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中,健康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然而,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習慣——鹽的攝入,卻悄然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明確指出.減少鹽的消耗是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預措施之一,建議成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本文旨在結合當前健康形勢,探討日常減鹽的重要性、方法及其背后的科學依據,幫助公眾樹立科學的減鹽觀念,共同守護健康。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減鹽行動作為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關鍵措施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gt;的要求,健康成年人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不高于5克。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高達9.3克,遠超國際推薦標準,其中相當一部分食鹽來源于日常購買的加工食品、餐館就餐和外賣食品。
過量攝入食鹽(即高鈉飲食)是高血壓的重要誘因,而高血壓又是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據統(tǒng)計,我國成年人中與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死亡數相關的膳食因素,高鈉攝入位居首位。因此,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對降低高血壓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又稱“無聲的殺手”,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多種嚴重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每日減少1克食鹽的攝入,可使收縮壓降低約2毫米汞柱,舒張壓降低約1毫米汞柱。這種血壓的下降幅度雖然看似微小,但長期堅持下來,對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具有顯著效果。
除了降低高血壓風險外,減鹽還能帶來一系列其他的健康益處。例如,減少腦卒中、心臟病、胃癌、骨質疏松等疾病的患病風險;改善腎臟功能,降低慢性腎臟病的發(fā)病率;增強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風險;甚至還可能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減少認知障礙的發(fā)生。
家庭烹飪中的減鹽技巧 ①使用定量鹽勺:掌握每日食鹽的精確攝入量,避免過量添加。②替代調味品:嘗試用辣椒、大蒜、醋、胡椒等天然食材為食物提味,減少對鹽的依賴。③減少醬油和調味品的用量:醬油、蠔油、豆瓣醬、味精、雞精等調味品中也含有較高的鹽分,使用時應注意控制量。④多吃新鮮蔬果:蔬果中富含鉀元素,有助于促進體內鈉的排出,從而輔助降壓。
外出就餐的減鹽策略 ①主動要求少放鹽:在餐館就餐時,可主動向服務員提出少放鹽的要求,或選擇低鹽菜品。②警惕隱形鹽:很多餐館為了提升菜品口感,會加入大量鹽和其他調味品,因此在外就餐時更應提高警惕。③選擇健康餐食:盡量選擇清淡、少油的菜品,避免重口味和高鹽食物。
購物時的減鹽技巧 ①仔細閱讀營養(yǎng)標簽:購買包裝食品時,應仔細閱讀營養(yǎng)標簽,選擇鈉含量較低的食品。②優(yōu)選低鹽產品:盡可能選購標有“低鹽”“少鹽”或“無鹽”標識的食品。③警惕高鹽食品:方便面、掛面、堅果、面包、餅干、冰激凌等食品中往往含有較多的隱形鹽,購買時應格外注意。
兒童和青少年 兒童時期是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引導孩子養(yǎng)成低鹽飲食的習慣。根據年齡不同,2~3歲幼兒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
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伴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更應注意控制鹽的攝入量。同時,由于老年人味覺減退,容易追求重口味食物,因此更需要家人和醫(yī)護人員的引導和監(jiān)督。
減鹽行動不僅是個體行為,更是社會共同的責任。近年來,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在減鹽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
政策引導 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法規(guī),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為減鹽行動提供政策保障。
宣傳教育 利用媒體、網絡等多種渠道開展減鹽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減鹽重要性的認識。例如,重慶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指導的“健康生活,減鹽同行”全民減鹽健康行動,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社區(qū)、學校、企業(yè),普及減鹽知識,鼓勵居民養(yǎng)成低鹽飲食的好習慣。
產品創(chuàng)新 食品工業(yè)界積極響應減鹽號召,推出了一系列低鹽或減鹽產品,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時,一些食品包裝上也開始明確標注鈉含量,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社區(qū)參與 各地社區(qū)組織紛紛開展減鹽主題活動,如“低鹽烹飪大賽”“減鹽知識講座”等,通過互動體驗、專家講解等形式,增強居民的減鹽意識和能力。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業(yè)余生活,還促進了鄰里間的健康交流。
專業(yè)指導 醫(yī)療機構和公共衛(wèi)生部門為公眾提供專業(yè)的減鹽指導和咨詢服務。醫(yī)生在診療過程中,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出個性化的減鹽建議。同時,公共衛(wèi)生部門也會定期開展減鹽宣傳周、健康講座等活動,為公眾提供科學、實用的減鹽方法和技巧。
盡管減鹽行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一方面,公眾對減鹽重要性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部分人群仍存在“鹽多味美”的錯誤觀念;另一方面,高鹽食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依然較高,消費者在選擇時容易受到誘惑。面對這些挑戰(zhàn),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加強科普宣傳 持續(xù)加大減鹽的科普宣傳力度,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減鹽重要性的認識和參與度。
推動政策落實 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guī),加強對高鹽食品生產和銷售的監(jiān)管力度,鼓勵和支持低鹽食品的研發(fā)和推廣。
加強科學研究 加大對減鹽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投入,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減鹽方法和策略,為減鹽行動提供有力支撐。
促進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國際減鹽合作與交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推動我國減鹽行動的深入開展。
展望未來,隨著“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和公眾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減鹽行動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社會、企業(yè)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居民的鹽攝入量將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將顯著降低,人民的健康水平將不斷提升。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