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開始,絲綢之路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出現(xiàn)了以張芝為首的一批擅寫草書的書法家,“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shù)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這是趙壹《非草書》里面所描述時人慕張芝草書,以至于風靡全國的現(xiàn)象,其家鄉(xiāng)敦煌可想而知。他們不僅影響了河西地區(qū),同時在中國書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的《沙州圖經(jīng)》記載:“尋諸古典,委張芝、索靖,俱是敦煌人。各檢古跡,具知處所?!庇腥さ氖菑堉ズ退骶覆粌H是河西地區(qū)書法的代表人物,而索靖又為張芝姊之孫,即張芝是索靖的舅爺爺。
敦煌五龍
索靖,字幼安,生于公元239年。索家是“累世官族”的豪門大族,出自敦煌郡龍勒縣(今古陽關腳下)。索靖的父親叫索湛,曾任過北地郡太守(治今寧夏吳忠西南)。索靖少有逸群之量,與鄉(xiāng)人汜哀、張甝、索、索永等五人進入朝廷最高學府太學學習。這五位少年才俊在當時聲名遠揚,被稱為“敦煌五龍”。可惜其他四人都相繼早亡,《晉書·索靖傳》稱“唯靖該博經(jīng)史,兼通內(nèi)緯”,并因此被征召為州駕,推舉為賢良方正。傅玄、張華與索靖見過一面,就都另眼禮遇,與之相交?!爸荼佟薄翱づe”說明他出仕之前與家鄉(xiāng)敦煌關系很密切。
在敦煌文獻中,和索靖相關的資料還有若干種,其中法藏敦煌文獻 P.4010、P.4615 拼接后為《索崇恩和尚修功德記》長卷寫本,提道“及晉司空(索靖),惠帝時敦煌賢達,臨池學書,翰墨無雙,對策第一,帝佳之,拜附馬都尉,酒泉太守”。這些記載充分說明索氏在敦煌的家族勢力及索靖本人的影響力。從現(xiàn)存資料看,莫高窟第156窟前室北壁有唐咸通六年(865)正月的墨書榜題《莫高窟記》,法藏敦煌文獻 P.3720 卷背是其稿本,兩者都記載了索靖在莫高窟留下過“仙巖寺”的題壁,雖然題壁早已無存,但敦煌莫高窟的發(fā)展中有索靖的印記。不難想象,作為西晉最偉大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對家鄉(xiāng)敦煌一定是有影響的。
西晉統(tǒng)治集團窮奢極欲,以奢華奢侈為榮,生活腐化糜爛。有一年發(fā)生饑荒,許多百姓被餓死,晉惠帝司馬衷竟然還問:“他們?yōu)槭裁床怀匀庵??”索靖清醒地認識到以后必天下大亂。有一次,他指著洛陽宮門前的一只銅駱駝意味深長地感嘆說:“大概以后會在荊棘中看到你吧!”這便是《索靖傳》所記載的“荊棘銅駝”之事了。
《晉書·衛(wèi)瓘傳》云:“瓘學問深博,明習文藝,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時人號為‘一臺二妙’。”索靖因參與西明門之戰(zhàn),受傷過重而亡。作為河西士人、敦煌籍的杰出代表,索靖早年游詣太學,中年久仕臺閣,晚年殉職京洛。三次入京的經(jīng)歷,不僅使他結(jié)交了不少名流時望,也大大促進了河隴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雖然諸多著作與墨跡毀于戰(zhàn)亂,然殘存者,亦如雪泥鴻爪,供后人研究、學習。
R58zotewVcxlfyB5DshJCeMIEsON9VOXL9BQA+4MoJw=《書斷》記:“王隱云:‘靖草絕世,學者如云,是知趣皆自然,勸不用賞?!瘯r人云:‘精熟至極,索不及張;妙有余姿,張不及索?!彼巍缎蜁V》記:“索靖……經(jīng)史之暇,喜作字,遂以章草名動一時,學者宗之?!彼骶傅牟輹且浴帮h風忽舉,鷙鳥乍飛”的獨特風格,使自己得到了書壇的公認,最后甚至達到了“張芝、皇象、鐘繇、索靖,時并號書圣”(《書斷》引羊欣語)的贊譽?!段簳ご拊畟鳌分锌梢娨话?,傳曰:“元伯祖悅,與范陽盧諶并以博藝著名。諶法鐘繇,悅法衛(wèi)瓘,而俱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諶傳子偃,偃傳子邈。悅傳子潛,潛傳元伯。世不替業(yè)?!彼骶笗ㄓ谖鲿x最負盛名,也堪稱北朝書壇廣大教化主。
耶律楚材在《西域河中十詠》寫道:“寂寞河中府,清歡且自尋。麻箋聊寫字,葦筆亦供吟?!边@種寂寞、清歡或許能讓我們勾勒出當時的那位文武全才、一代關內(nèi)侯的索幼安對書法苦心孤詣、專心臨池的情景吧!
