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東博物館藏清雍正時期青花瓷器

      2024-10-18 00:00:00布明虎滕衛(wèi)
      文物春秋 2024年4期

      【關(guān)鍵詞】青花瓷;雍正時期;山東博物館;藏品

      【摘要】1958年故宮博物院向山東博物館撥交了一批明清時期瓷器,其中有58件屬于雍正時期。這批雍正瓷器器型多種,釉色豐富,紋飾多樣,既有官窯制作,亦有民窯生產(chǎn)。其中,青花瓷器共有18件,器型主要包括盤、碗、瓶、缸等,紋飾類型豐富多樣,包括植物、動物、人物等紋樣,審美意趣十足,為研究雍正時期的青花瓷器提供了重要材料。

      故宮博物院1958年向山東博物館撥交了一批明清瓷器,其中58件屬于清雍正時期,包括青花18件、五彩2件、斗彩2件、粉彩2件以及顏色釉(含綠釉、祭紅釉、白釉、黃釉、東青釉等類別)34件。其中的18件青花器既有景德鎮(zhèn)御窯廠制作,亦有民窯生產(chǎn),器類豐富,紋飾多樣,審美意趣十足。下面分類進(jìn)行介紹。

      一、盤類

      共6種7件,外底均署六字官窯款。

      1.青花蝙蝠盤1件。

      敞口,淺弧腹,圈足。高4厘米,口徑20.5厘米,底徑12.5厘米(圖一)。內(nèi)口沿飾兩周弦紋,內(nèi)腹飾展翅飛翔、身姿各異的十二只蝙蝠,盤心雙弦紋內(nèi)繪五蝠聚首,蝙蝠頭部渾圓,兩翼細(xì)長,尾部似花葉。外口沿下飾雙弦紋一周,外壁繪倒飛的八只蝙蝠,足墻飾連體“回”字紋帶一周。足心雙圈內(nèi)署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此盤胎體較薄,足跟光滑如泥鰍背,釉面隱現(xiàn)橘皮紋,青花色澤藍(lán)中泛紫,款式工整。故宮博物院[1]28—29、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2]110、云南省博物館[3]41和四川大學(xué)博物館[4]等均見有相類藏品。

      “蝠”與“?!蓖?,五蝠即五福,蝠倒即福到,寓福海之意。蝙蝠紋作為傳統(tǒng)吉祥紋樣之一,在器物、家具、配飾上多有表現(xiàn)。

      2.青花攢菊盤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4厘米,口徑19.5厘米,底徑12.8厘米(圖二)。內(nèi)、外口沿下飾雙弦紋。內(nèi)腹光素?zé)o紋,內(nèi)底紋飾分三層:盤心繪四瑞果捧壽,其外為四簇?cái)€菊紋與四組粗線結(jié)紋相間,結(jié)紋頂部相互勾連將攢菊紋包圍,最外圍一周雙弦紋。外壁紋飾亦分三層:中間六簇?cái)€菊紋與六組粗線結(jié)紋相間,上層勾連紋與六組粗線結(jié)紋相連,下層勾連紋與六組攢菊紋連在一起。攢菊為一簇五束,下為枝葉托底,中間四朵菊花環(huán)繞一大朵菊花平鋪。足心雙圈內(nèi)署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2]109、云南省博物館[3]40、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5]42均見有同類器物。

      3.青花人物盤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3.2厘米,口徑13.5厘米,底徑8厘米(圖三)。內(nèi)口沿下施一周雙弦紋,內(nèi)底雙弦紋內(nèi)繪亭臺觀瀑圖,或稱望子成龍圖。畫面中亭臺左側(cè)伸出兩簇竹枝,竹枝間飾一只展翅飛翔的飛禽,竹枝外有飛流而下的瀑布,一條肥大的鯉魚躍出水面。亭臺內(nèi)一體態(tài)清瘦的婦人交腳坐于圓凳上,高椎髻,面容豐腴,長頸,細(xì)腰,著裙,左手握鮮花一束,望向身前的童子;童子著深色衫,雙手高舉,右足前邁,面對躍出水面的鯉魚而手舞足蹈。外壁兩組雙弦紋之間夾飾對稱的兩組竹枝葉紋。足心雙圈內(nèi)署三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福建省文物總店有一件青花人物圖盤[6],其內(nèi)底圖案與此盤相似,亦署雙圈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但瓷胎較輕,紋飾亦有區(qū)別,應(yīng)屬民窯仿官窯作品。

