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短視頻視角下“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化融入

      2024-10-23 00:00:00辛曄陳友華
      江蘇社會科學 2024年5期

      內容提要 在人口老齡化和數字化轉型的雙重演進下,消弭老年群體的“數字鴻溝”和使用障礙,實現老年人數字融入,不僅是老年群體生活方式優(yōu)化的現實需要,更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議題。通過對32名使用短視頻“銀發(fā)沖浪族”的訪談發(fā)現:在數字接入實踐中,互聯網發(fā)展、智能手機普及和平臺興起為短視頻接入奠定了物質基礎;在數字使用實踐中,短視頻提供了信息獲取和自我表達的平臺,并促進了親密關系的協(xié)商;在數字知識實踐中,短視頻重塑了全新的交往實踐與社群關系,并通過數字消費的產消合一構建了經濟生活的新圖景。與此同時,老年群體短視頻實踐也面臨“信息偏食”與技能壁壘、數字成癮與社交隔離、數字欺詐與觀念沖突等挑戰(zhàn)。需要從數字接入融入、數字使用融入和數字知識融入三個層面進行規(guī)劃和實施,減少老年人短視頻實踐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老年群體在數字時代的融入與共生。

      關鍵詞 數字鴻溝 “銀發(fā)沖浪族” 數字融入 短視頻實踐 老年群體

      辛曄,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

      陳友華,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口高質量發(fā)展視角下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研究”(23&ZD18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問題緣起:數字時代下老年數字融入何以可能

      在人口老齡化和數字化轉型的雙重演進下,利用數字和新媒體技術發(fā)展成果消弭老年群體的“數字鴻溝”和使用障礙,不僅是老年群體生活方式優(yōu)化的現實需要,更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議題。近年來,國家在促進老年群體數字融入方面出臺了系列政策,旨在通過為老年群體提供基礎產品與服務實現共享數字生活的目標。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和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開發(fā)適老化技術和產品,確保老年人享受到智能化服務的便利;2023年,《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和《促進數字技術適老化高質量發(fā)展工作方案》出臺,提出將打造一個更加包容和普惠的數字環(huán)境,確保老年人充分參與并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便利。

      在自上而下的數字技術適老化政策的持續(xù)推動下,老年網民規(guī)模呈急劇擴張之勢。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網民從2022年6月的1.19億人增加到2023年6月的1.40億人,但老年網民數字技能相較于年輕人差距較大。60歲及以上網民中至少掌握一種數字化工具獲取、存儲、傳輸數字化資源技能的比例為54.6%,而這一比例在學生網民中達到98.5%[1]。有學者習慣性地將40后、50后及更年長者劃歸為“數字難民”[2],提出他們被拒之于數字門檻之外而無法把握數字機會;60后、70后被稱為“數字移民”,他們保有前數字時代的“濃重口音”[3]。不論是“難民”還是“移民”,老年群體長期以來被視為數字弱者,而這種刻板印象忽略了老年群體的異質性和其對新科技的適應潛力,實際上部分老年人在融入數字社會的過程中展現了積極的態(tài)度和出色的能力。

      利用互聯網及信息與通信技術(ICT)正成為老年群體積極融入社會的一項重要技能。20世紀90年代末就有學者提出“銀發(fā)沖浪族”(silver surfers)的概念[4],隨后被廣泛采納。“銀發(fā)沖浪族”指的是年長的互聯網用戶[5],他們在數字媒體使用上比其他老年人更具自信和能力[6],有更強的網絡適應性[7]。近年來,內容豐富、短小便捷的短視頻日益受到“銀發(fā)沖浪族”的青睞,成為其社會參與的新方式。2023年10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對2000余位老年人展開調研發(fā)現,75.1%的受測老年人有過短視頻創(chuàng)作經歷,經常發(fā)布的老年人占比為27.46%[8]。趙紅勛等認為,短視頻不僅在獲取信息過程中扮演信源的角色,也為老年群體提供了可視化傳播的展演空間,重構了社會實踐的既有方式[9]。短視頻在老年群體中的興起引起了學界廣泛關注,剖析“銀發(fā)沖浪族”在短視頻媒介上的數字實踐與互動邏輯,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和潛在風險,對于探索老年群體如何更好地融入數字社會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在過去的30多年中,以代際差異為重要表現的數字鴻溝現象日益凸顯[10],即老年人與年輕群體在信息科技的接受、使用和知識掌握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掇o?!穼底著櫆厢屃x為在信息的掌握、擁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別。數字鴻溝是一個發(fā)展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家電信信息管理局(NTIA)發(fā)布的報告FALLING THROUGH THE NET: A Survey of the "Have Nots"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中[1],指不同階層群體在互聯網接入時的巨大差異,即個體是否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通信技術資源,也就是第一道接入溝。之后隨著互聯網發(fā)展,物質接入問題在較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個體是否具備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的技能則成為第二道使用溝。伴隨近30年來新媒體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個體是否能夠理解和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構成了第三道知識溝,人們開始關注這些知識如何影響他們的社會參與和生活質量,并將這一議題引入社會和政治生活問題的討論中[2]。

