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州的焗鹽雞天下有名,在西安的超市里我常能見到那種封裝好的廣東焗鹽雞。2024年2月初,我到了梅州,就想找正宗的焗鹽雞嘗一嘗,從網上搜到了一家店,名叫“三妹老屋新鮮焗鹽雞”,網上評價還不錯,就專門打車到了這家店。
到的時候是傍晚時分,正是吃飯的時候,這家店店面不大,此時還沒有客人,略顯冷清,店主一家正在吃飯,店老板是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人,像個知識分子,謙和儒雅。我點了一只焗鹽雞,又點了份雞雜面和一份青菜,然后就坐著等菜上桌,等的時間真的比較長,遠出乎我的想象,大約半個小時后,雞才做好了端上來,上菜時老板解釋說這是現做的。在我等菜的時候,又來了兩桌客人,也是安靜地等著。
雞上來后,焗色焦黃,香氣四溢,跟在西安吃的袋裝焗鹽雞差別很大。雞的個頭很小,雞爪子清白透明,無肉,從形狀上感覺不像平常吃的雞,倒像一只大鳥,但它就是一只雞,撕開雞肉,干香撲鼻,油香鮮美。
我用隨身帶的醬香型茅臺酒和特香型四特酒比較了一下,更匹配這道菜的是四特酒20年陳釀,它的香氣和茅臺相比顯得高亢、清亮,同時也有炙烤的焦香,和焗鹽雞組合在一起,堪稱妙配,便決定大喝四特酒。按我的喝酒習慣,得先吃點主食再開喝,可是我點的雞雜面遲遲不上來,焗鹽雞也吃了1/2了,擔心是不是老板忘記了,就提醒他:“雞雜面呢?”
沒想到老板反問道:“你雞吃完了嗎?”
我說:“沒有?!?/p>
他說:“我們的雞雜面是吃完了雞肉,剩下骨頭時再上。”
我說:“您就現在上吧,我還等著吃了面好喝酒。”
老板又問:“確實上嗎?”
我說:“確實上?!?/p>
很快,雞雜面就上來了,似乎是清湯煮的面條,里面有一點雞雜,但是要把湯全部倒進裝焗鹽雞的盆里,沒吃完的雞肉就泡在了湯里,在吃面的過程中再吃雞肉,我發(fā)現不對了,湯泡過的雞肉遠不如剛焗出來時那么干香酥脆,倒是湯似乎沒加調料,全靠焗鹽雞本身殘留的那點湯汁把鮮味提起來了,十分鮮美??磥淼昙以瓉淼脑O計流程還是挺合理的:先上焗鹽雞,雞吃完之后剩下骨頭,然后再上雞雜面,焗鹽雞留下的一點湯汁與雞骨,和雞雜面湯一混合,就成全了面湯的鮮美,一切均來自于雞的本味。因為我以前沒做過功課,用雞雜面把雞肉泡了之后再吃,風味大減,再喝起酒來也意興闌珊,未能盡興。下次再有機會來到這里吃焗鹽雞,一定要先墊點主食,待雞上來就喝酒,充分享受雞肉和美酒搭配的美妙感覺。
到吃完走時,店里也就來了兩三桌顧客,不緊不慢的,盡管網上頗有名氣,但是這家店嚴遵“古法”,才能讓食物保持那種古老節(jié)奏的細膩和鮮美。
回來查閱資料,看到焗鹽雞有三種制法:用炒熟的鹽將雞焗熟;用鹽蒸汽焗熟;用鹽水滾熟。我吃的這只雞不知屬于哪一種做法,可能是用鹽蒸汽焗熟的。廣東菜深沉博大,光雞的做法便有無數種。我們在外地見的叫“鹽焗雞”,這家店名叫“焗鹽雞”,到現在我還不知道“焗鹽”和“鹽焗”的區(qū)別,推測“焗鹽”是“現場焗”的意思,保留了古法。不過享受古典的意境,也需要和古典時代一樣,要有慢悠悠的、從容不迫的時間。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