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書評”網(wǎng)站,2024年7月25日刊載了洛瑞·李·奧茨針對薩特南·桑赫拉2024年的新作《帝國世界:英國殖民主義如何形塑全球》的書評。
桑赫拉認為,盡管有二戰(zhàn)之后的去殖民進程,但帝國的影響如今依然到處彌漫,比如在殖民主義頂峰期所形成的諸多大型企業(yè),后來有許多都成為至今仍主導業(yè)界的跨國公司——英國的例子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其前身為英國—波斯石油公司,成立于1909年英國在伊朗發(fā)現(xiàn)石油之際;英國航空公司,由英國海外航空公司、英國歐洲航空公司及提供前往殖民區(qū)域航路的帝國航空公司合并而成。就此而言,說殖民主義已成“過去”或我們已生活在“后殖民”時代,是否言之過早?可以與桑赫拉的觀察相呼應的是這樣一些研究:哈特和奈格里在《帝國》中指出,當代君主乃是以規(guī)則為基礎之國際秩序中的機構,這就包括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而杰米·馬丁也在《愛管閑事:主權、帝國與全球治理的誕生》中指出,當弱小主權國家想要獲得國際援助時,前述各類國際機構就會對其構成持續(xù)侵犯,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提供,就經常取決于亞非拉受援國是否向西方資本開放其市場和經濟決策權。
桑赫拉認為,回顧歷史,帝國的影響依然如幽靈般揮之不去,因此,坐在那里顧影自憐地空想自己的帝國究竟是好是壞,這不應該是當下的英國應有的態(tài)度。人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種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帝國的種子,究竟給前者造成了怎樣的重大不利。也因此,英國似乎也沒有資格再在氣候變化或恐同這類事情上教育其他國家,因為正是帝國主義將世界推向了這一軌道。
在奧茨看來,這樣的認知,也正是該書最大,也最為長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