      面對老年群體的數字鴻溝,學者將數字融入納入跨越鴻溝的問題予以考察。數字融入在美國國家電信信息管理局和經濟與統(tǒng)計管理局2000年發(fā)布的Falling Through the Net: Toward Digital Inclusion[3]中被首次提出,其用于描述行為主體在特定數字化場景下,有意愿通過對數字技術或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并對網絡文化逐漸了解和產生網民身份認同的過程和結果。數字融入不僅關乎設備獲取和使用接入,更深層次指的是信息資源相對匱乏群體能夠實現更廣泛的社會融入[4]。國內學者針對老年群體的數字融入,就互聯網設施覆蓋、公共服務配套、數字技能反哺與指導、知識培訓賦能等方面提出諸多建議[5],以期提升老年群體在數字技能掌握和知識獲取等方面的內生動力。相較于理論層面的探討,近年來方興未艾的短視頻無疑為學者提供了研究數字融入實踐的范本。有學者指出,老年群體通過短視頻智能設備的“接入反哺”、媒介操作的“技術反哺”以及媒介內容的“文化反哺”來提升數字技能[6]。還有學者認為短視頻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數字技能,還緩解了家庭和社會場域中的隔閡感、邊緣感和距離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老年人的社會融入[7]。

      數字融入被普遍認為是與數字鴻溝相反的概念。已有研究較好地闡述了老年群體數字融入的內涵、困境、路徑以及短視頻實踐的方式、意義與反哺建議,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對于老年群體短視頻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危機與矛盾,未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探討?;诖?,本文聚焦具備初步互聯網技術素養(yǎng)的“銀發(fā)沖浪族”短視頻實踐,分析他們在短視頻接入、使用和知識方面的實踐。短視頻接入主要體現在獲取智能設備及短視頻媒介平臺的機會;短視頻使用主要審視有效且高效地使用短視頻平臺來查找、利用和創(chuàng)建信息的能力,即媒介設備素養(yǎng);短視頻知識反映的是對短視頻技術使用的理解、信任和態(tài)度。通過考察“銀發(fā)沖浪族”的短視頻實踐,分析其在數字接入、使用和知識層面上所面臨的挑戰(zhàn),進而在數字接入融入、使用融入和知識融入方面提出建設性建議,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銀發(fā)沖浪族”的年齡界定主要有以50歲[1]、55歲[2]和60歲[3]為分界點的觀點,本文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老年人口的年齡界定,將“銀發(fā)沖浪族”定義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互聯網用戶,并以滾雪球的方式選取32位老年人進行訪談。其中,1位老年人每周直播互動3~6次,11位老年人有經常制作和分享短視頻的經歷,具體樣本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三、關系與生活的重建:“銀發(fā)沖浪族”數字融入何以可為

