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于教養(yǎng)之家,父母素來要求嚴苛,孩提時代我便喜歡上連環(huán)畫類少兒讀物。七十年代初物質(zhì)尚匱乏,能有連環(huán)畫可讀已是相當奢侈了。
時光荏苒,到了上學季,帶著書包,帶著燦爛,帶著憧憬,走進學校。與書遂有了親密地接觸,雖是第一次握手,自此就長相依不相離。
小學階段課程少,作業(yè)亦少,有余暇涉獵課外書。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名著,別有情趣。最充滿誘惑力的是《西游記》和《水滸傳》。閱讀未必圈圈點點,悟得精髓。走馬觀花一知半解,囫圇吞棗。但眾神仙的法力無邊,取經(jīng)的曲折離奇,好漢們的俠肝義膽除暴安良卻深入腦海,揮之不去。
彼時的文學夢剛剛萌芽,真正潛滋暗長逐漸成型始于中學時代。跨入高中,寄宿于校,課余的必修:一是打球,二是讀書,習慣未改。每次周末返家歡天喜地,母親含辛茹苦做好美食犒勞兒子。吃并不太介意,介意的是從同學那里借來的經(jīng)典啥時讀完。邁進臥室,關(guān)上房門,嗅著書香,如癡如醉。甚至母親送餐面前渾然不知,厚積薄發(fā),博觀約取,感恩書對主人的忠誠厚道滋養(yǎng)哺育。語文老師多次將我的習作當成范文誦讀,更激發(fā)了我對書的愛戀。漢劉向有至理名言催人奮進: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高爾基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為鐘愛,所以執(zhí)著。大學選擇的專業(yè)是漢語言文學。九十年代上大學,學習輕松,于是整日泡在圖書館,有時簡簡單單一袋方便面便能充饑。二年大專,讀書摘抄十大本,二十萬余字,至今視為至寶。與書為友,清風自來。校園舉辦首屆大學生詩歌賽我脫穎而出。那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收獲。手捧沉甸甸、紅通通的證書,眼里噙滿淚水。書增人智慧,讓人靈臺閃光。
走上講臺,傳道授業(yè)解惑盡我本分。我還另有所求,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矢志不渝。爬格子需要定力和韌勁,經(jīng)得起清苦,耐得住寂寞。校園的天地雖小,書中的世界卻很大。32年的杏壇生涯,歲月斑駁了青春,讀書年輕了身心。在與書的相識相交的日子里,我多了一份成熟,一份自信,一份高雅,收獲頗多。當教育問題學生感到困惑迷惘時,靜下心來讀一讀意大利教育家亞米契斯《愛的教育》和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醍醐灌頂,心里豁然開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良書可放晴。
酷愛讀書,由己推人,身邊的朋友、同事還有所教的學生在我的影響下感染下,開卷有益手不釋卷與書為伴。能行善如此,夫復何求。英國作家培根《談讀書》論述了讀書的諸利,我有深味。首先修身養(yǎng)性自有其效。精讀了老子莊子的作品,讓你遠離名利場,學會寧靜致遠。為人處事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勾點批讀了明洪應明的《菜根譚》讓我知曉了“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面對厄運及挫折不妄自菲薄,頹廢不振。我為人向來率真坦誠,隨和親切,再有好書的加持人緣特好。我也一直在努力做一個有涵養(yǎng)有品位的讀書人。
讀書能修身于我還另有內(nèi)涵。古人提倡: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愛自然,自然也誘我。逢節(jié)假日或周末總愿意看山看水。倘若遠游還會帶上心儀的二本書,旅途休憩時瀏覽拜讀,那是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這些年游歷過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我都一一寫過文。大多已發(fā)表,受到好評,踐行了古人追求的知行合一。
月有陰睛圓缺,人有旦夕禍福。2010年我左眼患病,手術(shù)后半年沒法看書,還需忍受俯睡的煎熬,身心相當遭罪。那時妻子最知我心,選了路遙的《人生》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天天讀與我聽,給我以慰藉,彌補我空虛。眼睛治好后氣色更好,身子依然健壯。2020歲尾新冠突如其來讓國民猝不及防,宅居家門全民抗疫,有人可能無奈無聊,我卻有依有托。一頭扎進書房,足不出戶讀完了15本名著,寫了5萬多字的讀書筆記。作家李樂薇棲息過的山間小屋是她的空中樓閣,心靈的港灣。我則曰: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的桃源勝地。正如美國作家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那是他的仙境和向往,尋淡泊而明志。
多讀好書還能啟智受實惠。蘇東坡有詩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參加了文學比賽屢次獲獎,順利加入了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和市作協(xié)會員,近千首詩詞和幾十篇文章在報刊雜志網(wǎng)絡(luò)上發(fā)表,擁有了一批忠粉,人生中年開掛。這些我當感恩于書籍,萬千繁華不及有你。蘇軾尤愛竹曾作詩戲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借用于我,則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家無書。不僅如此,讀書之用還能廣交文友。我的朋友多半是因為喜歡讀書而走在一起。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正仔細醞釀,認真籌備組建讀書文學班,定期舉辦讀書會,相互切磋,分享讀書之樂,達到好書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我們還會效仿歐陽修讀書三法:枕上、馬上、廁上,最大化地抽出時間多讀多寫。
清代大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提到治學創(chuàng)業(yè)的三重境界備受推崇,用于讀書亦受用。正如第二重境界所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郁達夫獨愛故都的秋,甚至愿折去三分之一的壽命去留住故都的秋。我命珍貴,讀書價更高,咬定讀書不放松,這一生注定與你結(jié)緣,不棄不離。
作者簡介:
魯明,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在各級報刊、書籍及微刊頭條上發(fā)表論文、散文、小說多篇,詩歌50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