靖有“楷法”
宋《淳化閣帖》卷三收刻的索靖作品有兩篇,一篇為《七月廿六日帖》(又稱《七月帖》《廿六日帖》),另一篇為《載妖帖》(又稱《皋陶帖》《皋陶書》)。索靖的墨跡,唐人稱引的僅《月儀》和《毋丘興碑》,另有《急就篇》《出師頌》?!都本推窞槲鳚h史游所作,后世傳寫本極多,索靖寫本宋人頻稱贊。黃伯思《東觀余論》卷下《跋章草〈急就補亡〉后》云:“今世所傳,惟張芝、索靖二家為真,皆章草書。而伯英本只有‘鳳爵鴻鵠’等數(shù)行。至靖所書乃有三之二,其闕者自‘母’而下才七百五十字,此本是已。蓋唐人摹而弗填者,神韻筆勢,古風宛然?!薄都本推匪骶笇懕倦m今已不傳,從宋人的記載來看,也是索靖墨跡的名篇。宣和臨本《出師頌》今已不存,今存的“紹興本”臨本有南宋米友仁的鑒題:“右出師頌,隋賢書?!睂W界依據(jù)米友仁題跋、本幅唐、宋諸鑒藏印和書法的時代風格,斷定為隋代名家墨跡。
“楷法”并非后世認為的唐楷的法度,而是一種楷則、規(guī)范、條理。索靖善章草,草書的本質(zhì)是正體字的快寫,趨急速、示簡易,在當時是為了便于平常書寫。
王僧虔說“傳芝草而形異”,索靖出生的時候(239),張芝已去世近半個世紀(張芝生卒年不詳,約卒于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索靖所法的是韋誕,唐張懷瓘《書斷》云:索靖“善章草書,出于韋誕,峻險過之”。而韋誕所法的正是張芝,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記載,漢末師法張芝草書者有多人,以韋誕“最優(yōu)”。從張芝到韋誕再到索靖,草書書法一脈相承,形態(tài)雖不斷變化,但索靖所遵循的“楷則”則深受這位舅爺爺影響。衛(wèi)恒《四體書勢》說張芝:“下筆必為楷則,常曰‘匆匆不暇草書’?!闭钦f出下筆有由、下筆守則的事實了。
索靖幼年臨池學書非??炭嘤霉Γ裱▌t?!端鞒缍骱蜕行薰Φ掠洝烽L卷寫本,提到索靖臨池學書,翰墨無雙,《晉書·索靖傳》評:“瓘筆勝靖,然有楷法,遠不及靖?!薄稌鴶唷吩u價衛(wèi)瓘也說“放手流便過索,而法則不如之”。這都說明了索靖書法以法度擅長。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可作為法度森嚴的代表人物。有一次,歐陽詢和兒子一起出門訪友,半路經(jīng)過一座古墓,墓前立著一大塊石碑,碑上的字剛勁有力、法度森嚴,正是西晉索靖所書。歐陽詢被迷住了,其宿三夜觀碑學習,亦可反觀索靖書法的楷則精嚴。靖又善章草,章草的“章”有“條理”“法則”“明顯”之義。即用作謚法的“章”字,也是有取于此意義,相反雜亂便是“無章”。那么漢代舊草體之得章名,應是由于它具有條理和法則比較強烈的性質(zhì)。正由于它具備了這種性質(zhì),才有合乎章程、用于章奏的資格。
索靖的作品有傳世刻帖《月儀帖》,還有《俄藏敦煌文獻》所收Дx.4760、Дx.5748、 Дx.6009、Дx.6025、Дx.6048 未加定名的五件草書殘片,經(jīng)考為《月儀帖》臨本。古代朋友間殷殷問候的書信范本稱為“書儀”?!霸聝x”屬于“書儀”之一種,按月編排,每月往復各一通,列舉當月尺牘用語,如問候、思念、祝福等詞句,供寫信時引用。這種有類于教科書樣式的文本的書寫必然要遵循書寫規(guī)則,以清晰可辨、法則標準為書寫前提,進而達到范本的作用?!对聝x帖》屬于章草。起筆和收筆,尤其是末筆頓挑,條理有章。而以《急就篇》《月儀帖》為代表的字書、書儀的章草書法由誰設定標準則未可知,或許是在約定俗成的情況下又得到了書法名家的支持。索靖《月儀帖》即章草名篇之一,流傳至今,說明魏晉之際規(guī)范化的章草曾經(jīng)流行。將《月儀帖》放置在書法史發(fā)展中看其地位,索靖的章草不僅在章草書法發(fā)展過程中承上啟下,同時保留了魏晉以來程式化章草的面貌。
凌魚奮尾
