陰陽各半才可以出來整勁。在謀劃事情的過程中,需要我們立身中正,價值標準中正,無論哪種力量出現(xiàn),都能迅速調(diào)整自身立場,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小結(jié)一下,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陰陽運用,核心在于把自己和外界看成陰陽一體,在共同的太極中把握自身。寫文章最能展示一個人的思維特點,即便是公文的固定套路格式,也要把該說的說得清清楚楚,不像待人接物客套周到的要求,可以說透也可以點到為止,這就是為文展陰陽。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成就再大,都需要眾人成就,傲慢自負容易傷人最終傷到自己,謙虛待人,只會贏得更多幫助,即便一時不會,長遠看能改善所處的環(huán)境,讓周圍的人最大限度認可你,這就是做人謙鋒芒。目標確定后,一個路子走到底的,必定不會成功,需要多種力量配合,組合這些力量的思路體現(xiàn)出陰陽,這就是凡事陰陽手。陰陽無處不在,不要說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單說蕓蕓眾生流水賬一般的生活,不能隨機應變,只會跟著感覺走的,沒有不失敗的,只有那些隨時根據(jù)形勢變化調(diào)整自己方法策略的,才能獲得勝利。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隨心所欲變化,妙招迭出,讓人應接不暇,把生活事業(yè)變成了藝術(shù),就是機變混沌場。
(作者系中央機關公務員,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