      1.媒介工具的獲?。骸般y發(fā)沖浪族”的數字接入實踐

      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數字化社會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要求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2023年國務院印發(fā)《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guī)劃》明確指出要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在數字社會的宏觀政策指導下,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便攜式數字設備與各類應用程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普及,深刻改變著個體信息獲取和人際交流方式。老年群體也紛紛涌入智能手機使用浪潮之中。訪談發(fā)現,多數老年人的第一部手機是子女使用過的舊手機,“我兒把淘汰下來的手機給了我,平時就打打電話,拍拍照,看看視頻啥的,也夠用了”(LXY-7)。隨著智能手機價格不斷下降,老年人也主動購買新款智能手機,“我拍視頻對這個手機的要求有點高,以前的手機不行,像素低,就買了這個最新款的”(TZ-30)。在現代社會,孝道的體現不限于傳統(tǒng)的敬養(yǎng)和關懷,更擴展到幫助長輩適應新時代的生活方式。為老年人購置一部智能手機,既是對孝道的現代詮釋,也為他們融入數字社會提供了接入基礎。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和智能手機價格的下降,“短小精悍”的短視頻應用逐漸走入老年群體生活。有學者研究指出,從老年網民互聯網功能使用情況來看,觀看網絡視頻的比例高達87.1%,且老年網民平均每天觀看網絡視頻的時間為85.7分鐘[1]。老年群體對短視頻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源于年輕一代的推薦。訪談發(fā)現,子女在父輩初次下載短視頻平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幾位使用短視頻的被訪者表示,短視頻平臺是由兒女為自己下載的,GXY提道,“怕我在家無聊,給我下載了這個(指抖音),還教我怎么刷”(GXY-24)。有的老人則是在親戚朋友及街坊鄰居的幫助下下載短視頻平臺的,“上個月我家隔壁的小李,就是那個大學生,他看我對這個新鮮玩意兒挺感興趣的,就幫我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短視頻平臺。他一邊操作,一邊還耐心地教我怎么用,怎么點進去看視頻”(CSJ-2)。可見,在數字接入過程中,除了家庭等強關系發(fā)揮作用,弱關系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老年人與數字平臺的有效對接。近年來,隨著短視頻技術的發(fā)展,老年人無須具備完備的專業(yè)知識,便能參與生產和傳播影像內容。工信部開展了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和無障礙專項行動,適老化標準規(guī)范相繼出臺。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軟件也相繼推出老年模式。適老化改造及信息無障礙服務無疑對老年群體數字接入起到推動作用。

      2.自我呈現與家庭共建:“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使用實踐

      長期以來,在數字弱者的傳統(tǒng)話語敘事下,不會掃碼購票、不懂網絡掛號等老年人標簽化形象屢見不鮮。短視頻的興起極大地滿足了老年人在自我展示和言語表達方面的主體性需求[2],為其提供了打破刻板印象的機會。在短視頻使用過程中,“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素養(yǎng)也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一方面,老年群體通過短視頻賬號頭像設置、網名制作以及初次拍攝發(fā)布等進行了個性化生產實踐?!拔壹尤肓松鐓^(qū)舞蹈隊,隊長把我們跳舞的視頻都發(fā)在了她抖音賬號上了,后來我也想發(fā),就讓她幫我注冊了個賬號,頭像當時就系統(tǒng)自帶的那種,后來我覺得不好看,就換成了舞蹈隊跳舞的照片?!保–YX-19)CYX用自己所在舞蹈隊照片替換了原有的賬號頭像,這體現了她對個人形象和社交身份的重視。多數老年人習慣于“以臉識人”,自然將這種交往規(guī)則帶入短視頻行動框架之中。具有較高數字素養(yǎng)的老年人,通過獨立拍攝短視頻或者直播的方式將自我及家庭主動呈現在他人面前。HZ在講述直播經歷時提道,她最初是通過直播來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家庭點滴,這讓她感受到了自我表達的樂趣,“我在抖音直播半年多了,從看人家發(fā)的短視頻到開始分享自己的生活,介紹我養(yǎng)花的經驗,直到有個人給我刷了一個‘墨鏡’(指抖音虛擬禮物),我才知道這東西能賺錢”(HZ-26)。老年人輕觸屏幕發(fā)布短視頻,將日常私人生活有選擇地加工后公開呈現在網絡空間中。自我呈現的短視頻生產實踐,展示了老年人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和豐富的生活智慧,重塑了這類群體的社會認知與想象。

      另一方面,老年群體的家庭關系正經歷一場協(xié)商與共建的動態(tài)演變。對于短視頻操作技能的掌握,大多數老年人是在子女幫助下以數字反哺方式習得,“我最開始不會用啊,下載還有注冊,那都是我孩子弄的,但是他一說我就明白了”(GXY-24)。子女在向父輩反哺短視頻操作技能時,反客為主的子女角色變化可以增強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參與感,推進父輩數字融入的同時消弭代際隔閡,從而促進親密關系的融洽。而且短視頻平臺嵌入老年群體日常生活,讓其有機會了解新鮮事物,也極大地拓寬了其精神世界的邊界,代際之間可以共享更多話題。特別是對獨居老年人而言,短視頻成為親子日常交流的新媒介,“女兒在外地上班,怕打擾她。有次發(fā)現她的抖音號,就默默關注了,最早的時候就點點贊,后面被女兒認出來了。慢慢地我們就互相分享視頻,能看到女兒的生活也心里舒坦些”(SGY-29)。從“默默關注”到“點點贊”、再到“互相分享視頻”的互動過程,既填補了老年群體的情感和精神空缺,也強化了代際溝通。短視頻也促進了老年夫妻的互動與合作,在短視頻創(chuàng)作過程中,夫妻間的相互討論、評價和協(xié)作,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也增進了其情感交流。LZ分享了家庭互動經歷:“我老伴就喜歡拍孫子視頻,每天拍好幾個,然后發(fā)朋友圈,她還要教我拍,我搗鼓不來,但她發(fā)的我每個都會看?!保↙Z-28)短視頻平臺為家庭關系提供了一個協(xié)商和共建的新平臺,類似“發(fā)朋友圈”等在發(fā)揮數字技術促進社會融合和代際融洽潛在價值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家庭親密關系互動模式。在相互幫扶與支持的過程中強化了彼此感情與心理補償,提升了家庭關系的韌性與適應性。