      4.青花八駿盤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2.8厘米,口徑12.5厘米,底徑6.5厘米(圖四)。內(nèi)口沿下有一周雙弦紋,內(nèi)底雙弦紋內(nèi)繪八駿圖。八駿體形健碩,耳如削竹,鬃毛上揚(yáng)。畫面中左側(cè)飾一垂柳,盤心駿馬圓目、咧嘴,四腿蜷屈,馬尾下垂,伏于草地之上。圍繞盤心順時針方向七匹馬形態(tài)各異,分別是臥姿、抬頭警視、低頭嗅蹄、昂首、食草、佇立回望與靜臥回首,間飾以豐茂水草。外腹兩組雙弦紋之間夾飾對稱的兩組雙竹紋。足心雙圈內(nèi)署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5.青花束蓮盤1件。

      原名清雍正款青花纏枝花卉碟。敞口,弧腹,圈足。高3.2厘米,口徑13.5厘米,足徑8.3厘米(圖五)。內(nèi)口沿下飾一周卷草紋,內(nèi)腹飾六朵纏枝花,盤心弦紋內(nèi)飾錦帶捆扎的5枝蓮花紋。外口沿飾一周回紋,腹飾六朵纏枝花紋,近圈足處飾一周卷草紋。足心雙圈內(nèi)署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束蓮紋在明永樂、宣德時期大放異彩,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皆有制作,又以雍正朝束蓮為最佳。故宮博物院[1]20—21、陜西歷史博物館[7]、南京博物院[8]亦藏有此類青花盤。

      6.青花牡丹盤2件。

      原名清雍正款青花纏枝花盤。撇口,淺弧腹,內(nèi)底寬平,圈足較大。高2厘米,口徑13厘米,底徑7.5厘米。重量上略有差異,5.998-1重90克(圖六),5.998-2重86克。內(nèi)沿、內(nèi)底、外壁均繪折枝牡丹紋。足心雙圈內(nèi)署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二、碗類

      共5種7件,外底皆有款識。

      1.青花梵文勾蓮小碗1件。

      敞口,深弧腹,矮圈足。高3.8厘米,口徑9.3厘米,底徑5.3厘米(圖七)。碗內(nèi)光素?zé)o紋。外口沿下飾雙弦紋,腹繪六組等距分布的折枝蓮花,花上托梵文一字。梵文筆法圓潤,書寫規(guī)范。足心署雙方框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自明永樂始盛行以梵文裝飾,成化時達(dá)到最高峰,并延續(xù)到清朝末年。此碗胎體輕薄,釉面瑩潤,白中泛青,為仿明成化式樣。相同器物亦見于清華大學(xué)藝術(shù)博物館[9]與云南省博物館[3]42等。

      2.青花團(tuán)菊小碗2件。

      侈口,深弧腹,矮圈足。兩碗高度一致,皆為5厘米,口徑和足徑上微有差別:5.925-1口徑11厘米,足徑3.8厘米(圖八);5.925-2口徑10.8厘米,足徑3.4厘米。紋飾基本一致。碗內(nèi)壁素白無紋。外壁繪淡描團(tuán)菊紋五組,團(tuán)菊由三朵菊花及多條纏繞的枝蔓組成,團(tuán)菊間填以五組上下對應(yīng)的俯、仰折枝蓮紋,整體布局舒朗。足心署雙圈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湖北省博物館[10]與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11]均收藏有類似器物。

      3.青花叢竹小碗2件。

      原名清雍正款青花淡描叢竹碗。敞口,弧腹,圈足。高4.3厘米,口徑9.4厘米,足徑略有差異:5.929-1為3.5厘米(圖九),5.929-2為3.4厘米。內(nèi)壁光素?zé)o紋。外壁深描叢竹枝葉紋兩組,一組有竹枝五株,另一組為三株,翠竹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足心署雙方框雙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類似器物還見于云南省博物館[3]43、陜西歷史博物館[7]、德國柏林東亞藝術(shù)博物館[12]等。

      瓷器紋樣的淡描繪法類似于中國畫中的白描手法,是用較淡雅的青花勾線,不做渲染,紋飾圖案線條化,這種青花裝飾手法始出現(xiàn)于明嘉靖、萬歷時期。此碗上的圓筒形竹桿與披針形竹葉即為青花勾線而成,中間留白,極富淡雅之美感。蘇州博物館藏雍正礬紅竹紋碗[13]、故宮博物院藏雍正斗彩竹紋碗[14]、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雍正斗彩竹紋碗[5]155紋飾均與此相類。

