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開展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為基礎,與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現(xiàn)實問題緊密聯(lián)系。這種活動有利于教師打破傳統(tǒng)教學框架的束縛,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文章旨在探討基于勞動體驗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方法,以提升勞動教育的實踐效果,促進學生勞動素質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體驗;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于增慧(1992—),女,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zhèn)新姚小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勞動體驗活動作為勞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體驗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以蘇少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成長手冊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是勞動小能手”為例,旨在探討如何科學設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
一、結合書本知識,教授勞動技能
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我是勞動小能手”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結合書本知識,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并引導學生實際體驗勞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以這一單元的主題活動二“我會掃地”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書本出發(fā),引導學生認識到掃地這項看似簡單的勞動背后蘊含的重要價值。掃地不僅是為了保持環(huán)境的整潔,還體現(xiàn)了一種生活態(tài)度。教師需要向學生介紹掃地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了解掃地的基本要領,并使學生意識到掃地并不是簡單地揮舞掃把,而需要掌握掃地時的力度、角度以及順序。通過教師的示范和講解,學生將會了解不同類型的掃地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如何清理和保養(yǎng)這些工具。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生動形象的實例,將掃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掃地這項技能。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書本中的內容,將掃地比作一場“垃圾大戰(zhàn)”,學生就是這場“戰(zhàn)爭”的“戰(zhàn)士”,他們需要將掃把視作“武器”,將地面上的“垃圾敵人”全部清除。通過這樣巧妙的比喻,學生會覺得掃地是一項生動有趣的勞動。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完成清掃任務,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掃地的樂趣。在實踐中,學生將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們將克服困難,體驗勞動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掃地的具體方法,還能夠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fā)勞動熱情,形成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學生將會明白,勞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責任。通過勞動,他們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培養(yǎng)獨立自主精神。
可見,結合書本知識開展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實踐能力,讓他們成為熱愛勞動、有責任感的公民,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鼓勵小組合作,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
勞動教育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在“我是勞動小能手”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共同完成勞動任務,以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素養(yǎng)。
以這一單元的主題活動一“我會擦桌子”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不同能力和特長的學生組成,既包含一些細心、耐心、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又包含一些善于溝通、組織能力強的學生。這種分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擦桌子技能的同時,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共同討論擦桌子的方法和技巧,并分工合作。教師要35e84acd11a793719f5ccebe1bf1704d營造和諧的交流氛圍,讓學生平和地與同伴互動、討論。當學生意見產生分歧時,教師要引導他們理性地討論、平等地協(xié)商。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1]。此外,教師還應幫助學生科學分工。例如,教師可以安排部分學生負責準備抹布和清潔劑,部分學生負責擦洗桌子,部分學生負責檢查清潔效果。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擦桌子的技能,還能夠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比如,教師可以設置“清潔圖書角”的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學生需要根據(jù)圖書角的布局和實際情況,制訂清潔計劃并合理分工,以確保高效完成清潔任務。通過這樣的任務,學生不僅可以發(fā)展勞動素養(yǎng),還可以鍛煉自己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見,學生可以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勞動任務,從而形成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還有助于他們奠定在未來社會中發(fā)展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實踐,提高勞動能力
在勞動體驗教學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親身體驗至關重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教師可以設置具體的勞動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以這一單元的主題活動三“我會垃圾分類”的教學為例。通過這一主題活動,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垃圾分類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介紹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意義,告訴學生垃圾分類不僅有助于保護環(huán)境,還對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有著重要價值。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具體的勞動任務,讓學生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種類型進行分類,然后分別放入對應的垃圾桶。在學生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Ш蛶椭?,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分享。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垃圾分類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教訓,也可以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積極的反饋,同時也應指出學生在垃圾分類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鼓勵他們繼續(xù)改進和提高。通過這一主題活動,學生垃圾分類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也可以得到增強。與此同時,他們會明白自己的行為可以對環(huán)境產生積極的影響。
可見,通過這樣的勞動體驗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技能,還能夠鍛煉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此外,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還能夠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四、參與農業(yè)勞動,增強勞動體驗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生活,教師不僅可以聯(lián)系企業(yè)、利用社區(qū)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是一種十分有益的活動形式,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農業(yè)勞動,培養(yǎng)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約習慣。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教育不僅需要借助學校和家庭的力量,還需要借助社會的力量。教師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獲得更真實的勞動體驗,從而逐步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2]。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學校周邊的優(yōu)勢資源,特別是農田、果園等農業(yè)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讓他們有機會親身參與農業(yè)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農田和果園是學生親近大自然、了解農業(yè)生產的良好場所。在農田和果園中,學生可以學習種植和園藝技巧,觀察農作物生長的過程。這樣的實踐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還能夠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農民的辛勤付出,從而更加珍惜糧食等農業(yè)資源。此外,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還可以增進學生對農村和農業(yè)的認識。在城市長大的學生往往對農村和農業(yè)缺乏了解,而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了解農村、接觸農業(yè)的機會。通過與農民交流和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農村的生活方式、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和文化傳統(tǒng),增進對農村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約習慣。在勞動過程中,學生將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重要性,并學會如何合理使用土地資源、水資源和其他農業(yè)資源,避免浪費。
可見,教師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是讓學生了解勞動意義和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與農業(yè)勞動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獲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增強勞動意識和責任感。
五、收獲勞動成果,體驗勞動樂趣
參與勞動不僅意味著付出,還意味著收獲。通過參與實際勞動,學生能夠真正體驗到勞動的樂趣,這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一課。學校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平臺,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勞動意識、體驗勞動樂趣[3]。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校園綠化活動。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親手挖坑、栽種、澆水、施肥,用心呵護花草樹木。勞動的過程是艱辛的,也是充滿挑戰(zhàn)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體驗勞動的艱辛,還可以感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當一棵棵植物在學生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時,當校園的環(huán)境因為學生的努力而變得更加美麗時,學生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將油然而生。
教師可以在收獲季組織學生參與具體的農事活動,如采摘水果、收割莊稼等。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學校周邊的農場或者農田,親自動手采摘水果、收割莊稼。在采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果實沉甸甸的分量、體會豐收的喜悅。在收割莊稼時,學生需要親手將莊稼從土里拔起,這可以讓他們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形成珍惜糧食、尊重勞動的良好品質。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親手采摘的水果或收割的莊稼用來制作美食或者開展義賣活動。義賣活動獲得的收益可以用于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學生。這樣,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勞動的樂趣,還能夠學會關愛他人,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師可以舉辦以“勞動”為主題的班會或者講座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勞動心得、談談勞動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的改變。通過這樣的主題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勞動的價值,從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珍視勞動,并主動參與勞動。
可見,收獲勞動成果是勞動體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體會勞動的快樂和價值。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勞動中不斷成長,讓他們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在蘇少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成長手冊一年級上冊“我是勞動小能手”這一單元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和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秋琪.指向勞動教育的小學綜合實踐體驗式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22(9):98-100.
[2]劉秀麗.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實施勞動教育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1):143-145.
[3]王琳.生活教育觀下的小學勞動校本課程實踐[J].江西教育,2024(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