      3.社交與消費重構:“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知識實踐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我們正步入一個以圖像為中心的數字時代。視覺文化在信息傳播和文化生產中的主導地位日益凸顯,不斷涌現的視覺內容為受眾提供了豐富的感官體驗,在這一過程中,“銀發(fā)沖浪族”通過數字知識實踐使傳統(tǒng)的經濟社會關系被重構。

      一方面,短視頻充當了老年群體的社交貨幣功能,點贊、轉發(fā)、評論等行為拓展了老年人與朋輩群體的交流方式。點贊的對象既包括對內容層面的自發(fā)性點贊,也包括基于熟人關系層面的交往性點贊;轉發(fā)是通過將短視頻發(fā)至微信群或他人,以起到代為言說的替代性功能;評論是更為直接的線上互動方式,經由文字評論或發(fā)“表情包”來展開虛擬的社交關系。筆者翻閱經常制作和分享短視頻的11位受訪者的作品,相較于線下的社交互動,他們在短視頻平臺上的交流更為頻繁,許多對話內容都是圍繞受訪者發(fā)布的視頻主題予以展開。LZE講述道:“你看我發(fā)的這個視頻,是一家人出去玩拍的,很多人留言?!保↙ZE-17)在她的視頻下有這樣的留言:“真是幸福的一家人”,“姐你出去玩了啊,啥時候回來”。在短視頻互動模式下,傳統(tǒng)的親屬等強社交關系與新結識的網友等弱社交關系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

      與此同時,老年群體在短視頻平臺上形成了基于共同興趣的虛擬共同體或社群,如舞蹈愛好者群、養(yǎng)生交流圈等。成員之間以分享內容、互動評論等方式形成一種基于共同愛好和目標的社群關系。CYX退休后參加了老年舞蹈班,還加入了舞蹈班抖音粉絲群,“楊老師經常把跳舞的視頻分享在群里,我們就去看……我把視頻放在抖音上。慢慢有幾個人關注,還有一起跳舞的也會看視頻……我們也會互相拍,也會發(fā)我們一個舞蹈隊的視頻”(CYX-19)。這種關系雖然存在于網絡空間中,但具有延展至現實生活的力量,社群成員以參加線下聚會等形式,將線上的弱關系轉化為線下的強關系。由此,老年群體的社交網絡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熟人圈子,短視頻平臺將相似興趣愛好的人匯聚到一起,打破了既有的社交慣性,促進了老年群體社會資本的拓展和數字融入。

      另一方面,老年群體在短視頻消費實踐中,不僅是商品和服務的購買者,更是兼具生產與消費功能的產消者。老年人在瀏覽短視頻或觀看直播的過程中,其消費動機受到持續(xù)的激發(fā)。短視頻通過視與聽的復合刺激,為老年群體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感官體驗,這不僅滿足了他們作為消費者對商品的內在想象,也在他們的認知框架中構建起商品與理想生活品質之間的隱喻性關聯。“那天孫子教我用抖音,看到個賣老花鏡的,說是能防藍光,還能折疊。我眼睛不好……孫子幫我點了幾下,就下單了?!保―GF-20)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作品和開展直播的老年群體具有一定的商業(yè)變現潛力。他們通過身體展演、植入廣告、直播帶貨獲取經濟收益,在傳統(tǒng)消費活動的基礎上,通過生產服務來創(chuàng)造消費價值,從而實現生產角色與消費角色的產消合一[1]。筆者發(fā)現,部分老年主播會在視頻中巧妙地嵌入廣告元素以影響觀眾的消費行為。HZ作為主播開啟直播后,由于粉絲基數的增長,開始以直播帶貨等方式來獲取經濟利益?!拔夷莻€直播間,一開始就是聊天,分享我養(yǎng)花的小竅門。沒想到,家人們還挺喜歡我的,說我的花兒養(yǎng)得好,問我用的是什么肥料和工具。我就順便介紹了我常用的那些,他們也愿意買。就這樣,還能有點小收入?!保℉Z-26)此外,部分老年人通過精心塑造的形象展示,向觀眾呈現一種與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老年形象截然不同的“臺前”形象。這種形象展演不僅顛覆了老年群體的傳統(tǒng)印象,更激發(fā)了老年人對精致生活的憧憬與消費需求的增長。“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老姐妹,她穿著那件衣服,就是我一直想要的那種風格。我就問孫子,這衣服哪里買的。孫子說,這是直播帶貨,可以直接在視頻里下單?!保╓J-11)老年群體正從傳統(tǒng)的產品與服務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的生產者,成為展現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獨立媒體主體,他們獲得了在消費者與生產者角色之間靈活轉換的機遇,在社會中尋求并實現自我價值。誠然,老年群體制作短視頻作品或直播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后涉及內容創(chuàng)作者、運營管理團隊、多渠道網絡(MCN)等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夠同時扮演商品提供者與內容創(chuàng)作者雙重角色的個體比較稀缺,能夠成功整合這兩種角色并取得顯著成就的更是鳳毛麟角。

