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階段,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在不斷的深化,初中語文作為民族地區(qū)的基礎性學科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能力較為重要,有助于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需求,整理不同的學習資源,補充在學習中存在的空白之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提高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生自主學習語文時常見的問題
1.語言障礙是少數民族學生在獨立學習語文過程中所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鑒于眾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并不是以漢語為母語,學生在掌握和應用漢語的過程中常常面臨相當大的挑戰(zhàn)。如瑤族學生在家里基本上是講瑤族語言,不會講普通話。這種語言差異既影響著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汲取,又妨礙著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進行表達與交流。所以少數民族學生要想獨立地學習語文,就必須要花較大的時間與精力來克服語言上的障礙,而這些障礙無疑會加大學生的學習困難。
2.不同文化背景對少數民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也有顯著影響。少數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和漢族文化有明顯區(qū)別,這種文化差異,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與接受。如瑤族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等和漢族文化有很大不同,這些都會造成學生對漢族文學作品認識上的混亂或錯誤。所以,少數民族學生要想獨立學習語文,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敏感,這樣才能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學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與鑒賞。
3.教育資源不均衡是造成少數民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難度較大的一個因素。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條件落后,留守學生多,相當多家長對教育不重視,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教育資源缺乏,導致學生難以得到優(yōu)質語文學習材料與教學指導。這樣就造成了其在自主學習中缺乏高效的學習資源與支撐,也很難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與策略。與此同時,因為沒有專業(yè)教師的引導,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時候,常常不能及時獲得幫助與回答,進一步加重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尷尬局面。
二、改善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方法
1.打通線上學習渠道。提升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打通線上學習通道的教學方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線上學習渠道給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初中生帶來了大量學習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學生能夠接觸大量語文學習材料包括電子書籍,在線課程和學習視頻。這些資源既內容豐富多彩,又更新快,有助于學生掌握語文學科最新發(fā)展及研究成果。另外,線上資源互動性強、個性化強,學生們可根據學習進度、興趣點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學習。線上學習渠道也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搭建平臺,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獨立的學習活動,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束縛,學生能夠獨立地安排學習計劃并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與方法,同時線上平臺方便學生合作探究。學生們可通過在線討論和協(xié)作編輯的形式和學生們共同討論問題和交流經驗,共同促進語文學習效果。這種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既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又能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2.成立學習小組。比如講解《中國石拱橋》一課時,學習小組成立后,教師需結合學生語文水平,性格特點以及學習習慣等因素合理分組,保證各組內部成員能取長補短,形成有效學習合力。在學習《中國石拱橋》時,教師可把對橋梁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擅長觀察的學生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分到各個組,為了使學生能在團體中充分發(fā)揮專長,互相學習,教師在開展小組學習時,可給學生制定清晰的學習目標。比如把握《中國石拱橋》課文內容,了解石拱橋特征及歷史價值。同時教師也可設計出一些探究性較強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探討。
3.融合翻轉課堂。通過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其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價值更加凸顯,翻轉課堂也能強化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促進其學習效果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比如以《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教學為例,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需精心準備《皇帝的新裝》微課視頻及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微課視頻要包括課文背景介紹、重點難點解析、問題探究,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預習。與此同時,教師也可設計一定的預習任務,比如閱讀課文和思考問題,帶領學生早早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皇帝的新裝》課文內容及思想內涵進行深入探討。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