西晉是草書發(fā)展繁榮期和轉(zhuǎn)型期并行的時代,草書的結(jié)體、技法以及流派都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書法史上把西晉書家看作是張芝、鐘繇的影子,他們在“鐘、張”基礎上創(chuàng)新,才有“二王”的變法成功。其中在這一傳承脈絡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便是索靖,他的守法與創(chuàng)新在書法發(fā)展史上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遺憾的是,歲月倏忽,索靖真跡至今卻一件不傳,今天只能從刻帖中尋找一點雪泥鴻爪,來體會什么是飄風忽舉,鷙鳥乍飛;什么是字勢的銀鉤蠆尾(“蠆”是蝎類毒蟲,尾部上卷呈鉤狀,“銀鉤”和“蠆尾”都是形容章草書波磔處的遒勁狀態(tài))。傳世的《月儀帖》有兩種,一種為無名氏草書墨跡,另一種《月儀帖》傳為西晉書法家索靖所書,原本早已佚失,僅有石刻拓本傳世。俄藏敦煌文獻中的墨跡臨本《月儀帖》正是傳世石刻拓本的臨摹本,彌足珍貴。從俄藏臨本和石刻拓本都存的文字來對比,至少能論證《月儀帖》刻帖的可信程度。
因為《月儀帖》的臨本墨跡終歸是唐代的,距離索靖年代近,雖然這份墨跡也很難還原索靖當時的書法風采,但聊勝于無,來尋找蛛絲馬跡,或許能與文獻中所記載的索靖相印證。所以下面從臨本的幾處細節(jié)來窺探其中所傳達出來的信息,這個信息就是前人在評價索靖書法所關注的銀鉤蠆尾(筆力遒勁)、飄風忽舉,鷙鳥乍飛(結(jié)字富于變化)和筆短意長(趣味)。
關于筆力遒勁,可以先看看索靖自己的觀點,他在《草書狀》中說“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舒翼未發(fā),若舉復安”“玄熊對踞于山岳”“凌魚奮尾,駭龍反據(jù)”,都是在強調(diào)用筆的豪邁有力,堅勁沉著。從“延”“良”的末筆的挑,似乎可以看出那種“奮尾”“反據(jù)”的用筆的力量。
章草字字獨立,不作上下牽絲連貫,因緊隨隸書,興于漢魏,所以大都比較注重橫勢,有波磔出挑,每個字的收筆大多往里,含蓄下壓。如“之”字,所遺存的“之”字末筆都短小含蓄,這樣的蓄勢待發(fā)所表現(xiàn)出來的力量更強大。眾所周知,當我們打拳的時候,要想力量大,一般慣性都會將手臂使勁往回收,這樣出拳的力量會更大。在書法的點畫當中,這種筆短意長的趣味,常常表現(xiàn)于此,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常說的“余味”。
儷句遺篇
索靖的書法理論,流傳至今只有一篇《草書狀》,附在《晉書·索靖傳》之后,是其書學著述。從文字的實用性和書法藝術美兩個方面來論述草書的特征。用比擬筆法貫穿全篇,將草書的動靜、豪壯、飄逸、筆勢,作了生動的描述。草書的剛勁、柔逸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對草書的意象,索靖給予充分的描繪闡發(fā)。
錄其一段,以觀其意象聯(lián)翩,佳詞儷句,不厭其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舒翼未發(fā),若舉復安。蟲蛇虯蟉,或往或還,類婀娜以羸形,歘奮亹而桓桓。及其逸游肸向,乍正乍邪,騏驥暴怒逼其轡,海水窊隆揚其波。芝草蒲陶還相繼,棠棣融融載其華。玄熊對踞于山岳,飛燕相追而差池。舉而察之,又似乎和風吹林,偃草扇樹,枝條順氣,轉(zhuǎn)相比附,窈嬈廉苫,隨體散布。紛擾擾以猗靡,中持疑而猶豫。玄螭狡獸嬉其間,騰猿飛鼬相奔趣。凌魚奮尾,駭龍反據(jù),投空自竄,張設牙距?!?/p>
文中提到的“守道兼全,觸類生變”正是索靖自己在恪守草書“楷則”而傳張芝、變“異形”的真實寫照。“去繁存微,大象未亂”也說明了草書的實用性在于刪繁就簡,草書藝術在于保存細節(jié)精妙?!巴袢翥y鉤”指出用筆爽利而有遒勁;“騏驥暴怒逼其轡,海水窊隆揚其波”是形容體勢豪邁而灑脫;“凌魚奮尾,駭龍反據(jù)”體現(xiàn)了點畫變化倏忽。等等如此,都說明《草書狀》是索靖對草書理解的深刻體悟,也是對草書的時代所作的概括與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