      四、從“助老”到“困老”:“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融入挑戰(zhàn)

      1.“信息偏食”與技能壁壘:“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接入挑戰(zhàn)

      老年群體在數字接入過程中面臨著“信息偏食”和數字技能壁壘的雙重挑戰(zhàn)。一方面,“信息偏食”導致老年群體信息接收范圍窄化,限制了他們接觸不同觀點和信息源的渠道,使得老年群體瀏覽的多是相似視頻內容,在信息接收方面形成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筆者查閱了幾位受訪者的短視頻平臺使用記錄,發(fā)現其日常隨機刷到的短視頻內容往往與其平時的搜索記錄、短視頻停留時間以及點贊情況等個人喜好偏向有較高的關聯度,比如舞蹈愛好者會刷到老年網紅舞者視頻。也有被訪者表示獲取目標信息存在困難,“我每次打開那個短視頻軟件,總是看到一些跳舞唱歌的,還有搞笑的小視頻。有時候,我也想看看怎么種花養(yǎng)草,或者了解一下養(yǎng)生知識,但是這些內容好像不是那么容易找到”(HJY-25)。由于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分發(fā)機制是基于用戶偏好和算法進行定向推送的,所以老年人長期處于信息接收的同質化圈層?!靶畔⑵场睒O易在某種程度上形成觀念繭房,左右老年人對現實社會的認知,影響其客觀地認識世界和充實精神世界的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群體認知和學習能力下降成為其接受數字技術的障礙。技術門檻使老年人難以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的社交和學習資源,這種技術快速變革與老年人接受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了數字鴻溝?!扒瓣囎游覍O子教我怎么用,后來軟件又更新了,又多了一堆新功能。上次我想給老朋友分享個視頻,結果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那個分享按鈕。”(DZ-22)在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原有數字鴻溝被消解的同時,新的鴻溝也在不斷被建構,這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社會現象[1]。

      2.數字成癮與社交隔離:“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使用挑戰(zhàn)

      老年群體在享受短視頻帶來的補償性滿足的同時,也面臨著數字成癮和社交隔離的雙重危機。這些危機不僅影響老年群體身心健康,還可能削弱其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加劇其孤獨感。一方面,短視頻平臺中“下一條視頻”的未知感往往會吸引老年人持續(xù)觸網,這可能導致他們在時間管理上出現困難,無法自我控制?!岸兑粽媸亲屓擞謵塾趾?。一開始,我只是想看看新聞,誰知道,這一刷起來,時間就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好幾個小時?!保℉L-4)與此同時,短視頻平臺的“點贊”功能通過獎賞機制吸引用戶,使其在收獲中得到滿足感,從而導致成癮行為[2]?!懊看慰吹接腥私o我的視頻點贊,心里就特別高興,好像找到了一種被認可的感覺,我就越有發(fā)視頻的動力。”(CJJ-18)此外,平臺還采用個性化推薦策略,通過算法精準識別老年用戶的特殊需求和個性特征,特別是對于獨居老人,平臺會推送包含社交互動和情感支持的內容,以吸引他們持續(xù)在線[1]。上述過度使用行為不僅影響了老年人日常生活,還可能誘發(fā)其視力下降和頸部、背部疼痛等一系列身體不適。而短視頻平臺在忽視老年人潛在健康風險的同時,還利用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好奇心和對社交互動的渴望,將接觸短視頻的老年人“培養(yǎng)”成沉迷于網絡的“癮老年”。當然,老年群體的短視頻使用時長僅是評估數字成癮的一項指標,還應結合老年群體在使用過程中的社會功能損壞情況與持續(xù)狀態(tài)來加以判斷[2]。

