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瘋子莫惹”就是阿標,說真的,當時我震驚不已。
阿標是我的學生,班上的學習委員,一個性格甚為內斂的小男孩。他初次闖進我的視野,就標新立異,“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頗有點文藝范兒。
朝夕相處一段時間后,阿標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不單單是他的文化成績,還有他盡職盡責、腳踏實地的工作態(tài)度。對班級的管理與熱愛,對不少同學的看法與建議,尤其是對我的班級管理方案與措施,他總是在節(jié)假日給我發(fā)來郵件,暢談心中所想,抒發(fā)心中所感。如,《班級管理方案》頒布實施,仍有一些學生我行我素,恣意妄為,他就在郵件中寫道:“雖然我們的班規(guī)很詳細,也說了集會時是不允許講話的,但是沒有懲罰制度,違反了就是批評一下,那怎么可能讓同學們遵守班規(guī)?靠自覺嗎?如果靠自覺,我們還要什么班規(guī)呢?我認為有了班規(guī)就得嚴格遵守,對不遵守的同學就要嚴厲懲罰?,F(xiàn)在我們班就是缺少懲罰的力度,希望老師能抽空制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懲罰方案!”
當時我也沒放在心上,孩子嘛,年齡還小,犯了錯誤警告一下就夠了,誰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此后又有一些學生違反紀律。阿標在一天晚上又發(fā)來一封郵件:“不妨這樣,制訂懲罰方案,第一次罰得較輕,以后越來越重,不然班規(guī)就形同虛設?!被蛟S是為了引起我的高度重視,從而立即著手制訂方案,他緊接著又發(fā)來一封郵件:“我認為既然有《班級管理方案》,就應該按方案執(zhí)行,對于不執(zhí)行的同學要給予重罰,違反什么罰什么也應羅列出來。違反了班規(guī)只是口頭說說而已,沒什么效果,等于形同虛設?!?/p>
我很感激他,也及時采納他的建議,進一步完善班級制度,適時添加一些懲戒措施,不過給“懲戒”換了一個名稱,叫“友情提醒”。
“瘋子莫惹”出現(xiàn)在我博客日志的評論之中,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不遺余力。如《感動韓旭》一文,他跟上一貼:“大家都要學習他為班級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求名利,但求班級和諧?!比纭缎氯A書店走一遭》一文,他評論道:“我們班同學也許就是缺少這種精神吧!如果有,我們班又會是什么樣子呢?”如《家長呀,家長,你讓我說什么好呢?》一文,他的評論另辟蹊徑:“現(xiàn)在的孩子簡直就是家長的理想寄托。家長小時候自己有什么沒實現(xiàn)的,就強加在自己孩子身上,可孩子又知道多少呢?有些家長自己就沒有以身作則,怎么能讓孩子聽話呢?現(xiàn)在孩子成績差到底由誰造成?”
如此全面的思考,如此真誠的回復,在這個喧囂嘈雜、心浮氣躁、事不關己的世界極為罕見。我不禁對“瘋子莫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在留言中誠心回復:“謝謝你,莫惹!”之所以省去“瘋子”,是覺得這種稱呼不雅,有失大體。
沒過兩天,我又收到他的回復,語氣斬釘截鐵,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余地:“還是干脆叫我瘋子吧!”我愕然,亦無語,到底什么樣的人會喜歡這樣的稱呼?他的內心究竟有怎樣的憂愁和煩惱?我決定弄個明白,于是將其所有評論復制在一起。突然,他的郵箱地址吸引了我的目光,長尾巴前的漢語拼音不就包含“阿標”?我更加愕然,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一向敦厚內斂、認真負責的阿標為何起名“瘋子莫惹”?又為何讓我直接叫他“瘋子”?