      4.青花人物小碗1件。

      原名清雍正青花人物撇口碗。斗笠式碗,玉璧底。高4.8厘米,口徑10.2厘米,底徑3.7厘米(圖一〇)。內(nèi)壁以一周留白將紋飾分成兩部分:上部繪四朵菊花與梅花相間排列,下部均勻分布四朵梅花,周圍密填鱗紋;外壁繪高士圖,分為三個場景,構(gòu)圖舒朗。外底無釉。內(nèi)底署雙行四字“永樂年制”篆書款。

      此類青花人物小碗1968年在河北省高陽縣刑家南村李鴻藻墓中亦有出土,現(xiàn)收藏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5]。兩碗?yún)^(qū)別主要體現(xiàn)于時代及外壁的裝飾工藝。李鴻藻墓中的笠式碗為康熙時期作品,其外壁繪有山水人物紋,采用斗彩裝飾,人物與山水的輪廓以釉下青花勾勒,其余部分則以釉上彩填繪。本館藏此碗碗心雖落“永樂年制”篆書款,但從胎釉、紋飾、青花色澤斑點(diǎn)等觀察,應(yīng)為雍正仿前朝作品。

      5.青花嬰戲圖大碗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7.5厘米,口徑19.6厘米,底徑7.3厘米(封三)??谘芈短ィ瑑?nèi)口沿繪雙弦紋一周,內(nèi)底雙弦紋內(nèi)繪童子踢毽子圖。外壁繪仲春童子嬉戲通景畫,分為三個場景,共繪15個童子。枝干虬勁的柳樹右側(cè)為第一個場景,繪六個童子:最前面的童子左手持鑼,右手執(zhí)槌,回望后面的伙伴;第二個童子腰系扁鼓,雙手執(zhí)槌上舉;其身后兩側(cè)各有一童子,右側(cè)童子肩扛芭蕉葉緊緊追趕,左側(cè)童子手持芭蕉葉向后回望;擊鼓童子之后為一騎竹馬童子,左手握韁繩,右手舉竹鞭;最后一童子右手舉荷葉急步追來。第二個場景繪五個童子:前面一童子右手握一束鮮花回身向后;其左側(cè)一童子左手舉笙,側(cè)身向前,似與持花童子交談;后面一童子右手高舉毛筆,左手持喇叭;最后兩童子一個倚欄桿回望,一肩扛一柄大如意。第三個場景繪放風(fēng)箏圖,有四個童子:前面一童子雙手執(zhí)線回望,后一童子手握線軸,風(fēng)箏已飛到前一場景后面二童子上方天空;右側(cè)一童子左手舉至胸前,似在夸贊二童子風(fēng)箏放得好;最后一童子右手上揚(yáng),似在呼喚前方放風(fēng)箏的同伴。畫面疏密有致,童子神態(tài)各異,活力外溢。圈足外墻繪雙弦紋一周,足心署雙圈三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故宮博物院藏有類似器物,從制作水平與繪畫風(fēng)格來看,同樣應(yīng)為典型景德鎮(zhèn)民窯作品[1]46—47。英國大英博物館嬰戲圖碗[16]、廈門市博物館清青花十六子墩式碗[17]與此碗形制、紋飾相同,但款識不同,系寄托款。

      三、瓶類

      共3種3件,皆為民窯生產(chǎn),無款識。

      1.青花花鳥瓶1件。

      原名清雍正青花花鳥筒式瓶。撇口,短頸,長筒腹,平底。高25.5厘米,口徑6.5厘米,腹徑8.9厘米,底徑7厘米(圖一一)。器身飾松竹、花鳥紋,足底無釉。

      筒瓶,又稱筒子瓶、象腿瓶,明萬歷時創(chuàng)燒,因“筒”與“統(tǒng)”諧音,筒瓶被賦予“天下一統(tǒng)”之意,成為清初順治、康熙兩朝最流行的器型之一。清人許之衡將其稱為“截筒瓶”,在《飲流齋說瓷·說瓶罐》有:“‘截筒’之瓶形如木桶,近口處微凹,明制最多,青花尤夥,花甚粗率而殊有野趣。清初仿者依然?!盵18]