      另一方面,老年群體過度依賴短視頻平臺可能引發(fā)現實生活中的社交隔離困境。獨居老人ZZQ描述了在享受短視頻帶來的即時滿足后,回歸現實生活時感受到的抽離感和空虛感:“有時候,我看著那些視頻,感覺自己好像也參與了進去,但放下手機,又覺得心里空落落的?!保╖ZQ-16)同時,過度依賴短視頻也導致家庭共享空間的衰落,家庭成員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數字世界中?!袄习閮撼商毂е謾C刷視頻,眼睛都不舍得離開屏幕?!保╓ZJ-12)賦閑在家之后,老年人社會交流互動逐漸減少,而其內心對于融入社會的渴望并未消減。短視頻平臺恰恰成為老年人彌補社交缺失的替代品,但過度依賴這種虛擬陪伴所帶來的滿足感可能導致現實生活中的社交隔離問題。

      3.數字欺詐與觀念沖突:“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知識挑戰(zhàn)

      以往的數字融入框架中[3],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和信任處于數字融入第三層次,這一層次面臨的挑戰(zhàn)是老年群體信息甄別能力相對較弱,致使他們更容易成為數字欺詐、隱私泄露和安全風險的受害者。短視頻平臺內容的多樣性和算法推薦機制在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老年人往往難以辨別信息真?zhèn)?,一些“祖?zhèn)髌健焙汀蔼氶T絕技”的“標題黨”信息利用老年人對疾病的恐懼心理,販賣焦慮和恐慌以達到營銷目的[4]。“視頻說吃某種草藥能降血壓,我就跟著買了一大堆,結果吃了之后,血壓沒降,反而胃疼得厲害。”(GXY-24)此外,老年人信息辨析和隱私保護的能力有限,極易成為網絡詐騙的目標。老年群體的信息安全權益受到威脅后,會產生自我保護的緊迫感和對網絡環(huán)境的不信任感,這進一步導致老年群體產生焦慮,影響他們的數字融入。

      此外,短視頻內容的多樣性與老年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產生沖突,導致他們對傳統(tǒng)價值觀產生困惑?!澳切┠贻p人的穿著打扮,怪里怪氣的。是不是我太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DZ-22)與此同時,受年齡、學習能力和媒介素養(yǎng)的影響,老年人在形成某種觀念后,更傾向于在短視頻中尋找和接受那些能夠證實自己已有觀念的信息,而忽視與之相悖的信息,即產生“證實性偏差”心理現象[5]?!拔铱匆曨l里說有個偏方能治療很多病。我跟我兒子說了,他說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心里就不服氣了,我覺得視頻里的人說得很有道理?!保⊿GF-10)在短視頻平臺,算法推薦往往會強化這種偏差,老年人將接觸到的支持自己觀念的視頻視為權威,忽視主流信息,從而導致個體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脫節(jié)與沖突。

      五、“銀發(fā)沖浪族”數字融入的對策建議

      從結構化理論視角來審視,數字融入是一種社會行動和過程,“從現實社會向虛擬社會的轉移”[1],本質上是主體通過能動地使用數字技術應對數字化場景下各類需求的一種社會行動過程,也是行動者想要達到的一種與數字化、智能化媒體時代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狀態(tài)和目標。對作為數字時代老年群體先行者的“銀發(fā)沖浪族”的數字融入,要從數字接入融入、使用融入和知識融入三個層面進行細致的規(guī)劃和應對。

      在數字接入融入層面,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老年群體數字融入的頂層設計與政策引導,將助力老年人融入數字社會的愿景嵌入政府的行政理念與責任框架之中,推動適老化媒介產品標準的制定和出臺,引導企業(yè)加快技術的迭代升級,助力老年群體更便捷地融入數字生活;加強同企業(yè)的合作交流,推出鼓勵老年群體使用互聯網和數字媒介的系列扶持政策,提升老年群體的數字接入水平;強化為老服務意識,落實和監(jiān)督老年群體在數字教育、數字生活等方面公共服務的有效獲取,保障老年人在數字生活中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平臺要進行適老化升級,在智能設備操作系統(tǒng)的設計過程中進行適老化配置,如簡化操作流程、制作清晰的指引標識以及采用易于理解的交互邏輯,并拓展數字包容性的專屬適老模式,如字體放大模式、一鍵求助模式等[2],降低平臺的使用難度與復雜度;在視頻內容推薦策略上應更加均衡,通過優(yōu)化算法引入多樣化的內容,破除“信息偏食”現象,增強老年群體的主體意識,減少其因習得性無助而產生的認知慣性。此外,加強多元主體支持。鼓勵社會組織、社區(qū)、企業(yè)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老年群體的數字融入支持體系,通過開辦老年大學、開展數字培訓、組織技能活動等方式,推動老年群體掌握數字技能,破除技術壁壘。

