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東極島是比較偶然的,原本并不在計劃的行程中。在杭州看過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后,心中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告訴我,一定要去那里看一看這段塵封多年的歷史。從杭州出發(fā)前往舟山,我們在沈家門碼頭登上了前往東極島的渡輪。
隨著渡輪緩緩離岸,我站在甲板上,遠眺著漸漸消失在視線中的陸地,東海的景色真的很美,藍天白云下,海水呈現(xiàn)出深海特有的藍色,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無數(shù)顆鉆石在跳躍。一座座島嶼星羅棋布,就像身姿挺拔的衛(wèi)士守護著這片海域。海風拂面而來,帶著咸咸的味道和清新的氣息,讓我感到無比舒適和愜意。還有一些海鷗在海面上翱翔,它們時而俯沖,時而盤旋,動作輕盈而優(yōu)美。東海的風浪比我想象中要大一些,隨著離陸地越來越遠,船開始有些顛簸,但輕微的暈船并沒有影響心中滿溢的期待和激動,這份心情不僅是即將踏上一處世外桃源,欣賞大海與島嶼描繪的美景,更是因為自己即將觸碰到一段歷史,觸碰到藏在中國人內(nèi)心深處的勇敢與俠義。
渡輪首先到達的是廟子湖島——東極島的主島,也是游客集散地,東極島由大小28個島嶼和108個巖礁組成,當?shù)厝酥饕幼≡邳S興島、廟子湖島、青浜島和東福山島上,不論去哪個島,都要在廟子湖島上搭乘渡輪。
關于東極島的發(fā)現(xiàn)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下東海為秦始皇尋找靈藥的途中,發(fā)現(xiàn)東海中一個海島,這個島就是東極島;另一種說法是財伯公發(fā)現(xiàn)了這座島。廟子湖島上有財伯公的雕像,雕像右手高高舉起火炬,被網(wǎng)友戲稱為“自由男神”。
相傳財伯公原名“陳財伯”,是福建的一個漁民,一次在海上遭遇風浪,船被打翻后漂到了島上,成了第一個發(fā)現(xiàn)東極島的人。陳財伯獨自在島上孤獨地生活。因為島在陸地東邊,所以能更早地知道海上的風浪,所以一到風浪大的時候他就在島上點燃一堆火提醒漁民不要過來。漁民都以為是有神仙,便聽從指示看到煙火就停止出海打魚。后來,漁民發(fā)現(xiàn)神仙不靈了,很久沒有出現(xiàn)煙火了,于是他們把船向記憶中煙火的方向開,去尋找這位神仙。后來漁民們發(fā)現(xiàn)了四座島,在其中一座島上發(fā)現(xiàn)了死去很久的陳財伯,在他身邊有一堆灰燼,人們才明白并不是神仙在指路,而是陳財伯在幫助大家。于是人們修建廟宇來紀念他,就是現(xiàn)在的財伯公廟。
廟子湖島的名字也與此相關,明清時期,由于海寇侵擾等原因,漁民只能在近海捕魚,很久之后福建的漁民再次登島,人們才發(fā)現(xiàn)島上的財伯公廟,廟下有一個水池,福建漁民稱廟為“廟子”,稱水池為“湖”,所以將這座島命名為廟子湖島。財伯公雕像不遠就是東海第一哨燈塔,紅白相間的燈塔矗立在岸邊的礁石上,代替財伯公向海上的船只發(fā)出信號。
在廟子湖島的中心地區(qū),是里斯本丸營救事件紀念館。紀念館分為兩層,一樓是民俗文化博物館,二樓就是里斯本丸事件的紀念館。1942年10月,載有1800多名盟軍戰(zhàn)俘的日本武裝運輸船里斯本丸從中國香港出發(fā)前往日本,由于日軍違反《日內(nèi)瓦公約》,并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zhàn)俘的旗幟或標志,里斯本丸在東極島海域被美軍魚雷擊中。日軍為了防止戰(zhàn)俘逃跑,用木板、帆布將船艙封死,當戰(zhàn)俘破門而出跳海逃生時,日軍又用機槍瘋狂射擊,試圖將這些戰(zhàn)俘永遠埋葬于海底。當?shù)弥浇写粚⒁翛]時,上百位舟山的漁民劃著幾十條漁船,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救下了384名盟軍戰(zhàn)俘。如此不懼危險不畏死亡的義舉,只是因為漁民秉承著“救人一命,天上一星”的樸素信念,這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美好品質(zhì),也是即使在殘酷戰(zhàn)爭下依然閃耀的人性光輝。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日軍殘忍的暴行,雖然漁民拼命救助,最終仍有800多人就此長眠于海底。
