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根是樟源村里最怪的人之一。
他出外闖蕩多年,回到村里后便建起一間古樸雅致的小木屋,名曰琴房。
華根酷愛彈琴,彈的是古琴。
華根更擅長制琴、調(diào)琴,用行話來說,叫“斫琴”。他的琴房里總彌漫著木屑和漆的味道。
時值深冬,華根沒事就爬樟源嶺,這棵樹看看,那棵樹瞧瞧,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打什么主意。
這天大清早,寒風凜冽,華根又上樟源嶺了。村里的后生木榮很好奇,悄悄跟著上了山。山風陣陣,吹得樹葉嘩嘩作響。只見華根摸到一棵杉樹下,上上下下打量著樹,還將耳朵湊近樹身。不久,華根嘆了口氣,又走到一棵梧桐樹前,瞧了又瞧,還閉上眼睛,把耳朵貼在樹身上。華根到底想干什么?
木榮忍不住喊道:“華根叔,您大清早上山不冷嗎?”
華根嚇了一跳,笑道:“你小子怎么盯上我了?我在聽樹呢!”
木榮一愣,問:“聽樹干嗎?”
“制作古琴?!比A根說。
木榮更蒙了,一臉疑惑。
華根又走向另一棵梧桐樹,邊走邊說:“做琴的第一步就是選料。唐朝斫琴家雷威在刮大風時就去峨眉山聽樹,聽風吹樹枝震動,就像聽人用手指彈弄琴弦一樣,可以判斷出木料的好壞。”
木榮更好奇了,問:“用什么木料做琴最好呢?”
華根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凡事不可一概而論。斫琴面板的木料要輕、松、脆、滑,杉木很合適,但杉木干燥后易裂。梧桐樹寓意美好。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生同老,同生共死,成為忠貞愛情的象征。但用梧桐制琴,聲音不易掌控,要么空,要么悶?!?/p>
木榮聽后大為震驚,說:“華根叔,真想不到做琴還有這么多學問!”
華根接著說:“這只是斫琴面板,制作古琴底板用材同樣有講究。梓木的優(yōu)點是,不伸縮,抗腐蝕性強;楸木的優(yōu)點是,比梓木韌性更好。此外,核桃木、杉木、榆木、椿木、柏木、雪松木等,都可以制作底板。但不管哪種木料,都要干燥、木紋順直,無裂縫、無蟲蛀、無結疤,否則會影響按音?!?/p>
木榮聽得云里霧里,問:“華根叔,您多久才能制作好一張古琴?”
華根笑道:“凡事不可太心急。用新木斫琴火氣較大,得先把新木放在陰涼處自然陰干,干透后才能使用,有時要等上三五年?!?/p>
兩人邊走邊聊,不覺下山來到華根的琴房。
華根沏茶讓座,木榮仔細打量著琴房,只見墻上寫有四個大字“斫桐撥韻”。壁上整齊地掛著古琴面板和刀刨釬鉆等,房屋正中擺有一張古琴。
木榮說:“華根叔,您彈奏一曲如何?”
華根笑道:“按理說,琴有五不彈:疾風甚雨不彈、于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今日我就破例為你彈奏一曲吧。”
說著,華根整了整衣服,端坐于琴前,雙手撫琴。
琴聲悠揚,忽高忽低,時緩時急,若斷若續(xù),仿佛在娓娓講述一個久遠的故事。木榮靜靜地聆聽著,心里感到格外澄明清凈。
此后,木榮沒事便會來琴房里小坐,看華根斫琴,聽華根彈琴,有時也陪華根上山“聽樹”。
一來二去,木榮和華根成為知音。花晨月夕,他們相約琴房,品茶撫琴。
冬去春來。這天木榮坐在村前的老樟樹下,同一群后生聊著古琴。他說:“古琴在中國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曾有四大名琴,分別是號鐘、繞梁、綠綺和焦尾。其中焦尾為東漢蔡邕創(chuàng)制,他曾于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制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留有焦痕,故取名為焦尾……”
正聊得起勁,木榮的父親全貴把木榮叫到一旁,說:“你二十多歲的人了,老待在村里也不是辦法。斫琴只是一種愛好,你就算成為以琴悟道的雅人韻士,也賺不到大錢,沒人作興。你還是跟姑父去深圳打工吧?!?/p>
木榮終究拗不過父親,華根也無可奈何。
木榮走后,華根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每逢三五月明之夜,樟源村里總會傳來若有若無的琴聲,格外凄清、惆悵。
選自《金山》
2024年第9期