      在數字使用融入層面,其一,優(yōu)化平臺功能。從技術協(xié)助和優(yōu)化算法等方面進一步完善老年群體的平臺使用環(huán)境,緩解老年群體對于平臺的情感依賴;根據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及短視頻中的行為模式,對其進行定制化引導,推出老年人防沉迷系統(tǒng),設置智能提醒和休息提示功能,自動提醒老年人休息,引導其形成合理的觀看時間安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二,強化家庭賦能。倡導子女通過代際互動實現技能反哺,幫助老年群體掌握互聯網及媒介平臺使用技能,消除老年人對數字技能獲取的恐懼感和自卑感,實現其數字融入的價值與活力;年輕人給予老年人相應的陪伴與引導,主動傾聽老年人的想法與需求,給予老年人心理上的安慰,增進對其的理解與關懷。其三,豐富社區(qū)活動。實現社區(qū)“線上+線下”活動參與聯動,結合老年人活動需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社交生活,減少其對數字媒體的過度情感依賴,緩解老年群體的孤獨感;社區(qū)牽頭創(chuàng)建老年社群組織,發(fā)揮同輩群體對于促進數字技能學習的作用,鼓勵已經學會使用數字平臺的老年人為其他老年人提供幫助和指導,使老年群體可以更為直觀地感受到數字融入的可行性。

      在數字知識融入層面,一方面,強化政府監(jiān)管。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大對平臺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切實保障老年群體的合法權益;加強平臺監(jiān)管,注重信息安全問題,降低老年群體的數字化生活中隱私泄露和網絡詐騙風險;以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等形式,向老年群體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風險防范意識和媒介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規(guī)范平臺內容。建立完善的平臺內容審核與規(guī)范機制,確保傳播內容真實有效,對謠言及虛假信息快速識別、及時處理并進行源頭追溯,降低網絡風險的發(fā)生概率。此外,社區(qū)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科普宣傳等對老年群體進行價值觀引導,幫助老年人提升信息識別能力和對數字風險的感知能力,在讓老年人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與樂趣的同時,真正實現數字時代的和諧共生。

      〔責任編輯:玉水〕

      [1]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網站,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2]周裕瓊:《當老齡化社會遭遇新媒體挑戰(zhàn)數字代溝與反哺之學術思考》,《新聞與寫作》2015年第12期。

      [3]楊建宇:《數字難民的數字機遇——創(chuàng)建包容性信息社會的政策重點》,《青年記者》2013年第24期。

      [4]M. J. Cody, D. Dunn, S. Hoppin, et al., "Silver Surfers: Training and Evaluating Internet Use among Older Adult Learner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1999, 48(4), pp.269-286.

      [5]N. Selwyn, "The Information Aged: A Qualitative Study of Older Adults’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2004, 18(4), pp.369-384;L. Damodaran, W. Olphert, S. Phipps, "Keeping Silver Surfers on the Crest of a Wave-Older People’s ICT Learning and Support Needs", Working with Older People, 2013, 17(1), pp.32-36.

      [6]C. Russell, A. Campbell, I. Hughes, "Ageing, Social Capital and the Internet: Findings from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ustralian ’Silver Surfers’",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2008, 27 (2), pp.78-82.

      [7]T. Olsson, D. Viscovi, "Who Actually Becomes a Silver Surfer? Prerequisites for Digital Inclusion", Javnost-The Public, 2020, 27(3), pp.230-246.

      [8]數據來源:https://news.bnu.edu.cn/zx/xzdt/a74379283b9d422382e4162284de7047.htm。

      [9]趙紅勛、史可凡:《數字反哺:農村老年群體的短視頻實踐研究——基于中部地區(qū)B村的學術考察》,《新聞與傳播評論》2024年第1期。

      [10]黃晨熹:《老年數字鴻溝的現狀、挑戰(zhàn)及對策》,《人民論壇》2020年第29期;張鑫:《老年數字鴻溝的生成邏輯與治理策略》,《江蘇社會科學》2023年第6期。

      [1]韋路、張明新:《第三道數字鴻溝:互聯網上的知識溝》,《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第4期。

      [2]P. Attewell, "Comment: The First and Second Digital Divide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1, 74(3), pp.252-259;唐文浩、李梅、陳友華:《新冠疫情、技術進步與數字鴻溝消減》,《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2年第2期;陳友華、宗昊:《數字反哺:年長世代的“精神接入”何以可能?》,《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顧小偉:《電商直播與消費模式認同的變化:以東方甄選為例》,《學?!?023年第6期。

      [3]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conomic and Statistics Administration,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Toward Digital Inclusion,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2000, pp.2-32.