      2.青花八駿圖瓶1件。

      侈口,束頸,溜肩,長筒腹,圈足。高27.8厘米,口徑7.3厘米,腹徑12.7厘米,底徑8厘米(圖一二)。器身繪八駿圖,以青花的深淺巧妙地表現(xiàn)出駿馬的不同毛色和肌肉的力量感。畫面以一株高大的柳樹為界。柳樹右側(c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繪形態(tài)各異的五駿:最前一駿毛色光亮,耳小且尖,眼炯有神,回首后望,鬃毛緊貼于頸,臀部發(fā)達(dá),馬尾下垂;次駿低頭扭首,大眼寬鼻,張口露齒,鬃毛披散,揚(yáng)蹄奮起,正與前駿嬉戲;第三駿為花斑馬,雙耳直立,鼓目張口,靜立觀望前二駿嬉戲;第四駿雙腿直立,昂首前望;最后一駿仍為花斑馬,鬃毛齊整,低頭啃草。柳樹左側(cè)繪三駿:最前一駿前足踏入河中,后足彎曲,正低頭飲水;后兩駿立于山巖之上,一駿低首回顧,前足屈曲,低首回顧,另一駿馬尾微揚(yáng),目視遠(yuǎn)方。

      3.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1件。

      原名清雍正青花纏枝蓮梅瓶。直口,矮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平底內(nèi)凹。高17.7厘米,口徑3.2厘米,腹徑10.8厘米,底徑7.5厘米(圖一三)。全器紋飾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層:頸部上、口沿下飾一周弦紋,頸部下端為一周不連貫的小圓圈紋,頸肩相交處飾一周方向相互垂直的平行斜線紋,其外為一周弦紋;腹部繪變形纏枝花卉紋三組,細(xì)枝葉,大朵蓮;近足跟處在兩周弦紋上飾變形花卉紋。

      四、缸類

      僅1件,無款識。

      青花花鳥缸原名清雍正青花鴛蓮缸。胎體厚重,直口,口沿下漸弧收至底。高17.2厘米,口徑20.5厘米,底徑10厘米(圖一四)。外壁在兩組雙弦紋之間夾繪夏日蓮池圖。畫面中太陽高掛,荷花、荷葉、蓮蓬、菖蒲等隨風(fēng)輕搖,岸邊蓮蓬下一對鴛鴦交頸私語,一只展翅的鸕鶿曲頸凝視山石、竹叢中的水面。畫面布局繁密得當(dāng),動靜結(jié)合,極具藝術(shù)性。

      EAuZBkNGniWN8/Qo7o2czw==

      (攝影:阮浩周坤)

      ————————

      [1]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7.

      [2]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文物選粹:瓷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3]云南省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館藏精品全集:瓷器: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波.四川大學(xué)博物館藏品集萃:瓷器卷[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19:125.

      [5]葉佩蘭.海外遺珍:陶瓷:卷四:清代陶器[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6.

      [6]徐炎.雍正青花瓷鑒賞[J].福建文博,2015(1):91—93.

      [7]楊培鈞.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陶瓷器[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3:136.

      [8]南京博物院.清代官窯瓷器[M].南京: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2013:105.

      [9]清華大學(xué)藝術(shù)博物館[EB /OL].(2023-08-18)[2020-11-24].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dcxx/ cpda/gqtp/202011/t20201124_4900.shtml.

      [10]湖北省博物館.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館藏瓷器選[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4.

      [11]鐵源.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5:151.

      [12]李智瑛.柏林東亞藝術(shù)博物館藏中國青花精品[J].收藏家,2015(9):29—35.

      [13]蘇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藏瓷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60.

      [14]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中國陶瓷大系:14:清(上)[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9:193.

      [15]張柏.中國出土瓷器全集:河北[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8:240.

      [16]林瀚.海外珍藏中華瑰寶:成化后青花瓷[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11:78,108.

      [17]廈門市博物館.廈門市博物館藏品集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43.

      [18]葉喆民.《飲流齋說瓷》譯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116—129.

      〔編輯:劉恒佳;責(zé)任編輯:成彩虹〕

      白沙| 乐东| 绥芬河市| 宽城| 靖安县| 平罗县| 南雄市| 通道| 门头沟区| 东港市| 安阳市| 仙桃市| 龙游县| 崇义县| 子洲县| 双牌县| 梁平县| 凌云县| 马尔康县| 宜宾市| 丹棱县| 寿宁县| 常山县| 呼图壁县| 巴东县| 民县| 扶沟县| 临清市| 灌南县| 张家港市| 鄂伦春自治旗| 苍山县| 内乡县| 天台县| 沽源县| 东乌| 松潘县| 北流市| 乌海市| 青铜峡市|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