我決定花點時間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觸摸這顆稚嫩可愛的心。一天放學,我招呼阿標一起去他家。剛開始他有點緊張,但后來還是勉強答應。來到阿標家,我才發(fā)現(xiàn),他竟然和我同住一個小區(qū),且兩棟樓相距不足三百米。走進客廳,一個中年男子坐在茶幾旁,面前放著一本書。見到我,他一臉驚愕,眼光徑直射向阿標。阿標趕緊告訴他:“爸爸,這是班主任俞老師,來家訪?!?/p>
得知我是班主任,阿標父親顯得異常高興,趕緊站起來泡上一杯濃茶,同時,伺機詢問阿標在校情況。我告訴他,孩子非常懂事,讓人省心,做事特別認真負責。當然,在阿標去做作業(yè)的時候,我還是將他的與眾不同告訴他的父親。
阿標父親似乎長嘆了一口氣,隨后把他的經歷告訴我:他是一名人民警察,凡事喜歡上綱上線,且以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久而久之,孩子也像他一樣,一是一,二是二,違法必究,六親不認。有一次,那時阿標還小,他和家里幾個親戚聚在一起打麻將。阿標二話沒說,拿起電話就撥打110,說家里有人聚眾賭博。警察來了,一看這種情況,又好氣又好笑,不知怎么才能讓孩子明白聚眾賭博這件事情。幾個親戚也是哭笑不得,只能草草收場,各自散去。
原來是這么回事,難怪他要對違反班規(guī)的同學施以重罰。父親是人民警察,耳濡目染之下,漸漸地,阿標也像父親那樣思考問題、對待問題、解決問題,而忽略時間、對象、場景,以及事情的來龍去脈,甚至忽略了當下教育的真正要義。學生違反相關規(guī)定,理應受到懲罰,但我們也必須明白,懲罰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懲罰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缺失,并思考如何去改變自我、完善自我。
怎么改變阿標走偏的看法呢?我最先想到的是主題班會“換位思考”。當時我讓他和阿陽合作,目的就是讓他認識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皭壑渖?,惡之欲其死”,折射出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要遠離,要摒棄。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先不要沖動,要冷靜下來,換位思考,思考對方的話是不是對我們有益,他的出發(fā)點是什么。倘若真心為我們好,也許處理方式不夠恰當,但他也是一片好心。如果我們處在他的位置,會怎么做?能不能做得更好?如是下來就會找到問題根源,也就能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缺失。
后來我又和阿標一起商討解決阿澤違紀的事:一天就餐過程中,阿澤狂奔,撞上打湯的女同學,被檢查人員逮住,扣了班級的分。之前他就因為狂奔,摔了一跤,褲子磨破了,膝蓋跌傷了,害得身患重病的父親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為此,當時我單獨找阿澤聊了好長時間,告訴他不僅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一定傷害,還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阿標的意見是對阿澤施以重罰,絕不姑息,畢竟他是犯了同樣的錯誤。我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讓他花點時間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第二天,阿標急匆匆跑來告訴我:“老師,我看懲罰就算了,畢竟阿澤不是故意的。他是為了把班級車輛擺放整齊才很晚吃飯的?!痹瓉戆韶撠熚覀儼嗟耐\噮^(qū)域,一些學生總喜歡隨意將自行車、電動車往停車區(qū)域一放,也不管整齊不整齊。很多時候,阿澤都要一輛一輛地重新擺放。自行車還好弄,一些電動車就特別費力,一個人休想輕易抬得動。加之有同學總喜歡鎖上龍頭鎖,推也推不動,移也移不了,他需費大力氣才能搞定。
這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阿標終于明白,同學犯錯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有可能有意為之,也有可能無心所致;有可能是態(tài)度問題,也有可能是能力不足。我們必須深入調查,留給他們說話的權利,只有這樣才不會主觀臆斷,才不會造成冤假錯案。如果我們不做深入調查,不留給他們一次次陳述的機會,沒有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就一概而論,他們又豈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處理意見?
給同學申訴的機會,給同學陳述的時間,給同學寬松的環(huán)境,給同學自由的空間,這是我和阿標將來要做的事情。我不希望孩子生活在緊張郁悶當中,更不希望他們因為獨斷專行而故步自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毕M杂?、快樂、善解人意永遠相伴我和我親愛的學生,當然也包括阿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江北新區(qū)七里河中學)
(插圖:知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