在紀念館中,每一個展品,每一張照片,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這段歷史。但這段歷史在很長的時間里,卻并不廣為人知,就連《里斯本丸沉沒》的制片人兼導演方勵,也是在與韓寒拍攝《后會無期》時,無意中聽船員說這個地方有一艘沉船,進而才知道了這段往事,也就有了歌曲中的“當一艘船沉入海底”。
與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游客的攀談中,我了解到,很多人是看了《里斯本丸沉沒》這部電影后特地來到這里的,這間紀念館之前門可羅雀,如今游客絡繹不絕。被救的戰(zhàn)俘和參與營救的漁民大多已經(jīng)離世。如今,通過電影屏幕,人們打開了這段塵封82年的歷史,里斯本丸沉沒了,但這段歷史不再沉默。
青浜島與廟子湖島相距很近,乘船只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島上的居民巧妙地利用地勢,將房子依山而建,層層疊疊沿著海面直上山崖,顯得氣勢十足,十分壯觀,被稱為海上布達拉宮。欣賞海上布達拉宮最佳的角度是從船上,渡輪經(jīng)過青浜島西南部的小海灣時,船上的人紛紛涌上甲板。漁民們這樣修建房屋其實是為了抵抗臺風,但原本追求實用的建筑方法體現(xiàn)出了一種別樣的美感,成為東極島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
青浜島的居民大多在島嶼南部居住,北部是崎嶇的山丘和崖壁,島的中部據(jù)說是觀看里斯本丸沉沒地點的最佳去處,不過到了那里才發(fā)現(xiàn)只有一塊很大的巖石,即使登高眺望也不可能看到海底的沉船,只能看到那片依然風平浪靜的海域,默默祭奠與里斯本丸號一同沉入海底的亡魂。
比起旅游氛圍濃厚的廟子湖島,青浜島更加具有傳統(tǒng)漁村的風情。因為島上缺少木材,房子大多是用石頭建造的,給漁村增添了幾分古樸。既然來到漁村,品嘗最正宗的漁家美食必不可少,這里的海貨非常新鮮,有些甚至是漁民剛剛打撈上來就送到店里,而當?shù)厝艘策x擇了最能體現(xiàn)食材新鮮和本味的吃法:燒烤、清蒸甚至直接用海水煮,在這樣的食材面前,任何復雜的烹飪方法和調(diào)料都顯得有些多余。
如今,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讓青浜島上大部分的房子成了餐廳和民宿,居民也大多從事旅游相關的工作,但仍有一些人堅守傳統(tǒng),以打魚為生,偶爾看到有的人家在晾曬漁網(wǎng),漁網(wǎng)的孔洞很大,這也是漁民的傳統(tǒng),打撈大魚放掉小魚,可持續(xù)地開發(fā)這片海域。不管是吃飯還是買一些當?shù)氐奶禺a(chǎn),完全不用擔心缺斤少兩或者吃虧上當。這種真誠,源自漁民們舍生忘死不求回報的救助,源自財伯公深陷絕境依然警示他人的火把。
旅程的最后,我來到了東福山島,這里位于群島東端,是有人居住的島嶼中最東邊的,常住人口不足50人,讓這個島嶼顯得更加原始和寧靜,有一種遠離塵囂的氣質(zhì)。雖然偏遠,但東福山島的名氣卻非常大,有關專家考證,我們常說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中的“福如東?!本褪菛|福山島。在島的西邊有一塊石頭就被命名為“福如東?!保柗Q天下第一“福石”。
第二天一大早,我來到了島上的象鼻崖,欣賞東海的第一縷日出,一片茫茫大海之中,火紅的太陽從海平面中升起,這時我才意識到,這里不光是“充滿福氣”的島嶼,更是我們國家的東疆,為了我們歲月靜好的和平生活,有眾多戰(zhàn)士在我國廣闊海域的荒島礁石上默默守護著……
(責編: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