      [4]趙娜、鄺木子:《新媒體時代老年人數字融入機制研究》,《傳媒》2018年第22期。

      [5]陸杰華、韋曉丹:《老年數字鴻溝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徑選擇——基于數字鴻溝與知溝理論視角》,《人口研究》2021年第3期;匡亞林、蔣子恒、張帆:《從“阻老”到“助老”:老年群體數字社會融入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靳永愛、胡文波、馮陽:《數字時代的互聯網使用與中老年人生活——中國老年群體數字鴻溝與數字融入調查主要數據結果分析》,《人口研究》2024年第1期。

      [6]趙紅勛、史可凡:《數字反哺:農村老年群體的短視頻實踐研究——基于中部地區(qū)B村的學術考察》,《新聞與傳播評論》2024年第1期。

      [7]肖冰燃:《后喻文化視角下老年群體的短視頻使用行為探析》,《新聞前哨》2023年第17期;何志武、董紅兵:《短視頻“下鄉(xiāng)”與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重構——基于一個華北村莊的田野調查》,《新聞與傳播評論》2021年第3期;晏青、李寧馨:《聯結、馴化與社會應許:農村老人短視頻使用與社會融入研究》,《新聞與傳播評論》2022年第6期。

      [1]A. Stallmann, "Silver Surfer in Internet", Information: Wissenschaft & Praxis, 2012, 63 (4), pp.217-226.

      [2]M. E. Raptis, G. N. Dick, "The 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as Provider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o Senior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cs Education & Research, 2005.

      [3]蔣俏蕾、陳宗海:《銀發(fā)沖浪族的積極老齡化:互聯網使用提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作用機制研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年第12期。

      [1]翟振武、張逸楊、彭蘭凌:《老年人是否網絡“沉迷”:概念、現象與影響》,《人口研究》2024年第1期。

      [2]杜鵬、馬琦峰:《銀發(fā)網紅:緣起、機遇與挑戰(zhàn)》,《社會建設》2023年第2期。

      [1]錢平凡:《產消者:正在迅猛崛起且影響日增的新種群》,《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冀縣卿、王興鋒、王琢:《互聯網嵌入、農戶多維相對貧困與共同富裕》,《江海學刊》2023年第1期。

      [1]李梅、陳友華:《關于數字鴻溝問題的若干思考》,《人口與社會》2022年第1期。

      [2]亞當·奧爾特:《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閭佳譯,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8年版,第87頁。

      [1]孫瑜晨:《老年人數字成癮的體系化治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3年第1期。

      [2]翟振武、張逸楊、彭蘭凌:《老年人是否網絡“沉迷”:概念、現象與影響》,《人口研究》2024年第1期。

      [3]A. Nguyen, Y. Hong, L. Gardner, "A Taxonomy of Digital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Digital Inclusion",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ECIS), 2020.

      [4]任航、孫一萍:《健康傳播視域下老年群體短視頻接觸研究》,《傳媒》2022年第6期;陳泓歷:《智媒時代公眾信息焦慮癥候及其價值引領》,《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

      [5]鄭雪婷:《短視頻平臺銀發(fā)網紅現象研究:特征、影響與困境》,《視聽》2023年第7期。

      [1]方惠、曹璞:《融入與“斷連”:老年群體ICT使用的學術話語框架分析》,《國際新聞界》2020年第3期。

      [2]匡亞林:《老年群體數字融入障礙:影響要素、用戶畫像及政策回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

      永川市| 鹰潭市| 崇阳县| 奉化市| 客服| 黄平县| 普兰店市| 铁岭县| 汪清县| 通山县| 蓬安县| 德清县| 东山县| 新龙县| 张北县| 葫芦岛市| 濉溪县| 竹山县| 孟村| 镶黄旗| 南平市| 延长县| 唐山市| 察雅县| 渭南市| 久治县| 甘德县| 新宁县| 林甸县| 大庆市| 凤庆县| 蓬莱市| 阿拉善左旗| 隆回县| 来凤县| 尖扎县| 汉中市| 潮安县| 泾川县| 师宗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